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地质公园的建立,是对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生态旅游开发是地质公园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发展经济。本文探讨了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并结合国情,从多方面提出了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对策。为促进我国地质遗迹资源和谐可持续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通讯》2010,(15):21-32
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国土资源部在发布该《技术要求》的通知中提出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重点:做好与当地相关规划的衔接;科学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范围;加强地质遗迹调查、登录、评价和保护;规范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和科普活动;加强地质公园数据库、监测系统、网络系统等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通讯》2005,(19):10-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为了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地质遗迹资源,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推荐,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同意建立山东泰山、云南大理苍山等53处国家地质公园。各地质公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完善地质公园发展建设规划,建设好国家地质公园,两年内举行揭碑开园仪式。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的监督管理,为促进该地区资源、…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为了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地质遗迹资源,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推荐,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同意建立河南王屋山、四川九寨沟等41处国家地质公园(名单见附件)。各地质公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建设好国家地质公园。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的监督管理,为促进该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附件:…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通讯》2009,(16):10-10
为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地质遗迹资源,经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同意授予吉林长白山火山等44处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相似文献   

6.
地质遗迹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特别是在生物演化及人类生存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缺乏保护意识以及强有力的制约措施,我国的地质遗迹正遭受着严重的非法盗卖和破坏活动。作者从分析我国目前在法律规制上对地质遗迹保护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加大对地质遗迹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保护方式,从法规政策上给出四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通讯》2016,(16):22-38
前言 地质遗迹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属性.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途径.地质公园的建设,保护了地质遗迹资源,普及了地球科学知识,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履行保护地质遗迹的职责,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开始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规范地质公园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通讯》2013,(7):15-16
财建[2013]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了规范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们制定了《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对空间信息需求的视角,就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与规划、管理与展示3个方面对空间信息技术在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空间信息技术以其在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日益为地质遗迹资护与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的决策支持,并呈现多技术集成应用的趋势;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技术的深度融合,并拓展在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展现我国地质遗迹之美和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成就,促进地质公园建设,保障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定于今年5月-8月举行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摄影活动。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地质公园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娜  黄玉青  范鹏 《地理空间信息》2013,(3):109-111,115
针对当前我国地质公园信息化形式单一、集成度低、功能匮乏等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网络、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建立地质公园地理信息空间平台的信息化模式,包含地质公园数据库系统、资源保护与监测系统、科研与辅助规划系统、旅游服务信息系统等内容,为我国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进而引导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运营工作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徽州古村落在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和保护中需要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徽州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目前面临的困境,研究了在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空间信息技术理论实践,努力结合实践探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在需求和长城学理论,首先明确信息技术作用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涵。然后运用数字孪生理论与方法,结合新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探索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信息技术方法框架。该方法框架以“循证分析”与“科学推演”两部分为关键内容,涵盖长城文化遗产数据采集技术方法、模型构建技术方法、定量分析技术方法、虚拟修复技术方法、展示传承技术方法等5个方面。基于该方法框架进一步构建面向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技术方案,并以山西省老牛湾堡为例说明该技术方案的具体应用路径。方法框架和技术方案的提出不仅立足于解决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表观与外形的问题,更要揭示长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实质,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长城文化遗产体系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蔡列飞  杨小敏 《测绘科学》2012,37(3):163-164,193
本文探讨面向服务架构的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基于电子地图、影像和三维模型提供的空间信息服务,设计和实现了不可移动文物查询、文物保护、文物空间模型服务等功能。作者以泰州市文物管理为例,实践了一个面向服务架构的文物管理系统,为文物管理提供了精细化、定量化和可视化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及城市的快速扩张,文物保护管理规划无法与城市规划对接,不利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陕西省文物保护区划项目为背景,选取铜川市延昌寺塔保护范围为试验区,对延昌寺塔保护区划进行实测,并结合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探讨综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方法在文物"两线"精准划定中的作用与优势。通过本文的研究示范,为提升文物保护规划权威性,提高文物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其技术方法及手段可以在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齐全、规范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数据信息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十分重要,而普查作为数据信息获取的有效手段,其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本身的价值。本文深入研究并阐述了如何根据成果特点创新地运用质检标准,确定错漏计分与质量评定的方法,从而对历史建筑普查成果进行质量检验,并展望了该质检方法在普查类项目成果的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家关于文物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规范标准,通过采购硬件设备与基础软硬件,搭建文物信息基础运行环境,同时通过遥感影像数据采购、无人机航摄、数据资料整理等方式建立长城资源综合数据库,构建二三维一体化长城资源"一张图"模式.在此基础上,搭建二三维一体化GIS平台,为长城资源三维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管理、处理、应用平台接口.并基于基础GIS开发平台,搭建面向吐鲁番长城资源管理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和面向社会公众的长城资源信息发布系统,为长城资源管理者与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化管理与宣传展示平台.本文对吐鲁番境内62处军事设施遗址、13条古道、5处重要城址等开展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后期研究、保护、展示、考古资源管理及公众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毁田、次生地质灾害等问题,基于ArcGIS Enterprise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平台,以满足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为目标,实时掌握地质环境破坏、治理的现状和变化,分析地质环境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客观、准确、及时地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平台采用3层架构体系,分两个系统和9个专题模块。最后以大同市云冈区2015年矿山地质环境遥感数据为例阐述了该平台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上海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战略,是促进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地质工作服务新机制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加强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和社会共享机制建设,扩大了地质资料信息源,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初见成效;围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社会需求,梳理了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流程,通过应用示范,进一步探索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努力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地矿数据的质量、数量和更新时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水准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基础标准之一,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地矿行业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高,但是,地矿行业属于传统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化水平更是欠缺。本文从地矿数据资源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探讨,重点论述了四大关键技术:1)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三维地质支撑软件;2)多源、多尺度空间数据融合;3)基于时空数据模型的地质大数据管理;4)多主题数据仓库构建和基于数据仓库的联机时空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