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湘东北万古地区金矿床成矿构造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古地区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到区域构造成矿的控制,矿区的断裂构造已经成为燕山中晚期金矿的定位构造.矿区北西西向断裂大部分是控矿、容矿构造,北东向断裂构造对矿脉的破坏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属成矿期后断裂构造.勘探线剖面图揭示了万古地区金矿床构造成矿具有金矿体侧伏特征、金矿体等距产出特征、金矿构造成矿作用多期性特征.冷家溪群是金的矿源层,万古金矿区的构造成矿作用是主要成矿作用,金矿化是剪切带长期活动的结果.从万古金矿、鲁源洞金矿、大洞金矿矿脉在走向和倾向的产出形态可以看出,富矿体都产出在构造张性扩容空间内.控矿层间破碎带中不同类型构造重叠部位是最有利的赋矿构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阿西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阿西金矿床产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第三、四段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赋存于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受NW向断裂带控制。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围岩构造破碎带中的金矿体是阿西金矿最重要的矿体。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不大,矿化相对均匀。金矿化与硅化、碳酸盐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先决条件。其矿床成因为岩浆及(期后)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崎峰茶-得田沟金矿是北京地区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它是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关的蚀变糜棱岩型叠加石英脉型金矿床.NE向崎峰茶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是区域性控矿断裂,金矿体只发育于其南东侧,同时金矿化还受到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构造隆升的影响,其北西侧中低角度、并被崎峰茶断裂利用和改造的近SN向和近 EW向断裂构造是主要的赋矿(或含矿)断裂,且目前所发现的金矿带、金矿床都产在其北西侧、离岩浆岩隆起中心边界约1.5~4.0km的范围内.赋矿断裂是属于较浅层次(相当于地壳6~10km深处的温压条件)、以压扁变形为主的韧脆性构造变形带.研究表明,控矿断裂构造的产出形态和空间分布控制了矿体产出状态和空间分布,磁组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糜棱岩的磁各向异性度与金元素含量呈成负相关的特征,反映出金成矿作用要晚于构造变形,并具有在蚀变糜棱岩型基础上叠加了石英脉型金矿化的特征.糜棱岩变形越强,越容易发生后期金矿化叠加,金品位越高,构造带中心变形最强,交代石英脉型金矿化达到最富.  相似文献   

4.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金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多旋回特点。太古宙花岗.绿岩带是主要矿源层。通过对典型金矿床成矿特征的分析,区内主要发生2次金矿化,并形成2种主要类型的金矿床,即太古宙末—元古宙早期形成的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层控型金矿床和形成于燕山运动末期、受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的控矿部位是区域深大断裂交汇区,特别是叠加NW向断裂并发育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地段可构成金矿集中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5.
仲文斌 《地质与勘探》2014,50(4):649-658
上成金矿位于张八岭构造带北部,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通过研究厘定出一条近SN向断裂破碎带—其为管店-龙王尖断裂的北段分支管店-下马断裂—以及F1、F2、F3三条近NW向顺层滑动断裂。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NW向的顺层滑动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展布上具有平行似等距特征,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近SN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上成金矿床2种不同金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性质的控矿断裂构造下的具体表现,空间结构具有上部石英脉型金矿化下部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关系。断裂构造产状变化部位有利于形成矿化弱的厚矿体,反映断裂构造局部地段的高引张空间有利于形成第Ⅰ阶段厚石英脉;而矿脉的分支复合、膨大缩小部位有利于矿化富集,反映断裂构造多期活动强烈地段则有利于Ⅱ、Ⅲ阶段矿化叠加富集。矿化的局部富集与矿体的厚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合矿化特征、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分析,对上成金矿床深部和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6.
陕西煎茶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煎茶岭金矿床产于超基性岩体与白云岩接触带的断裂构造中 ,含矿蚀变类型、矿石矿物组份以及微量元素均与超基性岩密切相关。含金矿化蚀变带的定位、矿体空间变化以及贫、富矿段的部位同时又受到多阶段活动剪切断裂控制。成矿物源主要来源于超基性岩中 ,是一处较典型的与超基性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赵万顺  李彦林  高钢锁 《陕西地质》2009,27(2):34-40,52
果洛龙洼金矿位于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矿区面积约10km^2。矿区内的金矿体分布于下石炭统中,区内发育的F1、F2、F3三条近东西向断裂为主要断裂,规模大、延伸远,并控制着金矿体的分布。区内的金矿床为构造-岩浆-断裂叠加改造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出本区内金矿的找矿标志是:岩性标志,构造蚀变带标志,硫化矿物标志,特殊构造部位标志, 蜂窝状构造标志,特征矿物-构造标志,化探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8.
抱板金矿带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带中的金矿床以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主,金矿化与蚀变作用、燕山期岩脉、NE向戈枕断裂及环形构造关系密切.矿带具有多缀控矿构造,矿床分布具有等距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矿床成矿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镇宽  关康  沈明星 《矿床地质》1991,10(4):325-332
本文试图采用板块构造观点来探讨金矿床成矿构造背景。板块的消减带及消减带一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岛弧活动带是有利于金矿化的位置。显生宙以来,中国地块周边发生了3次大规模的板块运动,并伴随有3次大的金矿化。据此将中国划分为海西、特提斯—喜马拉雅、燕山3大构造成矿域。由于受板块构造的控制,导致中国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上的一些重要特征。时间上,前寒武纪金矿不是特别重要,显生宙的金矿占了主导地位;空间上,金矿床常分布在古消减带及其附近的古大陆边缘活动带;成因上,许多矿床具有多期矿化复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苇沙河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研究,认为苇沙河金矿床产于早元古代集安群荒岔沟组变质火山岩及中元古代老岭群板房沟组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矿化受NE向断裂带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金矿围岩蚀变发育,包括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地质特征表明,板房沟金矿为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斑岩型金矿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岩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为我国金矿第三重要类型,但对其在认识远不如其它金矿 。通过研究,提出斑岩型金矿可分为三类:伴生/共生一斑岩型金矿、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和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北大岩金矿位于三道湾子岩金矿的外围,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地勘局发现的品位较高的岩金矿之一.本文论述了该矿床地质背景、矿体特征、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矿床形成条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北大沟金矿为与火山热液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河南银洞坡金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洞坡金矿矿源层岩石建造为火山 -沉积建造 ,矿源层对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起到双重控制作用 ,金矿床具有层控矿床的特征。成矿热液来源是变质热液 ,矿质来源于矿源层 ,矿源层的成矿元素来源于地幔。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火山 -沉积 -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迟斌  衣欣  孙洪涛 《吉林地质》2010,29(4):18-22
弯月金矿床是我队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发现有金矿化集中区之一,通过地表工程的深部稀疏钻孔控制,目前为一小型金矿床,普查结果表明,矿化系统有一定延深。本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认为构造、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吉林省东部金矿找矿有着指导作用,明确了本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金洞沟金矿床是位于四川省北部平武县境内的小型岩金矿床。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测试了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及H、O同位素组成,分析了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的S同位素组成,对金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金洞沟金矿床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成矿物源主要是志留系茂县群浅变质碎屑岩系,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硫化物含量约1%,为少硫化物型矿石。流体包裹体及S、H、O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是主要由大气降水组成的热液,成矿温度为125~185 ℃,平均温度为148.7 ℃,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提出金洞沟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含矿岩系(矿源层)的形成、区域变质作用衍生矿源层的形成、热液成矿作用及表生氧化富集等4个阶段,韧性剪切构造活动是引起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该成果为该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坝大型金矿床是产于西秦岭上古生代沉积岩系中类卡林型金矿床典型代表。通过显微镜及选矿实验查定了李坝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矿床金矿物呈微细粒多种独立矿物出现,金的赋存形式多样,显示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成为划分类卡林型金矿的重要参考。矿石工艺学的研究对工业选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石湖金矿属于黄铁矿硫化物型金矿,具有多期次成矿的特点.但金的主要成矿阶段与硫化物的大量析出阶段在时间上基本一致.硫化物及成矿热液中的硫来自深熔花岗质岩浆.从微观结构和晶体学理论上对金的赋存机理进行了讨论.该矿区金的成色较低的事实,说明了硫化物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金的成色.推断石湖金矿是在多期次成矿的晚期才大量富集的.  相似文献   

18.
白斌 《甘肃地质》2008,(4):38-44
礼县上坝金矿是通过低缓异常查证发现的,本文在叙述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西秦岭其它金矿的类比,探讨了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特征显示,断裂构造、中三叠统下部建造层是主要的控矿因素。矿床所处区域地质背景、断裂控矿特征与鹿儿坝金矿相似,但矿石物质成分与鹿儿坝金矿明显不同,却与另外一个Ⅲ级构造单元——碌曲-武都古生代裂陷盆地的大水金矿类似,属于低温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辛家咀金矿床位于后龙门山造山带北东段,是2020年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床(年度金资源量约960 kg),找矿潜力巨大.基于详细的野外露头、探槽、钻孔编录和镜下观察,发现辛家咀金矿床中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金主要以裂隙金和包裹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石英和少量多金属硫化物中.结合脉体穿插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组构,将辛家咀...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加给陇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揭示了加给陇洼金矿床的矿体均赋存于巴颜喀拉山群地层中,受北西走向的甘德-玛多区域性断裂控制,均产于深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中。矿体形态简单,以似层状为主,沿走向和倾向上具有膨大缩小、分枝复合的特点。通过资料对比,认为加给陇洼金矿的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