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在岩溶区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质分析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孔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某隧道中岩溶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几种地质预报技术的特点,得到由多种预报手段综合而成的预报系统的实用性以及在指导施工方面的作用优于单一地质预报方法的结论,并对照实际开挖情况提出针对岩溶地质条件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
Geological body structure is the product of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time dimension, which is presented in 3D configuration in the natural world. However, many geologists still record and process their geological data using the 2D or 1D pattern, which results in the loss of a large quantity of spatial data.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the current methods have limitations on how to express underground geological object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geological models, we present a layer data model to organize different kinds of geological datasets. The data model implemented the unification expression and storage of geological data and geometric models. In addition, it is a method for visualizing large-scaled geological datasets through building multi-resolution geological models rapidly, which can meet the demand of the opera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3D geological objects. It proves that our methodology is competent for 3D modeling and self-adaptive visualization of large geological objects and it is a good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gration and share of geological spatial data. Supported by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s. 2006AA12Z220, 2006AA12Z114, 2007AA12Z226), and Open Fund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Surveying, 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Grant No. WKL(06)0304)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江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的建立、计算方法,以及预警预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获得的成功,对类似条件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水土流失、水土污染、水均衡破坏以及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滑流矿山地质灾害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选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全省圈定出28个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  相似文献   

5.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是地质工作准确定位,统一部署,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从国家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定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大区中心的定位与职责问题和统筹规划地质工作三方面探讨了制约地质找矿实现突破的主要问题。从找矿思路、找矿方向、找矿工作的部署及资金的投入,地质工作的部署和组织实施以及矿业权的设置和配置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并从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做好统一部署整合勘查工作和矿业权配置政策研究方面,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及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真分析北京地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基础上,对泥石流、采空塌陷以及崩滑塌等突发性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探讨。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区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圈定出突发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影响地质灾害演变趋势的降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以及区域岩组结构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判,并依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划结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对其演变的危险程度进行了评价,将北京地区划分出突发性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以及低风险区。这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减灾防灾、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震勘探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妙月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257-265
综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年来我国地震勘探事业及其研究工作的进展.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探测地质体几何结构的进展;(2)探测地质体物性结构的进展;(3)复杂结构勘探研究进展;(4)精细结构勘探研究进展;(5)岩性勘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井研县岩体破碎、坡体崩滑等地质灾害频发.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的7.0级地震对井研县坡面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为防止群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井研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排查.通过调查核实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29处,其中新增31处.本文根据井研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西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和多样的地貌类型,铸就了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景观。尤其是在主要城市及其周边。既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地质构造地貌景观,还有红层丹霞地貌景观、碳酸盐岩岩溶地貌景观、古冰川地貌景观及古采矿遗迹。这些地质旅游景观资源。大多具有极高的科学品位和研究价值。以及观赏游览、科普、休闲等多项功能。文章选取了16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景观地,对全省各主要城市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和介绍,为展示江西的地质旅游资源,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些珍贵的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地震CT技术在大风垭隧道地质病害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西部地区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基础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地质病害频繁发生,为有效地治理各类工程地质病害,亟待提高地质病害诊断技术.本文结合某公路隧道地质病害诊断实例,说明了物探技术在隧道地质病害诊治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江西某核电站选址及附近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结合拟选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进行了地质灾害预测;重点是覆盖岩溶区地面塌陷的易发性研究,根据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地质条件和诱发影响因素,采用了定性-半定量判别法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易发性;并针对核电站工程建设布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为工程建设选址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云南鲁甸“8·03”MS6.5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的剖析,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特征如下:(1)震后地质灾害较震前成倍增长,震前地质灾害多以中小型浅层崩滑为主,地震诱发了诸如甘家寨、红石岩等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大量沟谷崩滑堆积物为泥石流储备了丰富的物源;(2)震中高烈度区域地质灾害密度大,沿发震断裂带NNE—NE向构造密集发育,震中区龙头山镇地质灾害发育最为集中;(3)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等)、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沙乐公路)等线性地貌单元和线性工程,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质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低、自身稳定性差、易破碎或消亡的脆弱地质景观缺乏足够认识。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脆弱地质景观评价体系,包含脆弱性和景观性两方面九个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赋值及划分脆弱地质景观等级。运用脆弱地质景观评价体系评价龙虎山丹霞地貌30处代表性景观,所得结果与实际调查吻合,且可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刚察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大通山区,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刚察县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特点,并针对灾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支持下鄱阳湖区地质构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遥感(RS)技术对鄱阳湖区地质构造TM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建立湖区不同断裂遥感解译标志.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解译出湖区不同断裂,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将该区的地质构造信息和相关地质资料进行空间叠加对比和实地验证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地质断裂及活动性断裂构造进行深入研究和遥感影像新构造类型分区.  相似文献   

16.
空间自相似性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的分解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场的分解是应用勘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所必不可少的数理处理工作,这项工作往往是为了分解不同的场来研究和了解不同的地质以及相应的地质过程,比如划分不同岩石类型以及识别和圈定矿化蚀变睡.闰定地质过程所产生的同类型的地质体并不简单地对应于相同的场值和频率,场的分布特征往往还与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埋藏深度以及与其周围地质体的相对差异有关。然而,由于地质过程往往具有多期次和空间相关性等特点,所产生的地质体或者相应的场往往会呈现空间自相似性或统计自相似性。这种自相似性可以帮助分解不同地质过程所产生的同类地质体,文中所介绍的多重分形(multifractal)滤波方法(S-A)根据场的能谱分布的不同空间自相似性形成不规则甚至分形滤波器,并将场分解为不同同的组份,如局部异常和背景场,应用该方法对多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场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区分与矿有关的局部异常与背景场是很有效的,对加拿大NOVA SCOTIA省西南部航空放射性铀钍钾(U-Tn-K)数据处理所分解的异常对反映岩体中与铀-钨-锡(U-W-Sn)矿化有关的围岩饰变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帅  陈建波 《内陆地震》2013,(3):263-269
通过对库克苏河某水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活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等简单描述,概述了库区内已经存在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总结了库区内可能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 a novel way to introduce resistivity models deriving from 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surveys into regional geological modelling. Standard geometrical geological modelling can be strengthened using geophysical data. Here, we propose to extract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a resistivity model in the form of local slopes that constrain the modelling of geological interface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llustrated on an 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survey conducted in the region of Courtenay in France. First, a resistivity contrast corresponding to the clay/chalk interface was interpreted confronting the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s to boreholes. Slopes were then sampled on this geophysical model and jointly interpolated with the clay/chalk interface documented in boreholes using an implicit 3D potential‐field metho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is new joint geophysical–geological model, its accuracy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both pure geological and pure geophysical models for various borehole configurations. The proposed joint modelling yields the most accurate clay/chalk interface whatever the number and location of boreholes taken into account for modelling and validation. Compared with standard geological modelling, the approach introduces in between boreholes geometrical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geophysical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resistivity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ophysical model, it reduces drift effects and honours the boreholes. The method therefore improves what is commonly obtained with geological or geophysical data separately, making it very attractive for robust 3D geological modelling of the subsurface.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有效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运行环境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本文基于近年来在开展此项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整体流程,包括评估依据、技术内容、评审要求及评估工作完成后如何备案等进行了评述,并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骆驼沟银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驼沟银多金属矿区位于东秦岭褶皱带东段之朱阳关一夏馆断裂和黄花幔花岗岩体南部。朱阳关-夏馆断裂带是一个锑、金、银、铅、锌、铜、钼多金属成矿带,2003年发现了骆驼沟银多金属矿床。该区银多金属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虽然本区内的地质找矿工作开展较早,但只进行了铜矿的地质普查。本文通过银多金属矿的地质普查,对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