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疆艾比湖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行与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0,1991年夏对新疆艾比湖湖盆地区进行调查,运用孢粉,元素地球化学,碳酸盐含量以及测年分析,对其沉积物进行研究,重建了湖区全新世古气候的演化序列。结果表明,10.2-8.0kaB.P,气候温温凉偏于;8.0-3.5kaB.P.,气候以温湿为主,其中7.3-6.4kaB.p.为相对稳定暖湿期。  相似文献   

2.
万一千  刘青 《热带海洋》1997,16(3):78-82
动用光谱动用和GC-MS方法首次从卡氏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catelai中分离和鉴定出8个化合物:1,十六碳酸;2,异丁基十六碳酸酯;3,鲨肝醇;4,十六酸丙酯;5,2,3-二羟基丙基十八酸酯;6。2β,3β-环氧基-5a--雄甾烷-17-醇;7,14-甲基-5-α-胆甾-8-烯-3-酮;8,2α,3α-环氧基-5α-雄甾烷-17-醇。  相似文献   

3.
中国4Ma来孢粉植物群气候的多重旋回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Ma来的孢粉植物群气候波动,确定存在准120,30(或40),10(或6)万年的周期。依据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建立了多重气候旋回模型,该模型将4Ma来气候划分为3个1.2Ma的气候幕,12个0.3(或0.4)Ma的气候期,48个0.1(或0.06)Ma的气候段。并且讨论了模型与自然环境演变及季风气候兴衰的关系。指出在冬、夏季风交替活动过程中,夏季风兴盛于2.0-1.8Ma及0.8-0.2Ma两个时期;冬季风活跃于2.5-2.3Ma及1.2-0.8Ma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南方鲇成鱼的静止代谢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1年9月-1992年7月,运用连续流水呼吸仪测定由嘉陵江捕获的南方鲇成鱼的静止代谢率,在10.0,16.0,21.8,22.2和27.4℃条件下,雌鱼的测定值是8.699,21.980,25.412,30.563,34.463和32.483O2mg/(kg.h);雄鱼的是8.14,19.568,26,830,29。426,32,156和32.098O2mg/(kg.h)。采用统计模型,将测  相似文献   

5.
鲻鱼人工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叶金聪  蔡良侯 《台湾海峡》1997,16(3):260-264
本文报道了1991-199御鲻鱼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在水温24.0-26.0℃,盐度2.0-30.0和pH值8.21-8.26的条件下,初孵仔鱼经培育38日龄变态为幼鱼,全长达25.10mm;1994-1995年及1995-1996年度分别育出幼鱼51240属及112049尾,育苗成活率为5.9%-12.0%《文中介绍了饵料系列,鱼苗生长与发育观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气候变迁和海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研究新结果,提出了新的年代地层格架,建立了1万年来具有较高精度与分辨率的年均温与海面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气温与海面均经历过7次明显的暖,冷与高,低法动;高温期出现于8.5-4.0ka BP间,当时年均温普遍高于现今0.8-1.7℃;高海面时期出现于7.5-4.0ka BP间,其中最高海面时期(6.5-4.0ka BP)海面可高于现今2-3m;气候变迁与  相似文献   

7.
华南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80-1986年的ECMWF资料以及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地区的大气热源及水汽汇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异常的联系。分析表明,7年平均的整层积分热源强度在夏半年较强,其中以6,8月最明显,冬季则较弱;辐射冷却在2-4月最显著;水汽汇在2-6月最强,8-10月次之,其他份较弱甚至为弱的水汽源。  相似文献   

8.
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1982-1985年和1992年8月-1993年6月间渤海渔业增殖生态学调查所得的1090网次定量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综合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82-1985年间渤海鱼类鱼种数为119种,其中暖温种居首位,占57.98%;暖水种次之,占28.57%;冷温种种数最少,占13.45%。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呈现单周期型,10月份鱼种数最多,达83种;2月份仅为  相似文献   

9.
利用卫星遥感对同一地区重复成像的特点,采用从港湾不同时相的影像中提取不同潮位的水域面积的方法,建立潮位面积算式和采用分层求和的方法,建立沉 积参量算式。利用沉积参量算式和潮位面算式计算了海口港两个同时段的0m以浅的沉积参量;1965-1984年时段沉积总量为4.59×10^8m^3,沉积速率为2.4×10^5m^3/a;1984-1990年时段,沉积总量为-8.4×10^5m^3,沉积速率为-1.  相似文献   

10.
赫氏黄盖鲽受精卵孵化与仔幼鱼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用人工受精的卵孵化或经驯养自然产卵、孵化室内饲育的方法,进行了人工培苗试验,结果表明:在繁殖期的4-5月份,捕自海内的亲鱼,经催产或驯养,均可在室内产卵孵化。在室内用硅菏、等鞭金藻、扁藻、贻贝幼体、皱褶臂尾轮虫、齿虫幼体和贝肉组成的饵料系列作饵料;受精卵和幼体在水温9.5-25℃、盐度29.2-31.6‰,pH7.88-8.17,DO8.7-60.7mg/L,NH4-N44-118μ  相似文献   

11.
湄洲湾夏季的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宪  李文权 《台湾海峡》1994,13(1):8-13
湄洲湾1992年夏季的叶绿素a,三磷酸腺苷,碳比积累速率,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45-4.72,1.49mg/m^3;0.12-1.07,0.31μg/dm^3;0.06-0.58,0.34d^-1;0.07-0.34,0.21m/(m^2.d)。叶绿素a与三磷酸腺苷之间。初级生产力与碳比积累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a三磷本能腺苷的比值为4.8,湄洲湾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氮不足  相似文献   

12.
光温与坛紫自由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3年3月-1994年4月在实验室内可控条件下,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材料,研究温度(13-33℃),光强「5-40μmol/(m^2.s)」光周期(8-24h)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7-21℃,丝太体生长快速健康;25-29℃,适于孢子囊枝的形成,27℃较佳;丝状体在温度高于29℃时开始死亡,丝状藻对高温的耐受力比孢子囊枝差;17-21℃,适于壳孢子的形成。(2)丝状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厦门同安湾浮游植物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杜庆红 《海洋通报》1996,15(6):20-26
厦门同安湾1987-1991年浮游数量年平均为3.91×10^7-2.14×10^8个/m^3,数量大,每年有2-3个数量高峰,5年中数量没有显著变化趋势,浮游植物较多,但出现种类数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东北部表层水体水平涡动扩散的^228Ra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994年8-9月南海东北部表层海水中^228Ra的分布特征。采用Mn-纤维富集海水中的Ra同位素,通过其子体^228Ac的β计数法来测量^228Ra。表层海水中^228Ra的放射性比活率从2.48Bq;m^-3变化到4.47Bq;m^-3,平均值为3.24Bq;m^-3。^228Ra的水平分布表现为调查海区东北部比活度较高,这与该航次的^226Ra扮布特征个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主要无脊椎动物资源及其群聚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耀泉 《海洋与湖沼》1995,26(6):606-609
于1984年4-11月在莱洲湾不域进行资源调查。分析表明,主要22种虾、蟹和头足类的捕获量为372400尾,8843kg;动物种类多样性H'值为1.80-2.36。其中春季(5月)H'值较高,为2.36夏季(8月)的为189;秋季(11月)的仅为1.80。显示种类多样性为中等偏低,种类群聚结构较简单。这3个季度月的种类多样性等值线分布趋势是,莱州湾中部和黄河口北侧的H'resume  相似文献   

16.
近2万年来南海北部与西部碳酸盐旋回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南海北部与西部5个活塞取心钻孔的碳酸盐系统分析,并结合部分年代学和有孔虫溶解指数资料研究,认为位于CCD界面以上,以稀释作用为主的半深海陆坡区碳酸盐沉积旋回有如下特点:近2万年来区碳酸盐旋回可以分为6期,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比性;与同位素和气候旋回相比,碳酸盐旋回在时间上存在的“超前”现象,超前时间为1-2kaB.P.;早冰后期,约相当于7.0-8.0kaB.P.期间,区内存在的一次低碳酸  相似文献   

17.
张蕉霖  董为民 《台湾海峡》1996,15(A00):71-73
1995年分别在邵武欣隆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养殖池和诏安桥东溪雅鳗场对规格110p/kg、72p/kg、72/pk的欧鳗用我公司开发的欧鳗专用饲料-“海马”牌黑仔7^#饲养71d与67d的试验。结果表明,投饵率为1.2%-1.8%;成活率为99%;饵料效率在82.1%-84.5%之间。  相似文献   

18.
红树蚬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4月-1993年8月,对广东,广西,海南的红树蚬Polymesda erosa(Solander)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与分布等进行了观察。红树蚬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生活在咸淡水交汇的河口和潮间带,生长量适的水温20-28℃,盐度5-20,海水PH7.2-8.2,底质为软泥,泥砂或砂泥,栖息深度约10cm,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繁殖期为5-9月。其肉供食用,药用,可发展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9.
于1988年2月-1989年2月测定了南方鲇幼鱼的排粪量,从而估算共消化率。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5℃时,在日粮水平分别是体重的1%,2%,4%和达饱食的条件下,平均消化率分别为摄入食物能量的80.32%,84.94%,88.40%t 87.27%;在平均初始体重分别为8.72,25.43,45.16,78.18和127.5g的实验组中,平均消化率分别为86.59%,81.15%,90.38%,86  相似文献   

20.
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树林捕沙促淤功能是红树林防浪护岸效益的主要表现之一。本文用标志桩法与(210)Pb同位素定年法测定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海南东寨港林市村岸段标志桩试验显示: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密林区普遍淤积,平均速率4.1mm·a(-1);白滩与疏林区侵蚀,平均速率8.2mm·a(-1)。沉积速率随滩地高程增加或潮水浸淹频率的减小而减小。冬春淤积为主而夏季冲刷为主。区域性淤积速度受区域泥沙来源与海岸动态影响。在粤西廉江高桥镇凤地村岸段的(210)Ph测试显示,0—90cm段沉积历时为145(1847—1992)a,平均沉积速率为6.2mm·a(-1)。其中0—40cm段1966—1992年沉积速率15.4mm·a(-1)最大,40—50cm段1930-1966年沉积速率2.8mm·a(-1)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