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滦河流域从1990年就被列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国家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进行了大力投入。进入21世纪,通过大规模的治理,流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止,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国家在该区域开展了多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调查结果在时间上形成序列,客观反映了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在历次土壤侵蚀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滦河流域从1984~2008年近三个年代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流域内水土流失强度在空间和等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2000年、2005年、2009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处理并提取水土流失因子,通过转移概率矩阵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2010年-2020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研究发现:2000年-2005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年前后获取的TM/ETM遥感影像,结合其他资料,提取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信息(包括水土流失的类型、面积和强度),总结该流域内水土流失分布规律,从地质环境角度研究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变化原因,从地学角度提出水土流失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尺度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风险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晓松  吴炳方  王浩  张瑾 《遥感学报》2011,15(2):372-387
借鉴USLE的因子选择及综合方法,在遥感和GIS的支撑下对海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山区水土流失风险显著高于平原地区,北三河山区水土流失风险最低,太行山区最高,永定河上游介于两者之间;水土流失风险"很低"等级主要分布在小于5°的平坦地区,"中"、"高"水土流失风险面积...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SS、TM、ETM及CBERS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辅以DEM、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地质图等专题数据,通过信息自动提取的方法,结合人机交互解译和野外检查验证,编制各期水土流失现状图,再利用GIS空间分析得到不同时段水土流失变化图。监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484737.20 km^2,占整个流域的61.04%。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特征是1975-2000年加重区大于减轻区,2000-2007年减轻区大于加重区。  相似文献   

6.
黄忠民  肖提荣 《测绘通报》2013,(5):31-34,46
利用3S技术对水土流失相关因子信息进行快速、准确提取。在ArcGIS中对多源数据进行集成,用空间分析模块在DEM上提取坡度坡长因子层,根据区域内各代表站R值用反距离法内插生成降雨侵蚀力层,利用不同土壤类型的K值转换生成土壤可蚀性层,以及利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CP值转换生成水土保持因子层;通过GPS野外采点检验DEM与相关信息明确精度。最后实现区域两时期水土流失量的估算与监测。以金沙江中段的龙川江和勐果河两个子流域为试验区的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能适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可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规划制订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工作是在利用航空遥感信息进行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环境系列制图的基础上,对黄土侵蚀环境动态变化作了初步分析探讨。通过利用山西省离石县王家沟流域不同时期的航空像片,应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系统编制出了该流域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和不同类型的侵蚀环境系列图,包括影响侵蚀因素系列图、土壤侵蚀量分布图,流域沟谷形态变化图,时段侵蚀平均发展速度图以及治理评价图,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动态分析法分时段分析了流域侵蚀状况变化及其环境的变化。在侵蚀环境的分析中·不仅分析了影响侵蚀的自然因素,还揭示了人为因素对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SPOT与TM融合图像为遥感信息源,对孤山川流域老高川地区进行1:5万比例尺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分析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了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是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水土流失微地貌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引进的3D激光地貌分析仪的组成及技术指标.在海河流域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流失微地貌测量,获取了数据,并就地表高度、坡度、典型剖面和粗糙度等方面分析了仪器的先进性,提出了设备引进和实地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培宏 《测绘通报》2001,(Z1):41-42
以黄河中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秃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讨论了如何利用RS和GIS相结合的技术,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种黄土区土壤侵蚀强度遥感调查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TM图像的线性纹理提取和密度统计,首先获得了黄土丘陵区沟谷密度图,然后由沟谷密度反演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这种方法避开了影响土壤侵蚀量的诸多复杂因子。可直接从水土流失的外在表现---沟谷密度来反推土壤侵蚀强度。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对快速调查大范围黄土丘陵区的土壤侵蚀强度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攀枝花地区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彩红外航片与TM数据,分析提取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研究区专家权重模型,确定出土壤侵蚀强度级别,继而分析了攀枝花地段的土壤侵蚀特征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借用航空立体测量的方法,通过在航片判读仪上建立航空影像立体模型,测量淤地 坝中的泥沙淤积量,进而推算出小范围流域中的土壤侵蚀量,为全面开展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量 的测量寻找一条精确有效又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年10月SPOT 5卫星影像及2007年9月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和全色影像,以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可蚀性和土地利用4种影响因子作为辅助数据,进行土壤侵蚀信息提取。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分析2004~2007年北京北部山区土壤侵蚀在空间、面积上的变化状况、强度类型转化状况以及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北部山区土壤侵蚀主要为轻度侵蚀与中度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 2004~2007年北京北部山区虽然局部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增强,但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大体上呈中度→轻度→微度发展趋势,总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小流域土壤侵蚀动态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上游甘肃省尚沟流域为研究区,在遥感影像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撑下,根据USLE因子算法生成各因子栅格图,借助地图代数运算,估算了尚沟流域1998年和2004年的土壤侵蚀量,并对2004年土壤侵蚀与其环境背景因子进行叠加和空间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与GIS软件平台集成的地理元胞自动机,模拟了该流域2004年、2010年和2020年土壤侵蚀空间演化情形。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侵蚀量从1998年的6598.1t/km2下降到2004年的5923.3t/km2,侵蚀面积净减少172.3hm2,输沙量减少9.15×104t;1300~1400m的海拔高程带、25~35°坡度带、南坡和旱耕地是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经模拟,2010年总侵蚀面积为93.49km2,侵蚀总量73.15×104t,侵蚀模数为5126t/km2,土壤侵蚀状况总体上将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6.
京九铁路赣南段沿线地区水土流失特征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九铁路赣南段沿线地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南方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区。本文根据遥感调查结果,较详细地论述了该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特征、发展趋势,并分析了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以便为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开发、国土整治和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新华 《四川测绘》2001,24(1):10-12
介绍了新一代图像处理系统ER Mapper及其应用,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影响水土流失的地形因子,针对ER Mapper的图像处理功能,对地形因子的提取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M影像、1︰1万数字地形图以及其它辅助数据为基础,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坡度等作为影响因子,在遥感 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余江县洪湖乡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快速分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取的土壤侵蚀强度信息与 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prepare an inventory on soil erosion of a hilly river watershed — the Aglar watershed, part of Tehri Garhwal and Dehradun districts (U.P.), using terrain physiography and soil survey data obtained from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sat TM FCC (1:62,500 scale) and limited ground investigations. The watershed is divided into four broad physiographic units viz. higher Himalayas (> 2000m elevation); lower Himalayas (< 2000m elevation); river terraces and flood plains. Each physiographic unit has been further divided into subunits on the basis of aspects and landuse. Three major orders of soils viz. Inceptisols, Mollisols and Entisols were found in different physiographic units. Soil, and land properties of soilscape units viz. soil depth, texture, structure, slope, landuse and soil temperature regime were evaluated for soil-erosion hazar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whole watershed 19.13%, 45.68%, 26.51% and 7.92% areas have been found to be under none to slight, moderate, severe and very severe soil erosion hazard categori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采用前苏联“礼炮”号航天遥感图像作信息源开展天津市于桥水库流域1:10万比例尺土壤侵蚀现状调查与制图、面积量算、分区治理规划措施等项研究工作的方法和结果。并在典型样区初步探讨了遥感调查土壤侵蚀与氮、磷元素流失关系,为天津市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