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海棠"台风在台湾东北侧临近登陆时突然逆时针打转的异常路径,利用常规天气图并结合逐时雷达回波资料,深入分析"海棠"台风近海打转时段的环境流场及台风涡旋结构演变特征,探讨台湾花莲附近地形作用及台风偏心结构等因素对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鞍形场的环流背景下,台湾中央山脉地形强迫、台风涡旋热力对流不对称等外在因素的作用,促使台风涡旋内在的动力结构产生不对称的快速变化,导致台风在近海打转.  相似文献   

2.
台风Haitang(0505)登陆过程地形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Haitang为研究对象,在用MM5模式成功模拟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强度、降水以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台风在经过台湾及其后在福建登陆期间的异常路径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在降水强度上东部沿海特殊地形对台风北侧东南气流的辐合抬升使得暴雨增幅度1倍以上;地形对台风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约为4~5hPa。通过对有无地形影响时台风结构的比较发现地形影响主要在低层,使得高度场分裂两个中心,低层台风主体受山脉阻挡在位置上落后于高层。分析还发现台风登陆前夕移动方向西侧相当位温向西倾斜也可能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Haitang为研究对象,在用MM5模式成功模拟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强度、降水以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台风在经过台湾及其后在福建登陆期间的异常路径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在降水强度上东部沿海特殊地形对台风北侧东南气流的辐合抬升使得暴雨增幅度1倍以上;地形对台风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约为4~5hPa。通过对有无地形影响时台风结构的比较发现地形影响主要在低层,使得高度场分裂两个中心,低层台风主体受山脉阻挡在位置上落后于高层。分析还发现台风登陆前夕移动方向西侧相当位温向西倾斜也可能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形地台风Dot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功能,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拟CSU-RAMS改为嵌套网格的台风数值模式,并且用该模式成功地模拟出台风Dot在台湾地形影响下产生不连续跳跃式的异常路径,分析了产生这种异常路径的原因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台湾地形对台风Dot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多功能、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式CSU-RAMS改为嵌套网格的台风数值模式,并且用该模式成功地模拟出台风Dot在台湾地形影响下产生不连续跳跃式的异常路径,分析了产生这种异常路径的原因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海洋中台风活动最频繁的海域。台风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台风异常路径的出现,是广大海洋学家、气象工作者和交通运输、资源开发等业务部门极为重视的问题。已往虽有过不少论述,但对异常台风路径作全面性气候统计分析的尚不多见。 本文应用1949—1981年共33年资料,对5—25°N,105—135°E范围内5—11月出现的台风路径(以异常路径为重点)作了普查统计分析。其中台风路径资料取自中央气象  相似文献   

7.
利用60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频数、路径和强度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是高峰期,70年代则是低谷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台风活动总体处于低谷期;台风路径主要以转向为主,在20世纪60、70年代平均路径比较偏南,而进入21世纪后平均路径比较偏北;强度在20世纪50、60年代总体较强,后25年总体较弱;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偏多时,西北太平洋副高弱且位置偏东,太平洋海温分布呈"拉尼娜"特征;台风异常偏少时,副高强且位置偏西,太平洋海温分布呈"厄尔尼诺"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6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0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频数、路径和强度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是高峰期,70年代则是低谷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台风活动总体处于低谷期;台风路径主要以转向为主,在20世纪60、70年代平均路径比较偏南,而进入21世纪后平均路径比较偏北;强度在20世纪50、60年代总体较强,后25年总体较弱;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偏多时,西北太平洋副高弱且位置偏东,太平洋海温分布呈"拉尼娜"特征;台风异常偏少时,副高强且位置偏西,太平洋海温分布呈"厄尔尼诺"特征。  相似文献   

9.
北上台风异常路径数值试验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达文 《海洋学报》1983,5(2):157-162
早在六十年代,陶诗言、陈联寿等人就对北上台风路径进行了大量研究指出,北上台风路径与中高纬度流型有关.七十年代以来,7203、7303以及7416等异常路径台风的相继出现,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研究.辽宁省气象局台风会战组曾指出,对北上台风后期路径有重大影响的是西风带系统,当西风带低槽(涡)和南下高压共存时,高压常常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培  柳乃林  范磊 《海洋预报》2006,23(4):47-50
本文利用天气学对风场、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等方法并结合0418号台风“艾利”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50hPa正涡度、700hPa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台湾岛地形及双台风藤原效应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0513号"泰利"台风的高空环流场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揭示了台风"泰利"的特征."泰利"台风具有移速稳定,强度大、雨量强,范围大,破坏力强,两次登陆的特点.副高、台湾岛的地形对"泰利"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0505号台风"海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圣康  王华 《海洋预报》2006,23(Z1):115-120
通过对0505号“海棠”台风的高空背景场及云图的分析,揭示了台风“海棠”的特征。台风“海棠”具有移速稳定、路径怪异、雨量强,范围大、破坏力强及两次登陆的特点。副高、台湾岛的地形对“海棠”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1013号台风“鲇鱼”风暴潮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13号超强台风“鲇鱼”在福建漳浦县登陆.登陆时逢农历九月十六的天文高潮,给闽南沿海地区造成了较大的灾害.本文从台风路径特点及灾害、天气形势、与历史相似台风(9914号)对比、数值模拟等方面对此次台风引起的风暴潮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进行历史台风相似分析时,除了台风本身路径、强度、移速等参数之外,还要注意分析台风的季节时间,天气形势,登陆地点,这些都会造成台风增水的明显不同;台风登陆后,受地形和降水影响,有时增水也会持续增大几小时.  相似文献   

14.
采用SWAN波浪模式对201415号台风‘海鸥’期间的海浪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模拟结果较好。台风风场由圆形对称Jelesnianski-II模型构造,风场结构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台风过境期间的变化情况。根据台风期间的实测温度数据以及ECMWF海表面温度数据的变化研究海表面温度对台风的响应。研究发现,台风"海鸥"在近海复杂的海洋和地形条件下,台风路径降温范围成不对称分布,最大降温中心出现在路径右侧,降温幅度将近1.5℃。  相似文献   

15.
基于ADCIRC模型建立了徐闻高分辨率的风暴潮模型,并以1415号台风"海鸥"路径为基础,通过路径平移构建了一系列台风路径,模拟计算了徐闻沿海风暴增水.结果 表明:徐闻东部沿岸的风暴增水最大,主要原因在于东部沿岸的独特地形特征以及该区域受到的有利台风路径影响.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耦合海浪和天文潮的作用,计算10个不同等...  相似文献   

16.
2018年8月13—16日台风"摩羯"(1814)及其残余低压环流影响山东,造成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资料及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对此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摩羯"的路径特点。此次台风"摩羯"路径特殊,并出现突变。通过对"摩羯"的路径预报仔细分析,得出台风路径预报着眼点和部分有指示意义的预报指标。环流形势分析是预报台风路径的一个重要前提,大陆高压显著增强是环流形势调整的一个信号,是预报"摩羯"路径的一个关键因素;台风前进方向的对流层温度脊线和500 h Pa正涡度轴线对台风未来路径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分析结果能够为提高山东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连续三个台风在福建漳浦县登陆,创造了一年登陆当地台风个数的新纪录,并引发了严重风暴潮灾害.本文对比分析了三个台风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1)三个台风风暴潮都具有开阔海域增水特征,最大增水出现在右半圆,并向两边递减;最大增水时空分布与台风移动路径和海岸地形相关,在南路“鲇鱼”和“狮子山”登陆后的偏南风作用下,湾口朝南的浮头湾出现过程最大增水,出现时间在台风登陆后;东路“凡亚比”台风在穿过台湾岛靠近沿海过程中,持续增强的偏东风,使湾口朝东的九龙江口出现最大增水,出现时间为台风登陆时刻;最大增水与台风登陆时的强度成正比;(2)东路的台风引发的增水出现在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后,各站最大增水峰出现时间集中且明显;南路台风引发增水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长,最大增水峰不明显,过程最大增水出现在台风登陆后的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结合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总能量场和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记录资料等,分析0601号强台风“珍珠”路径变化的原因以及逐时降水动态变化特点,并探讨了台风影响过程中强降水的主要成因.指出副高、西风槽、高能区对台风运动的影响;台风中心降水和外围降水强弱有反相关的关系,降水较集中在台风路径的左侧;台风“珍珠”登陆前持续加强和对流强烈发展所形成的深厚系统是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基础,在卫星云图上密实的螺旋结构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是台风云带中出现强降水的显著特征,而特定区域地形的多方面影响是降水幅度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风暴潮预报准确率首先决定于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取西─西北方向移动的台风是主要的登陆中国并造成风暴潮灾害的台风。大约20─30%的台风以异常路径而移动,并在中国引起突然的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一般来说,这种风暴潮并不太严重。当然,某些突然东折的台风不登陆中国,也未造成灾害。本文讨论了几类异常路径台风和正常往西─西北移的台风移动机制以及所引起的风暴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超强台风“鲇鱼”几个阶段路径的特点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台风的引导流场始终由中高层气流提供,因此要用中高层引导气流来分析其动向;其次,台风的强度有海温、高低层流场、暖湿气流的供应共同作用;再次,台风由南口进入台湾海峡后特殊的地形往往有利于台风强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