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专题地图上面状符号是由轮廓范围线加填充符号构成。轮廓线可以是多边形或光滑曲线,也可以是由折线和曲线组成,其自动绘制方法与一般线状要素同;填充符号可有多种形式,如晕线、字符、图案和其他符号,其自动绘制方法亦各不相同。在轮廓线内晕线的自动描绘,关键在于根据轮廓数字化的轮廓点坐标,按照给定的晕线参数用计算机辅助的方法确定晕线端点的位置以及用自动绘图机将晕线端点有序地联结起来。本文介绍在多边形轮廓范围内(规定数字化轮廓点时沿轮廓边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计算晕线端点坐标的数学方法,以及晕线端点的排队、配对和输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ObjectArx.net的面状符号自动绘制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状符号的绘制是数字化测图软件必不可少的功能,也是基于AutoCAD平台的数字化测图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AutoCAD用户在面状符号绘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传统CAD面状区域填充算法的研究,提出一种用自定义块对象作填充图案并结合传统的图案填充法和插入法来实现面状符号自动绘制的简易方法,并运用C#+ObjectArx.net在AutoCAD 2007中实现了该算法.  相似文献   

3.
大型彩色地貌晕渲图的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阐述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一个实现地貌晕渲图自动绘制的方案。实践证明 ,该方法能快速、自动地生成大幅面的、满足印刷出版要求和用作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底图的彩色地貌晕渲图 ,适合大规模彩色地貌晕渲图生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制图软件在面状符号填充方面存在的符号缺失、压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分割的面状符号自动填充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面的骨架线,对复杂面进行分解,判断分解后的简单面的形状,分别赋予不同的制图表达规则,实现面状符号的自动填充。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实现狭长以及包含狭长分支的不规则图形的合理填充,有效解决了填充符号与图形边界、注记的压盖问题,提高了制图自动化,大大减少了制图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GIS专题数据库中多层注记重叠问题的解决与自动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专题数据库中面状对象的注记一般会自动配置在图形的重心位置。当同一个面状对象在多个数据层中被赋予不同的属性定义时,注记符号和文字将会重叠在同一个位置。当使用的GIS建库软件存在这方面的缺陷时,解决多层注记重叠、自动重新配置注记符号这一命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城镇地籍数据为例,从多边形形状度量入手,给出基于Delaunay三角网法的骨架线提取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多数据层注记重叠和注记符号自动配置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3维地图的发展,2维地图中的一些注记自动配置规则和方法在3维环境下显得并不适用.在分析3维注记视觉变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3维地形图中面状要素的注记配置规则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约束性Delaunay三角网提取面状要素注记定位线、并结合3维地形图中面状要素的符号特征获取注记定位点的3维面状要素注记自动配置方法,在基于ArcEngine的3维地形图自动绘制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工程应用为目标,设计并实现一个轻便实用、灵活而高性能的地貌自动晕渲系统。在实现该系统时,采用沿地形的走向进行三角面剖分和计算平均法向量的方法,使得制作的地貌晕渲图不仅能准确表达地形,而且具有较好的图面效果。同时提出并使用实现海量数据快速自动晕渲的方法和实现地理要素与地貌晕渲图高精度自动叠加的方法。实践证明,该系统基本弥补了已有系统的不足,能满足大规模数字地图生产制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GIS环境下面对象可视化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华  程朋根 《测绘通报》2001,(7):15-16,18
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下面对象可视化问题,在分析对象可视化类型和绘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面符号图元,并对绘制面符号的有关算法和思路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实验实例。  相似文献   

9.
面向制图线自动综合的分维估值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分形理论中的分维计算与数据压缩中的光栏法基本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专门用于制图线自动综合的分维估值方法及其相应的自动综合算法用该方法求出的分维数,可从数量上反映制图线形状结构特征随描述它的阈值变化的规律,基于该方法的自动综合算法可较好地实现制图线自动综合过程的数量化和模型化,并使制图线形状结构特征得以有效保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特征的地图上带晕线多边形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建立GIS的过程中,从现有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带晕线多边形是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最主要的地物要素类别之一,文中在地图二值图像的基础上,根据带晕线多边形的结构特征,利用一系列图像变换技术,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带晕线多边形的自动识别与提取。提出并实现了用于带晕线类多边形影像分割的4方向RLS变换方法,详细讨论了收缩变换、扩张变换、细化、开图形删除和带晕线类多边形的识别等算法。实验表明,利用文中所述方法进行带晕线多边形识别与提取的正确率可达96%左右。  相似文献   

11.
陈西强  黄张裕 《测绘工程》2010,19(4):8-11,15
在抗差稳健估计中,选权迭代法应用最广,较易理解,M估计法计算简单。基于M估计的基本理论,深入分析Huber、Hampel、IGG3种常用的选权迭代法,并利用水准网数据,分析这3种常用选权迭代法的适用范围和相应的抗差效果,表明IGG法比其他两种的抗粗差效果要好,且易实现。  相似文献   

12.
拟建的国家重力基本网由 10 0个点组成 ,其中有 15个基准点 (绝对重力点 )、85个基本点 (相对重力点 ) ,近 2 0 0条测线。本文首先对初始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 ,然后根据精度、可靠性、费用等优化目标提出了重力网优化设计需顾及的几条原则。在图形优化设计中 ,用模拟法计算 ,删除了部分对精度贡献不大的测线 ,得到一个略低于精度要求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用解析法和模拟法进行二级优化设计 ,重新分配观测值的权 ,得到两个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目前常用的3种椭球变换方法并分析其特点,归纳E1-E6区域椭球元素及大地坐标变动量的公式.利用实测数据对多点法确定的E5椭球和定向定位调整法确定的E6椭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6椭球面与投影面更加密切吻合,优于E5椭球.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的教学多数采用传统的知识驱动式教学法,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讲授比重较大。在计算机地图制图单纯使用“案例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都存在不足。笔者将二者相结合,设计了“案例引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案例为模板,以任务为目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知识和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方格网法、断面法、等高线法、DTM法四种土方计算方法的计算原理,利用CASS 7.0软件的土方计算辅助计算模块中提供的方格网法、断面法、等高线法、DTM法进行计算实现,在算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四种方法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土方计算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究了总体最小二乘的3种方法,包括奇异值分解、最小奇异值方法和迭代法,并且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在模型推导的基础上,文中对3种总体最小二乘法在曲线和曲面拟合中求解的参数及其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与最小二乘法的比较表明:总体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拟合结果更加稳健,并且发现迭代法和奇异值分解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最小奇异值方法的结果欠优。  相似文献   

17.
激光跟踪仪测量精度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影响激光跟踪仪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及对其测量精度进行评定的意义、指标及方法,阐述了比较法在仪器现场检查和校准中的应用,并以100MeV直线加速器的测量控制网为例,说明统计分析法在验后精度评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调兵山地区,选择76大地高和正常高都已知的点作为原始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加权平均法建立该地区大地水准面,包括泰勒二次多项式加权平均法和双二次多项式加权平均法。通过实例发现,泰勒二多项式曲面加权平均法和双二次多项式加权平均法对高程异常的短波项有很好的改进效果,拟合残差值比较大的点采用泰勒二次多项式曲面加权平均法和双二次多项式加权平均法残差值变小,大大提高了拟合模型的精度,改善了拟合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以株洲市机场大道一期工程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山体滑坡为例,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结合灵活有效的观测方法对滑坡进行变形监测。运用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能较好地获取滑坡的变形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杨凡  方爱平  徐寿志  李莹 《测绘科学》2019,44(6):193-197,241
为了对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精度进行科学地评价,保障数据成果质量,满足新型仪器装备计量检测的需要,该文基于空对地检定场圆形标志点,利用平均值法和最小外包圆法对机载激光雷达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低空机载激光雷达可以获取高密度的地面点云,可以利用轮廓突出且特殊形状的控制点进行三维精度评价;利用平均值法和最小外包圆法均可以对机载激光雷达进行快速、有效地三维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