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涛  陈景阳  张洋 《江苏地质》2016,40(1):31-36
巴布亚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陆内克拉通裂谷、冈瓦纳裂解、珊瑚海裂开、美拉尼西亚岛弧碰撞4个构造事件,它们共同影响并控制了该带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盆地内主要发育3个褶皱带,分别为伊利安褶皱带、巴布亚褶皱带和奥雷褶皱带,它们主要发育压缩构造样式,由于受到挤压应力的强弱变化,褶皱带构造挤压强度北强南弱,构造类型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田韧性剪切带特征及与金矿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万成  卿敏 《黄金地质》1995,1(1):27-33
根据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运动方式,发育特征,将小秦岭金矿田的韧性剪切带划分为三期,分别从野外地质,显微构造,岩组学等方面研究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它们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多期韧性剪性带和脆性剪切带叠加的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桐柏山南坡的韧性走滑剪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必则 《现代地质》1993,7(3):285-292
桐柏山南坡的韧性走滑剪切构造是大陆内部造山带在剪切体制下的典型构造之一,以多期韧性再造的叠置为特征。文中详述了它们的几何学特征、走滑剪切应变带内岩石的变形特点,并依据地质标志分析了它们的运动学方向,对它们的流变学意义及其在桐柏造山带构造演化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汤家富  肖庆辉 《地质论评》1987,33(2):129-137
江西省武功山东段发育了两类不同型式的剪切带,即北北西向平移剪切带和东西向韧性推覆剪切带。它们是形成于同一时期并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都发育有与运动方向一致的圆锥状-剑鞘状、舌状-饼状鞘褶皱和a线理以及强烈的片理化带。表明它们是在同一应力场中变形的,两者之间以转换断层为界。  相似文献   

5.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断裂特征及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受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大幅度向北推移、旋转的影响,形成了弧形的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本文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反射剖面的精细解释,对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断裂进行系统研究.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内以发育与其弧形形态一致的逆冲断裂为主,但弧形冲断带中段的断裂具有挤压逆冲的同时兼有右行走滑性质.冲断带内还发育了NE 向和近EW向的走滑断裂,它们的发育时间和成因不尽相同,它们控制了冲断带内的变形,调节和改造了早期形成的构造.在对断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冲断带各个部位的结构特征和变形时间,将冲断带划分为9个次级构造单元.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开始发育于中新世中晚期,此后经历了上新世早期、上新世中晚期、早更新世早中期以及早更新世晚期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济民  曾德敏 《湖南地质》1996,15(4):193-197
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带的顺序和定量数据,采用排序法研究了它们的相对秩序,分析了同时事件与生物地层带的交叉、延限、重叠现象。对洞庭盆地不同剖面不同钻井做了地层对比,以确定其地质时代。着重论述了地层轮藻、介形、孢粉的生物地层分带,进而探讨了它们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造山带不同蛇绿岩带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填图和室内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重新进行了厘定,并对本区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把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划分为4个带,从南到北分别为: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塔妥蛇绿岩带、清水泉蛇绿岩带、乌妥蛇绿岩带,它们在围岩的时代、构造样式及围岩变质程度,地球化学等方面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浙西南韧性剪切带的专题研究,确定了两条具有一定规模的含金韧性剪切带。它们具有特定的地质、地球化学、矿化蚀变标志和流体特征,分析研究这些特征对指导浙闽地区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及其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辽火山岩带、赣杭火山岩带及南岭火山岩带,它们不仅是横亘于中国东部的3条重要的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而且也是我国3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对比研究表明,虽然它们各具特色,就脉型富大铀矿床成矿作用而言,它们又具有较多的共性;重要成矿区的火山喷发皆奠基在古老的结晶基底上;古裂谷(或裂陷)既控制了火山岩带的发育,又是有利的成矿构造背景;铀矿赋存对火山岩的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铀成矿的深部控制作用明显;联通的构造网络系统是形成富大铀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燕辽火山岩带、赣杭火山岩带及南岭火岩带,其不仅是横亘于中国东部三条重要的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而且也是我国三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类比研究表明虽然它们各具特色,就脉型富大铀矿术成矿作用上它们又具有较多的共性:重要成矿区的火山喷发皆奠基在古老的结晶基底之上;古裂谷(或裂陷)既控制了火山岩带的发育,又是有利的成矿构造背景;铀矿赋存火山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铀成矿的深部控制作用明显;好的构造联通网络  相似文献   

11.
剪切带与金矿的关系是近年来中外金矿地质学家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含金剪切带的结构、组构、变形、演化、地球化学和矿物共生组合等方面的特征。它们是识别含金剪切带和寻找这类金矿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铁法矿区煤层冲刷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铁法矿区冲刷带发育的地质背景;指出比较常见和对煤层破坏程度较严重的冲刷带成因类型是同沉积河道冲刷带、沉积后河道冲刷带和继承性河道冲刷带,并阐明了它们的识别特征。在对铁法矿区煤系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煤层顶板砂体等厚图对大隆井田4#煤层中的冲刷带进行了预测;揭示了铁法矿区煤层冲刷带的总体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伸展域构造变换带内部构造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从传递带和调节带两个方面论述了构造变换带内的构造类型,将传递带内的构造类型分为传递断层等四种类型,将调节带内的构造类型划分为背斜等四种类型。分析了传递带与调节带内各构造类型的发育条件、几何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传递带和调节带内的构造类型主要取决于其发育位置处的构造背景及边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杨登美 《西北地质》2000,33(1):26-30
金龙山金矿区位于秦岭山带古生代沉积盆地中,构造是控矿的主要因素。控矿构造主要为褶皱剪切带、破背斜及断裂构造,它们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及富集。  相似文献   

15.
西藏阿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韧性剪切带的磁组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磁组构测量方法,厘定、划分了札达地区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的韧性剪切带,两条强韧性带分别位于缝合带北缘和南缘,均具有南盘(下盘)俯冲、平面右旋扭动运动特征和压扁型应变特征。韧性剪切发生于65Ma以前,它们应是印—欧两大板块俯冲-碰撞剪切应变产物,是板块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云南澜沧江南段火山岩演化及其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澜沧江南段火山岩十分发育,它们基本沿澜沧江河谷两岸分布。火山岩带形成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主要有元古代、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火山岩。它们的主体形成于洋壳向大陆俯冲消减而产生的岛弧环境中。伴随火山岩浆喷溢,也从深部带来了大量有用元素,在火山岩中形成了众多矿床(点),其中以大平掌、三达山、民乐、文玉—官房等4类铜多金属矿床最有代表性,它们分别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火山活动中,从早到晚,总体是从岛弧中心向大陆边缘,甚至向板内裂谷转移。环境不同,因而成矿作用各有其特点,这在西南三江构造_岩浆带中是十分少见的,对该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扩大区域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注重深部地质研究是国际地质研究的最新动向.本文提出了在亚洲大陆东部存在广泛的深部流动挤压作用,其中6个深部流动挤压带是深部流动挤压的骨干,它们是:①京津唐地区由SE向NW深部流动挤压带;②赣榆-焦作由E向W深部流动挤压带;③台湾-洞庭湖平原-四川盆地由SE向NW深部流动挤压带;④西沙-海南-越南河内-云南大理由SE向NW深部流动挤压带;⑤东朝鲜湾-中国东北由E向W深部流动挤压带;⑥俄罗斯萨哈林-斯科沃罗丁诺-伊尔库茨克由E向W深部流动挤压带.指出它们由太平洋区地幔软流层向大陆内部流动挤压形成,力源主要为地球自转力产生的向西的动引力和重力均衡作用.它们对浅部构造、地貌、矿产资源和地震具有控制作用.深部流动挤压是具有全球性的,深部的构造运动比浅部构造运动强烈,有更广阔和深入的课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中天山北缘胜利达坂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胜利达坂韧性剪切带沿中天山构造带北缘呈近EW向展布,为一条由一系列糜棱岩带、强片理化带及典型韧性变形显微构造所组成的强应变带。根据变形强度和原岩类型可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带。显微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剪切带经历了早期的由南向北的斜冲推覆剪切及晚期的近水平右行走滑剪切。剪切带内发生了强烈的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它们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许多前寒武纪地区的太古宙—元古宙地壳,都由两个特征截然不同的构造单元组成,即由花岗—绿岩地体构成的太古宙克拉通地块和太古宙—早元古代活动带、褶皱带或造山带组成。后者把克拉通分割开并环绕克拉通改变方位和发生流动。克拉通是相对硬的地块,具有韧性和脆性的变形历史。环绕克拉通的活动带既可以是高应变带和高级变质带,也可以是褶皱的盆地。因之,较韧性的活动带包围着相对硬的克拉通。可以推断,虽然相邻的多角形的硅铝质单个大陆微板块在地幔及主欧拉极控制下曾发生过相对运动,而且由于相互推挤使它们间的共同边界发生了递进变形,但太古宙克拉通最初是彼此分离的。变了形的边界就是现在环绕克拉通的韧性和高应变活动带,它代表了地壳持续性的缺陷;克拉通代表低应变较硬的核和残斑,它们在太古宙以后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克拉通与活动带之间巨型尺度上的关系(如东非)可以与在眼球状片麻岩及糜棱岩中观察到的规模很小的显径—小型尺度上残斑—基质结构相对比。这些构造关系虽然数量级差别很大(10~8),但因它们之间存在着连续的各种不同的中间尺度构造,所以,是完全可以比较的。几何学上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力学—流变学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20.
马桥遗址经多次发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次采集了2005年发掘的05MMT4探方样品,进行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划分出了3个孢粉组合带,它们分别是:1带是以Quercus(evergreen)-Gramineae-Typha-Pi-nus-Polypodiaceae-Concentricystes为主孢粉带;2带是以Concentricystes-Quercus(evergreen)-Salvinia-Polypodiace-ae-Typha-Gramineae为主孢粉带;3带是以Pinus-Salix-Quercus(evergreen)-Chenopodiaceae-Pteridium-Polyp-odiaceae-Concentricystes为主孢粉带,并以此恢复了当时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且对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农耕发展作了探讨,为上海地区文化发展及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