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沿线湖泊水质状况,于2015年6月(枯水期)采集了东平湖4个地表水样品和7个地下水样品,测定了其中As、Cd、Cr、Cu、F、Hg、Mn和Pb等8种元素的含量,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评分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水环境质量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表水中重金属浓度多数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其中Hg污染相对较重;地下水中重金属浓度多数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及以上,其中F和Mn污染相对较重。4个地表水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其水质优良;地下水中3个采样点的综合水质评分小于2.5,水质良好,4个采样点的综合水质评分大于4.25,水质较差。地表水的平均健康风险为9.18×10~(-5)a~(-1),地下水的平均健康风险为8.16×10~(-5)a~(-1),均为III级中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通水后东平湖水质状况,于2015年6月(枯水期)采集了东平湖4个地表水样品和7个地下水样品,测定了其中As、Cd、Cr、Cu、F、Hg、Mn和Pb等8种元素的含量,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评分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其水环境质量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表水中重金属浓度多数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其中Hg污染相对较重,地下水中重金属浓度多数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及以上,其中F和Mn污染相对较重;4个地表水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其水质优良,地下水中3个采样点的综合水质评分小于2.5,水质良好,4个采样点的综合水质评分大于4.25,水质较差;地表水的平均健康风险为9.18×10-5a-1,地下水的平均健康风险为8.16×10-5a-1,均为III级中风险。  相似文献   

3.
深圳石岩水库污染状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石岩水库各来水支流和坝前共计8个样点3种不同深度的水样,由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检测,检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除COD)和补充项目,共计28项.水质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结果表明:根据单项标准指数法,全部采样点均检出超标污染物,共有12种污染物项目超标,其中总氮超标最严重;污染最严重的前3个样点分别是石岩河和深坑坜支流、麻布支流和石岩湖温泉度假村;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法,水库的整体水质为中营养水平,个别样点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磷是该水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一些污染物有逐步沉积的现象,其含量随深度逐渐增加,如不加以控制,长期积累也会导致下层首先超标而影响水质.文中提出了对石岩水库污染水质的治理技术方法,并针对各个支流水质的污染特点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第三排水沟设置了4个采样点,于2019年每月的3日至5日,采集水样,测定水样的主要化学指标;采用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各采样点的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第三排水沟银川市贺兰县段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石嘴山市平罗县段和惠农区段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对严重;1~3月各采样点水体的水质最差,采样点1水体符合地表水Ⅳ类水域标准,采样点2和采样点3水体符合地表水劣Ⅴ类水域标准,采样点4水体符合地表水劣Ⅴ类或Ⅳ类水域标准;4月,各采样点水体都符合地表水劣Ⅴ类水域标准;5~9月,各采样点水体水质优于其它月份;与4月相比,11月水体水质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5.
于2017年10月4~15日,在官厅水库上游河流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采用空间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官厅水库上游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辨析了流域上游河流水质空间变异的关键要素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官厅水库上游河流的总体水环境空间变异明显,上游河流溶解氧和总磷含量都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其它值都低于Ⅲ类标准;水体pH平均值为11.19,水体呈强碱性,浊度的空间变异性较高;不同支流水体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溶解固体含量差异明显;桑干河和洋河下游河水污染最严重,以有机物污染和氨氮营养盐污染为主,且氨氮营养盐空间变异强烈,污染物多来自生活和工业废水;洋河上游河水污染较严重,以总磷和浊度污染为主,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清水河和妫水河河水水质较好。洋河和桑干河是官厅水库上游需要重点治理的支流。  相似文献   

6.
官厅水库及永定河枯水期水体氮、磷和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于枯水期 (冬季和春季 )在官厅水库库区及永定河沿线 1 3个地点采集了表层水样品 ,分别测定了原水和过滤水中 N、P和重金属的含量 ,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过滤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 ,初步探讨了枯水期官厅水库和永定河水体 N、P及重金属含量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官厅水库库区及永定河沿线重金属基本没有污染 ,大多低于地表水 类标准 ,极个别样点超过 类但仍低于 类标准。 N、 P污染比较严重 ,大部分样点的总氮、总磷指标超过湖泊水库 类标准 ,个别样点甚至超过 类标准。不同地点 ,各形态 N的含量有显著差别 ,体现了外源污染的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运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处理2003~2011年密云水库水体17个水质指标数据,了解其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密云水库水体中的平均总氮质量浓度(0.93 mg/L)超过了国家Ⅱ类标准总氮含量的86%。水平空间尺度上,层次一的内湖的高水温,促使藻类生长和沉积物的释放,使得高锰酸钾指数较高;流域污染使得层次一其他空间点的硝态氮和电导率高于内湖;层次二的潮河流域水土流失、点源污染和碳酸盐岩的溶解,使得金沟围堰的总磷含量、氨氮含量和电导率高于其他点,主库区水质表现为距潮河流域入库口越近水质越差的特征。垂直空间尺度上,密云水库水体存在热分层现象;浮游植物数量和光照强度随水深增大而降低,使得底层光合作用减弱,溶解氧降低;底层沉积物释放、浮游植物的分解产物和表层、中层高密度植物吸收作用、热分层,使得底层总磷含量相对高于表层和中层;水土流失携带的磷,使得水体表层总磷含量高于中层;吸附于岩石上的离子的缓慢释放,使得水体下层的总碱度高于表层。内湖污染主要是沉积物释放等内源污染所致;金沟和库中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枯水期大气沉降造成的碳酸盐岩溶解和丰水期流域非点源污染以及植物生长等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九龙江主要控制断面水质评价与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龙江流域的水环境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和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对九龙江流域主要的4个断面的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和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九龙江水质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上游地区的雁石桥断面水质连续几年氨氮、BOD5和总磷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也最高,并且趋势分析中发...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流域的水环境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和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对九龙江流域主要的4个断面的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和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九龙江水质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上游地区的雁石桥断面水质连续几年氨氮、BOD5和总磷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也最高,并且趋势分析中发现雁石桥断面的氨氮和总磷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上坂、西陂和江东桥断面水质指标多为Ⅱ、Ⅲ类水,水质较好,其中上坂断面水质又稍差于西陂和江东桥.营养程度评价发现江东桥和西陂库区大多处于中营养阶段,但是有向轻度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九龙江水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畜禽养殖污染、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湖泊水质监测和评价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水质评价指标的选取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水质评价过程中指标间的信息重叠及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2011年,在查干湖水源中的引松工程渠道来水水流经过的新庙泡高家桥、新庙泡西、查干湖码头和查干湖湖中心设置4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试水样的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和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氟离子含量及p H;在对9个原始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点的水质都在4月和7月污染比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4月融雪径流和7月农业面源污染所致。查干湖中心采样点的水质污染最严重,其原因可能是查干湖中心还有其他污染源的汇入。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地表水源氮、磷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磷物质的输入是造成地表水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氮、磷污染分布特征对于了解其来源及其流失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石家庄市地表水源现状及环境背景水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岗南水库氮、磷污染丰水期比枯水期重;氮、磷元素形态及其流失形式均表现为非点源污染特征;汛期洪水输入是岗南水库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官厅水库近三十年的水质演变时序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过去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官厅水库近三十年来的水质演变过程,分阶段探讨了官厅水库水污染的来源和特征。与此同时,从污染物的角度探讨了官厅水库典型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官厅水库的水质演变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依次为1972~1975年以有机毒物和重金属污染为特征的水体污染,1981~1992年以有机污染为主体的水体再污染,1992~1995年增加了大肠杆菌污染的水体复合污染,以及1996年至今以氮磷污染为明显特征的水体有机复合污染。从主要污染物的时间变化上看,库区COD和主要重金属含量均在缓慢上升,挥发酚的含量呈现波动趋势,氨氮和总磷的含量持续大幅度上升。污染物在库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入库处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出库处的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13.
汤洁  张爱丽  李昭阳  杨巍  李娜  张楠 《湿地科学》2012,10(3):306-311
运用ArcGIS软件解译大伙房水库汇水区的卫星影像数据,结合行政区划图确定汇水区3条主要河流两岸1 000m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评估范围,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农村生活污染负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为8 420.28t/a,其中,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占总量的99.40%.农村生活污染对流域水质的贡献率为27.84%,所排放的污染物对河流的贡献率大小依次是氨氮(34.95%)、总磷(27.81%)、化学需氧量(25.53%)和总氮(23.08%),农村生活污染已成为大伙房水库汇水区水体污染的重要源.  相似文献   

14.
吴迪  于文金  谢涛 《热带地理》2020,40(4):675-683
为探索高分二号对地观测卫星在水体有机污染监测中的适用性,基于高分二号对地观测卫星多光谱数据,通过归一化水体差异指数提取水体信息,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得到2019年3月份粤港澳大湾区6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分类及水体有机污染分布情况,通过与同期相对应的6个实际监测断面点对比,验证了水污染等级评价结果,结果如下:1)研究区水体质量总体较好,磨刀门水道、东江南支流、横门水道和洪奇沥水道以无污染为主,鸡啼门水道与蕉门水道以轻污染为主;2)水体有机污染的分布具有空间性,河流主干道主要以无污染水体为主,两岸以轻污染为主,远离主河道的封闭水体以中等污染以及重污染为主;3)监测断面点的污染等级与实际监测点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表明,高分二号对地观测卫星多光谱数据作为水体污染监测的遥感数据源是准确可靠的,可为我国水污染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5.
收集广东省环保局发布的2003―2012年水库蓄水量、水质指数和供河源市的饮用水供水量,并根据逐月数据计算了逐年、月均和干湿季3指标。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供河源市的饮用水逐月供水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2年年供水量是2003年的3.3倍之多;各月水质均无任何超标项目,多年平均1月水质最差,年均水质指数总的趋势是下降,水质有所好转。与干季相比,湿季水质更优,供水量更多。统计分析显示,干湿季间供水量差异极显著,水质指数差异显著,而水库蓄水量差异不显著。逐月供水量与水库蓄水量呈极显著正线性关系,与水质指数呈极显著负线性关系。而干湿季和年供水量分别与水库水质指数间的负线性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同期水库蓄水多寡没有显著关系。总体上近10年来新丰江水库的供水需求和供水能力在不断增加,而水库蓄水量却比较紧缺(10 a间58%的月份水库蓄水量处于紧缺或比较紧缺状态);虽然水质很好,但流域内存在多个污染隐患(如养殖、采矿、生活污水、林业结构不合理等)。因此水库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供水安全存在水量和水质的双重隐患。水库供水调度中需要充分考虑供水需求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流域污染,才能切实保障水库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区的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西北干旱区的水文气象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干旱化和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等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并提出改善西北水资源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东是全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但是由于环境污染,全省已普遍出现水质性缺水危机。目前除了东江、西江、北江和韩江等大江河外,沿海地区许多中、小河流和池塘等地表水水质已经恶化,不宜饮用,有的甚至不宜灌溉,有些地方连浅层地下水也不宜饮用。故此,山区水库已成为我省最后的水源"阵地",各地纷纷直接从水库引水饮用。然而,平原地区周围丘陵台地的库、塘水质也已严重恶化。目前全省321宗大、中型水库将成为本省水源的最后防线,而这些水库也存在不同程度泥沙淤积、水质污染和管理体制弊端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和维护,并改革管理体制和加强管理,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发展的水源需求。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不同于以往分开论述三者对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运用污染足迹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州市农业面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磷>氮>有机物;(2)各农业生产类型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3)湖州市各区县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通过对湖州市农业污染足迹评估,可以明确地提出哪种污染物类型、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是湖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研究结果可以为太湖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及湖泊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湖泊的污染问题和生态系统退化相当普遍。特别是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饮用水危机事件。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曾经走过弯路。在没有实现控源截污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生态恢复来净化湖泊水环境,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主流思想。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是有条件的,而对这些条件的诊断和分析是开展湖泊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太湖水生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确定沉水植物恢复的核心条件是水下光照条件。水下光照条件受富营养水平、悬浮物浓度与水深等因子的影响。只有当一个水域的真光层深度接近水深的情况(比值>0.8),恢复水生植物才有可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包括降低水深,提高透明度,消除风浪等措施,实际上,都是增加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在上述生态恢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湖泊治理与恢复的工作更多地应该聚焦在控源截污方面。这对中国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汤洁  刘畅  杨巍  李昭阳  吴佳曦 《地理科学》2012,(10):1247-1253
应用SWAT模型对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汇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利用2006~2009年的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沙坡面产量为15.40×104t,属于微度侵蚀,其中耕地的土壤侵蚀模数最高,为475.84 t/(km2.a),疏林地次之,灌林地、有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较小;汇水区农业非点源氮、磷产生量分别为1 248.83 t和102.88 t;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的产生量差异较大,耕地远远高于林地等其他类型。总体上,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产生量浑河流域高于苏子河流域,社河流域最小,且河流上游地区高于下游。研究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性,可以为水土保持和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