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京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共有46条,包括湿地资源的规划和建设、管理和利用、监督检查、保护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据了解,《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是北京首次从立法角度来保护湿地,也是我国直辖市中出台的第一部湿地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质》2012,(2):21-21
本刊讯(李风段金平)近日,浙江省发布的《湿地保护条例》规定,湿地内禁止设立开发区、工业园区,严禁采石、采砂、采矿、开采地下水等。《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用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对湿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此次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新增的9处湿地分别是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云南大山包湿地、云南碧塔海湿地、云南纳帕海湿地、云南拉市海湿地、青海鄂凌湖湿地、青海扎凌湖湿地、西藏麦地卡湿地、西藏玛旁雍错湿地,总面积为40万公顷。至此,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总面积343万公顷,占全国天然湿地总面积的9.4%。  相似文献   

4.
浅谈宿鸭湖湿地管理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鸭湖湿地是河南省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因此,加强对湿地的管理与保护势在必行.根据湿地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分析保护和管理现状,从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书介绍     
《地质论评》2006,52(2):288-288
赵汀、赵逊著.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6开,256页,彩色图版12版。本书系统总结了全球自然遗产保护活动,包括国家公园、世界湿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称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这些活动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开展情况,总结了它们在地质遗迹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本书还着重对地质遗迹学科分类进行了探索,就地质公园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爱萍  刘万锋  李生永  赵欣  杨阳 《冰川冻土》2017,39(5):1157-1162
干旱的河西走廊永昌县境内分布有弥足珍贵的刘克庄、焦家庄、北海子、圣容寺等4块面积达20.38 km2的湿地,均分布于西大河中游的永昌盆地。湿地的形成是地貌-构造所控制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泉水)相互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受20世纪以来气候变暖趋势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影响,西大河中游湿地面积呈逐步减少的萎缩状态,目前较大的泉眼仅有879个,近30年来湿地面积减少40%以上。加强西大河上游祁连山径流形成区和水资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出山地表水的引用量,控制中游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位,是保护有限湿地资源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过渡性景观,是地球表层系统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又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文化、科学和生活资源库。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湿地消失和退化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5360.26万hm2,位居世界第四,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迅猛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分析中国湿地资源与开发保护现状及其退化原因是研讨湿地管理对策的前提。【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中国湿地资源特征及其开发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湿地损失和退化的驱动因素,由此提出中国湿地管理建议。【研究结果】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其在发挥水质净化、蓄水防洪、气候调节等功能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并由此发展了一系列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利用模式。同时中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政策和工程,湿地保护率达52.65%。然而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中国湿地面积萎缩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且在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结论】当前中国湿地损失和退化趋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必须强化地球系统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同时需考虑经济可行和社会需求问题的约束,从而制订一个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且生态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行为,导致大量湿地被破坏,功能退化。因此,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措施,有效保护和利用城市湿地。要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增强保护湿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地搞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切实加强对城市湿地的监测评估及湿地保护的法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开明  李绚  王翠云  乔艳君 《冰川冻土》2013,35(5):1183-1192
以黄河源区气象台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以及玛多、达日、玛曲、唐乃亥和兰州水文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 分析研究了该区降水、气温、水文变化趋势, 并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原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在年代际变化趋势上, 黄河源区气温总体上呈升温态势, 降水呈减少趋势, 径流量也表现为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表明人类活动对研究区生态湿地的干预增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 使得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亟需进行人工干预, 保护和改善黄河源区生态湿地环境.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渤海沿岸湿地价值估算的目的是提醒公众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关注湿地的综合功能,而不是也不应该单纯向湿地索取,更不能破坏性地开发,需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以使湿地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湿地动态影响因素,提出了湿地保护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寒区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谭雅懿  王烜  王育礼 《冰川冻土》2011,33(1):197-204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寒区湿地占我国自然湿地的60%以上,因此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分、碳源汇以及牛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性,寒区湿地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因此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前的研究状况对于中国湿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意义重大.从寒区湿地的类型和分布...  相似文献   

13.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护生物多样性、休闲旅游和科学研究等独特功能。会仙岩溶湿地面积达120km2 ,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之肾,但目前已严重退化,仅及原湿地面积的20% ,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为此,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抢救性保护,这对于桂林市的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设桂林国际山水旅游名城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4.
论松嫩平原湿地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廷秀  陈殿义  毕明丽 《吉林地质》2006,25(2):54-57,96
解译及对比了1986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的松嫩平原湿地遥感图象发现湿地面积减少了37.95%。其中地表水体面积减少了22.77%;沼泽地减少了45.48%,同时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索取、围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大气降雨减少、土地沙化以及地下水位下降日益加重等等。针对现状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渤海地区三角洲是我国滨海重要的湿地发育区,在淤泥质滩地型湿地上发育着众多的动、植物群落,成为若干珍稀水禽的栖息地。从地面垂直形变与潮位资料等分析,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的地面下降速率为3~4mm/a和3.5~4.5mm/a,而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5~5.5mm/a和5~6mm/a,预计至2050年总体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量可达40~55cm。海平面上升对三角洲湿地的影响首先是直接淹没大片农田、油井和市区,其次是加剧海岸线的侵蚀与后退,还有风暴潮与洪涝灾害的加剧。针对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生态风险与人为活动干扰,有必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本文介绍了生境更新与湿地调整的管理策略,以及淤长型滨海湿地的滚动开发模式。交替采用“渐进”与“跃进”的滚动开发,可保持湿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有利于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IS卫星数据的中亚地区水体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动态监测是当今资源与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重点。及时、准确地获得水体变化信息是对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而遥感技术的快速、周期性等特点为湿地变化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本文的研究区是中亚地区,结合该地区的光谱和时相特征,利用三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监督分类以及人工解译等方法获取了研究区水体分布以及变化信息,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对咸水湖泊、淡水湖泊以及含水沟渠的变化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辽宁地质》2010,(11):52-53
随着《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即将施行,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轨道。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土资源部召开宣传贯彻《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通报《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宣传贯彻《条例》的工作安排,以及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18.
《地质与勘探》2006,42(5):78-78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22个限制开发地区,西部占17个。“十一五”期间,包括三江源、四川若尔盖湿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在内的西部这些地区将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据新华社消息,西部大开发要对划为限制开发区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和水源补给区、天然林保护及生态多样化地区和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石漠化等区域,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9.
四川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地方,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全省有地质遗迹资源(含矿业遗迹)393处,其中世界级11处、国家级86处、省级264处,目前已建有地质公园(含矿山公园)35个,使75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还建有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其它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107处,将90余处地质遗迹资源纳入有效保护。根据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和保护管理现状,结合四川省其它类型保护区的相互叠置关系,提出了10处地质类国家公园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20.
四川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地方,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全省有地质遗迹资源(含矿业遗迹)393处,其中世界级11处、国家级86处、省级264处,目前已建有地质公园(含矿山公园)35个,使75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还建有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其它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107处,将90余处地质遗迹资源纳入有效保护。根据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和保护管理现状,结合四川省其它类型保护区的相互叠置关系,提出了10处地质类国家公园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