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萨勒巴斯推覆体中发育一套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和倒转递增变质带,其中糜棱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的成因关系对研究挤压造山背景下,地壳深层次变形作用和成岩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表明:在大型滑脱推覆系统中,存在糜棱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成岩系列;成岩过程为:韧性变形—剪切加热—部分熔融;控制成岩过程的主导因素为构造动力条件。这一成岩过程能导致稀土元素发生分异,出现重稀土元素有规律地亏损,变质作用pTt轨迹显示造山过程中逆冲推覆作用导致的地壳叠置加厚和剪切加热的典型热演化模式,变形、变质高峰期后,高角度逆冲作用导致变形岩石经历减压、降温的退变质作用,形成由南向北的倒转递增变质带。  相似文献   

2.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1)高温塑性变形(D1),表现为蛇绿岩残块内部具网状强应变带和透镜状弱应变域相互交织的构造变形样式,强应变带形成以镁铁质糜棱岩为特征的高温韧性剪切带,显示深层次构造变形特征;2)逆冲推覆变形(D2),构造混杂岩带发育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和双冲构造,南界韧性剪切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整体运移的主推覆面,发育长英质糜棱岩,形成于中等构造层次,岩石中发育镁铁质糜棱岩糜棱面理的褶皱构造,显示陆内逆冲推覆对先期高温塑性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3)韧脆性右行平移剪切(D3),形成构造混杂岩带内部浅层次构造变形,构造混杂岩带南侧的花山群钙质片岩揉皱变形,形成枢纽近直立的不对称褶皱,指示右行平移剪切变形;4)伸展正断层(D4),主要发育于构造混杂岩带北侧,呈NW——SE向展布,控制晚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形成与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3.
杨新岳  李志纯 《地球科学》1994,19(4):461-470
萨勒巴斯推覆体中发育-套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和例转递增高质带,其中糜棱岩、混合岩、混合岗岩的成因关系对研究挤压造山背景下,地壳深层次变形作用和成岩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表明:在大型滑脱推覆系统中,存在摩棱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成岩系列;成岩过程为:韧性变形-剪切加热-部分熔融;控制成岩过程的主导因素为构造动力条件。这一成岩过程能导致稀土元素发生分异,出现重稀土元素有规律地亏损。变质作用pTt轨迹显  相似文献   

4.
安徽董岭花岗岩类的构造特征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怀宁董岭花岗岩类底辟滑覆构造体系是长江中下游地域独特的构造形式。花岗岩底辟构造是在中生代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背景下通过气球膨胀机制侵位至盖层内(燕山期),形成了围绕董岭几何中心的环状或半环状接触变质和韧性变形岩块。该花岗岩类其内部变形明显,岩相分带、分期清晰,围岩顶盖保存完好,围岩变质均匀,变形强烈,滑覆断层发育,糜棱岩典型等为特征,是一个罕见的盖层中花岗岩类底辟构造。后期在其北侧和东侧被月山—白子山冲断岩块所超覆。  相似文献   

5.
彭松柏  彭少梅 《广东地质》1995,10(2):17-24,T001
地云开地区不同变形期次岩石的显微-超显微变形研究,提出:(1)云开地块中的条带状混合岩一片麻状花岗岩-眼球状花岗岩(侵入花岗岩)岩石组合序列,是晋宁期、加里东期中深层次流变剪切作稆部分熔融的产物。(2)海西-印支期桂东南地体与云开地体碰撞拼贴,形成由NNW→SSE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并在其根据带形成同碰撞期花岗岩,发生韧-脆性变形。(3)燕山期以平移剪切为主,在断裂带中形成对称分布的超糜棱岩(中心)  相似文献   

6.
桂北三防地区韧性变形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三防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和韧性断裂层。其组成岩石是糜棱岩花岗岩,花岗质初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千糜岩,花岗质糜棱岩构造标志指示运动学方向为由西向东向上递冲推覆性质。剪切带主要变形时代可能是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哇洪山断裂带中段构造变形特征及X光岩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哇洪山断裂带中段构造变形宏观及微观特征的研究,认为该断裂带经历了两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形成了沿断裂带广泛分布的NW-NNW向糜棱岩带;晚期以脆性变形为主,形成了广泛分布断层破碎带,并将早期的糜棱岩带错断。X光岩组分析结果表明,糜棱岩带构造岩内矿物排列定向性明显,其中石英变形以底面滑移或近底面滑移为主,兼有柱面滑移,为中低温-中温变形环境所形成;另外动态重结晶对变形岩石中石英优选方位的形成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华里西晚期花岗闪长岩、印支期钾长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均没有明显的优选方位,因此韧性变形发生在该类岩石侵位之前。构造变形分析及同位素测年结果证实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晚志留世,即加里东晚期。  相似文献   

8.
朱旗展  万浩章 《江西地质》2001,15(4):241-246
扬子板块与华南板以丰城三溪峡-东乡石马岭推覆构造分野。该推覆构造发育在萍乡-广丰深断裂与遂川-德兴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具有可行-逆冲推覆性质。原地系统为扬子地层分区中元古界牛头岭组、高桥组和将军岭组,外来系统是华南地层分区新元古界源里组,分别相当于蓟县系修水组和青白口系上施组同期沉积。根据推覆变形形式、构造岩特征和变形程度,可将推覆体划分为包括糜棱岩亚带、糜棱岩化亚带在内的变形主带和劈理化带。韧性剪切变形与推覆变形同期产生,但影响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逆冲推覆构造理论,分析研究了湖北中部荆门—仙居地区的构造特征,认为该区为一平面三分带、垂向三分层、南北二分段的背形叠置式双重逆冲构造。该构造处于燕山期南大巴山~大洪山褶冲带的前缘,划分了地台盖层褶冲变形与台褶变形的界限,为区域构造研究提供了一个逆冲推覆构造实例。  相似文献   

10.
新城金矿蚀变带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新城金矿的构造和蚀变岩剖面实测、构造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以下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同步变化特点:(1)以焦家断裂为中心蚀变岩分带为断层泥-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带-强钾化花岗岩带-弱钾化花岗岩带-未蚀变花岗岩带;(2)金矿化主要集中在硅化带及黄铁绢英岩带;(3)断裂下盘依次发育糜棱岩-碎裂岩-花岗质碎裂岩-碎裂花岗...  相似文献   

11.
断裂的垂直构造地球化学分带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岩具有构造-化学二重性,断裂混合岩是一种更深位的断层岩.由此,R.H.Sibson提出的断层(岩)垂直分带双模式,可扩展为垂直构造地球化学分带三模式.自上而下为:碎裂岩带;糜棱岩带;断裂混合岩带.不同的带有不同的变形-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2.
天山东段推覆构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良树  孙家齐 《地质科学》1997,32(3):337-350
本文概括性总结了天山东段大型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根据地质证据和同位素年龄,东天山存在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晚期和新生代三期推覆构造;根据推覆构造分布规律及构造背景,在平面上划分为五大推覆带、9个大型韧剪带;根据出露岩石的矿物变形相将东天山推覆构造划分为深、中深和浅三个深度层次;通过韧剪变形组构的观察分析,确定了多期韧性变形性质与运动方向。糜棱岩中超微构造、古应力及小构造变形缩短率测量统计,证明东天山推覆变形具有显著的地壳缩短增厚作用。新生代板块碰撞导致本区中新生代盆地基底向造山带A型俯冲,造山带向盆地推覆,其结果就构成了今日看到的镶嵌状盆地-山脉构造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3.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6,11(2):21-26
信宜东镇的片麻状花岗质岩石是一种糜棱岩化混合岩一混合花岗岩;由岩体边部至中心,具有由长石化区域变质岩→条纹(条痕,斑点)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粗粒黑云混合花岗岩(具塑性流动特点)的分带规律,岩石内常含有早期的经受过韧性变形的长石,云母和石英等残留矿物(古成体)它是花岗质原岩经过深层次韧性剪切与重熔形成的原地型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再经受中浅层次脆韧性变形(糜棱岩化)形成的,其中锆石Pb-Pb法最古  相似文献   

14.
秦岭略阳—白水江地区双向推覆构造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勉县—略阳板块缝合带在略阳地区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韧性逆冲断层为骨架,不同岩片(块)由北向南逆冲叠置的叠瓦状构造系,并在北部以状元碑走滑剪切转换带为界与白水江—光头山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系构成不对称双向推覆构造。两大推覆构造系结构构造分别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略阳逆冲构造系包括:前缘褶皱—逆冲带、中部逆冲叠瓦带和后缘逆冲带;白水江—光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由前锋推覆带、中部褶皱—逆冲带和根带组成,并显示前展式扩展方式。双向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是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块与南秦岭地块强烈碰撞造山的产物,反映了板块边界对造山带构造变形样式的控制作用以及造山带结构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是西昆仑逆冲推覆构造在前陆形成的冲断带,主要由断层相关褶皱、双重构造、叠瓦状构造、三角带等构造组成。通过地表构造剖面、地震与非震资料的综合解释与研究,结合平衡剖面的正演方法,对该冲断带进行了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对冲断带断层的扩展方式以及冲断时代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塔西南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以及垂向结构变异"的特点。自南向北分为逆冲推覆的根带、中带、锋带和反冲断裂带,由西向东可以划分为帕米尔弧形构造段、齐姆根弧形构造段、甫沙-克里阳三角带构造段与和田南逆冲推覆体构造段。冲断带在垂向结构上由三套区域性滑脱层划分为浅构造层次的外来系统断坡背斜、中构造层次的准原地系统双重构造、三角带构造以及深构造层次的原地系统弱变形带三层结构。冲断席内断层的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而不同冲断席间则为后展式模式。冲断带自中新世中期开始形成,中新世末发生位移推覆,上新世—早更新世定型,中更新世—全新世隆升均衡调整。  相似文献   

16.
河台金矿田是目前粤西、桂东南已发现最大的金矿田,大部分矿体产出在剪切带糜棱岩中,是典型的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在构造研究上,前人只注重糜棱岩的构造分析工作,而忽视了同样作为矿体围岩的混合花岗岩和片岩的研究。目前为止,矿体围岩的形成时代、变质变形特征以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我们在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台金矿的混合花岗岩和片岩展开了磁组构分析工作。岩石磁组构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平均磁化率Κm值总体较小,顺磁性矿物主导了样品的磁组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值均1.04,范围在1.044~1.648之间;磁化率椭球体形状参数T总体0;扁率E值多1,或接近于1;在弗林图解中,数据主要集中在压扁区,少部分有剪切特征;混合花岗岩最小磁化率轴的方位表明岩石受到的主压应力呈NNW-SSE或近S-N向;片岩的磁面理呈NE向,磁线理呈NW或NNW向近水平,反映岩石受到左行走滑导致的挤压或者韧性拉长变形的特征。磁组构特征总体反映出河台地区的岩石磁化率椭球体以压扁型为主,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经历了较强烈的近SN向弥散性的挤压作用和局部韧性剪切变形。此外,河台金矿的混合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1.7±1.7 Ma。在成矿过程中,岩石校正后的磁各向异性度Pj值与金属元素Au、Cu含量呈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岩石矿化蚀变作用晚于构造变形作用。结合各岩石的宏观片理、显微构造和前人的年代学工作,推测河台地区地质事件的早晚顺序依次是混合岩化→剪切变形→金矿形成。  相似文献   

17.
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位于Song Chay穹窿的北部,华南板块的西南部,经历了多期强烈的构造活动。该区主要地质体野外构造变形解析表明,麻栗坡一带深部深变质岩到浅部浅变质沉积地层均受到SE NW向挤压构造变形作用,并在不同地质体之间发育多条自SE向NW运动的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在穹窿内部,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了两套变质沉积岩地层(洒西岩组和南秧田岩组)以断片的形式夹在火成岩(团田+老城坡片麻状花岗岩和南捞构造片麻岩)之间的空间叠置关系。在穹窿外围,外来岩系(寒武系-泥盆系地层)逆冲推覆到原地岩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之上。这期逆冲推覆运动沿构造带形成了飞来峰、断夹块、糜棱岩带、斜歪褶皱、矿物剪切变形等构造现象,强烈改造了该区早期构造格局。结合与推覆构造变形密切相关的主要地质体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上述推覆构造运动发生在中-晚三叠世到159 Ma,区域上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NW挤压华南板块的构造事件一致。中生代构造变形在研究区不仅控制了区域钨多金属矿床赋矿层位的展布,同时也为晚期钨多金属矿化富集提供了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18.
江西九岭南缘逆冲推覆体根带糜棱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九岭南缘逆冲推覆体根带是由数十米至两公里宽的糜棱岩组成的韧性剪切带。内部可划分出糜棱岩化片麻岩、超糜棱岩、糜棱岩、初糜棱岩和糜棱岩化千枚岩等五个亚带。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应变测量研究了糜棱岩的变形特征。由透射电镜下糜棱岩的微型构造求得糜棱岩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33.6MPa。包裹体测温获得糜棱岩的形成温度为365℃。由此得到糜棱岩的应变速率为1.8×10~(-10)/s。这表明该推覆体根带的糜棱岩是地壳深部构造层次由位错机制控制的韧性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江西武功山变质杂岩体的北西和南东两侧分别分布着两条长约30km的大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的组成岩石是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的花岗岩、片麻岩、片岩、沉积岩类。糜棱岩的各种显微构造标志指示剪切带的运动学方向为逆冲推覆性质。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代可能是早古生代后期,与这一时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江西武功山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磊 《中国区域地质》1993,(4):371-374,T001
江西武功山变质杂岩体的北西和南东两侧分别分布着两条长约30km的大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的组成岩石是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的花岗岩、片麻岩、片岩、沉积岩类。糜棱岩的各种显微构造标志指示剪切带的运动学方向为逆冲推覆性质。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代可能是早古生代后期,与这一时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