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2.
王璐  刘顺生 《地球学报》1994,15(Z1):226-231
本文阐述了颗粒锆石裂变径迹法及双带源逐层蒸发法的方法原理,对取自美国菲什(Fish)峡谷凝灰岩中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国际标准样及取自香港花岗岩中锆石的两种年龄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它们年龄差异的原因,认为铅年龄代表锆石的结晶年龄,而裂变径迹表观年龄代表岩体的冷却年龄或最后一次热事件的年代。开展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以期更好地探讨研究区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
4.
5.
内蒙古黄土窑孔兹岩系的锆石与金红石年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吴昌华  李惠民 《地质论评》1998,44(6):618-626
内蒙古黄土窑及其毗邻地区孔兹岩系已有一些1800 ̄1900Ma的锆石U-Pb年龄数据,但因孔兹岩是高级变质的沉积岩,其锆石U-Pb年龄往往代表峰期变质年龄而不是原岩沉积年龄,因此孔兹岩系属太古宙还是古元古代长期未决。内蒙古黄土窑是晋蒙孔兹岩系的经典产地之一,对其锆石和金红石研究和年龄测试,得到孔兹岩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2310Ma,变质成因锆石年龄为1873Ma,金红石代表的冷却年龄为1793Ma。  相似文献   

6.
钟幔 《海相油气地质》2004,9(1):116-116
世界上油气分布与超压有着密切关系,超压油气田约占全球油气田的1/3左右。但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和油气运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全球很多地区已经发现了低压(也称负压)油气田的存在,这种油气田中作用于孔隙流体上的地层压力低于静水压力。  相似文献   

7.
^40Ar/^39Ar测年中的冷却年龄和变形年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勇生  朱光 《地质通报》2005,24(3):285-290
^40Ar/^39Ar法年龄数据的解释与Ar同位素在矿物中的封闭温度有关。冷却年龄只能限制变质——变形事件发生的时间区间,不能真正代表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因此,必须想办法得到变形年龄。本文从封闭温度概念出发,探讨了压力、冷却速率、有效扩散范围和几何形态、颗粒大小、动力学参数等对矿物封闭温度的影响,介绍了新近提出的“封闭窗”概念,并讨论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变形年龄。  相似文献   

8.
非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年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年龄数值模拟是近年来国际地下水领域的一个全新研究方向。在简单介绍地下水年龄数值模拟相关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通过一个简单算例模拟对比了稳定流条件下不同非均质含水层中的水流运动和年龄分布,探讨了夹层透水性的强弱对地下水年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下水系统保持补径排通量不变的前提下,弱透水夹层的存在对于特定区域地下水的深部循环和更新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模拟区域深部含水层的年龄分布时,不能忽略其弥散作用。地下水年龄模拟为研究区域尺度上的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盆地地下水年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年龄蕴含了地下水循环与演化过程的信息,是研究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利用实测示踪剂年龄校正地下水模型,是当前国际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在数值模拟计算中,地下水年龄有三种确定方法,分别是利用"活塞流"模型计算对流年龄、根据同位素浓度结合半衰期计算浓度模拟年龄和利用地下水年龄控制方程计算直接模拟年龄。利用地下水年龄控制方程计算的直接模拟年龄适合于从理论上分析盆地中的地下水年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各级次流动系统内,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年龄有整体上变老的趋势;盆地下游,地下水年龄在垂向上会发生突变,可作为识别不同级次流动系统的实用指标。研究还发现,驻点位置或者附近,地下水年龄存在一个偏大的峰值。这些规律可为利用地下水年龄校正盆地地下水模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陈汉宗 《地球化学》1985,(2):182-187
大别山麓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区,具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类分布较广。周家塆岩体即为一例。前人主要依据片麻理发育程度,以类比的声法,将这些片麻状花岗岩时代定为“大别-吕梁期”或“晋宁期”,而将周家塆岩体定为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体。这些结论,均缺乏同位素年龄数据佐证,有的也不切合地质实际,因而谬误不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老陆壳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敦一 《中国地质》1990,(6):29-29,9
  相似文献   

12.
马兰黄土的热释光年龄:(Ⅵ).斋堂剖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虎候 《地球化学》1990,(3):264-269
  相似文献   

13.
《地球化学》1977,(1):1-6
科学发展史表明,科学的发展与哲学息息相关。没有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科学工作就会陷入迷途。同时,科学领域中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传统势力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影响又为资产阶级复辟提供了土壤。所以,科技领域历来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激烈斗争的场所。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自然科学阵地,不断地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巩固  相似文献   

14.
豫西崤山地区金矿成矿年龄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朱嘉伟  张天义 《地质论评》1999,45(4):418-422
^40Ar/^39Ar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年法为金矿成矿年龄测定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由于次生包裹体的存在及样品中存在过剩氩或氩丢失,常产生复杂的不一致年龄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成矿年龄。本文对豫西嵴山地区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和方铅矿样品进行精选,采用阶段升温法测定出了可靠的^40Ar/^39Ar年龄。^40Ar/^39Ar等时线线性相关系数〉0.99,^40Ar/^39Ar初始值分别为294.0和2  相似文献   

15.
沙漠陨石     
笔者介绍对非洲撒哈拉沙漠陨石和澳大利亚纳拉伯沙漠陨石的野外考察工作以及对沙漠陨石的研究概况,期望以此促进在我国开发沙漠陨石的寻找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邢凤鸣 《地质与勘探》1992,28(11):23-28
岩石同位素年龄已成为解决地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同位素年龄数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用和问题,并对几个主要的同位素定年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取样方法和某些基本概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侵位年龄和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73,自引:5,他引:73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以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9±1.2Ma,单颗粒锆石熔融法U-Pb年龄为161±2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偏低(0.70854),Nd同位素初始比值偏高(-5.4~-5.8),Nd模式年龄偏低(0.94~1.49Ga)。在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方面,属钙碱系列,准铝,富含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REE、Nb等高场强元素。常见较多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微花岗岩类暗色包体。这些同位素、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总体上反映了菜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成岩组成中有明显的地幔物质的参与。该花岗岩可能是在燕山早期华南地壳开始拉张减薄的构造背景下定位的,壳幔相互作用对本区大陆地壳物质的重熔和花岗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下庄铀矿田337矿床成矿机理及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337铀矿床是下庄铀矿田成矿年龄最早、成矿温度相对较高、矿岩时差小的岩浆热液型铀矿床的代表.据作者及其他研究者近年来对该矿田及矿床开展的岩体成岩年龄、岩体蚀变年龄、岩体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及同位素等的综合研究揭示:与337铀矿床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帽峰岩体单颗粒锆石测试的成岩年龄为206~238.2 Ma,而岩体中次生白云母的40Ar/39Ar法坪年龄变化于131~136 Ma之间,后者与该矿床主要铀矿化年龄130.3~138 Ma相近;在贵东花岗质杂岩体中,Al2O3/TiO2含量比值表明帽峰岩体可能是源区熔融温度最低的岩体,帽峰岩体还是稀土总量最低且是唯一显示较典型"四分组效应"的岩体,同时还具有变化的δ18O值和最低的(87Sr/86Sr)i值.上述研究结果说明337铀矿床的形成过程和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印支主碰撞晚期或后碰撞阶段本区富铀地层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了富铀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帽峰岩体,燕山晚期(140 Ma以后)大陆拉张背景下多期次基性脉岩侵入,带来高热和矿化剂CO2,并驱动大规模流体运动,活化和萃取了富铀花岗岩中的铀,在不同部位(裂隙发育地段或在基性脉岩与花岗岩的接触部位)沉淀形成铀矿体(床),337铀矿床是本区第1期铀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苏北东海地区片麻岩的Nd—Sr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金涛  李金玉 《江苏地质》2000,24(4):193-199
苏北驼峰、牛山片麻岩的原岩是造山后拉张环境下形成的碱性花岗岩。其全岩Rb -Sr等时线法地质年龄为(80 4 8± 0 39)Ma、(797 7± 1 5 )Ma ,此值代表原岩的形成年龄 ,表明苏胶造山带于新元古代中期 (距今 80 0Ma± )已开始向裂解转化。由此推断碰撞造山运动应发生于新元古代早期 (距今 10 0 0Ma~ 90 0Ma)。其时代可与北美格林威尔造山带相当 ,应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组成部分。此外 ,其Nd模式年龄为 186 9Ma~ 1915Ma、1417Ma~ 144 0Ma ,揭示物质来源于前中元古代地壳重熔岩浆与上地幔物质的不同比例混合。  相似文献   

20.
论五台群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五台群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典型地层之一,主要出露在山西省五台山地区。经过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的研究,对五台群的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其层序的划分和地质年代的归属仍有不同意见。作者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根据高凡亚群、淬沱群底界和侵入五台群岩体(特别是同构造早期的侵入岩)等年龄资料,认为五台群的顶界年龄大致为25亿年左右;根据金刚库组斜长角闪岩的Nd平均模式年龄、便入金刚库组石佛岩体小马蹄沟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残余锆石的TIMS法年龄和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Nd模式年龄,提出五台群的底界年龄为2800Ma。因而五台群的地质年龄为2800~2500M2,属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