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洋西北部水下 3 0 0 0多米的Carlsberg大洋中脊被称为“世界最好的大洋中脊”。英国南安普顿海洋中心的科学家最近在这一前人没有涉足的火山大洋中脊带发现热液活动的实地考察证据。2 0 0 3年 7月 2 3日 ,在RRSCharlesDarwin号考察船上的科学家发现了巨大的羽状“烟水”(smokywater) ,其厚度至少 60 0m、宽度超过3 0km ,烟水从深海散布的熔岩洋底升起。该航次的首席科学家Dr.BramleyMurton说 :“这一巨大的羽状烟水相当于一个大型火电站 ,不断地散发大量的热量和烟雾 ,释放的能量可能超过 1 0 0 0MW。”热液活动的中心不断形成由大…  相似文献   

2.
从海底地壳开裂处涌出一般带有大量生物的深海热泉的现象已众所周知。一开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中找到了它们 ,而在 2 0世纪和 2 1世纪交接期印度洋中也发现了热液 ,而后就输到高纬度的北极海区了。在极区盆地中应当有热液已有过报道。例如 ,1 993年 9月 ,俄 德联合北极考察队乘坐“极地”(Polarstern)号破冰船 ,在拉普帖夫海加克利 (Гакке х)海岭东端 (77°45′N、1 2 5° 55′E ,水深 1 990m) ,获得了对研究热液非常有意义的样品 ,证实了在这个海岭上存在着热液活动 ;但是 ,在 2 0 0 1年 ,美国和德国破冰船“健康”(Healy)号和“极…  相似文献   

3.
日本“太古代公园”计划 ( The ArchaeanPark Project)是一个与洋中脊有关的研究项目 ,其全称是“太古代公园 :热液通道下的生物群与地学环境的相互关系”( Archaean Park:interaction between Sub-Vent Biosphere andGeo-environment) .该计划由日本科技厅设基金支持 ,共有 1 5个研究机构参加 ,计划 5年完成 ( 2 0 0 0— 2 0 0 4年 )。大洋中脊热液区下面那种高温而缺氧的环境与太古代生命起源时的情况相似 ,这项计划就是通过钻探和监测来探索发生在海底热液系统内的底部生物圈和地壳流体运动 ,因此而命名。本文主要介绍该计划 2 0 0 0…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在冲绳海槽伊平屋海岭和南奄西海丘两处海底热液喷出口附近海水中的铀系子体放射性核素2 10 Pb和2 10 Po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 .在伊平屋海岭 ,甲烷及2 2 2 Rn的数据表明海底热液活动不强 ,总2 10 Pb和2 10 Po放射性均低于它们各自母体的放射性 ,2 10 Pb和2 10 Po在海水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 2 0和 2~ 5a ,而在以“黑色烟雾”为特征的海底热液活动强烈的南奄西海丘 ,在”烟雾”中的总2 10 Pb含量 ( 0 1 6 7× 1 0 -3~ 2 50× 1 0 -3Bq/kg)相对其母体2 2 6Ra贫乏 ,而总2 10 Po含量 ( 1 83× 1 0 -3~ 2 83×1 0 -3Bq/kg)则相对其母体2 10 Pb过剩 .该处海水中的2 10 Po的放射性高于东海陆架区及冲绳海槽其他海区 ,并且显示了2 10 Po过剩 .2 10 Pb/ 2 2 6Ra以及2 10 Po/ 2 10 Pb放射性比值的范围分别为 0 1~ 0 4和 1 1~ 7 8.在热液扩散带中2 10 Pb被优先从海水中清除 .控制南奄西海丘海水中2 10 Pb浓度的可能机制涉及到2 10 Pb通过扩散作用的横向输送 .在热液扩散带中高2 10 Po/ 2 10 Pb放射性比值表明2 10 Pb的耗尽及2 10 Po从海底热液喷出口的加入 .  相似文献   

5.
现代海底典型热液活动区地形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敏  翟世奎 《海洋学报》2005,27(6):46-55
对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形环境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对现代热液活动及其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热液活动成因机制等的了解.在冲绳海槽热液活动区实测水深资料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其他典型热液活动区的水深、多波束、地震剖面等资料,据此绘制出主要典型热液活动区的三维地形图.通过对典型热液区地形环境特征的系统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尽管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广泛分布在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弧后扩张盆地等各种不同的张性构造环境及现代海底火山活动区,但也仅出现在特殊的地形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海底扩张中心的热液矿化作用是国际地球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1.热液多金属矿床调查的历史沿革;2.九十年代热液多金属矿床的海上调查方法;3.海底热液矿床的赋存条件;4.海底热液矿化作用过程;5.高强度热液活动与地质构造事件;6.热液矿体形状和流体动力学。作者认为,在我国开展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的同时,应对热液矿床的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海水中的氦同位素能对海底热液活动进行有效示踪。本文对在西南印度洋49°~56°E洋脊段采集的5条CTD拖曳剖面共14件深水样品进行了氦氖同位素分析。通过分析水体中存在的氦同位素异常,探讨调查区热液异常的特征和热液羽状流的分布。分析表明,5条CTD剖面均存在δ3He异常,其中CTD7-2(位置:37.927°S、49.412°E,水深2 140m,离底高度100m)的δ3He值最大,达到49.2%。根据δ3He分布特征,认为调查区内存在至少6处热液羽状流,其中37.927°S、49.412°E以西数千米范围内可能存在海底热液喷口。  相似文献   

8.
美国从事海洋研究机构的年度预算大约为4亿美元。但是现在所需要的是设计和建造 ,主要用于深海研究的海底可操纵和自动的新装备所需的资金。著名的海底研究船“阿尔文”号已使用了3 5年。这个海底带人装置可容纳 1位驾驶员和 2位科学家 ,能下沉 450 0m ,在海底连续工作 4~ 5h和观察到世界海洋将近 62 %的海区。它的有效载荷为 680kg ,内部容积 4m3多一点 ;照明设备提供了侧面和海底的观察。虽然“阿尔文”号还能工作 1 0年 ,但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看 ,它已陈旧了 ,而对它的维修费用却年年上升。在海底装置“阿尔文”号 3 70 0多次下沉所获…  相似文献   

9.
对热液场、受震烈度和卫星高程测量资料的分析证明 ,在扩张速度不高的洋中脊中 ,热液场一般位于断裂与具有较低受震烈度背景的裂谷区的交汇处。据此可以设想 ,气液的迁移是沿着裂谷与裂隙走向一致的方向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 ,矿石组分的卸代地点应当位于裂谷最稳定的部位 ,在该区为热液提供了长期 (达数万年 )稳定的环流条件。在 2 0 0 0年“尼古拉·斯特拉霍夫院士”号科学研究船第 2 2航次中 ,采用SIMRAD1 2S多道回声测深仪 ,对塞拉里昂断裂区进行了全面的海底深度测量和标本采集工作 ,并揭露了具热液蚀变和硫化物矿化的岩石。斯…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8,(9):5-5
8月27日,从远在东太平洋上执行第20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传来好消息,科考船于8月23日、24日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两处海底热液活动区,这是我国继2007年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之后,第二次自主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