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碱矿属于易溶盐类矿床,它的形成除了应具备一般盐类矿床地质背景外,还得有如下四个独特的条件:(1) 受构造控制的非海相内陆闭流盆地;(2) 盆地周边岩石为富钠火成岩、变质岩等岩类;(3) 干旱、半干旱与潮湿交替的气候条件;(4) 碱性沉积环境。目前,全世界已发现50多个碱矿,绝大多数为第四纪碱湖矿床。前第四纪的古碱矿,有早第三纪始新世的美国绿河、我国河南吴城和安棚,以及晚第三纪的土耳其贝帕扎勒安卡拉等。此外在我国洪泽、三水盆地的早第三纪始新世地层中也发现了含碱层位。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天然碱矿主要用于制纯碱,和合成碱相比,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的优势。其下游产业遍布各个领域,如玻璃、医药等。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给纯碱带来了新需求。中国是纯碱消费大国,天然碱或成为稀缺资源。天然碱矿是一种蒸发岩矿床,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国内蒸发岩矿床研究领域对天然碱矿的关注较少。理清世界天然碱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特征,总结碱矿成因对深化中国天然碱矿成矿规律研究、预测找矿远景、寻找天然碱矿床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方法】搜集已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天然碱矿床资料,对世界典型矿床区域概况、物源、成因等内容进行系统总结。【研究结果】绝大部分天然碱矿床分布于北美洲、亚洲和非洲,主要形成于新生代。类型以现代天然碱矿床居多,古代天然碱矿床较少,但资源规模大。古代天然碱矿以美国绿河组、河南泌阳凹陷安棚天然碱矿最为典型,现代天然碱矿以肯尼亚马加迪湖和内蒙古查干诺尔泡碱矿床为典型。【结论】天然碱矿需要在封闭的构造环境、干旱的气候条件、充足的碳酸钠型卤水补给等成矿因素耦合条件成矿。与其他蒸发岩不同的是,维持碳酸钠型卤水所需的CO2来源具有复杂性。中国天然碱矿找矿远景应聚焦...  相似文献   

3.
张幼勋 《矿床地质》1983,2(3):69-71
吴城碱矿是世界罕见的古代天然碱矿床之一,属于典型的陆相碳酸盐型盐湖沉积。矿床赋存于一个早第三纪断陷盆地中,该盆地发育了厚约2400余米的陆相碎屑—蒸发岩。天然碱距地表650—900余米,呈多层状产出,下部为天然碱矿层,上部则为含岩盐天然碱层。矿床盐类矿物组合以天然碱为主,次为石盐、重碳酸钠盐。共生矿物有磷钠钙石、氯碳钠镁石,未见通常在碳酸盐湖中出现的硫酸盐矿物——芒硝。  相似文献   

4.
<正> 层状蒸发岩形成于三种基本沉积环境:(1)深水湖,这种湖一般有密度分层,如死海;(2)浅水湖、泻湖,如美国的大盐湖;(3)暂时性盐坪(干盐滩),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死谷。根据主要蒸发岩矿物的不同,盐坪可分为石盐坪、天然碱坪、石膏坪等。据现代盐坪的观察和研究,综合出了盐坪沉积的一系列特征,可作为蒸发岩盐坪的辨认标志。  相似文献   

5.
以安棚天然碱矿为例,通过分析泌阳凹陷天然碱矿的地质特征、底面构造特征、矿石特征,论述天然碱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对天然碱矿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凹陷内安店次凹和程店次凹可能会有天然碱矿;南阳凹陷的汉冢、桐寨铺次级凹陷可能会存在碱矿,碱卤水层物质来源具有深源性;提出了钾、锂等矿床的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藏厅宫大型铜矿进行了详细研究,矿床详细的地质岩相学-蚀变以及典型剖面填图表明,矿区存在2个岩浆事件高峰,即始新世的钾长花岗岩(~50 Ma)和中新世的斑状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约13~17 Ma)。野外和室内研究发现,厅宫矿区存在2期重要的矿化事件,即始新世(~50 Ma)铜矿化及中新世(~15Ma)的铜钼矿化。始新世含矿岩体为钾长花岗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成矿岩体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在该矿床的成矿岩体没有典型的斑状结构,而是独特的细晶-似伟晶结构,说明含矿岩浆发生过骤冷,可能是流体突然逃逸,矿物结晶的固相点发生漂移所致。同时,该岩体还发育大量显微文象结构、显微晶洞构造等,均说明岩浆曾经富水,并且曾经流体饱和;中新世含矿岩体为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斑状二长花岗岩,主要以脉状的铜、钼矿化为主。该矿床蚀变分带类似于冈底斯带其他斑岩矿床。时间上,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转换阶段的青磐岩化、随后的绢英岩化及最晚期的泥化蚀变;空间上,以含矿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最晚期的泥化呈补丁状或条带状叠加早期各类蚀变。铜矿化主要发生在始新世的黑云母化阶段和中新世的绢英岩化阶段,而钼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新世的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的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7.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是我国著名而又典型的锡多金属矿床,其产出主要受地层岩性、构造和岩浆活动三者的联合控制.从矿床沉积学的角度出发,以矿床(体)产出的地质特征,特别是以矿床(体)宿主岩的宏观、微观含矿性及近矿、远矿围岩的物理机械性质为研究内容,探讨了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产出的岩相古地理条件.作者认为研究此类矿床(体)宿主岩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如同研究同生层控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白垩世—古近纪,华南陆相断陷红盆沉积了石盐、硬石膏、钙芒硝等蒸发岩矿床,在部分盆地中还发现深层富钾锂卤水矿床,以及杂卤石矿层等.这些矿床既是晚白垩世—古近纪东亚古气候和构造事件耦合的产物,又记录了这些地质事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华南地区典型蒸发岩盆地的沉积地层学特征,梳理主要蒸发岩矿床的空间分布和地层特征,探讨矿床的构造和古气候控制因素.蒸发岩的岩相学特征表明,大部分矿床为原生沉积,形成于常年性的盐湖环境,主成矿期为晚白垩世、晚古新世、晚始新世-早渐新世.中生代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和后撤引起华南构造体系转换和强烈的板内构造变形,造就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展布的雁列式排列断陷盆地,为蒸发岩矿床提供了构造容矿空间.在晚白垩世,华南由西风环流系统控制,水汽主要来源于大陆西侧的特提斯海,在远离水汽来源的江西会昌和吉泰盆地,以及江苏淮安凹陷率先沉积白垩系盐岩和硬石膏矿床.肇始于古新世的青藏高原阶段隆升及其关联的特提斯海西退,削弱了西风环流系统由西向东输入华南的水汽供给,致使蒸发岩沉积在晚古新世扩展至江汉盆地、衡阳盆地、南襄盆地等;晚始新世-早渐新世交替的34 Ma,全球急剧变冷、南极永久冰盖形成、海平面大幅下降,导致整个中国东部大部分陆相红盆沉积蒸发岩,成为规模最大、扩展范围最广的一次盐类沉积成矿期.进入晚渐新世,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到一定高度,雨热同期的东亚季风环流系统逐步成型,并扩展至华北地区,华南蒸发岩结束成矿期.  相似文献   

9.
拉布拉多(Labrador)地处加拿大地盾东部边缘,其U矿化类型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赋存于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内的矿化,主要分布于Makkovik省中心矿带区(CMB)的古元古代表壳岩和侵入岩中。该区矿化有岩浆型(伟晶岩和酸性火山岩)、后生--热液型(有些类似于Fe氧化物--Cu--Au(IOCG)型矿床)、剪切带型(可能是变质--交代成因)和砂质沉积岩中的层状矿化,但未发现典型的不整合型。根据其矿化类型,结合已发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和矿化地质资料分析,得出该区的一些成矿远景区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圈定White Bear湖U矿勘查战略选区和Nash湖U矿勘查战略选区。  相似文献   

10.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_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_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岩(透辉石-斜长石岩)。通过容矿岩石和矿床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等示踪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来自盆地基底——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自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硫来自地层中的生物硫;水—岩反应(交代)是成矿重要机制。故该矿床系古海底热水交代成因,属与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种独特的热水交代型夕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11.
水城-紫云-南丹深断裂是跨越黔桂两省较为闻名的断裂带,沿断裂带两侧分布一系列矿床类型,贵州镇宁泥盆系大型重晶石矿床位于北西侧。对镇宁大型重晶石矿床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及成矿背景的研究发现,矿石中发育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屑状构造和厚层块状构造等热水沉积构造,常量元素特征揭示该矿床可能形成于以SiO2及含矿硫酸盐流体的同生混合沉积作用。重晶石矿(岩)石中Sr、Zn和W明显富集,显示热水沉积特征,且该重晶石矿(岩)石在lg U-lg Th和Cr-Zr相关图解上也均显示热水沉积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富集轻稀土,δEu表现正异常,δCe表现负异常,具热水喷流成矿特征。因此,认为镇宁大型重晶石矿属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碱共生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伟军  段心建 《地质科学》2004,39(3):339-345
南(阳)襄(樊)盆地泌阳凹陷是一个油、碱共生的蒸发岩盆地,已探明规模石油与天然碱(NaHCO3和Na2CO3·3NaHCO3)地质储量。原油分为成熟油和未熟(低熟)油,成熟油储集于碎屑岩中,未熟(低熟)油储集于白云岩的裂缝和孔洞之中,而天然碱矿的围岩就是白云岩(裂缝和孔洞中也有天然碱赋存)。其地质特征与美国绿河盆地和犹英塔盆地十分相似,油碱共生受控于大地构造背景、古地貌、古地理、古气候、古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等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古近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古近纪是塔里木盆地由海向陆转化的时期。当时该区的海侵来自研究区西侧的古地中海分支,物源则主要是盆地北部的南天山以及南部的昆仑山,沉积中心在库车坳陷西部以及塔西南坳陷带的西部。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发育砾岩、砂岩、碳酸盐岩及膏盐岩,沉积环境有滨岸、漏湖、潮坪及扇三角洲等,塔西南坳陷以碳酸盐岩和膏岩为特征,从东到西发育开阔台地、近岸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辫状河三角洲环境等,二者之间即在塔北隆起及北部坳陷带位置为宽阔的古隆起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苏维依组沉积期)整个盆地以滨浅湖为主,发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沉积,塔西南坳陷虽然仍发育多个海相层,但海水的影响明显比始新世早期弱,当时主要古地理单元有海湾渴湖、滨浅湖、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总体上,塔里木盆地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以扇三角洲为主的浅水环境到晚期的滨浅湖及海湾溻湖环境,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以热带-亚热带的干旱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14.
云南楚雄盆地是我国砂(页)岩型铜矿重要矿集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危机矿山勘查成果,从铜矿的空间分布、地层层位与成矿、构造与成矿、岩性与成矿、浅紫色砂岩交互带控矿、金属矿物组合等方面,总结了云南楚雄盆地砂(页)岩矿床的成矿规律,认为区内铜矿床为典型的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西成铅锌矿化集中区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岩矿证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光 《甘肃地质》2002,11(1):32-43
热水沉积成矿与正常沉积矿床在矿质来源和成矿机制上有很大的差异 ,反映在岩矿石结构构造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虽然都有特征的沉积韵律条带、纹层构造 ,但由于热水沉积成矿矿质浓度大而形成了稠密而富集的组构 ,二者可区分。通过对西成铅锌矿化集中区两类热水沉积矿床的岩矿石组构进行论证 ,认为他们不但以上述特征区别于正常沉积矿床 ,而且各自也有差异 ,厂坝式矿床在组构上保留了原始沉积富而大的特点 ,虽有矿物粒度在变质作用中重结晶加粗的富集过程 ,但没有完全破坏原始的热水沉积构造。毕家山式矿床也具有原始沉积特点 ,但在改造过程中有热液叠加交代充填的现象 ,而原始沉积特点则又可区别于热液矿床 ,硅质岩的结构构造就是明显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正>《矿物岩石》是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成都理工大学共同主办,主要刊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沉积学、岩矿工程、岩矿鉴定、分析测试等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学科前缘的研究成果以及与相关学科有关的边缘学科的探索性文章。目前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3次列为核心期刊,本刊还被美国《工程索引:光盘版》、《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及《中国科学论文引  相似文献   

17.
一、矿床成因类型我国某区氧化锰矿床,按其成因主要有下列几个类型:(一)海相沉积矿床;(二)沉积变质矿床;(三)风化矿床,它又可分为:1.原生锰矿床氧化带氧化残留锰帽型矿床;2.卡斯特洞穴堆积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主要指湘、桂、粤、黔),铅锌矿床广布,类型繁多.这些矿床,过去曾被统称为"热液矿床",认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成因关系.1959年孟宪民教授提出了"沉积"成因观点,但当时未曾引起重视.1972年涂光炽教授提出"沉积-再造"成因观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接受并发展了老一辈矿床地质学家提出的论点.作者等多年来曾对本区一些规模较大或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地质调查,并着重对凡口、水口山、东坡等矿床进行岩矿、同位  相似文献   

19.
天山—兴蒙造山带是国内晶质石墨矿的主要成矿带,已查明柳毛石墨矿、石场石墨矿等多个大型沉积型石墨矿床,五义屯石墨矿矿床是近年在该带上新探获的一座大型晶质石墨矿床。本文阐述了该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结果表明,该矿床是大型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矿体具明显层控特征,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界麻山岩群余庆岩组中;矿体品位厚度稳定,主要呈大鳞片粒级;矿体与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明显,具明显低阻高极化特征;本矿床具有成为超大型石墨矿床的潜力,其外围对寻找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具有良好的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20.
朱志军  郭福生  宋玉财  安倩 《沉积学报》2014,32(6):997-1006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因堆积了巨量金属而倍受关注,盆地内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矿体的就位与印—亚大陆碰撞挤压和扬子古陆与滇藏古陆拼接碰撞而引起的盆地内部及周缘变形密切相关.古近纪充填序列特征及物质聚集分布规律显示,盆地总体上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下,其构造—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古新世—早始新世挤压拗陷和晚始新世—渐新世挤压走滑两个阶段.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控矿构造有挤压—拗陷—褶皱构造和区域大规模挤压走滑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变形可以是容矿构造,也可以是导矿构造.古近世中期碰撞挤压拗陷阶段(55~41 Ma),形成了兰坪盆地西部拗陷褶皱推覆带内的脉状Cu矿床和富隆厂等脉状Cu-Ag-Pb-Zn矿床(48~49 Ma);晚期挤压走滑阶段(40~26 Ma)形成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推覆带内河西—三山Pb-Zn(-Ag-Sr)矿床和金顶超大型Pb-Zn矿(-34 Ma).兰坪盆地成矿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显示出很好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