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灵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及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广西及其邻近地区较为丰富的历史及现今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用地震能流密度的方法对灵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作了定量的研究。对该区地震的震源深度作了估计,并用多种方法对灵山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天山及塔里木北缘构造带西段地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勤俭  丁国瑜  郝平 《地震地质》2006,28(2):213-223
南天山及塔里木北缘构造带位于帕米尔地区东北侧,地震活动强烈。文中通过地质构造剖面、深部探测资料和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综合研究了该区的地震构造模型。结果认为,该区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天山地块逆冲于塔里木地块之上。天山构造系统包括迈丹断裂及其前缘推覆构造;塔里木构造系统包括深部的塔里木北缘断裂、基底共轭断层和浅部的推覆构造。塔里木北缘断裂是发育于塔里木地壳内部的高角度断裂,其形成原因在于塔里木和天山构造变形方向的差异。塔里木北缘断裂为研究区大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天山推覆构造和塔里木基底断裂系统均具有不同性质的中强地震发震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构造解析技术,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圈定出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对该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了该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  相似文献   

4.
福建滨海牛山岛-兄弟屿断裂活动性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南粤东沿海的泉州—汕头地震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方.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我国最著名的侨乡.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牛山岛—兄弟屿断裂带及其活动性对该区的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牛山岛—兄弟屿断裂带今后仍有可能发生MS≥7地震  相似文献   

5.
邵武--河源地震带中段从1978年以来出现一次地震群体活动,属于该地震带第Ⅱ活动周期的第Ⅳ活动幕,现已转入这次活动幕的尾声,分析该区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应力状态,认为该区震源构造应力已整调、处于松驰状态。未来一段时间的地震活动将向起伏性减弱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文俊  邵永新 《地震》2002,22(3):33-38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对渤海周围地区地震构造带的分布、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活动性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张北6. 2级地震前至目前,华北北部前兆异常的总体数量及其沿地震构造带分布的变化,以及该区主要地震构造带的地震危险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同5.6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和深部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讨论了大同5.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并结合该区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特征、地壳深部构造特征等资料,对该区深部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前后、该区出现了明显、大范围的重力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该区地壳深部的低速-高导块体在应力不断的作用下,其塑性物质沿深大断裂上涌和侧向运移,中下地壳间发生层间水平滑移,导致密度发生变化而引起重力场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构造单元,活动断裂,地球物理场,海底地形等方面分析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在陆壳向过渡壳变化的位置上。历史上地震活动沿深部构造变异带分布,该区地质构造,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波特性等都有别于海峡中,北部,具有南海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932年昌马地震构造力学特征探讨郭万武,张范民,邢成起,温增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DISCUSSIONONTHETECTONOMECHANICFEATURESOF1932CHANGMAEARTHQUAKEMs7.6¥GuoWanwu;...  相似文献   

10.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深部磁性构造与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和方法,对延庆、怀来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反演计算了该区磁性基底埋深、居里等温面埋深和视磁化强度分布。揭示了延庆盆地、矾山盆地、怀来盆地、涿鹿盆地等四个相互联通盆地的磁性基底的定量特征。对该区地震发生的深部原因和地壳内不同特性块体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该区地震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该区地震的危险区划和今后的重点监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