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楔入造山作用──以龙门山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龙门山造山带为例,根据对阿尔泰—台湾地学断面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重点讨论了龙门山造山带岩石圈楔状构造的几何结构样式,探讨了碰撞后的陆内造山过程、造山模式及其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米仓山西段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米仓山西段1∶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从元古界火地垭群中解体出后河岩群,属太古-早元古代。认为前震旦纪变质基底以穹盆构造、叠加褶皱、多期面理置换、韧性剪切带为特色,确立了光雾山推覆构造,提出盖层变形以层滑褶皱为主。对岩浆杂岩成功地进行了解体,认为侵入岩具多种成因类型并具多旋回演化特点,指出地台边缘的层序地层有别于陆棚边缘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3.
米仓山西段南缘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中多处产有小规模的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岩体。这些岩体具层状侵入岩特点,有密切的同源演化关系。按岩石谱系单位等级体制划分原则,我们将其归为正源超单元,由四个单元组成。通过对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研究,认为原始岩浆属拉斑玄武岩浆,源于地幔物质29%的部分熔融;岩浆经深部岩浆房初步分异后多次脉动侵位,并再经原地结晶分异堆积形成韵律层状构造。成岩温度925℃~1204℃,岩体就位深度18~24km;岩浆演化方向主要趋向于富铁,SiO2的富集不明显,这种演化特点与低氧逸度条件下的还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川北米仓山地区褶皱基底火地垭群中普遍发育倾竖褶皱或陡倾覆褶皱,区调及构造解析表明,它们为两期褶皱叠加而成,第一期褶皱为北西-北西西向,紧闭倒转,第二期褶皱为北东向,经非共轴重褶后形成U形或W形露头干涉型式。本区非共轴重褶的首次发现,对研究其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南—米仓山区北东向构造及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南-米仓山区喜马拉雅期的北东向构造与四川盆地西部及荣经-峨边地区的北东向构造一起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本文论述了该带的组成、与其它构造的叠加现象、沿走向的延伸与变化、形成活动时期、剖面结构和整个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基底构造和莫霍面形态的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揳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证了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青藏高原及周边岩石圈结构及隆升过程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的对比研究,建立起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多向碰撞-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证了我国陆内造山带岩石圈结构、造山过程岩石圈浅层变形构造样式、盆山变形构造时空耦合关系、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变形动力学模式等。提出中国西部造山带造山过程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中国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对比研究,首次建立起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形成时空耦合关系的三类四型动力学模式:单向楔入造山推覆成盆、双向楔入造山推覆成盆、剪切造山反转成盆和伸展造山断陷成盆模式。  相似文献   
8.
米仓山西段岩浆作用悠久而频繁,可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晋宁期和澄江期四大活动期,各期次岩浆岩组合、特征及演化均各具特色,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区内主要的矿产有铁、钒、铝、钾及优质花岗石等。具巨大开发了潜力。  相似文献   
9.
米仓山推覆构造的结构样式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变形剖面和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米仓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得出该区构造样式为一大型东西向和北东向叠加的推覆滑脱构造,变形剖面总体格局为推覆—断展复式背斜,次级变形单元具叠瓦扇、逆冲岩席、断展褶皱、层滑褶皱等多种样式。推覆构造演化经历了断展隆起、逆冲推覆、逆掩滑脱和复合叠加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以同源岩浆演化等级体制单元、超单元研究法对四川南江米仓山地区中性侵入岩———寨坡超单元进行了有效解体和系统研究。寨坡超单元是一以石英闪长岩为主体的超单元,由5个侵入岩单元组成,具有明显的结构-成分演化特征。各单元岩石均为SiO2过饱和的正常岩石类型,δ=1.9~3.3,具钙碱系列岩浆演化趋势。稀土元素为具弱负铕异常的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指示岩浆遭受了一定的混染作用。本超单元岩石同位素年龄为942~870Ma,为晋宁期末岩浆活动的产物,具明显Ⅰ型岩浆同源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