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鉴于核电厂选址的愈发复杂多样性,合理有效地模拟复杂非均质地基条件下抗震I类物项结构的静动力耦合响应是进行抗震安全性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某核电厂联合泵房的实际厂址地基为背景,针对静动力分析中的边界处理问题,基于Newmark隐式积分特点和黏弹性人工边界理论,提出了一种适于静动力耦合分析求解的人工边界模型,并通过创建无厚度紧支黏弹性人工边界单元实现了所开发模型在ANSYS平台的嵌入。进而,通过联合泵房结构静力分析与极大初始时间步分析的对比,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合理可靠性。最后,从结构应力、响应及地基稳定性等方面对联合泵房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地基局部非均质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厂址中局部捕虏体的存在对联合泵房结构的地震响应及地基安全性影响较小,且所建立模型具有较好地解决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民居广泛采用的木构架房屋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并研究了抗震技术措施,意在实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首先针对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民居常用的木构架房屋,进行了震害和构造特点分析,说明其抗震性能;其次对南疆地区村镇民居木板夹心结构房屋的抗震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其结构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最后,对木构架房屋抗震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有效抗震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的相关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与地震反应特征;对地铁地下结构的不同抗震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情况。针对我国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理论研究不足,基础资料积累欠缺,抗震设计尚无可靠依据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黄土动力本构模型、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抗震分析方法等因素对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可靠性的影响,提出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地震破坏机理分析、抗震性能分析及抗震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合理选择抗震性能参数是评估工业结构及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的必要前提。针对当前工业建筑抗震性能参数缺少统一选择标准的现状,文中对抗震规范建议及行业内常用的性能参数进行阐述,探讨各参数的适用条件,并对性能参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抗震规范中的性能水平划分方法与建议的性能参数,分别从地震动强度参数、工程需求参数与损伤参数角度,分析性能参数在复杂工业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中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最后,针对工业厂房结构不规则、楼面反应谱计算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甘东南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分析农村民居抗震薄弱环节,从而科学、合理地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结合当地调研资料数据,对甘东南地区农村民居进行现场调查,获取民居各类属性数据,划分甘东南民居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与所占比例,针对不同类型的民居结构,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分析其抗震薄弱环节及潜在危害.研究区现存五种典型房屋结构类型: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木架结构和窑洞,以前三种结构类型为主,其中有抗震构造措施的新建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抗震性能最佳,木架结构、老旧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次之,土木结构和窑洞抗震性能最差.研究结果对提高甘东南地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水平具有科学参考价值,也可为其他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于强度、环保、施工方便等多方面的优势,混凝土空心砌块成为粘土砖的最理想的替代材料。不过砌块建筑经历的震害很少,抗震研究的成果也少。针对多层砌块建筑的抗震设计需求,模拟不同楼层压力,对15片1.4m×1.2m的空心混凝土砌块墙片进行了伪静力试验,得到了往复力-位移曲线,可供砌块结构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ANSYS对夹层橡胶垫耗能低剪力墙结构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低剪力墙结构延性差、耗能能力差、结构抗震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耗能低剪力墙结构,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同截面整体墙结构及耗能墙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对其破坏形态、耗能能力、承载力情况、变形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夹层橡胶垫耗能低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日照华润置地广场项目位于日照市青岛路,其中1#办公楼为7度区的超限高层。结合类似工程经验[1],针对其超限情况,采取了结构抗震性能化的措施进行抗震设计。采用多种程序对结构进行了小震下的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对结构的关键构件进行了中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复核,并对结构进行了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最后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提出了详细的抗震加强措施。通过验算,该结构能实现预期的性能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西北农居震害构成及抗震性能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理西北地区部分地震的震害资料,对西北五省的主要农居进行震害总结,分析不同结构农居震害和抗震性能,发现不同结构的抗震性能差别较大,并针对不同结构提出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从地震动特性、场地和地基基础、结构的自身特性等方面分析影响农居民房的抗震能力,并根据西北农居震害特点给出了防震减灾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更深入认识复杂高层建筑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结合具体工程背景分别采用罚函数算法和无限单元描述界面接触特性和动力边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规模深圳老街地铁车站上部结构-地下结构-地基完全相互作用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场地土层对基岩输入地震动的影响,对地下连续墙动土压力变化规律以及结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深圳老街地铁车站结构完全相互作用体系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可为相关工程设计和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南水北调台儿庄泵站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有限单元法以及反应谱理论分析该泵站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根据上部结构与泵站站身刚度相差较大的特点,提出了分别计算各自的动力特性,再利用反应谱理论组合法求解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证明,台儿庄泵站设计合理,整体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4):666-673
某核电厂的联合泵房两侧直立翼墙以及排水沉管为交叉设计,且属抗震I类物项,因此,考虑土-交叉体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抗震安全性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实际核电厂条件为背景,基于ANSYS分析平台建立了翼墙-沉管交叉体系-地基静动力分析模型,运用UPFs创建的粘弹性边界单元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影响及地震动的输入,并精细化模拟地基材料的力学特性及交叉体系的空间分布形态,开展了静动力荷载联合作用下翼墙-沉管交叉体系的响应分析,探究交叉体系结构的应力、变形及加速度峰值等响应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直立翼墙与排水沉管交叉部位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翼墙结构的竖向加速度响应与竖向及顺沉管水平向位移变形有较大变化,沉管在交叉部位的响应也有显著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核电厂取水工程构筑物的类似交叉体系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邵帅  邵生俊    马纯阳  王平 《世界地震工程》2019,35(4):162-170
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地层地铁车站的动力反应特征是城市轨道工程抗震的关键问题。以太原地铁新近沉积粉细砂地层地铁工程为对象,通过模拟地震运动输入的饱和砂土地基地下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反应性状。研究了地震波作用的放大效应与频率特征,动孔压比增长发展过程和液化区域分布,以及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表明加速度放大系数为1.5~2.0;0.1~0.25g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均产生动孔隙水压力累计发展;0.3g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产生液化,抑制了土与地下结构的振动放大效应,地表面大量冒水,结构模型出现了明显上浮,地下结构两侧产生震陷。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取水沟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动力时程反应分析方法,利用非线性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土体-结构模型,分析该核电站取水沟道进、出口部位在自重、外水压力、土压力、温度、水锤压力、地震等荷载效应组合下的内力变化情况。通过编制FLAC3D程序并结合五点公式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对该核电取水沟道进、出水口部位进行抗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温度荷载、水锤压力以及地震荷载对沟道进出口部位内力影响显著,设计施工时应对薄弱截面进行加密配筋处理。本文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成果可为核电厂取水沟道地震反应分析以及其他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反应分析中常采用总应力分析法,但总应力法没有考虑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和液化随时间的发展过程。基于二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结合Biot动力固结理论,采用自行开发的有效应力动力分析程序对某核电站导流堤地基进行液化分析,给出在地震作用下砂土层的液化范围,并计算出永久变形。所得结论可以给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考虑动水压力影响的单柱式桥墩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Morison方程的基础上,用附加水质量法考虑动水压力对桥墩的影响,以单柱式桥墩为研究对象,以ABAQUS有限元软件为计算平台,建立了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单柱式桥墩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考虑土体和桥墩混凝土的动力非线性特征,分析了地震动作用下动水压力对单柱式桥墩的墩顶相对墩底位移、加速度、剪力和弯矩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水位对单柱式桥墩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水压力改变桥墩的地震反应特性,增大了桥墩顶部相对底部的位移、墩顶绝对加速度和墩底的内力,水位变化影响桥墩的地震反应特性。对于深水桥墩抗震设计计算,考虑动水压力效应、水位变化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地下流体水位观测地震前兆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锦州沈家台汤池子观测站地下流体数字化水位的年、月、日动态特征及数字化资料映震性能分析。检验理论固体潮与实际观测水位的潮汐因子、相对误差,排除气压对水位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水位观测水动态中较大幅度的脉冲和突变、阶变、潮汐畸变,水位上升打破年变等因素,提高利用地下流体观测地震前兆的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18.
隧道可液化土层围岩对地震动作用非常敏感,可液化土层动孔压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地下结构受到上浮作用,从而影响地下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可液化土层中隧道动力响应计算,研究了不同静应力场隧道围岩动孔压场分布、围岩液化区域分布以及衬砌结构仰拱底与拱顶的动孔压差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静应力场对围岩可液化土的动孔压分布、液化区域分布及...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seismic soil pressure on underground tunnels, in terms of its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and further identifi es the dominant factors that signifi cantly infl uence the seismic soil pressure. A tunnel embedded in water-saturated poroelastic half-space is considered, with a large variety of model and excitation parameters. The primary features of both the total soil pressure and the pore pressure are investigated. Taking a circular tunnel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using a fi nite element-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FE-IBE) method, which can account for dynamic soil-tunnel interaction and solid frame-pore water coupling. The effects of tunnel stiffness, tunnel buried depth and input motions on the seismic soil pressure and pore pressure are also exam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most crucial factors that dominate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oil pressure are the tunnel stiffness and dynamic soil-tunnel interaction. Moreover, the solid frame-pore water coupling has a prominent infl uence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pore pressure. The fi ndings are benefi cial to obtain insight into the seismic soil pressure on underground tunnels, thus facilitating mor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seismic soil pressure.  相似文献   

20.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深水桥墩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春光  齐念 《地震学刊》2009,(4):433-437
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与周围水体的耦合振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本文基于非线性Morison方程,采用Airy波浪理论,建立了深水桥墩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应用Newmark—β法提出了求解该耦合非线性方程的算法,并用ANSYS软件和Matlab软件自编了求解程序。以某跨海大桥深水桥墩为算例,对其进行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分析,并与已有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按本文方法计算的墩顶最大位移、墩底最大剪力及墩底最大弯矩均较大,差异最大达到12.5%。因此在极端海况条件下,对深水桥墩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时,建议采用本文考虑流固耦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