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MODIS数据进行旱情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MODIS-EVI植被指数与不同覆盖程度植被的线性关系已得到明显改善,可以更有效地反映地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利用MODIS合成数据MYD11A2和MYD13A2获取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地表面温度(Ts)构建EVI-Ts特征空间,并以该特征空间计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干旱监测指标,分析广西2006年秋旱分布。结果表明:以地表温度和MODIS-EVI为基础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旱情分布和旱情发展过程,2006年9月中旬—11月中旬广西受旱区域不断扩大,旱情持续加重。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型TVDI在干旱区旱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广泛的自然灾害之一,其所导致的土壤沙漠化、荒漠化和盐碱化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危害。通过对MODIS数据进行投影转换、去云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地形校正对TVD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改进型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mTVDI)用于新疆干旱区旱情监测。利用土壤实测数据对mTVDI及传统的TVDI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 利用EVI与校正后的LST构建的mTVDIE对干旱区旱情的敏感度最高,与实测土壤水分数据的相关性R2为0.74。(2) 从空间上看,新疆2015年旱情分布以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为两个干旱中心,旱情状况由严重逐步向周围山区递减至湿润状态。从时间上看,新疆6月、7月和8月旱情最为严重。(3) 研究利用TRMM降水数据对基于mTVDIE反演的新疆旱情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所表现出的旱情时空分布较为一致,不同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mTVDIE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均通过了P<0.01显著性检验。综上,基于TVDI所提出的mTVDIE 能够有效开展新疆干旱区旱情监测,且精度较高,从而为今后定量化开展大区域尺度旱情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Ts-EVI特征空间的春旱遥感监测——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季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以河北省为研究区,采用Ts-EVI构建的特征空间,以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土壤水分估算因子对2005年4~5月的春旱发生与发展进行遥感监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表层土壤相对湿度RSM_(10)与TVDI的相关性均通过了α=0.001水平的置信度的t检验而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基于Ts-EVI特征空间构建的TVDI可以较好地估算土壤表层水分状况。(2)TVDI与不同土壤深度RSM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4月上旬~4月中旬以10 cm深度处的相关性最高,20 cm处次之;4月下旬~5月下旬以20 cm土壤深度处的相关性最好,10 cm处次之。(3)在不统计云覆盖地区旱情的情况下,2005年4月上旬河北省春旱面积为15 014.4 km~2;4月中旬~5月下旬的春旱面积分别为43 350.4 km~2、13 889.3km~2、71 664.3 km~2、12 864.8 km~2和44381.5 km~2。  相似文献   

4.
陈斌  张学霞  华开  徐珂 《干旱区地理》2013,36(5):930-937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研究区旱情发生显著变化的9、10月份的MODIS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数据,构建草原地区NDVI-LST和EVI-LST特征空间,进而由此构建了草原地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并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和野外同步实地测量得到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对该指数进行定量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EVI-TS特征空间构建的TVDI,同样适用于旱情研究;且在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不高的条件下,基于NDVI-TS特征空间的TVDI更适用于干旱监测;(2)构建的NDVI-TS和EVI-TS特征空间,其散点图符合三角形的关系,与前人研究成果相符;(3)TVDI可以很好地反映研究区的旱情变化情况,可以对研究区进行旱情动态监测;(4)基于NDVI-TS及EVI-TS空间构建的TVDI均与实地同步野外采集的土壤含水量数据结果显著负相关。且通过对基于TVDI的干旱监测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旱区分布范围、旱情强度等级、干旱发展进程等方面基本吻合,说明TVDI可以在时间上很好监测旱情变化,TVDI可以用来评价草原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TVDI的藏北地区土壤湿度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0年DOY 209期的Terra/MODIS 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EVI)产品数据MOD13A2和8d天合成的地表温度(LST)产品数据MOD11 A2,构建LST-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反映的藏北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图.结合野外同步土壤表层水含量测试数据,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选取2014年代表旱情发展过程的5、7和8月份的FY-3C/MERSI数据及与其同期的MODIS反射率产品和陆表温度数据,构建多波段干旱指数(MBDI),比较两种数据MBDI结果的空间相关性,结合研究区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对MBDI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MBDI监测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干旱程度下像元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MERSI-MBDI与MODIS-MBDI呈显著正相关,R2达0.7以上,通过0.001水平显著性检验;(2)MERSI-MBDI与MODIS-MBDI与10 cm土壤相对湿度均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MERSI-MBDI与土壤相对湿度具有更好的相关性,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3)MERSI-MBDI与MODIS-MBDI旱情监测结果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符,且不同干旱程度下像元数的变化趋势也十分一致。研究表明,通过与MODIS数据对比,MERSI数据可以很好的进行陕西省旱情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7.
小花间流域旱情监测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5月份的小花间流域的MOD IS数据提取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选取合适的NDVI提取窗口尺度,构建LST-NDVI特征空间,采取适宜的干边和湿边的斜率确定方法,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小花间流域进行旱情监测,平均相对湿度进行定性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多尺度的像元提取窗口,依据像元直方图确定干边和湿边,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进行小花间流域旱情监测能够较好反映当地旱情。基于旱情监测模型的生产需要,探讨旱情与地表温度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认为地表温度能够反映当地2002年5月份旱情,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远  陈曦  钱静 《地理科学》2019,39(3):367-376
首先对遥感科学和气象学、水文学、生态学、地理学和的尺度概念及其转换方法进行了区分。其次对遥感数据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比对了目前空间尺度转换常用6种转换方法:统计转换法、分类转换法、数据融合转换方法、分形分析法、基于局域动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和基于物理意义尺度转换方法及其各自所属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再次以遥感时间尺度转换应用最为广泛的地表蒸散发和农业旱情监测等2个领域为例,对遥感时间尺度转换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预测了今后定量遥感尺度转换研究可能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基于站点观测数据的干旱指数不能准确监测区域尺度的农业干旱特征。因此,本文利用2003—2010年MODIS地表温度(LST)、植被指数(NDVI)和TRMM降水(3B43)数据以及1960—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及周边92个气象站点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数据,构建了综合遥感干旱监测模型规模干旱条件指数(Scale Drought Condition Index,SDCI),对黄土高原地区农用地生长季(4~10月)旱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农用地生长季多年平均干旱状态为中度干旱,干旱程度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北部较严重,东南部较轻。2003—2010年黄土高原地区旱情年际变化呈缓慢加重趋势,2003—2007年旱情持续加重,2007—2009旱情缓慢减轻,2009—2010年旱情又加重。黄土高原地区旱情年内变化表现4-8月持续减轻,8-10月持续加重,干旱程度具体表现为4月呈严重干旱,5月、6月和10月呈中度干旱,7月、8月和9月呈轻度干旱。研究表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构建的具有适当权重的SDCI可以有效监测黄土高原地区作物生长季的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10.
热惯量模型在植被盖度较高地区应用存在局限,以河北省为例研究了高植被覆盖区热惯量模型的应用扩展,得出以下结论:(1)热惯量ATI与近地表土壤水分RSM10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4和5月RSM10~ATI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387、0.265和0.249,RSM10估算值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20.89%、28.91%和31.54%。(2)高植被覆盖区热惯量模型可用扩展热惯量ETI表示,5月0ETI≤0.015地区面积为112 140.05 km2,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和东南部;0.015ETI≤0.030地区面积为58 513.31 km2,主要分布在中部;ETI0.030地区面积为14 460.54 km2,主要分布在东北部。(3)5月高植被覆盖区旱情监测中,RSM10~ATI方程的决定系数(R2=0.359)显著高于RSM10~ATI方程(R2=0.249),ETI估算RSM10的MRE(25.47%)低于ATI估算RSM10的MRE(31.54%)。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以河南省为例,利用MODIS产品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构建表征区域干旱特征的植被供水指数(VSWIN、VSWIE),并与河南省1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数据计算的2000-2016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SWIE比VSWIN更适用于河南省干旱的研究;3个月和12个月尺度的SPI值与VSWI的相关性较高;从时间上看,河南省发生干旱频率较高,春旱和夏旱发生频率分别为0.33和0.30,总体干旱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春旱最严重的是2000年,夏旱最严重的是2014年;从空间上来看,豫北和豫西地区比豫南干旱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2.
以百合品种“西伯利亚”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和赤霉素(GA3)处理对百合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形态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鳞茎不同部位内源GA3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5℃)和0.15 g·L-1 GA3处理35 d时芽长与鳞茎高比值为67.954%,芽生长点位于鳞茎直立高度约2/3处,解除休眠所需天数最少;鳞茎在0~14 d时淀粉降解最快,第35天时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低温处理的内层鳞片和芽内源GA3含量变化显著,且温度越低,变化越明显。低温条件下内层鳞片和芽的内源GA3含量较高,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而外层鳞片和根的GA3含量水平较低,变化趋势较小。可见,顶芽和内层鳞片可能为整个鳞茎休眠解除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土壤干湿状况的监测对于区域生态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福州地区为研究区,利用HJ-1BCCD/IRS遥感影像建立基于不同植被指数(NDVI和EV1)的地表温度一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分析和比较了2种特征空间差异,并计算得到2种地表温度一植被干旱指数TVDL将TVDI与同期野外采集的实测土壤湿度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植被指数计算得到的TVDI在研究区进行表层土壤湿度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TC/EW的监测精度更高,其能很好地反映区域表层土壤湿度状况,是一种有效的表层土壤湿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植物枝条失去50%水分传导时对应的水势(ψ50),称为枝的水分传导脆弱性。该指标是反映植物干旱适应能力的关键指标,也决定着植物沿降水梯度的分布。乔木和灌木枝水分传导脆弱性沿降水量递增的变化是否一致,有待揭示。基于已发表的文献,筛选出236种乔木、137种灌木,建立ψ50与分布地年均降水量及分布地干旱指数关系,来确认两大类植物的ψ50沿降水递增的变化的异同。结果表明:乔木和灌木的ψ50均随降水梯度、干旱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ψ50与降水梯度、干旱指数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在乔木和灌木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降水量下,乔木比灌木具有较低的ψ50值。我们认为灌木和乔木枝水分传导脆弱性对降水量和干旱指数递增具有相似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京津唐地区由于降水量不均,常出现丰枯交替或连枯、连丰现象,近几十年来呈现涝年减少、旱年增多趋势。该文利用MODIS数据,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法,结合京津唐地区的地形植被覆盖条件,利用2010年6-7月共5d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借助分裂窗法反演地表温度(Ts),构建NDVI-Ts和EVI-Ts特征空间,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确定干、湿边方程,建立了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法(TVDI)的干旱监测模型,对京津唐地区的干旱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了TVDIN和TVDIE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利用TVDI法对京津唐地区进行遥感干旱监测是可行的,并且TVDIE比TVDIN监测效果更好,MODIS数据可很好地满足大范围实时动态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Hu  Yunfeng  Zhang  Yunzhi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10):1655-1669
Wind-driven soil erosion results in land degradation, desertification, atmospheric dust, and sandstorms.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wo Barriers and Three Belts project,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preventing desert and sandy land expansion and in maintaining local sustainability. Hence, assessing soil erosion and soil accumulation moduli and analyzing the dynamic changes are valuable. In this paper, Zhenglan Banner,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soil erosion and accumulation moduli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137Cs and 210Pbex composite tracing technique, and the dynamics 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accumulation were analyzed during two period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regional 137Cs reference inventory was 2123.5±163.94 Bq/m 2, and the regional 210Pbex reference inventory was 8112±1787.62 Bq/m 2. (2) Based on the 137Cs isotope tracing analysis, the erosion moduli ranged from -483.99 to 740.31 t·km -2·a -1. Based on the 210Pbex isotope tracing analysis, the erosion moduli ranged from -441.53 to 797.98 t·km -2·a -1. (3) Compared with the earliest 50 years, the subsequent 50 years exhibited lower soil erosion moduli and accumulation moduli. Therefore, the activities of local sand dunes weaken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d. The multi-isotope composite tracing technique combining the tracers 137Cs and 210Pbex has potential for similar soil erosion studies in arid or semiarid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