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矿山地质数据数字化是矿山信息化建设和进一步找矿勘探的基础.通过将矿山地质数据的数字化归纳为地质资料数据数字化分类体系的建立、地质图件的数字化和地勘资料的二次编码数字化三个方面,提出采用非线性的树型结构为地质矿产资料数字化分类体系的框架结构,采用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对这种非线性的树型结构数据进行表达;总结了地质图件的数字化方法,结合当前国际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数据需求,提出了地质资料二次编码数字化方案,地质建模软件要求的标准数据表可参照二次编码数字化后建立的数据表通过编程进行映射提取.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目前地质图件在立体制图方面的需求,采用SRTM DEM为数据源,通过SRTM DEM地质制图应用与要素分析制图等处理,进行了等高线与坡度、坡向的快速提取,并以湖南省与安徽省的地质图为例,做了MapGIS平台下的地质图可视化分析.证明将SRTM DEM作为地质图的一个图层要素加以显示,增强图件的立体感的可行性,同...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榆关镇幅为例,阐述了GIS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问题。物化探遥感资料按地质需求由计算机处理成各种图件,地形图则划分图层并赋予其属性,建立地形资料GIS系统;野外工作采用手工记录,室内微机处理的工作方式;野外连图采用手工,而后清绘,通过扫描输入微机。按地质体分布、构造等建立图层并用地理编码将其与数据库相连,叠加、编排图层,编制地质图,最终建立1∶5万区调GIS系统。  相似文献   

4.
1:5万地质调查中的综合物探工作包括综合剖面测量、岩石(地层)磁性测试,以及重、磁场资料的处理等。应用重、磁场特征,划分重、磁场的地质分区,确定地质体,地质构造的划分标志,印证地质填图中的结果和推断深部地质体和地质构造,完成深部地质图。1:5万地质填图中综合物探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地质图的精度,为深部地质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1∶5万观水、水道、崖子、冯家、乳山寨和乳山市6幅地质图的拼接,是以GIS为技术平台,利用山东省1∶5万已数字化的地质图进行地质信息的数据拼接与整合,对相邻图幅接边处地质体不一致的问题,充分吸收1∶20万和1∶25万地质图的新成果资料。通过对1∶5万冯家、观水等6幅地质图拼接的实践工作,提升了地质编图的整体水平,为该地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质量控制是地质数据生产和数据库建设的生命线。本文依据《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2006-06),对采用"数字化地质图"和"数字地质图"的数据建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流程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两种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该方法在全国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很好地规范了空间数据的生产和数据库的建设,保证了质量。实践证明研究提出的空间数据生产和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措施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质图智能综合具有可重复、效率高等优点。面状地质要素是地质图中的主要要素,通过算法研究实现面状地质要素的智能综合,在地质图缩编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地质图缩编技术的行业经验、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以及年代—地质体关系、地质体接触关系和面状地质要素拓扑规则等面状地质要素综合的理论基础,设计智能综合算法的逻辑流程,并基于ArcEngine和C#开发环境,设计实现地质图综合过程中面状地质要素智能化综合算法。首先根据由新到老的顺序依次对面状地质要素边界点集进行抽稀,然后对抽稀后的边界点集进行边界圆滑,并对综合面状地质要素的结果进行自动拓扑检查,最后得到最终的综合结果。以郑州、洛阳及周边区域的4幅1:25万地质图缩编至1:50万地质图为例进行面状地质要素综合,缩编后地质图(1:50万)中面状地质要素综合效果经过地质专家评估并得到认可。综合结果符合地质要素的压盖关系和拓扑规则,同时可以高效、批量、准确地实现地质要素智能综合,综合效率大大提高,可节省80%以上的工作量。地质图缩编过程中面状地质要素智能综合算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实现了理论与技术的生产转化,改善传统编图综合的工作模式,促进了缩编制图效率的提高,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可以投入到大规模的地质图缩编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地质资料稀缺,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摸清本区的地质构造,建立张家界中心城区三维地质模型,能够为中心城区深部地质特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以湖南省财政项目—《张家界城市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成果为依托,全面收集工作区内的基岩地质图件、第四系地质图件、钻孔数据等资料,对中心城区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基于mapgis k10平台的三维地质建模功能,建立张家界中心城区81.74km~2的三维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9.
地质填图是在预查、普查阶段的一种大面积综合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也是研究区域地质矿产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使用GPS定点,在形成地质草图时地质点坐标有少许人为误差,在室内工作进行地质图转绘以及地质图矢量化时地质点坐标也存在一定误差。在右玉杨村预查项目地质填图形成的电子版地质图时使用GPS中自带Basecamp软件将地质点全部导出,与地形图直接镶嵌配准,将地质点坐标生成电子版地质图过程中的三次人为误差消除,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填图的准确性,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依据原始数据1:5万太原市水文地质图、太原市工程地质图、太原市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等图件,以MAPGIS为平台设计研发了太原市1:5万水工环地质综合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水工环地质综合图件的显示、统计、查询、编辑等功能,初步进行了有关水工环地质的空间分析,利用GIS的强大功能来获取更广泛、更准确的空间参数,展示水工环地质各参数的时空变化过程,为规划、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地图符号是地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有关地图符号的研究,主体均集中在地图符号的视觉图形方面,而对地图符号的概念语义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语义驱动的层次化地图符号设计方法,即以语义关系作为符号图形构造的基准,通过语义关系控制地图符号的图形构成,以充分发掘地图符号的概念语义成分在符号设计中的内在价值。重点论述了本体层次的语义特征提取、符素设计、聚合语义结构建模和语义驱动的符号生成4个关键步骤。利用本文符号设计方法对现有符号标准进行改进设计和认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符号认识效率方面表现较优,且在模拟信息传输过程中体现了较为稳定的高传输效率,具备有效提升地图符号的信息感知效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动线法(即运动符号法),能综合表达空间实体或现象的作用方向、运动路线、数量增减、质量变化等,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直线动线符号在信息表达中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曲线动线符号所具有的优势,对曲线动线符号的组织形式、位置、颜色、方向、宽度、曲率等方面作了分析,同时对曲线动线符号提出了制图算法,具体包括:曲线符号模型算法、避障路径算法、汇流与分流算法等;并以MapServer开源软件作为平台,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建立了Web的动线法自动制图算法实验系统,且以河南省流动人口数据为例,进行算法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极利于时空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专题地图数量指标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明了量化地图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从图形符号入手 ,分析了符号可视化变量 ,提出提高图形符号展现力应从提高符号展现数据内容的表达力与吸引力两个方面着手。符号表达力包括易读性、有序性与信息量 3个方面。符号的吸引力应从视觉角度对符号进行色彩美学、立体化、动态化、象形化与透视化等方面进行形象设计 ,以增强地图可视性。  相似文献   

14.
在MapGIS平台上,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型以及统一的系统库,设计了中国区域地质志中各类专业图数据库图层命名的原则,各类要素编码的方法,各类属性表的内容、结构,开发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系列辅助软件,在提高建设数据库的效率和保证数据库质量精确的同时,实现了数据库系统用户访问、数据共享、数据查询等多种功能.中国区域地质志系列图...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多源地学信息系统图式符号库的编码、图式符号的矢量、栅格存储结构,并初步建立了图式符号库及图式符号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PB���ŵ�ArcGIS��״���Ź����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cGIS?????????PB???????????????????????????PB?????????????????????PB?????????????????????????????????????棬?????????????????????ArcGIS??????????????????????????????????飬???????PB??????????????ArcGIS??????????????????????Ч???  相似文献   

17.
噪声信息具有空间传播和随距离衰减变化的特征,采用三维动态可视化形式表达噪声地图可以体现该特征。本文针对噪声的空间分布与强度变化提出一种噪声地图表达的方法,基于Bertin符号参量分析,以具有高度可变的方柱并配以深浅变化的颜色作为噪声符号,动态传递噪声信息。为进行多尺度地图展示,在不同地图等级下设有相应细节层次的符号尺寸和定位排列方式。噪声地图以Web端Mapbox为展示平台,基于交通噪声模型和GPS轨迹数据,对上海黄浦区某区域一时间段内的噪声情况进行模拟表达,实现噪声数据的立体动态化显示。三维动态的表达扩展了噪声数据的表现维度,多维度、多参量的立体动态符号不仅可准确刻画噪声的分布,而且从视觉观感上提高了受众的兴趣度和专注度,这为研究噪声的热点分布、传递趋势等空间规律提供了可视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量化地图图形符号动态化的展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形符号是地图的语言,在量化地图中,图形符号侧重于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以揭示事物的量变过程与发展规律。图形符号的设计除注重内容的表达之外,还应强化形式的表达。图形符号动态化就是从符号的表现形式上来增强地图的趣味性和可视性。本文从视角感受的角度,阐述了图形符号动态化的含义及其在量化地图中的表现形式,以丰富地图的展示方法,提高量化地图的展现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字制图中地图符号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的制作日益简便,应用日益普及,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日益广泛,故此,电子地图符号的规范化、标准化势在必行,以保证地理信息感知和认知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传统纸张地图图式规范的基础上,本项研究参照国际类似的标准文本,电子地图符号体系和符号实体应当适应数字技术和视觉环境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改进,原则上继承纸张地图符号的内容分类体系和形状分类体系,延续长期以来形成的纸张地图阅读的地理信息传输与读者认同的惯性。在深入审视符号视觉变量及符号视屏显示的复杂特征之后,提出对基本符号实体内容适当简化、对符号色彩、图元组合关系适当调整的实验方案,在通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上制作了基本地理底图的符号库标准草案,通过相关地图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效果对比试验,并多次征求同行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并在“中国空间信息网”网站上发布。  相似文献   

20.
地图符号结构是指生成地图符号的各符素间的组合关系,它具有图形结构和意义上的双重含义。为了解决地图符号结构的理论依据问题,本文引入了意象图式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意象图式的地图符号结构生成理论。对地理实体的认知机理进行分析,说明了意象图式在形成地理实体概念和生成地图符号所起到的基础作用;对地图符号表征地理实体所选用的意象图式类型进行归纳,可得到7种最基本的意象图式类型;对图形间拓扑关系和意象图式的关系总结,得出了每种意象图式的图形结构表达与参数化描述。最后,通过符素组合实验和符号认知实验,验证了基于意象图式来生成地图符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