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周汉文  李献华 《地球化学》1997,26(2):87-100
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的斜长角闪岩以多种产状出露于表壳岩系和花岗质片麻岩中,经历了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黑云斜长角闪岩、透辉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和黑云石榴斜长角闪岩等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阿拉善地区四个岩群、岩组和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的主要组成矿物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划分了矿物种,对角闪石和斜长石矿物对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变质温度压力条件的计算。根据Ti-Al^Ⅳ关系图解和(Na2O K2O)-TiO2关系图解,限定其变质相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成环境进行了变质作用类型的划分。不同岩群、岩组和片麻杂岩中斜长角闪岩所含角闪石和斜长角闪岩一样,显示高TiO2和高K2O的特点。角闪石中FeO MgO含量基本一致,而FeO和MgO含量呈负相关。所有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都属于钙质角闪石系列。由于MgO和FeO含量和镁铁比值的差异,按Leak B E的分类可分出七个矿物种类。斜长角闪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An在42%~66%之间,Ab在34%~58%之间,分布范围较集中。在少数岩石中,除中长石外还见有少量拉长石残余。叠布斯格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压力范围为0.5~0.6Gpa时,温度为795~782℃,其变质相为高角闪岩相-角闪麻粒岩亚相,属中高温-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巴彦乌拉山岩组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压力在0.5Gpa时,温度为739℃。从岩相学和矿物组合分析,变质相已达高角闪岩相,相当于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阿拉善岩群德尔和通特岩组的斜长角闪岩已达高角闪岩相,以中低压(0.45Gpa),温度743℃为其变质温压条件,结合该岩群存在递增变质带的特点,属中高温(偏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在压力为0.45~0.8Gpa时,其温度为774~754℃,变质相达高角闪岩相,变质类型属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3.
斜长岩岩体主要由斜长岩、苏长岩、辉长岩、纹长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等组成。它仅出现在前寒武变质地层中,在地球演化历史中的意义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值得探讨。本文不拟研究斜长岩岩石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只着重它的产出时代和构造意义作一粗浅讨论。  相似文献   

4.
米仓山西缘变质杂岩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仓山西缘变质杂岩由后河岩群和八角树片麻岩构成,而后河岩群又可分为河口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汪家变粒岩,构造样式表现,为卵形穹盆构造和韧性剪切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口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拉斑玄武岩和杂砂岩、形成于洋-岛弧环境;汪家坪一岩的原岩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形成地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八角树片麻岩的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套。因此变质杂岩应形成于早前寒武  相似文献   

5.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群结晶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锆石的晶面统计分布,呈不对称正态和不对称对数正态的单峰、双峰和双曲线型;同时,同一岩体中出现不同端员锆石群晶型的共生,它们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由锆石晶面统计分析可以求得不同类型岩方开始与终止结晶的温度:辉石二长闪长岩,900-700℃;石英二长闪长岩,850-650℃;花岗闪长岩,800-650℃;花岗闪长斑岩,650-600℃。岩浆物理学研究表明,高粘度的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有利于钻石(311)晶面发育,低粘度的辉石二长闪长岩岩浆有利于钻石(111)晶面发育。锆石群的平均碱度指数和平均温度指数相关图解表明,本区中酸性侵入岩岩浆的物质来源为幔壳混源型。  相似文献   

6.
李曙光  肖益林 《矿物学报》1994,14(2):115-122
鉴别造山带斜长角闪岩由含柯石英榴辉岩退变而成,还是未经过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普通斜长角闪岩,对研究榴辉岩成因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用斜长角闪岩中两个最常见矿物,石榴长石和角闪石的MnO和MgO含量以及四次配位A1和六次配位A1数可有效地区分这两种不同成因的斜长角闪岩,本文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别群变质杂岩中有一部分斜长闪岩并未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因此,大别群中的超高压变质岩是构造侵入到角闪岩相岩石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厘清翠中铁钨多金属矿床浅部的粗粒碱长花岗岩和深部的细粒碱长花岗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本次工作对这2种岩浆岩分别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对岩石和矿石开展了Pb同位素研究.粗粒碱长花岗岩和细粒碱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03±2.9 Ma和201±6.4 Ma,表明其侵入时代分别为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晚期-燕山早期.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02±2.9 Ma,与细粒碱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粗粒碱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变化于-8.31~0.57,指示其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细粒碱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84~4.78,表明其起源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元素趋势面分析以及岩矿石Pb同位素对比,我们认为翠中铁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深部的细粒碱长花岗岩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推测成矿作用可能形成于佳木斯地块向松嫩地块俯冲挤压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薛振华 《江西地质》1995,9(2):139-148
该文将赣东刘源斜长角闪岩与相邻的闽西天井坪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变质作用方面的对比,作者认为两地的斜长角闪具有相同的原岩,又处在同样的大地构造环境中,经过了相近的变质作用,属同一时代产物,因此,将两地的同类变质岩组合归入早一中元古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济南北部中基性杂岩体中首次发现的黑榴霓辉正长伟晶岩和黑榴霓辉霞石正长伟晶岩的岩石学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登岩体的主体位于胶东半岛文登市境内,了露面积约450Km^2,该,岩体具有多阶段(期)侵位演化特征。早期细粒二长花岗岩、含斑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构成;晚期由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巨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构成。早期岩浆源于上地壳部分熔融;晚期岩浆是早期岩浆发生以斜长石、黑云母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1.
ASTUDYOFMODELSOFMICROSTRATIGRAPHYOFCOALSEAMSZhangYousheng,QinYong,ChenJialiangandZengYongColegeofMineralResourcesandEnvironm...  相似文献   

12.
钇硅磷灰石为乳白、玫瑰色,实测比重为4.35,二轴晶正光性,α=1.791;γ=1.784;电子探针分析计算晶体化学式为(Y_(2.82)Ca_(1.58)Ce_(0.27)Dy_(0.21)Er_(0.11…)_5[(Si_(2.95)P_(0.05))_3O_(12)](OH,F),空间群为C_2~2-P2_1,晶胞参数为a=0.9504±0.0005nm,b=0.9414±0.0004nm, c=0.6922±0.0002nm,r=119.71±0.04°,V=53.79±0.04nm~3,Z=2,结构参数经各向异性温度因子最小二乘法修正后R=0.111。结构分析表明:由磷灰石型的P6_3/m降低至钇硅磷灰石的P2_1,Y~(3+)替代Ca~(2+)成有序分布,导致结构中7角和9角多面体的畸变,同时Si~(4+)替代P~(5+),OH-替代F~-,加大了这种畸变,使得Y、Ca、Si、O及OH~-都偏离了赝六方P6_3/m的6h、4f、12i及2a等效点系位置,但钇硅磷灰石仍近似磷灰石型结构,最后对磷灰石型结构矿物的晶体化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前寒武系在中国广泛分布。前寒武纪可划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两个时间单元,时间界线置于2500百万年。 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太古宙可两分,以2800百万年作为早—中太古代和晚太古代的时间界线。元古宙分为早、中和晚三代。以1900百万年和1000百万年分别作为元古宙内部划分的时间界线。寒武纪和前寒武纪的界线年龄推测为610百万年。  相似文献   

14.
蔡祖煌  陆秀文 《地质科学》1966,7(2):151-162
本文以坝区渗漏研究为例,按其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进行了分类。用渗透系数"矢端图"描述每一类型。用实例说明了"矢端图"的分析、综合、量测和应用的方法,并且阐述了它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沉积成岩作用阶段划分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文杰  李秀华 《地质论评》1995,41(5):444-451
本文将国内外众多沉积岩阶段划分方案归纳为5种类型,并认为最合理的划分方案同生成岩作用、再生成岩作用、表生成岩作用;还对目前理解不同、使用混乱的各种沉岩作用术语进行评述,提出了主要沉积成岩阶段划分方案的对比表。  相似文献   

16.
花岗质岩石成因分类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楼亚儿  杜杨松 《地学前缘》2003,10(3):269-275
由于花岗质岩石类型多 ,分布广 ,差异大 ,因此 ,国内外学者依据不同的判别标准提出了多种花岗质岩石的分类方案。通过对 2 0多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案的分析和对比 ,笔者认为 ,Barbarin(1999)提出的花岗岩类成因分类方案较为合理 ,但应补充橄榄玄粗质花岗岩类这一重要类型。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Barbarin (1999)的分类方案 ,论述了含白云母的过铝质花岗岩类 (MPG)、含堇青石的过铝质花岗岩类 (CPG)、富钾的钙碱性斑状钾长石花岗岩类 (KCG)、富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ACG)、岛弧拉斑系列花岗岩类 (ATG)、洋中脊拉斑质花岗岩类 (RTG)、过碱性和碱性花岗岩类(PAG)以及橄榄玄粗质花岗岩类 (SHG)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并简要讨论了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埋隧洞地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某水电站勘探平硐的地质及地温实测资料,在考虑地形,岩性,构造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基础上,用有限元反演的方法,对山体的地温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进一步掘进隧洞的地温场变化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叶蜡石的热物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蜡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它的热物理特性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和共生矿物组合。较纯的叶蜡石热膨胀系数较小,而含石英较多的叶蜡石膨胀系数明显增大。叶蜡石相对热辐射率较低。它的共生矿物的差异影响结构破坏的温度,在加热到1000℃后的X射线粉晶衍射图上,出现了较弱的莫耒石和方英石的特征谱线,1200℃后特征谱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It may be safely presumed that few of us who have worked in the field as a geological surveyor would dissent in making an open confession of our unfortunate attitude towards igneous rocks particularly those of a massive form. These obstacles, as one is apt to regard them, are the unruly bodies  相似文献   

20.
B. D. EVAMY 《Sedimentology》1963,2(2):164-170
A staining technique is described which detects variations in ferrous iron content within calcite and dolomite, whilst simultaneously differentiating the dolomite from the calci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to a study of dedolomitisation is pre- sented.
Ferroan dolomite, in certain pyrite bearing limestones of the southern Jura, is shown to have been dedolomitised, that is replaced by calcit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pyrite content of the rock was oxidised to haematite. One of the oxidation products of the pyrite is considered to have caused the dedolomitis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