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该文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湖南省近50a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并探讨经济、人口等因素对耕地变化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50a来。湖南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增长是形成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减少的发生时间与经济发展的增长基本同步,具体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牵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与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差异相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南省各地、市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资料、近10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重点从耕地的数量变化、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等方面,宏观分析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诊断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耕地变化回归模型,预测出2010和2025年的耕地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闽东南地区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2005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及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闽东南地区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利用SPSS软件对9个驱动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研究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闽东南地区的耕地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压力、比较经济利益驱动和城市建设是研究区耕地减少的4个驱动因子,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驱动因子与耕地变化的关系。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闽东南地区耕地变化提供借鉴,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彦彤  张延军  赵玲 《地理科学》2011,31(7):868-873
利用1988~2007年统计数据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春市19a间耕地总量动态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影响长春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1988~2007年长春市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②经济发展是长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③主成分分析中各因子的因子载荷除林牧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0.575外,其他均大于0.9;④耕地产出率与林牧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因子载荷相对较高。影响长春市耕地总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归纳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长株潭城市群近10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宏观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趋势,并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显著,耕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总体趋势;得出社会发展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因素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是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变化的四大类主要驱动因素;总体上,耕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约低于累计耕地面积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该区域耕地减少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时间上的错位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于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6.
近5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变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利用 195 0~ 2 0 0 0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近 5 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并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近 5 0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面积经历了 3个增长期和 2个减少期的变化。经综合分析发现影响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5次大的政策变动 ,耕地需求增加与非农业部门占用 ,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沙化、盐渍化等问题出现。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流域是中国传统粮食高产区,其粮食生产演变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该文从宏观视角探讨了该区1985-2010年27个县域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该区粮食产量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历经波动发展-急剧减少-稳步增长三阶段,粮食总产变异系数和波动系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粮食安全风险较大;空间分布上高产区不断减少,低产区范围扩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与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反,粮食供需矛盾加大。耕地数量、质量、结构和方式等的变化是驱动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重要机制,其中不同质量水平的耕地数量和耕地利用方式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落实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避免耕地资源隐性流失、转变耕地利用方式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闽江流域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闽江流域1990-2005年耕地动态变化的分析,得出闽江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情况.15年来流域耕地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富屯溪支流和闽江下游区域.结合Areview软件和SPSS统计方法,分析耕地变化的时空差异、驱动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归纳,主要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因素4个方面,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耕地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GIS技术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黄土高原典型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变化过程、耕地流向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7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2年陇东地区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波动变化过程;耕地的主要流向是非农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果园等;耕地的增加主要是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开垦而成;干旱、降水不均及水土流失等是耕地变化的自然驱动力.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等是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耕地变化过程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利用GIS技术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黄土高原典型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变化过程、耕地流向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7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2年陇东地区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波动变化过程;耕地的主要流向是非农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果园等;耕地的增加主要是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开垦而成;干旱、降水不均及水土流失等是耕地变化的自然驱动力。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等是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耕地变化过程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Arable land is the core of land resources and its dynamic change seriously affect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bei Province,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is an agricultural province. With the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a great amount of arable land has been lost and the land shortage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Therefore, arable land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should be studi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  相似文献   

12.
XU Yue-qing 《地理学报》2001,11(4):427-432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most densely population, fastest economic growth and most intensive land use in China. The contradiction of land shortage sharpened by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population growth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which has restricte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revealed the basic process,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change and the gravity center of arable land area according to the long-series statistical data of arable land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that influence the changes of the arable land ar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trend of obvious fluctuating decrease in arable land area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The changes of arable land area undergo the process from increase to sharp decrease to gently decrease. The regional disparity of change in arable land area is very notable and the gravity center of arable land area moves to the northeast 49.22 km. Regarding the decrease in arable land,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s include adjustments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reclamation, and indirect driving forces include advance in technology, economic interest and population growth etc.  相似文献   

13.
The decrease of total cultivated area and the lower per capita available arable land resource are now serious problems in Shandong Province,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in China. These problems will become more serious 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at provincial and county levels, the changes of arable land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are analyzed. The general changing trends of arable land and per capita available arable land are reducing, and the trends of decrease will continue when the economy is developing. The result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hange of the arable land use in Shandong Province has a regional difference. Eight variables having influences on cultivated land change are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ressure of social system and progress of scientific techniques in agriculture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cultivated land reduction. The principal factor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driving forces for arable land change include per capita net living space, total population and per ha grain yield. By using regressive equation, along with analysis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ivated area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5 and 2010 are predicted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ed cultivated areas in Shandong will be 6435.47 thousand ha in 2005 and 6336.23 thousand ha in 201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On arable land chan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Almost all the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have experienced decrease of arable land in the process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The situation is more serious in Shandong Province because of the big population and being an agricultural province. From 1949 to 1999, the arable land was decreased by more than 2 million ha in this province accompanied by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the province in 1999 was twice of t…  相似文献   

15.
基于EMD的山东省GDP增长 与耕地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用EMD方法,对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两者的互动关系,以期对山东省的耕地资源保护有所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GDP增长的波动周期为13年、23年、37年和55年;山东省耕地变化的周期为9年、13年、37年和55年。这充分证明了GDP增长的波动对山东省耕地周期性变化的驱动作用。到2015年前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耕地代价性损失将大大减少,耕地数量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经济增长和耕地数量减少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最后,本文首次尝试建立有周期的动力学模型,对山东省未来2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75,自引:6,他引:175  
根据山东省各市、县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山东省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2005和2010年的耕地数量,并对研究结果应用GIS进行了空间表达。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耕地作为土地中的精华 ,其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无疑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河北省黑龙港地区旱、涝、盐、碱灾害严重 ,是黄淮海平原水土资源条件最差的地区。近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成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利用黑龙港地区近 5 0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 5年的土地详查数据 ,揭示了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 ,并进一步对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 ,近 5 0年来 ,黑龙港地区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 ,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缓慢减少的基本变化过程 ,其中在 1 95 5~ 1 95 8年和 1 96 5~ 1 978年出现两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 ;全区域耕地资源利用处于临界可持续 ,其综合指数为 48.2 5。  相似文献   

18.
朱翔 《热带地理》1994,14(3):235-242
本文分析了湖南省区域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就开发效益,中心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3个方面重点论述了限制性因素的产生,运行机制和对本省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然后分别阐明了克服这些限制性因素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赵国帅 《热带地理》2018,38(5):678-688
受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海岸沙地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揭示海岛海岸沙地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科学制定海岛发展规划,保护海岛自然环境和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东山岛是我国华南海岸典型的海岛沙地分布区,文章基于5次海岸沙地监测成果数据,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等方法,对东山岛1994―2014年间海岸沙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山岛海岸沙地总体呈快速减少特点,海岸沙地利用的速度和程度增幅显著。海岸沙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各沙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繁,沙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不断升高,沙地整体稳定性显著降低。2)各类型沙地面积总体大幅减少,主要集中在2009―2014年。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基本消失,沙化耕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类型。3)沙地利用类型转换主要表现为林地、耕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林地、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4)影响东山岛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1994-2014年东山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大大推动了岛内沙地利用格局的演变,是研究期内海岸沙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用地是城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其利用效率是调控建设用地扩张和配置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收缩型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利用DEA模型测算了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结论如下:① 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从时间演变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性逐渐缩小,整体效率水平向低水平均衡方向发展;② 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特征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水平呈现自南北两端向中部递减趋势,大体形成“外围区高、核心区低”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③ 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均二、三产业GDP,非农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高级度和非农化率的差异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分异具有高度关联性,但不同时期部分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敏感性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