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鹤地水库位子雷州半岛之北,东经110°11’-110°18’,北纬21°43’-21°59’,横跨广东、广西两省,于1959年10月建成蓄水。水库集雨面积1440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约1900毫米。正常库容11.5亿立方米,年平均水温约22℃,无结冰期,常年养鱼水面积约10.1万亩。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地面沉降研究区是指东经 102°30’~102°55’,北纬 24°40’~25°20’,包括昆明 4个城区及呈贡县城在内的面积约 2500 km2的范围。云南省地震局对该区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进行监测,以期查明昆明市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总体状况及沉降的量级和速率。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分析该沉降区的形变特征,为研究沉降机理和减灾提供宝贵资料。1水平形变 为探讨监测区内活动断裂是否对昆明地面沉降有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作用,利用国家1等三角控制点资料作为水平形变测量第一期成果,选择国家Ⅰ等三角点野毛山、…  相似文献   

3.
多变量分位数回归构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栖息地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0~300m水层加权平均水温、50~150m水层的温差和氧差及其交互变量为影响因子,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寻找出环境变量与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延绳钓钓获率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计算出栖息地指数(HSI),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各月HSI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HR)依加权平均水温(x)、温差(y)、氧差(z)与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为HR0.70=-15.596+2.124x-0.003x3+0.033xyz-0.036y2z+0.107yz2-0.337z3;HSI空间分布为:16°S—10°N印度洋海域HSI高于0.7,HSI>0.8的海域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马达加斯加外海至100°E、16°S—26°S海域常年存在一片HSI<0.4的区域,26°S—40°S海域的HSI介于0.4~0.5,40°S以南海域HSI<0.4,东非外海季节性地出现一片HSI<0.6的海域。利用多个环境变量的栖息地指数模型来预测分析大洋金枪鱼资源分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湛江港位于N21°10′,E110°24′,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处。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33.5℃左右。湛江港港湾宽阔,从港口至港尾长达六十多公里,整个湛江港海域分为外海和内湾两个区:硇洲岛和东海岛的东南沿海属外海区,这个海区的海水受南海潮流、鉴江河、南渡河的影响,海水比重偏高,一般1.018—1.028;湖光、东山、民安、太平、海头、坡头、龙头、官渡、乾塘、南三等公社沿海属内湾区,这个海区的海水受良洞河、通明河、城月河的影响,海水比重1.003—1.025,平均为1.0145属半咸淡水水域。湛江港雨量充足,降雨量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历年平均降雨量大约1440毫米;湛江港水温适宜,现以硇洲岛为例,年平均表层水温24.2℃,平均最高8月份为29.1℃,最低2月份17.2℃;湛江市60多万  相似文献   

5.
湛江市位子雷州半岛东北岸(北纬21°10',东经110° 24'),是我国南海主要的商港和渔港之一。海区称为广州湾,亦名湛江港,包括湛江市区及其所属的南三、特呈、东头山、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我国大陆地区滑坡发育的区域性分布及滑坡发育与地壳形变的相关性问题,认为:1)我国大陆地区滑坡发育具有区域性特点,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北纬25°—38°和东经100°—115°的范围内;2)滑坡区域性分布与地壳形变具有相关性,滑坡发育区受地壳差异性形变速率、梯度和幅值变异等控制;3)滑坡发育区主要分布于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边缘带附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实地考察记录,详述了这次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圈定出九、八、七各烈度区的范围,重新测定了宏观地震参数(震中位置;北纬29°41′,东径108°45′;震中烈度;九度;震源深度:8公里左右;震级:6.4;震源破裂:长20余公里,走向北西310°—345°,倾向北东,倾角约60°,左旋水平位移,向北北西仰起,朝南东倾伏)。对其构造特征分析认为:北东30°—40°延伸的黄金洞断裂和黔江断裂为控震构造,北西310°—345°的破裂带则起着发震构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湛江港水体夏季后向散射特性。【方法】利用2017年夏季湛江港海域的航次数据,采用实验与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湛江港海域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光谱特性、空间分布,分析后向散射系数与悬浮泥沙浓度的关系。【结果】湛江港海域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光谱模型符合乘幂的形式,波长指数(n)为1.61。后向散射系数的空间分布呈现近岸高值,外海低值的特点。后向散射系数与悬浮泥沙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决定系数(R2)为0.707 2。【结论】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可用于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遥感反演。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细化了的重力和地形综合数学模型、双层锯齿形计算模板、给定区域方差—协方差函数的最小二乘配置小区域内插和精度限定等精算重力异常场值的方法,以不低于±2.4×10~(-5)ms~(-2)和±2.9×10~(-5)ms~(-2)的精度,分别获得了滇西试验场区(99°E~102°E,24°N~27°N)最新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展布图。依该区地震分布与重力场变异特征的对比研究,将下关—洱源—剑川一线划为7~7.5级地震潜在源区,永胜—大姚北划为6.5—7级地震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和震源错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文献[3]提出的用计算机确定震源断层面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解的置信度。置信度由两个因子组成(C_1,C_2)。其中C_1为初动符号的符合比,C_2为解的不可变动空间与全部空间的比。使用长江三峡及邻区(北纬28°-34°,东经108°-114°)1974年以来的初动观测资料,确定了Ms≥2.1的40次地震的断层面解、该区的区域应力场和分区应力场及平均错动性质。此外还给出了黄陵背斜地区的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黄陵背斜的地震构造活动具有整体性,构造过程发生在15~20km的深度,张应力轴的方向分布显示以背斜为中心的幅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张北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及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 1月河北省张北 6 .2级地震前 ,在震中区西部存在一个幅度为 2 0mm的隆起异常区 ,震后异常恢复。根据张北地区 1984~ 1991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反演地震孕育期间的力学参数 ,结果显示震源区受力增加了32× 10 14 N ;力系中心位置为 4 0 .99°N ,113.99°E ,力系的方位角α =2 8.6 5°,力系的倾角 β =- 17.19° ,与后来实际发生地震的震中及震源机制十分接近 ,与华北地区区域应力场也基本一致。理论形变图与实测图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华北南部地震活动性的一些特征,指出北纬30°到34°之间存在一个走向近北东东的地震活动区,称为长江中下游地震区。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与华北地震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流沙湾贝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浅水地带(20°22'103″~20°28'526″N,109°55'341″~109°59'185″E)的贝类资源进行周年调查,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贝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流沙湾采集到的贝类有3纲7亚纲13目42科79属104种,其中帘蛤科24种,牡蛎科、贻贝科各6种,汇螺科和蜒螺科各5种,其他各科均小于5种;贝类组成表现出温带性质,温带种类占绝对优势,该海湾贝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的中国-日本亚区,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首都圈地区现今活动断层上近20年的位移测量资料为依据,用二维线弹性有限元对该区断层的活动特征进行了拟合,并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该区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1977-1986年间该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与华北较一致,约为N45°-80°E;1986-1990年其主压应力方向向北偏转,约为N5°-60°E;1990年至现在其主压应力又向东偏转,角度大于第一阶段,约为N80°-95°E。该区的张家口-延庆一带近期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丰镇-阳高-大同地区和凉城-古营盘地区应力较高,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南黄海6.1级地震前的异常浅析郭爱香刁守中马玉香王红卫(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4)1996年11月9日21时56分(北京时间),在南黄海勿南沙隆起区南部,绍兴-佘山岛断裂带北侧(31°42′N,123°06′E)发生6.1级地震。此次...  相似文献   

16.
在系统测量褶皱、断层、节理、线理、擦痕等构造形迹位移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解析方法,获得了该区自古生代以来的四期构造应力场。四期应力场的方向及性质分别为:(1)以264°~290°方向挤压为主,辅以335°~15°方向拉伸的伸展期;(2)以360°~15°方向挤压为主的压缩期;(3)以50°~60°方向挤压为主的压缩期;(4)以340°~10°方向位伸为主,后辅以284°~295°方向位伸的伸展期。研究表明,四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与构造演化的表现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北北西向上地壳板桥断裂带位于神农架三角形穹状断块西缘 ,长达 50 km,走向330°,倾向南西 ,倾角 45°~ 85°,具有左旋走滑的新构造运动特征 ,发育宽大的新构造强变形带和断层破碎带 ,切割第四纪断层堆积。其灰黑色断层岩粉年代鉴定值为1 4 C 2 970 0± 60 0 a和 1 890 0± 660a,显示了晚更新世末期的断层新活动。分段性研究将其评定为 6级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艾利-海斯干宁的地壳均衡原理,对东经90°—100°30′、北纬37°—42°地区89个重力实测点进行地壳均衡计算,显示出该区的地壳均衡状态,划分了四个地壳失衡区。利用布格异常计算该区不同窗口的平均场,求取剩余异常。剩余异常的零值线与断裂构造展布的位置有关。地震都发生在剩余异常的负值区或零值线附近。玉门—乌兰东、高台—青海湖东有二条北北西排列的重力高值带,地貌上显示为地貌阶梯带,在深部可能存在较大的断裂。进而探讨了它们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线弹性三维有限单元法计算了五个几何尺寸、岩体力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含有一条倾斜断层的地块模型。这五个地块模型的边界分别受到大小相同且与断层走向分别成10°、30°、50°、70°、90°夹角的均布压缩荷载的作用。其结果表明:在断裂的两个端点邻域的应力高值区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随外力与断裂走向夹角的增大几乎成线性减小,其应力值的差可达一个数量级;地表水平位移的大小随外力方向与断裂走向夹角的增大而减小,而位移方向从几乎平行于走向逐渐偏转到垂直于走向(这与外力方向的变化一致);应力和垂直位移的分布形态、位移大小及达到峰值的部位随外力方向的不同而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地震构造图,划分了该区的潜在震源区,并得到了各潜在震源区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此基础上,按1°×1°计算和分析了东亚地区未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峰值地面加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