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冬季大气污染与天气条件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巧霞  潘志利 《山西气象》2001,(3):10-11,63
本文用能见度的好坏来表征大气污染程度,通过对能见度与风速,风向的相关分析,从500hPa大气环流和地面气压场相结合入手,预报风速、风向及能见度,从而得到夜间和白天大气污染预报。  相似文献   

2.
对2017年春季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的6个代表站点10 m风场进行降尺度分析,并结合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WRF模式和CALMET降尺度模式的10 m风速、风向预报结果。结果表明:两模式逐小时风速预报与观测的相关系数为0.5-0.7,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模式的预报准确率逐渐提高,夜间的风速预报偏差较大,进入白天后,偏差明显减小。WRF模式对风速变化趋势的预报效果优于CALMET模式,与观测的风速相关性更高,而CALMET模式对较大风速的预报效果优于WRF模式。在风向预报方面,WRF和CALMET的风向模拟与观测风向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式预报准确率较高的两个风向也刚好对应各站的盛行风向。同时,本文用回归方法对日平均风速进行订正发现,订正后各站的日平均风速预报准确率平均提高了50%,具有较好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风速不连续,风向气旋式辐合与江苏省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华  徐抗英 《气象科学》1997,17(2):185-191
本文由五次大暴雨过程总结和探讨了风速不连续、风向气旋式辐合在暴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贡献,为提高预报暴雨发生,发展的准确率,提出了“风速不连续、风向气旋式辐合概述模式”,从而在预报暴雨过程时期从预报思路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4.
董杏燕 《浙江气象》2006,27(1):18-22
通过建立的预报方程,把大风预报数值化。通过对王盘山和嵊泗3年来出现的大风个例的对比分析,找出杭州湾大风的主导风向;各季节二站风向风速之间的特点,利用二个测站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线性预报方程,来预报短期的杭州湾的风。而中期预报,则是通过PPM方法,采用前一天20时的欧洲数值预报资料,做出杭州湾3~5天内,每一天的最大平均风速和风向,在此基础上加上一级为阵风风速。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各种MOS方法在短期风速风向预报中的优劣,建立了一种基于动力统计预报模型和数值预报结果进行优化集合的动态MOS预报方法。在2005—2007年8月份风速的后报检验中,集合MOS预报可以将数值模式MM5的风速预报绝对平均误差减少30%以上。对风向预报的准确性也有明显的改进。从2008年8月10日至21日奥帆赛期间浮标A、B、C和D的检验结果来看,观测风速不大于6m.s-1的情况下,MOS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1m.s-1,比MM5相应的预报误差(1.45m.s-1)减小24%。值得指出的是MM5对8月17至18日和21日的大尺度大风天气过程预报相对准确,而统计模型对这三天的风速快速加速过程反应迟缓。MOS的风向预报与MM5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两者的平均绝对误差总的来说相差小于10°,对预报员的风向预报决策影响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更准确的站点风预报,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预报结果和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将模式网格和观测站点的数据进行融合构建训练集,利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WRF预报的风场结果进行订正,优化风场预报准确率。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实现风速的预报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降低了18.22%,风向降低了15.97%;LightGBM模型对于风速、风向的RMSE平均降低了18.60%和17.56%;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于风速、风向的RMSE平均降低了5.53%和9.10%。对2020年宁波市9个大风过程进行检验,利用LightGBM模型对于3个站点预报进行订正,结果表明风速的RMSE从4.61 m/s下降到2.14 m/s,平均降低了53.58%,风向的RMSE从30.31°下降到18.20°,平均降低了39.95%。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神舟六号"飞船着陆时期WRF模式对主着陆场区的风场及其影响系统的模拟结果, 发现WRF模式对主着陆场区的地面风速、风向的预报,WRF模式输出的850 hPa 模拟风场对100 m高度以下浅层风的最大风速及其风向的预报,结果均比较理想;WRF模式输出的300 hPa 高度风速、风向的模拟结果和急流轴的强度、位置模拟结果,与高空7~12 km最大风速及其风向的相关性较好,可作为预报指标;模式对风场的主要影响系统东北低压加深东移和蒙古高压的演变模拟基本准确.本模式能够作为未来客观预报主着陆场区地面和高空风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8.
通过T639模式预报产品在内蒙古地区降水量、2 m温度、相对湿度和10 m风向、风速及降水过程预报效果的适用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温度和相对湿度预报的准确率较风向、风速明显偏高,温度和相对湿度预报的误差系统偏小,风速预报误差偏大的概率较大;降水量的预报准确率随降水等级增加而递减,对小雨而言,模式漏报率小于空报率,多报降水的偏差和少报降水的偏差相近。在预报要素空间分布上,风向预报的偏差顺时针偏转,其夹角小于45°,温度预报偏差总体偏小,相对湿度预报偏差由西向东表现为“+、-、+、-”的分布特征;小雨和中雨落区预报偏大,暴雨落区预报偏小;贝加尔湖冷涡强度的预报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预报偏弱,影响范围偏西偏北。  相似文献   

9.
用国家气象中心1995-1997年6-9月份的T106数值预报产品,运用统计,分析的办法,对晋中市11个县市的温度,降水,风向风速的24,36,48,72h的预报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建立了《晋中市分县气象要素短期预报系统》,本文统直接挂接在MICAPS系统下,自动处理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制作晋中市11个县市的温度,降水,风向风速的24-72h滚动预报,预报结果以晋中市区域图为底图显示,该系统运行稳定,速度快,对各气象要素均有较高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0.
污染系数和风玫瑰图都是和风联系在一起的,是搞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下边分别介绍它们的重要意义、计算方法以及绘图方法. 一、污染系数和污染风频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风向风速与污染的关系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风向、风速无论对哪一类大气污染问题,它都是重要因子.风向与污染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风对污染物的水平输送上,它可指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1.
根据辽宁省沿海自动站资料,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沈阳区域气象中心MM5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制作环渤海及邻近海域海面最大风矢量预报的技术方法,对2009年8-12月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海上最大风矢量预报结果中风速的预报要明显好于风向的预报,其中风向预报最好的海区为黄海北部,准确率为57.3 %;风速预报最好的海区为渤海中部,准确率为64.6 %;风速误差以正误差为主,说明风速的预报值与实况值相比偏大。该方法对于环渤海及邻近海域海上风的预报效果较好,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海上风演变过程,具有预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博  赵滨 《应用气象学报》2019,30(2):154-163
基于概率分布特征定义全新风速阈值选取方案,不受地域及季节性影响,并综合风向信息建立兼顾风向风速的风场分类列表,采用邻域空间检验技术构建可集成风向风速的矢量风场检验方法。基于2018年4月1—30日GRAPES_Meso模式不同分辨率(10 km及3 km)逐小时预报产品,利用所开发的矢量风场检验方法分析表明:模式风向预报的随机性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即弱风的风向难以成功预报。通过矢量风场综合分析发现高分辨率预报效果在170 km空间尺度上24 h预报最大评分优势可达0.24,各邻域空间尺度上评分分布趋势保持一致。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所获取的综合指标可用于反映风场预报性能。同时,不同矢量风场分类方法将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高分类方法评分稳定性更好,低分类方法受限于单一分类权重过大而影响评估一致性。因此,在计算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选择较高分类方式将有助于获得更为稳定的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天义  朱克云  张杰  刘煦 《气象科技》2014,42(2):231-239
利用成都地区2010年8月和北京沙河地区2011年7—8月风廓线雷达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风廓线探测资料,结合对应时段的天气现象相关记录,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弱降水条件下,在300~2100m高度内,风廓线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风向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596,风速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736,在做预报时两者可以同时应用,互为补充;②强降水天气条件下,风廓线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风向、风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在300~2100m之间各个高度上风向、风速相关性较好,风向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573,风速相关系数为0.508,且风廓线雷达比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到的各层风向、风速变化更为详细、直观;③阴天条件下风廓线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风向、风速相关性低层比高层好;④晴天条件下,风廓线雷达更适合用于预报和监测天气。  相似文献   

14.
风的精细化MOS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利用MM5模式的站点输出产品,采用多元线性和逐步回归的MOS统计方法,预报宁夏25个测站48 h逐时风速、风向,通过对2004年6月~2005年4月近一年的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逐时风速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对逐时风向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尚未达到可用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但都较原MM5模式预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叶小岭  支兴亮  邓华 《气象》2019,45(1):88-98
风能始源于大气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间歇性。风速预测是风电场风功率预测的基础,其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风速的预报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为了提高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报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多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来集成预报风速,将各单一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预报的风速及相应的实测风速数据,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集成预报模型,对风电场的短期风速进行集成预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集成预报风速方法,预报的风速误差相比于单一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预报的风速误差明显减小,对研究区域的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有着较好的模拟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风速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青岛近海夏季海风分型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7月上旬至2007年9月中旬青岛自动站以及近海浮标站逐小时的观测数据以及3小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场,根据大尺度背景地转风将海风分为7个类型,建立预报青岛夏季近岸海风的统计分型方法。分析表明当大尺度地转风为偏东风时,青岛近岸海风较强(海风风速大于6m.s-1),海风风向东东南。当大尺度地转风为北风时,青岛近岸海风风速大于3.6m.s-1,海风环流建立后风向逐渐向右偏转。当大尺度地转风为偏南风,且地转风向岸风分量较强时,青岛近岸海风起风时间较早,但海风环流较弱;当向岸风分量较弱时,海风环流发展较强。海风环流建立以后,海风风向的偏转受科氏力、气压梯度力、地形、摩擦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从2008年8月的预报检验来看,该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报青岛近岸海风的风向偏转趋势以及午后海风的风速,为近海风力专项预报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位于复杂地形的南湫、黑崖子和干河口风电场测风塔70 m高度的风速、风向分布特征及风速预报的误差特性,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了预报风速的订正模型,对预报风速误差进行了订正。结果表明,南湫、黑崖子和干河口风电场的有效风速时数占全年风速时数的百分比分别达90. 9%,85. 06%和82. 93%;各风电场有效风速时数存在显著的时间差异,夏、秋季有效风速时数最大;南湫、黑崖子和干河口分别可达29. 65%,27. 19%和23. 24%;风速日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夏季南湫、黑崖子和干河口风速日变化分别呈多峰多谷(或双峰双谷)、单峰单谷、双峰单谷的分布特征;夏到秋季,南湫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黑崖子由偏东风转换为偏西风,干河口主导风向稳定为东风或偏东风。风速阵性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差异,9月黑崖子、干河口风速的阵性变化较6月强,南湫风速的阵性变化6月比9月强。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BJ-RUC)对复杂地形风电场风速预报能力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预报风速的阵性变化相对较小、风速偏大;经卡尔曼滤波方法订正后,数值模式对风速的阵性预报能力增强,预测风速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逼近实况风速的分布参数,实况风速和预测风速相关系数最大可提高约15%;预报风速的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也得到了改善,可降至1. 30 m·s~(-1)和1. 66 m·s~(-1)。  相似文献   

18.
风电功率预测中最重要的因子是风速,准确的风速预测是风电功率预测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短期风速预测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WRF模式,对我国上海崇明吕四风电场的风速进行预报。在此基础上,利用PCA-RBF算法结合WRF模式预报风向、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对预报风速进一步订正。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CA-RBF算法对WRF模式预报风速进行订正后,预报风速的误差进一步减小,相对均方根误差降低20%~30%,相对平均绝对误差降低15%~20%。与其他智能算法(BP算法、LSSVM算法)对比分析后得出,PCA-RBF算法对WRF模式预报风速具有较好的订正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风速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了解当日最高、最低温度及风向、风速,对预报员做出准确预报非常重要.虽然预报员有本站温、压、湿曲线图(三线图)资料,但由于地方性差异,同一地区的各县(市)之间温度、风向、风速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3年甘肃华电阿克塞当金山49.5 m W风电场风机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的观测数据,对BJ-RUC模式的低层风场预报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结果表明:(1)总体上有效风速区在各季节预测效果较满发风速区好,且这2个风速区秋季预报效果最好,冬季预报效果最差;(2)年尺度上,观测值的Weibull分布众值偏右,形态相对接近正态分布,而预测值的Weibull分布众值偏左,形态相对偏离正态分布。月尺度上,除1月外,其余各月实况和预测的Weibull分布与全年的基本一致,且各月预测风速形状参数k值接近2,为中性风,说明BJ-RUC模式模拟强阵性风速有局限性;(3)模拟的主导风向与实测的风向有较大偏差,仅对接近满发风速区的风向模拟得较准确,表明BJ-RUC模式对风向模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