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塔螺科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云  张素萍 《海洋科学》2011,35(10):123-127
1小塔螺科简介 小塔螺科Pyramidellidae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肠扭目Heterostropha。其贝壳大小差异很大,但小型者居多,多数壳高1~10mm;少数个体壳高可达50mm,多为热带和亚热带种。壳质薄或较厚。贝壳螺层较多,螺旋部高,  相似文献   

2.
肋脊螺科(Costellariidae)属软体动物腹足纲、前鰓亚纲、新腹足目。以前本科动物大多被列入笔螺科(Mitridae)中的一个亚科,而目前已有一些学者(Cernohorsky,1978),(Abbott & Dance,1983),( Springsteen & Leobrera,1986)根据它的齿舌和外部形态等特征将它分列为一个独立的科。本科动物在国内尚无人作过系统的研究,仅有一些零星报道。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调査搜集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初步鉴定出13个种,分隶于1属3亚属,其中6种在中国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浮游软体动物是海洋中各种终生营浮游生活的软体动物的概称,为海洋浮游动物的一大类群,一般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如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中的异足亚目(Heteropoda)及海蜗牛科(Janthiniidae),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中的翼足目(Pteropoda)、腹翼螺科(Gastropteridae)、波叶海牛科(Phyllirrhoidae )及海神鳃科(Glaucidae)等。其中以翼足目、异足亚目及海蜗牛科为三个主要类群,其余三科无论种类或数量都非常少。 浮游软体动物大多数为暖水性、营大洋上层生活的种类,仅有极少数冷水种及深水种。有的种类在极海出现数量很大,为鲱鱼、鲸及某些海鸟的普通饵料;某些种类在暖海有时出现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能也会有一定的饵科意义(如Okutani, 1960,发现Argonauta boettgeri捕食龟螺;著者1960年在广东水产研究所采集的大眼鲷的胃含物中发现明螺。它们的死壳沉积于海底,为生物性沉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热带海形成有名的翼足类软泥,在海洋学上,有的种类已被取用为水团或海流指标。在海洋动物地理学上,也已根据它们的分布特点,对大洋上层浮游动物区系进行过区划。 我国海浮游软体动物的研究工作,迄今还比较零散。 本文整理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采集的标本、全国近海调查(1958-1960)的标本、中苏东海渔场调查(1958)的沉积样品及浙江近渔场调查(1960)的部分活体标本,共记录了我国近海浮游软体动物11科、28属、59种及6个变种,其中有1个新属、3个新种及1个新变种。以我国近海来说,其中除15种外,其他全为新记录;就南海与东海的全范围而论,约半数的种类为新记录。在本文记录中,翼足类为7科、19 属、35种及6个变种(Agadina属除外),约占翼足类总种数的1/3;异足类3科、8 属、20种,包括异足类所有的科、所有的属及绝大部分的种;海蜗牛类为2种。 另外的几科浮游软体动物,在我国海也有代表,将在以后另文报告。各种浮游软体动物在我国近海的分布状况,亦将另文论述。文中各种类的描述及插图,都是根据著者的实际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根据1990年2月至1992年1月对福建乡级以上海岛水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有82科97属345种,主要有蚶科(Arcidae)、贻贝科(Mytilidae)、蛤蜊科(Mactridae)、樱蛤科(Tellinidae),帘蛤科(Veneridae)、篮蛤科(Corbulidae)、角贝科(Dentaliidae)、玉螺科(Naticidae)、骨螺科(Muricidae)、蛾螺科(Buccinidae)、织纹螺科(Nassariidae)、衲螺科(Cancellariidae)、塔螺科(Turridae)、笋螺科(Terebridae)、小塔螺科(Pyramidellidae)等.在12个乡级以上海岛水域,福建中南部岛屿水域软体动物物种数较多,北部相对较少.平均生物量为8.81 g/m~2,栖息密度为36个/m~2.生物量厦门岛水域最高(33.18 g/m~2),南日岛最低(0.73 g/m~2);栖息密度江阴岛最高(188个/m~2),湄洲岛最低(4个/m~2).福建省海岛水域软体动物种数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数量季节变化,生物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栖息密度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结合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的本底调查工作 ,我们分别于冬末 (3月 )和夏季(7月 )对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贝类进行了 1 0个断面的样品采集 ,两次调查共记录了贝类 1 0 5种 ,其中 6种为分布在南麂列岛保护区的贝类新记录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腹足纲 GASTROPODA(1 )梯螺科 Epitoniidae矮短梯螺 Gradatiscala gradata pygmaea (Grabau et King)采集记录及品种属性 :7月采集于马祖岙沙滩断面 ;参考黄宗国等编著的《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和齐钟彦等编著的《黄渤海的软体动物》,该种属于广温广布种。(2 )核螺科 Pyreni…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蟹守螺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启梦  张素萍 《海洋科学》2013,37(8):125-129
1蟹守螺科简介
  蟹守螺科(Cerithiidae)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蟹守螺超科(Cerithioidea)。因蟹守螺的贝壳常被甲壳动物寄居蟹占用,故名蟹守螺。贝壳小至中等大,一般为纵长的纺锤形或尖锥形,螺层多,螺旋部高。贝壳大多厚且坚实。壳面通常有纵横螺肋和结节等突起,并常出现纵肿肋。有些种类的胚壳可作为一个分类特征,其早期螺层雕刻也很明显。但一般情况下,蟹守螺贝壳基本上缺失胚壳或被严重侵蚀,甚至幼体中也是这样。成体贝壳壳口卵形,有加厚的外唇,向外扩张,轴唇上一般有滑层。前水管沟明显,突出或短,曲而斜;后水管沟小。厣角质,通常呈卵圆形,少旋,大多数种类有一个偏心核。齿舌为扭舌型,齿式:2+1+1+1+2。中央齿的基板为四边形,基板上端的切割面上有中央小齿,基板下端有长短不一的突出。侧齿呈铲状,一般有数个齿尖,缘齿长勺状。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海蟹守螺科(Cerithiidae)两新纪录种及常见种名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整理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集的蟹守螺科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蟹守螺属(Cerithium)的中国两新记录种,分别是:阶梯蟹守螺Cerithium novaehollandiae Adams in Swoerby,1855和锉形蟹守螺Cerithium scobiniforme Houbrick,1992。两新记录种分布于中国海南省沿海,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岩礁、砂或石砾质海底。文中对两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软体部、厣特征和习性及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且对中国近海蟹守螺科一些常见种名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厦门近海采集到梭螺科Ovulidae尖梭螺属Cuspivolva 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 即武装尖梭螺Cuspivolva bellica (C. N. Cate, 1973)。标本采自厦门近海低潮线附近, 栖息于鞭柳珊瑚Ellisella sp.的枝杈表面, 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热带海洋生物标本馆。本文对此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描述和记录, 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截至目前, 我国已知尖梭螺属共8种, 该新记录种的发现和报道, 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海域梭螺科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杨静文  张素萍 《海洋科学》2009,33(10):124-126
1织纹螺科的简介 织纹螺科(Nassariidae)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进腹足目、蛾螺总科.其个体较小,成体贝壳高度通常在8~35mm之间.  相似文献   

10.
张素萍  尉鹏 《海洋科学集刊》2006,47(47):149-157
中国近海珊瑚螺科的研究后,作者又陆续从东海和南海收集了部分珊瑚螺科的标本,经整理分类,又鉴定出14种,隶属于3属。其中1个未定种,3种为中国新记录。到目前为止共报道中国沿海珊瑚螺科动物37种。  相似文献   

11.
施之新 《海洋与湖沼》1998,29(3):261-268
于1975-1985年,相继在湖北、湖南、云南和陕西等省进行淡水藻类标本的采集,然后进行裸藻门分类研究,发现了裸藻类的新分类单位。它们是无色裸藻类中2个属的10个新种类;隶属于变换藻属(Aatasia)的有5新种和1个7新变种,即梭形变胞藻(A.acus)、棒形变胞藻(A.clcviformis)、纺锤变胞藻(A.fusiformis)、梨形为胞藻(A.pyriformis)、矩形变胞藻(A.re  相似文献   

12.
梁象秋 《海洋与湖沼》2002,33(2):167-173
本文报道匙指虾二新种和一新亚种。新种为异足新米虾Neocaridinaheteropodasp nov 和紫金拟米虾Paracaridinazijinicasp nov ,新亚种为同刺新米虾Neocaridinaeuspinosahomospinasubsp nov 。  相似文献   

13.
于1988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沙群岛进行综合考察,在采集到的多毛类标本中,发现了背褶沙蚕Tambalagamia的一新种,其与代表种背褶沙蚕T.fauveli和东方背褶沙蚕T.orientalis在眼、双背须出现的刚节数以及背须的形状等有明显的区别,故定名为中华背褶沙蚕Tambalagamia sinica,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中胶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赵卫红 《海洋与湖沼》2000,31(2):221-229
对近10年以来胶体研究的报道和进展进行综合评述。Cross-flow超滤技术在海洋学上的应用促进了海洋胶体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胶体物质天有机碳、氮、痕量金属、放射性核素及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对重新认识海洋物质循环的各种过程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rough textual analysis, this paper takes into account documentary evidence of the Auditor-General׳s audit commentaries of the reporting compliance of the National Fisheries Authority of Papua New Guinea for the period 2006–2012.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National Fisheries Authority׳s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late, unprepared or qualified. The study suggests ways the authority might improve its reporting compliance at relatively little cost, and how using national reporting compliance instruments may enhance national fisheries policy. The findings are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fishing authority local managers, policy-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interested in providing compliant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reporting to meet the decision needs of its key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6.
波力发电方案的工程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工程角度出发,分析了波力发电的困难,从而指出,在目前技术水平下,一个现实性的波力发电装置必需具备的条件,并结合原理性,分析了值得重视的二类波力发电装置。进而推介了一种工程性较强的柱式波力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17.
对历年来采集的马尾藻标本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该属的荚托系有新种6个,它们是:上川马尾藻、灌丛马尾灌、灌木马尾藻、广东马尾藻、龙舌兰马尾藻、雷州马尾藻。分类标本于1953年3-12月、1987年4月分别采集于广东、广西沿海。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于1959年12月14日在南海进行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时,采到了一个罕见的双壳类标本。最近经过鉴定,认为是一个新种,属于双带蛤科、糙双带蛤属,定名为中华糙双带蛤。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新生产力——一个新的海洋学研究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念志  王荣 《海洋与湖沼》1993,24(2):204-211
新生产力的概念最初由Dugdale等(1967)提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仅反映了海区的群落净生产能力,同时也是海洋真光层对于大气中CO_2的净吸收的一种度量。新生产力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海洋研究的前沿领域,它涉及海洋生态学、生物海洋学、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海洋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新生产力的基本研究方法是~(15)N示踪法,此外,还可应用沉积物捕集器法、f比推算法、物理模型法、真光层净产氧量法、~(234)Th滞留时间法、物质通量模型法以及遥感等方法进行观测或推算。新生产力的研究已被纳入一些国际重大联合研究计划,如JGOFS,GLOBEC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90年代将在更大范围和深度上展开研究,并将对全球新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精确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先后于1959,1960,1987-1993年在南海采集口足类标本。经研究确认其中有2新种,分别隶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命名为脊尾近虾蛄和中华猛虾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