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利用龙海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建立基于元素地球化学的土壤肥力指标,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肥力指标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并对肥力指标进行分级,进而总结龙海市土壤肥力特征.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稍缺乏,钾、铜含量适中,土壤营养元素和不同地块分布很不均匀,需要根据土壤实际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平衡施肥,防止养分投入不足或过量而引起的土壤质量退化,以有效保护耕地地力.  相似文献   

2.
赣南茶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初步评价了赣南地区茶树生长的总体生态环境景观条件,着重进行了13个典型茶园的岩-土-茶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了茶园基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全量和有效量评价了茶园的营养状况,为茶园生产管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与龙井茶元素含量的对比,评价了本区茶叶质量,探讨了茶叶内在品质与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农业用地经济效益,以地球化学调查手段为主,对绥化市太平庄地区的富硒土壤分布状况及其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评价了土壤质量环境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该调查区土壤质量环境良好,适合进一步开发富硒农产品,增加当地居民和地方财税收入,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苏土壤地球化学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启林  刘聪  金洋 《江苏地质》2011,35(3):225-235
土壤地球化学分区的实质就是依据不同地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等差异及其分布规律,划分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或相似的土壤分布范围。以江苏1:25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新获得的大量土壤样品元素含量等测试数据为基础,从全省土壤元素含量等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出发,根据土壤中的元素组合、特殊元素含量差异、酸碱度差异等,并结合各地第四纪地质作用特点等要素,将江苏土壤划分为3个地球化学区、24个地球化学亚区,指出了部分土壤地球化学亚区的特殊用途,为江苏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广西三江梦石岭片区农用地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基于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元素组合特征、酸碱度特征、养分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发现本区土壤环境基本清洁,土壤养分中等,土壤硒资源丰富,为今后本区农用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堂县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农业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背景特征是决定农作物适宜生长和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区内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分布与优质脐橙分布区的对比研究,探讨农作物分布与化学元素分布的关系,可为农业规划及科学施肥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锗(Ge)是一种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广泛的保健功效。富Ge土壤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目前我国对土壤Ge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选择南京市溧水区为研究区,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表层土壤Ge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地质背景对土壤Ge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市溧水区表层土壤Ge平均含量为1.40 mg/kg,土壤Ge含量主要受控于地质背景,空间分布也与地质背景高度吻合。土壤Ge含量高值区主要为侏罗系大王山组出露区,岩性主要以粗安质、安山质火山岩为主,第四系沉积物分布区土壤Ge含量相对较低。土壤中Ge含量与pH值关系不显著,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与Cr、Co、Ni、As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Ge丰富的面积为84.18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0.84%,全区基本没有Ge缺乏的地区。研究探讨了南京市溧水区表层土壤锗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可为我国土壤锗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于富锗土壤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50000遵义市、遵义县两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等资料,对该区地层岩石及其风化土壤中环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各时代地层岩石及其风化土壤环境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作了分析总结.进而作出了该区岩石及土壤的环境微量元素质量评述.重点认为,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区与成土母岩地层的平面分布关系十分密切,地层及岩性因素是土壤中元素分布的主导因素,从而形成了自然的土壤地球化学分区;区内存在三类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一是由某些地层岩石风化而成(主要类型),二是由地质构造及热液蚀变导致(次要类型), 三是由矿产开发等人类活动造成(应高度关注的类型);应当辩证看待微量必需元素的高背景地层及地球化学异常层,通过合理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9.
李新虎  岑况 《物探与化探》2006,30(3):270-275
农作物生长中,对其品质影响因素较多,我们主要关注的因素为土壤及其地球化学环境对大米品质的影响。从分析大米营养成分出发,推导出影响大米品质的一组特征元素,从而将农业问题转化为地球化学问题。从分析土壤中特征元素的分布特征,推断出大米品质的产区分布,为农业规划及不同深加工目的服务,达到地球化学为农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一致性和权威性地球化学观测数据是资源与环境评价的定量标尺。中国实施的"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作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的一部分,于2008—2014年实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按照1∶20万图幅为网格单元,在全国1600个网格单元中,共部署3382个汇水域采样基准点,每个基准点同时采集了表层和深层土壤样品,共计采集6617件样品,使用高精度分析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分析了81个地球化学指标。本文首次给出了全国土壤81个指标地球化学基准值数据,初步阐释了地球化学基准值数据和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成矿作用、表生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浙江“安吉白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吉白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成土母岩、土壤元素组合等对茶叶的品质均具有深刻的影响。母岩(母质)类型不同,土壤类型、质地、pH值,尤其是土壤地球化学成分就会具有很大的差异,钾、硅、铝和酸性土壤有利于茶叶生长发育,钙、镁、钠和碱性土壤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茶叶硒、锌含量高,其生化成分与土壤中钾、钼、锰、硫、磷的有效态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发展白茶基地应在安吉中部、东部低山丘陵区,选择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风化残坡积物为母质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万源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针对万源地区不同类型岩石、土壤以及茶叶样品进行系统的硒元素含量分析,研究其在岩石、土壤及农作物中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万源地区震旦系岩石的硒质量分数最富(0.548×10-6),其次是寒武系(0.274×10-6),最贫为志留系(0.044×10-6);而不同岩性中硒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页岩(0.355×10-6),碳酸盐岩次之(0.113×10-6),砂岩中最少(0.088×10-6)。土壤中硒质量分数最高为大竹河地区(万源地区东北部,0.51×10-6),大部分片区高于(大竹河、青花0.39×10-6、旧院0.3×10-6等片区)或接近(草坝0.14×10-6、竹峪0.16×10-6等片区)全国土壤平均值(0.215×10-6),属中硒含量水准。对茶叶中硒质量分数的分析表明除草坝(0.068×10-6)、竹峪(0.052 8×10-6)较低,大竹河片区种植的茶叶(0.104 6×10-6)与陕西紫阳富硒茶叶(0.105 8×10-6)的含量水平相近,证实万源地区有发展特色富硒农产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名茶太平猴魁形成的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平猴魁茶的实地调查,从地学角度分析了太平猴魁茶的地质背景对土壤中元素组合、土壤类型的影响,探讨了地质背景与茶叶主要品质的关系,分析了茶叶优异的品质与地质背景条件的相关性。确定出太平猴魁茶是在特定志留纪康山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风化而成红壤土、粗骨土,这些土壤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铁观音茶园生态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南沿海是铅等重金属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区。该地区广泛分布酸性红壤,酸雨沉降、不适当施肥导致土壤酸化以及由此引发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令人关注。以福建省铁观音主产区为研究区,采集了79个茶园的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样、茶叶样品,测定了重金属元素以及土壤常量元素和理化指标。研究表明,福建铁观音茶园土壤中Hg、Pb、Se、Zn高含量主要由地质背景所引起,土壤常量组分、有机质、酸碱度等理化条件对土壤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铁观音茶树老叶中As、Cd、Cr、Hg、Se、Pb、F等非植物营养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嫩叶,显示这些元素随植物生长逐渐累积的特征,而嫩叶中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Cu、(Ni)、Zn则高于老叶,反映出微量营养元素在茶叶生长部位相对富集的特征;多数情况下土壤与茶叶间元素含量相关性差,说明茶树对土壤元素的吸收累积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茶叶与土壤Pb、Cr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为建立铅污染土壤生态效应预测评价模型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茶园茶叶氟含量及土壤氟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我国中西南产茶区12个茶园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的采集,探讨了不同茶园茶叶氟含量和茶园土壤氟的形态分布规律。老叶和嫩叶氟含量分别为221~1 504 mg/kg和49.0~602 mg/kg,老叶氟含量是嫩叶的2.5~8.1倍。各形态氟含量随土壤层次加深没有统一变化规律,但各层土壤不同形态氟含量均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交换态。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茶园土壤氟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老叶和嫩叶氟含量随水溶态氟含量的增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与其他形态氟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海南岛SOTER数据库及自动土地评价模型ALES评价结果,对海南岛4种主要母岩上发育的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及香蕉种植适宜性与母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海南岛不同母岩上土壤类型的发育呈现多样性,土壤类型的分布明显受到母岩类型、成土年龄、成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酸性火成岩上主要发育有雏形土和富铁土,基性岩上则主要是发育良好的铁铝土,碎屑岩上主要是雏形土,而海相沉积物由于土壤形成时间的差异出现了多样的土壤类型。在海南岛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原生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尽管成土母岩成分各不相同,但一些土壤性质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如交换性钙、镁、钠等,部分土壤化学性质如交换性钾的含量继承了母岩特性。各种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在自然条件下,适宜香蕉种植的比例都很低,但基性火成岩和海积物上发育的土壤,更容易受到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如果满足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投入,海南岛热带作物的种植潜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17.
茶园土壤不同形态镍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自然茶园土壤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探讨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茶园土壤镍的污染状况、形态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形态镍的含量与土壤镍总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部分茶园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镍污染;茶园土壤镍的形态分布有一定差异,按镍的含量多少排序,一般为残渣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除了交换态以外的所有其他形态的镍含量均随土壤镍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镍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交换态镍则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镍显著减少,而其他形态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均不显著;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镍含量均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粘粒含量的增加所有形态中的镍呈增加趋势,但除了残渣态外增加趋势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赵国宣  任明强 《贵州地质》2015,32(2):142-146
通过岩-土剖面地球化学元素测试,分析了云贵山优质茶叶产地岩-土系统元素的迁移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N、P、Mn、Zn、Mo、B元素含量高于中国主要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标准值,表土层中N、P、B、Mn、Zn、Mo、Al2O3、K2O、Fe2O元素和氧化物含量高出中国土壤背景值。岩石和表土层元素中N、P、S、B表现明显富集,元素迁移系数在0.73 1.26之间,显示了具有相似化学行为的元素具有相似的迁移规律。土壤层中元素含量与茶叶中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岩-土系统元素对优质茶叶生长及品质有着重大影响。在相似环境下,寒武系碎屑岩分布区有利于茶树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钒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又会给动植物带来危害。在这里综述了钒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中钒的分布规律、化学结合形态及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并介绍了土壤中钒的分析方法。在自然界,钒主要分布在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和硅质岩、泥岩等沉积岩及土壤中,并且土壤中钒的含量与全铁含量密切相关。钒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光度法,而电化学分析法是钒的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钒的化学结合形态有多种,但只有以可溶态和可置换态形式存在的钒才具有生物可给性。过量钒可导致人体多个器官的癌症疾病等;但低钒会导致心脏、血压、骨骼和味觉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