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闭流坳陷湖盆的气候层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流坳陷湖盆以发育气候层序为特征,在理想条件下,气候三级周期的变化基本符合正弦曲线;一个完整的闭流坳陷湖盆气候层序Ⅰ型层序应包括4个体系域:低水位进积楔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强制水退楔体系域;同样一个完整的闭流坳陷湖盆气候层序Ⅱ型层序应包括3个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强制水退边缘体系域。这些体系域在气候周期变化的曲线上有相应的位置,层序界面则位于基准面变化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2.
可可西里地区盐湖现代蒸发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秉孝 《海洋与湖沼》1993,24(4):400-404
1990年夏季,对青藏高原西北部无人区,进行了地理、地质、生物等方面的综合考察。现代含盐湖盆固相沉积的研究结果,发现了8种盐类矿物、4种泉华析出物,初步摸清了该区现代沉积与蒸发岩的矿物组合、湖盆演化现状,填补了本区含盐湖盆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湖泊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因受花粉传播过程以及湖泊水动力条件影响,湖盆不同位置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已有研究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但是就古气候研究来讲,湖盆不同位置沉积地层中的孢粉组合对比更有益于古环境重建。猪野泽是近年来全新世研究的热点区域,该湖盆现有多个剖面分布于湖盆不同位置,为同一湖盆不同位置地层孢粉组合对比提供了条件,而其他湖泊因受钻孔或剖面数量及位置的限制很难展开上述研究。研究在原有SJC、QTH02和QTL03孢粉剖面的基础上,增加了SKJ、JTL剖面全新世孢粉组合结果,来探讨全新世千年尺度上湖盆内部孢粉传播动力学特性。SJC剖面全新世孢粉组合反映流域植被变化;QTL03、QTH02剖面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但孢粉组合仍不可避免地受到流域性花粉的影响;SKJ、JTL剖面远离入湖区,其孢粉组合反映全新世湖泊周围植被特征。因此,在解释千年尺度孢粉组合的古环境意义时,应充分考虑湖盆内部花粉的再分配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4.
海岸潟湖是半封闭系统,往往被海岸沙丘、沙嘴或沙坝阻碍了淡水与海洋的流通,也是重要的栖息地,如湿地、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地等。在过去的30年,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干扰。文章基于1987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的遥感数据,开展了七里海潟湖湿地类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7年以来,七里海潟湖湖盆和沼泽面积持续减少,主要原因是向养殖池塘和稻田转变。围堰养殖、稻田开发、渔港及防潮闸建设等导致潟湖淤积严重,湖盆面积萎缩,水质恶化。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潟湖湿地资源,提出了生态修复工程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主力烃源岩为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泥岩,已发现油气以天然气为主,含少量凝析油,与以原油为主的中国东部典型断陷湖盆存在差异。对月桂峰组湖相泥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其存在不能生烃的死碳,烃源岩的热演化成熟度与烃源岩形成石油的转化参数之间存在差异。月桂峰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有机质,湖相水生生物来源的比例变化较大。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湖相烃源岩存在差异。总结了湖盆类型对烃源岩的控制因素以及不同湖盆类型烃源岩形成油气的主要特征,并与月桂峰组湖相泥岩及已发现油气特征进行了对比,表明月桂峰组沉积期发育过补偿和平衡补偿湖盆。月桂峰组泥岩为非典型湖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代湖盆碎屑沉积物的类型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盆碎屑沉积物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它的理化性质、物质组成和沉积厚度,不仅对湖盆演变和生态环境起影响作用,还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大量沉积矿藏。因此,开展现代湖盆沉积物类型和特征的研究,在理论、实践中将起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云贵高原、松辽平原、新疆、青海及西藏等地近30个不同成因的湖盆的调查,试图就我国湖盆碎屑沉积物的类型划分原则及其特征作系统分析,为开展湖盆沉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有河道整体水文改变度三级评价及客观赋权法存在水文改变度与河流生态健康联系不足、容易忽略部分指标变化、不能全面体现综合评价对河流生态管理的作用等问题,本文以白洋淀上游唐河流域为例,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中唐梅站1959—2016年日径流的水文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基于改进RVA法,在充分考虑5组33个IHA指标与河流生态健康关联影响的基础上,通过二元比较法与CRITIC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并通过改进的内梅罗法得到整体水文改变度。结果表明:年径流量趋势呈整体下降,突变点为1979年;唐河水文指标在4月、8月平均流量发生严重改变;通过改进RVA法的计算发现中唐梅站的整体水文改变度在权重系数α不同情况下,均属于中度改变。通过综合主客观赋权的方法考虑对水文情势合理分析,能够更加有效的结合IHA指标体现水文情势对河流生态的响应程度,研究成果将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8.
雷州半岛田洋火山湖盆磁性地层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最新设计的UTS-A型取心器采取岩心,并以10—15cm间距在该湖盆共采集占地磁标本为正极性,为布容正向期.但3%的样品为负极性,并构成数段散布于正极性地层中,经研究表明,它完整地记录了布容期47万年来8个反向极性事件.该湖盆环境稳定,沉积速率快,是研究短期反极性事件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9.
黄祥媛 《海洋预报》1989,6(1):41-45
文章论述长江口水文情势。阐明形成本地区潮位变化的影响机制是海洋潮汐的周期性涨落;构成潮位特征值大辐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台风暴潮。着重分析了长江口的可能最高潮位的主要组成成份——台风增水,暴雨增水和天文潮位。 选择高桥作为长江口代表站,进行累加频率和抽样误差之计算,得到长江口可能最高潮位。千年一遇为 6.86米(H_(0.1%)= 6.86 m),万年一遇为 7.67米 (H_(0.10%)= 7.67m.)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南槽拦门沙的成因和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一、长江口水文泥沙特征长江河口是上游迳流与口外潮流共同塑造的,南槽铜沙地区的来水、来沙条件与其他入海通道一样,受到流域的迳流、输沙量及海域的潮流量、输沙量、盐度的影响。据长期的水文资料分析,长江有明显的丰水、枯水年际周期变化,一般7—8年交替出现一次;输沙量也存在着丰沙、枯沙之分,而且年内洪、枯季的周期变化十分明显。显然,长江迳流变化的强弱、变幅的大小与整个长江流域气候的长周期变化有关;海洋潮汐因受天文因素制约有大小潮之分,这些就造成了长江河口复杂多变的水文情势。  相似文献   

11.
呼伦湖的近期扩张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近20多年湖泊水量平衡分析发现,湖泊水位变化主要由湖盆内径流补给量的丰枯决定。进一步分析揭示,呼伦湖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本世纪以来随气温升高,随水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增加导致入湖径流量,湖水位上升,呼伦湖本世纪以来的扩张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其他内陆湖泊的变化一致,但这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内陆干旱或半干旱区是独一无二的,为此成为这一地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12.
巢湖西北部水域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8年8月和1989年11月在巢湖西部的南淝河下游、河口及湖区采集水样,用GC/MS法分析,检出了酚类、农药、氯代烃类、脂肪烃、苯系物,以及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机污染物,表明巢湖部分水域已受到污染。河水中检出的多环芳烃的浓度要比湖水中的高得多。实验室藻培养液的分析说明,湖水中存在的α-蒎烯、薁、二甲基二硫化物、6-甲基-2-庚酮是来源于生物的;湖水中存在的正十七烷也部分地来源于藻类活动。用富营养化水体作为水源经氯化处理生产自来水,会增加自来水中潜在致突变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贡湖及其相关水域风生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太湖风生流的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模拟贡湖及其相关水域风生流的套网格数值模式。应用该模式研究不同风情下,梅梁湖,太湖主体湖水对贡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风浪太湖水体的光照传输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启铭  杨平 《海洋与湖沼》1993,24(3):286-293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的近似解方法和光照传输的累加原理,建立了包括水面风浪效应、水中悬浮粒多次散射和底泥反射的垂直分层水体的光照传输数值模式。利用该模式和太湖悬浮粒实测资料,计算和讨论了太湖水体中光照随水深的变化以及悬浮粒浓度、风浪和太阳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粒的多次散射所形成的漫射光是湖水中光照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水体的下层,漫射光甚至是光照的主要构成部分。风浪对水中光照的影响则主要在天顶角大于70°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此时风浪水体对太阳直接辐射和全辐射的反射率比平静水面都有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15.
文县天池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县天池首次实地科学考察资料,本文从自然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及旅游诸方面论述了天池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6.
邛海湖盆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本研究是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该人类资源所做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通过基于GPS-RTK技术以及测深仪的水下地形测量,结合原有历史资料,应用湖沼学理论,对邛海的湖盆形态进行定量化研究。经研究,邛海为南北长、东西宽湖体较为接近半球体形式的断陷湖泊,正常高水位(1510.3m)下最大水深18.80m,平均水深10.63m,湖长10.85km,湖面最大宽度5.24km,平均宽度2.53km,岸线长37.4km,湖面面积27.408km2,湖底真面积27.411km2,容积291.43×107m3。研究结果对邛海流域的深入研究及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洱海生态环境恶化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宝汉 《海洋与湖沼》1994,25(3):312-318
由于70年代中期西洱河电站建成发电引起洱海水位下降,加之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酷渔监捕,不合理引种等原因,使洱海生态环境发生了变迁。湖泊面积缩小5%左右,容积减少14%左右;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土著鱼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水在维管束植物覆盖面积达27%,生物总量达56.3万t。为此提出保持水位植树造林,控制点,面源污染,适度捕捞及加强管理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水化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湖水化学的特性如何?本文根据1980年~1988年逐月水化学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鄱阳湖水化学在相近条件下的年内变化与地区分布,并对鄱阳湖的水质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洱海自然保护区水生半翅目特征,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记录水生半翅目4科10种,并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水生半翅目东洋区和古北区成份相近,分别占70%和80%,东洋-古北共有种占40%,东洋-古北共有特性明显;在中国动物区划中,在西南区均有分布,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区也有较大比例分布,表明在中国分布较广。水生半翅目区系特点可能与水体环境相对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20.
日本琵琶湖的水动力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笛卡尔坐标下,运用流体水动力学的方法,并在前人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式,并对日本琵琶湖风生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5m/s的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作用下,湖的北端均有气旋式环流出现,在5m/s西北风作用下,湖的北端有反气旋式环流出现。在各种方向风速驱动下,中、低层场或形成与表层一致的环流型,或呈现明显的垂直切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