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用油浸法鉴定透明矿物时,测定浸油的折光率是经常而必要的工作。为使测定简便,笔者设计了一种测定浸油或矿物的折光率法,并制做了适用于该方法的矿片折光计(以下简称矿片)。“矿片”是一片经过磨制的平行c轴的方解石切片,该矿片上的最大折光率Ng’和最小折光率Np’均需精确地测定。  相似文献   

2.
引言用于鉴定矿物的折光率浸油,有液体浸油和固体浸油两类。在鉴定矿物过程中用液体浸油要比用固体浸油方便得多。因此人们在液体浸油所能达到的折光率范围內,都尽量地采用液体浸油而不用固体浸油。  相似文献   

3.
刘万余  石桂华 《地质论评》1964,22(4):267-275
前言折光率测定是鉴定与研究透明矿物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我国尚无折光率浸油的专门生产,而在文献资料中又缺乏高(n>1.740)、低折光率(n<1.450)浸油的实际配制方法介绍。因此提出本文,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4.
测定折光率的方法很多,油浸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对於微量而細小的矿物尤其適用。取矿物碎層置於玻璃片上,滴一滴已知折光率的浸油,蓋上蓋玻璃,在顯微鏡下用貝克綫法比较折光率的高低。当光綫通过兩种折光率不同的透明体時,二者鄰接处出現亮綫,早在一八七七年貝克氏已發現,称为貝克綫。徐徐提高鏡筒,則见貝克綫向折光率高的方向移動;降低鏡筒,貝克綫向折光率低的方向移動,高倍鏡下更为明顯。假使二者的折光率近於相等,礦  相似文献   

5.
郭金弟 《地质科学》1958,1(3):27-28
前言在显微鉴定工作中,矿物的折光率是很重要的常数。定矿物折光率此较好的方法是油浸法,简单而准确。现在一般用的折光率油是比较滿意的,但其折光率只从1.40-1.78,在1.78以上的就没有很滿意的折光率油。黄磷和二碘甲烷混合物的折光率可从1.74-2.06,可是这种混合物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燒,使用时有危險。二硫化砷,三溴化砷,硫黄,和二碘甲烷混合物的折光率,可从1.74-2.02,但是这种折光率油的缺点是:混合物中的三溴化砷容易沾污折光仪的玻璃光面,并且腐蝕金属和溶解部分的矿物,有毒。  相似文献   

6.
在1.00~3.50GPa、1500~1700℃的温压范围,以福建闽清碱性玄武岩FM-91为初始物料,进行了高温高压熔融实验,通过对淬火玻璃的成分和折光率的研究,发现压力的改变对折光率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而温度的改变基本不影响折光率,并讨论了在成分不变的前提下,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对熔体结构的可能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折光儀在礦物鑑定方面的应用 (一) 製配測定礦物折光率用的折光率油液 A.礦物粉末油浸鑑定的基本原理利用矿物粉末测定各种矿物的折光率,为鑑定矿物主要手段之一,其法是先把礦物研成細屑,置玻璃片上盖上盖片,安置於显微鏡載物台上,滴入已經测定好的折光率油液,然後利用貝克线或斜照法來比較矿物与油液折光率的  相似文献   

8.
重折率法是确定非均质矿物的主折光率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实测的非均质矿物适当切面的重折率,按作者提出的公式计算其主折光率。此法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折光率很高的非均质矿物的主折光率。本文阐述了这种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此法对锡石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矿物的微波介电特性是由矿物的结构状态、杂质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品格的不同缺陷类型所决定。在加热过程中,矿物会产生结构变化、相变、化学反应、杂质状态及缺陷状态的改变,如缺陷的破坏、复合等复杂过程。伴随着矿物的这些变化,其介电特性也会有明显的变化。如果这种介电变化能够被检测,就可以用来研究矿物的结构,并研究矿物的杂质和缺陷,从而解释矿物的形成条件及其他一些矿物学问题。我们利用变温谐振腔微扰法,在室温  相似文献   

10.
高纯度石英的酸浸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周永恒 《矿物岩石》2005,25(3):23-26
针对脉石英矿中含有大量云母及长石等伴生矿的特点,通过调整溶液浓度及温度等手段,强化矿物的酸浸效果。根据石英与杂质矿物在酸浸过程中的差异,探索消除石英中杂质矿物的方法。研究表明石英原料粉在温度为120℃、HF酸与水的比为0.4~0.5的溶液中酸浸适当时间后,其纯度可达到中高档石英玻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在高岭石粉末内加入氯化金水溶液模拟金矿石。由模拟样经不同温度焙烧后再氰化浸金, 探讨高岭石经焙烧后束缚金的变化规律。由焙砂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相结合探索Au 浸出率变化与高岭石矿物结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内高岭石经500℃和更高温度焙烧后, 由于高岭石矿物结构破坏产物对金的束缚而改变金的赋存状态,使金的氰化浸出率降低。为焙烧预氧化新工艺研究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三学 《地球化学》1978,(2):164-168
运用旋转针台使矿物主折射率方向平行显微镜下偏光方向,通过与浸油的对比,并在对比过程中不断更换浸油,直到浸油与矿物的折射率一样,再准确测定浸油的折射率,即可得知矿物的折射率了。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1962年我们配制了折光率为1.502-2.010的一整套浸油。其中1.502-1.655的浸油用液体石腊和α-溴代萘为原材料,1.658-1.739用α-溴代萘和二碘甲烷,1.740-1.780用二碘甲烷和硫黄,1.780-1.814间浸油用二碘甲烷与1.814的原油混合配制,1.814-2.010用三溴化砷、二硫化砷及硫黄为原材料。1.700以下每一种浸油均用阿贝折光仪进行测定校正,1.700以上用单圈测角仪以最小偏差法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4.
赵怡晴  吴常贵  金爱兵  孙浩 《岩土力学》2020,41(7):2233-2240
采用核磁共振、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单轴压缩等试验手段对某砂岩试样不同温度下(25~900 ℃)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温度对砂岩试样微观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试样总孔隙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50 ℃以下,由于中、大孔隙的减少,试样渗透性反而降低;当温度超过600 ℃时,中、大孔隙快速增加,试样渗透性能大幅增加;温度升高导致砂岩试样弹性模量减小、峰值应变增大以及孔隙压密阶段变长,宏观表现为脆性降低、塑性明显增强;热处理条件下,除微观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砂岩试样力学强度改变外,试样矿物成分对其力学强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450 ℃以下,由于矿物成分变化较小,试样力学强度主要受到孔隙度增加的影响,表现为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450~600 ℃,虽然孔隙率继续增长,但由于主要矿物高岭石发生脱水以及与其他离子形成新相矿物,进而导致试样强度没有随着孔隙增加而降低,反而出现一定的增长;超过600 ℃后,孔隙尤其是大孔隙的急剧增加,导致强度重新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用一般碎屑油浸法测定矿物折射率精度不高(70.002~0.004)。主要原因为:一、晶体没有定向,测出的只是矿物主折射率的近似值;二、肉眼对色带的移动规律判断不准,特别是色散,不明显的矿物尤甚;三、浸油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控制不严格;四、工作不熟练造成的人为误差;前两点是影响油浸法精度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建议凡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6.
烃源岩的成熟演化特征对评价一个区域的油气产出背景意义重大。笔者选择准噶尔南部低熟油页岩作为试验样品,分别进行无水变温、等温变水及等水变温条件下的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并依据油、气、固体残渣的定性定量检测,分析烃类相态与组成变化。得到以下结果:无水变温及等水变温实验中油产率均在300 ℃时出现最高值,而且在等水变温情况下,200 ℃时的产油率比不加水情况下明显增大;在等温变水情况下,生油量在加10 mL水时最大;干气生成阶段,气态烃主要来自重烃裂解而不是高度演化的干酪根本身,400 ℃热解之后,剩余生烃率大约为5%左右;饱和烃在低温和极端高温时相对比例高,以正构烷烃为绝对优势组分;芳烃比例变化波动较大,以三环、四环芳烃为主,在400 ℃时达到最大值,在500 ℃时跌至最低值;非烃、沥青质相对比例变化与芳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在高岭石粉末内加入氯化金水溶液模拟金矿石。模拟样经不同温度焙烧后再氰化浸金,探讨高岭经攻后束缚金的变化规律,由焙砂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相结合探索Au浸 变化与高岭石矿物结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内高岭石经500℃和更高温国度焙烧后,由于市内生态和物结构破坏产物对金的束缚而改变金的赋存状态,使金的氰化浸出率降低。为焙烧预氧化新工艺研究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美怡  卢静 《地质通报》2010,29(10):1726-1729
介绍了密度差值很小的单矿物的分离技术方法,并利用重液折光率千分位和万分位的细微区别分离单矿物石英和绢云母。该方法由石英与长英质混合物的分离技术,推广到绢云母与绢云母长英质混合物的分离技术,改进后的重液分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的特点。当重液的折光率为1.577~1.580时,石英的分离纯度能达到95﹪~99﹪;当重液的折光率为1.5895~1.5840时,绢云母的分离纯度能达到90﹪~99﹪。  相似文献   

19.
张美怡  卢静 《地质通报》2010,29(11):1726-1729
介绍了密度差值很小的单矿物的分离技术方法,并利用重液折光率千分位和万分位的细微区别分离单矿物石英和绢云母。该方法由石英与长英质混合物的分离技术,推广到绢云母与绢云母长英质混合物的分离技术,改进后的重液分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的特点。当重液的折光率为1.577~1.580时,石英的分离纯度能达到95﹪~99﹪;当重液的折光率为1.5895~1.5840时,绢云母的分离纯度能达到90﹪~99﹪。  相似文献   

20.
当结晶的矿物受力时,内部结构改变,引起光性方位及折光率等变化,表现为光性不均一,产生所谓“波形消光”。石英是最易产生波形消光的常见造岩矿物。自百多年前有偏光显微镜以来,人们早就发现了石英的波形消光现象。但迄今尚无专门文献全面讨论它的种类、成因和地质意义。国内王嘉荫先生生前曾对这方面的零星材料作过一些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