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淤泥质海区选址筑港是国家四化建设中提出来的新课题。特别是在举世闻名的多沙河口——黄河三角洲海区内筑造深水大港,尤为引人注目。这项工程的实施,对于加速石油工业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改善华北地区运输布局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口水文实验站多年搜集的水文、地形、断面以及海流等较长系列的资料,分析计算了黄河口三角洲神仙沟海区(即五号桩海区)水深变化,阐明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近岸浅水域泥沙运动研究是最近才加速兴起的一门实用的、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学科。从海洋水文角度来探讨海水中悬移质与海底推移质泥沙分布以及它们随浪潮流运动的规律,对于海岸变迁,海底冲淤,开挖航道的方向,以及建港之后航道的维护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然也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为了建港工作需要,我们从1983年秋开始,对这个海区进行广泛的流场调查;采集不同天气条件下各层海水水样,进行悬移质含量分析;潜水观察浮泥的厚度和近底层海水混浊情况,根据大量的观测资料和计算,我们认为五号桩海区(即新黄河口北部,从38°  相似文献   

3.
受胜利油田港口建设指挥部委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烟台中心海洋站承担黄河口油码头工程设计的水文气象资料整理任务后,从1983年6月起对黄河三角洲进行水文气象观测,观测要素包括潮位、波浪和气象。在1984年8月召开的油港论证会之后,为了加快工程进展,烟台中心海洋站根据工程设计要求,从所属各海洋站抽调观测人员,于10月起又到五号桩油港港址设站加密观测,他们克服入冬后风大浪高,在黄河口海涂作  相似文献   

4.
黄河海港海域潮流、余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4—11月,我们在五号桩海区进行了三次海流周日连续观测,调查的范围是:北起桩古18,南至桩11,水深在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总面积约为225平方公里。三次观测的日期是:第一航次自1986年4月11日—12日,第二航次自1986年7月5  相似文献   

5.
根据黄河三角洲历年实测的深度,归化至同一的投影,比例和深度基准面,计算深度变化,看到:黄河三角洲有冲有淤,黄河行水河口淤,停水故道冲,以淤为主;一般淤进0.2公里/年.黄河河口流路是决定油港港址的关键,尽管有河口流路安排这个不定因素.根据无潮点流速大,有利于泥沙输送;近代黄河泥沙已把五号桩凸出于渤海;五号桩外水深,且处油田高产区,油港以五号桩为理想位置。在黄河水土保持和下游泥沙输往陆地还未收到显著效果的情况下,油港需予留适量的距离作为备淤区。若挖泥维持航道的经济效果可行,也可缩短港区与海岸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于1984年11月21日至24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了成立大会,来自全国沿海省、市及国家海洋局、胜利油田有关部门的指导,战斗在海岸带开发第一线的开拓者和从事海洋科研的科技人员共211人出席了会议。国务委员康世恩同志为大会发了贺电。会议讨论通过了该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研究会领导成员,康世恩同志任名誉会  相似文献   

7.
专家们经过数年论证考察认为,浙江省嵊泗海域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最佳选址,大小洋山宜建大型集装箱港。1995年9月19日市委书记黄菊带领上海市有关人员考察了大小洋山,认为这里可以作为上海建深水集装箱港的首选港址,并要求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黄河三角洲五号桩海域6级大风前后现场悬沙、沉积物和实测水流资料,研究了淤泥质粉砂海岸大风过程后泥沙分布特征和运动规律。发现大风天气海底泥沙对波浪作用反应灵敏,悬沙和底沙分布规律与波浪作用吻合,为波浪作用下海底泥沙运动的理论研究以及海区工程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于1984年11月21—25日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召开.参加会议者有国家海洋局领导;有我国从事海岸带研究的著名专家、教授;有来自全国各沿海省市从事于海岸带开发研究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与科研人员;有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领导等共211人.国务委员康世恩同志特发来贺电,祝贺大会胜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取得川山海区共计30多个无居民海岛调查数据,初步获取该海区主要海岛开发利用现状,选取部分典型海岛进行资源评价,针对海岛面积、交通(建港)条件、旅游资源以及淡水资源等进行评价,结合海岛所处位置及外部需求,给出各无居民海岛开发价值相对大小,将该海区海岛主要分为保护、保留及可开发3类,其中开发类型主要为旅游开发及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11.
会议消息     
第21届国际海岸工程会议将于1988年6月20日—6月25日在西班牙的 Torremol-inos 举行。会议将交流和讨论下述几个方面的信息和研究成果:①风、流、波浪及波浪作用;②潮、风暴潮及长波;③海岸的稳定性,岸滩侵蚀及控制;④港口规划与设计,港址选择、布局,结构和材料选择,施工与作业;⑤设计施工、人造岛、防波堤;⑥沉  相似文献   

12.
一种能在大风浪条件下采水的自动采水浮标,最近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制成功。这种自动采水浮标是“五号桩海港及其附近海区泥沙冲淤变化的监测和研究”课题组和有关单位协作,专为该课题的悬沙监测而研制的,该浮标经过10月和11月多次试甩,经受6—7级大风的考验,皆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18日下午4时,"海洋六号"船全体科考队员经过108天连续奋战,完成返航途中的最后一个环境监测站的作业。这标志着"海洋六号"船全面完成了大洋第27航次的科考任务。"海洋六号"船于6月2日起航,整个航次历时119天,航行1.2万海里,共分3个航段。全体科考队员经受了8个热带气旋的袭扰,克服了作业海区海况差、远离祖国大陆等困难,出色完成了为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技术保障和警戒护航、特定海区海山富钴结壳和富钴结核  相似文献   

14.
广东是一个电力资源十分缺乏的地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2000年以前,将要建立一批装机容量较大的火力发电厂。而与电厂相配套的重要工程项目,卸煤码头的港址选择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中,选择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港址,将是提高电厂乃至国民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粤中电厂卸煤码头港址选择的方法,希望对今后类似的工作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央子港是潍坊市拟建的一个地方小港,位于白浪河口。由于该处水文等条件复杂和原始资料不足,要选定一个理想的港址比较困难。本文首先根据河流水量、航道和使用等因素否定了在现渔港上游选址的可能性。随后在渔港下游布置了三个港址,经过了在水域、陆域、港区稳定、施工和投资等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初步认为(2)、(3)方案尚可,尤以(2)较优。最后对风暴潮、河口拦门砂和黄河泥沙对该区的影响问题提出来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无潮区附近具有潮差小、潮流强等特点,因而它对建港的港址选择有重要意义。黄河三角洲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但在口门附近泥沙运动并非到处相同,主要受海洋动力因子的制约,其中以浪、流、潮的影响最为明显。潮流、余流对5米等深线以外海区泥沙的启动和搬运起主要作用(因水较深,浪的影响要比岸边小得多),因此,开展近海区的潮流、余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在潮流强的地方,不仅悬移的泥沙难以沉淀,甚至一些原有的沉积物也能在强潮流的作用下,逐渐被搬移他处,因此在强潮流区海底较硬。例如5号桩(119°00′E,38°01′N)的东北方15米水深的地方,潜水员下去埋捕砂器时,必须使用铁铲挖坑。现在黄河口门3米水深处,也是一个强流带,流速可达到120-140厘米/秒。潜水员潜入水下观察,发现那里的海底也很硬。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位于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上海洋钻井平台及钻探船受波浪的破坏问题,我们对黄河口以北的五号桩海域进行了浅水波浪变形数值计算,并提出了黄河口区波浪作用下海底摩阻系数与波浪要素和水质条件(粘滞性)的经验关系式。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讨论了黄河口五号桩地区的波浪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8.
执行福建近海水体调查任务的秋季航次的调查船,在经过认真的备航后,于2007年10月9日在厦门港码头起航开赴作业海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余兴光、副所长赵榕田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门前往厦门港码头欢送。起航前,有关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再一次上“延平2号”科学考察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汕头港码头、浮标污损生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汕头港位于广东省沿海东北部,港内的水工建筑(如码头、浮标等)受海洋污损生物严重污损.1991年6月,对汕头港的3个码头(岩石海军码头、渔业修造船厂码头及妈屿验潮井码头)和3个浮标(娘礁标、1号和3号标)进行了污损生物调查(图1).本文研究了汕头港码头、浮标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量及分布等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胜利油田采油事业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在黄河近代三角洲海岸建设黄河海港,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已建成的广利港、建设中的五号桩码头拉开了黄河海港建设的帷幕。黄河海港的性质、建设规模及发展前景是关系到黄河三角洲开发、石油开采乃至东营市总体规划等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就自己对黄河近代三角洲沿岸的发育、黄河入海流路变迁等一些与港口建设密切相关因素的认识,对黄河海港建设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一、黄河海港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