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基余 《测绘文摘》2013,(1):101-107
自2012年12月27日我国正式宣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之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国际同行们的研讨热点,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标准化,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为此,笔者提出下列建议:规范系统之名,需要用"中央文件式"的方法促使国内同行采用之;确切表述系统基本参数,需要普及卫星导航技术多学科的基本概念;发挥因特网的准快作用,及时公告北斗卫星星座的基本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赵世军  高太长  马英  刘磊 《测绘科学》2013,38(5):13-15,45
我国北斗二号已进入快速布网建设阶段,本文基于现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服务方式,分析了应用于高空风探测的途径,得出了利用探空仪自身探测高度,采用北斗RDSS无源定位方式获取气球系统位置,进而探测高空风的技术途径。本文设计了北斗定位板,研制了北斗探空仪,构建了北斗高空探测系统,并进行了北斗探空仪与GPS探空仪的同球对比施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现有北斗高空探测系统高空风探测精度基本满足气象业务要求。  相似文献   

3.
北斗卫星为神州导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5月25日,我国第三颗“北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6月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运营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卫星导航发展已进入百花齐放、群星争艳的时代。主要评述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应用、贡献及面临的挑战。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步骤;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兼容与互操作框架下在频率、坐标系统、时间系统方面的兼容与互操作实现概况;描述北斗导航系统在冗余度概念下的主要贡献;简要说明北斗导航验证系统的重要应用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北斗导航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近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我国将发射新一代的、性能更好的北斗导航卫星,预计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6.
“北斗”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车辆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在车上装上“北斗”系统,可以实时掌握车辆的准确位置,基本实现了远程指挥监控。并对“北斗一号”车辆管理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3年北斗导航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近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我国将发射新一代的、性能更好的北斗导航卫星,预计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2010,35(3):9-9
2010年6月2日23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载人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5):45-45
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在建的Galileo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我国第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007年4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由一代开始向二代过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前已经发射16颗北斗卫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已建设完成,已经具备我国范围内的初步三维导航定位能力。GPS的相对定位精度在区域范围内可达厘米级,已经广泛应用于测绘、交通等行业,但是北斗系统在相对定位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研究北斗高精度相对定位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2012年5月29日的实测数据和处理结果,对10 km左右的基线实现了厘米级精度的北斗卫星高精度相对定位,为北斗二代系统的测试提供了相关试验与结果,同时厘米级的相对定位能力也使得北斗系统能够应用于测绘、交通等行业。  相似文献   

11.
《全球定位系统》2011,36(6):11-11
2011年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本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并分析了在北斗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须考虑的各个技术环节,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推广以及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前已经发射16颗北斗卫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已建设完成,已经具备我国范围内的初步三维导航定位能力。GPS的相对定位精度在区域范围内可达厘米级,已经广泛应用于测绘、交通等行业,但是北斗系统在相对定位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研究北斗高精度相对定位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2012年5月29日的实测数据和处理结果,对10 km左右的基线实现了厘米级精度的北斗卫星高精度相对定位,为北斗二代系统的测试提供了相关试验与结果,同时厘米级的相对定位能力也使得北斗系统能够应用于测绘、交通等行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需求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介绍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概况的基础上 ,比较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的优势和劣势 ,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市场的用户数和产值进行了预测 ,并对其作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栋 《中国测绘》2014,(3):14-15
“如果马航MH370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会怎么样?” 一架失联的飞机,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同时也向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事实上,在这种重大搜救过程中,具备双向通信功能的北斗体现出的价值,要远远高于GPS系统。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  相似文献   

17.
针对能够标识北斗二号与北斗三号系统服务完好性的参数差异问题,该文从完好性参数定义、导航电文结构、参数内容和播发方式等方面对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系统完好性参数播发现状进行了比对分析,并对各类参数的工程实现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兼容北斗二号基本导航服务相关系统完好性参数的基础上,北斗三号增加了可快速标识服务精度及预测精度的完好性参数;受多方面的约束与局限,北斗二号仅具备提供单频改正的广域差分增强服务的能力,且无相关国际标准规范支撑,而北斗三号为能获取国际民航组织测试认证,已立足于国际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了可支撑单、双频改正的星基增强服务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东北测绘》2012,(5):225-225
近日,中海达全面推出支持北斗系统的各项产品,包括海星达iRTK,中海达V30和Vent8双频接收机等。 ●测绘装备进入北斗时代 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领域又一个重要发展,它使传统网络从人与人的联系扩展到物与物、物与人的联系,已经成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组网日趋完善以及物联网应用领域不断深入,使得城市运行管理更加智慧化成为了可能。从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出发,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建立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置信度,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管理,这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顺利投入我国全方位、多维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空系统统一的北斗与GPS融合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前已经发射9颗“北斗”卫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已建设完成,正开展星地联调和测试评估工作,已经具备我国范围内的初步三维定位导航能力。本文研究了Beidou和GPS的时间系统/坐标系统的统一、卫星广播星历与卫星位置计算,以及二者的高精度定位算法,并实现了Beidou和GPS载波相位的数据融合和高精度联合定位,最后通过2011年9月29日的实测数据和处理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为北斗二号系统的调试提供相关试验与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