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东地区发育了许多世界级大型油气田,其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这些碳酸盐岩的地质层位主要是:上二叠统胡夫组;上侏罗统阿拉伯组;白垩系马什里夫组、萨尔瓦克组、舒艾拜组;第三系阿斯马里石灰岩、基尔库克群。该区大油气田的形成有着众多优越条件的有利配置,基本要素可归纳为六个方面:生储盖配置十分合理;有台地内继承性发育的生油盆地;含油气层的年代较新;石油生成的时间较晚,且石油进入构造圈闭的时间也较晚;背斜构造规模巨大;有十分理想的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2.
中亚卡拉库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卡拉库姆盆地是世界上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第三大富气盆地。本文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该盆地油气的层系和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藏模式。受区域盖层控制,盆地内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两套层系:中侏罗统卡洛阶-上侏罗统牛津阶碳酸盐岩储集层和下白垩统欧特里阶沙特利克组砂岩储集层。前者富集了盆地内68.0%的石油储量、84.0%的凝析油储量和44.2%的天然气储量,后者富集了盆地内36.4%的天然气储量。上侏罗统蒸发岩之下的盐下油气田的区域分布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和古隆起构造展布的控制;生物礁和古构造主要发育于盆地东北部的北阿姆河亚盆地,并导致盆地内已发现的盐下油气储量主要分布于此。受蒸发岩区域盖层和深大断裂的控制,盐上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蒸发岩发育区之外、蒸发岩较薄且主要为硬石膏的地区、以及蒸发岩发育区内的深大断裂附近。蒸发岩之上的盐上层系并非油气特别是天然气勘探的禁区,源自盐下烃源岩的天然气可以在盐上储集层内聚集并形成大气田。  相似文献   

3.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储层特征及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范嘉松 《地学前缘》2005,12(3):23-30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可识别为6种类型:不整合面之下的储层、白云岩储层、鲕粒和团粒浅滩储层、生物礁储层、微孔隙储层以及微裂缝储层。尚有深埋溶解型储层,但此类较少。上述各类储层,如出露水面,遭受雨水淋滤,必将增加其孔隙度,成为重要的油气储层。中东地区碳酸盐岩之所以能形成世界级的大油气田,其基本要素为油气的生储盖层组合的密切配置、有台地内继承性发育的生油盆地、含油气层的年代较新,且石油进入构造圈闭的时间也较晚、构造圈闭规模巨大、有十分理想的区域性的盖层。正是这些要素的有机配合,从而形成世界上无可匹敌的大油田。对中国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储层研究,应寻找上述这些原生储层,又经历次生溶蚀和白云石化作用,这样才能成为有效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4.
香口-湖口滑脱断层沿上泥盆统五通组与中石炭统黄龙组之间的构造软弱面发育,产状大部分地段与地层产状一致,局部切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上盘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下盘为志留-泥盆系碎屑岩,主要表现为上盘向北西滑动的正断层性质。断层主要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属大型隆拗构造背景上沉积盖层内部的层间滑脱。该断层早、中更新世曾有过微弱活动,但晚更新世以来无活动。  相似文献   

5.
桂林地区峰丛洼地的形态量计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82,1(2):127-134
<正> 桂林地区的岩溶峰林地貌发育在质地颇纯的碳酸盐岩地层之中,这些地层主要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的泥亮晶颗粒灰岩,桂林组的层孔虫泥晶灰岩,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的泥晶生物灰岩和斑块状白云岩。少部分发育于下石炭统大塘阶和岩关阶的碳酸盐岩相地层之中。本区的这些上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裂隙、节理和断裂十分发育,对水流渗   相似文献   

6.
南海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较多发现。南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安第斯型边缘-弧后裂谷-大西洋型海底扩张等一系列转变,形成了众多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这些盆地可划分为拉张型、聚敛型、走滑型三大类,且可细分为陆缘张裂型、裂离陆块型、弧前型、周缘前陆型、走滑一拉分型以及残留洋壳型等6种类型,不同的构造演化背景和盆地类型,碳酸盐岩的建隆及其生物礁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地震相特征也有一定差异。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中中新统一上中新统中及上始新统上部,储层分布范围广,发育有台地边缘礁、塔礁、块礁、点礁、环礁等多种类型,以铸模灰岩、颗粒状白云岩的油气储集性能较好。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受大地构造演化的影响和控制。以越东一廷贾断裂为界,其北部海域发育晚始新世一早中新世(早期)和中一晚中新世(晚期)两期碳酸盐岩和生物礁;而其南部海域仅发育晚期碳酸盐岩。在南海,至今尚未发现有单纯的典型碳酸盐岩构成油气源岩的,绝大多数是与所伴生的生物礁一起组成储集层,所发现的碳酸盐岩及其生物礁(滩)型油气田,普遍具有较好的物性。在南海北部盆地和东南巴拉望盆地中是油气兼有,而在南海南部以产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7.
早石炭世海侵范围较小,莫莫克以东为古岛,以西为向北西倾斜的水下隆起,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和混积陆棚相沉积:晚石炭世早期海侵范围扩大.铁克力克古岛沦为水下隆起,莫莫克以西为较厚的混积陆棚相和滨岸相砂岩沉积.以东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晚石炭世中期为稳定的海侵期,形成潮坪-局限台地.开阔海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晚石炭世晚期--一早二叠世早期为规模最大的海侵期,也是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鼎盛时期,其重要标志是形成了台地边缘礁滩相带,高能浅滩相最为发育.莫莫克以西地区下二叠统棋盘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上二叠统达里约尔组为湖泊一河流相沉积.莫莫克以东地区下二叠统普司格组为河流-湖泊-扇三角洲相沉积、上二叠统杜瓦组为冲积扇-扇三角洲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项新葵  刘南庆 《江西地质》1996,10(4):280-288
香口-湖口滑脱断层沿上泥盆统五通组与中石炭统黄龙组之间的构造软弱面发育,产状大部分地段与地层产状一致,局部切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上盘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下盘为志留-泥盆系碎屑岩,主要表现为上盘向北西滑动的正断层性质,断层主要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属大型隆坳构造背景上沉积盖层内部的层间滑脱。该断层早,中更新世曾有过微弱活动,但晚更新世以来无活动。  相似文献   

9.
藏北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羌塘盆地基底由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具双层结构,下部为结晶“硬基底”、上部为变质“软基底”;构造上具两坳夹-隆和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至第三系组成,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屑岩及白垩系、第三系陆相砂、砾岩。盖层中变形强烈,发育多组褶皱、断裂。在变形在平面上方向性、分带性、等距性明显;在剖面上具差异性、不协调性。盆地主要变形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0.
轮南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是中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油气田发现于1988年,至2008年底控制+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为18.78×108t。塔里木盆地长期构造沉积演化形成了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古潜山及内幕背斜,潜山背斜具有古隆起控油,岩溶斜坡油气富集及准层状油气藏等特征。油气田区域性盖层为中—上奥陶统、下石炭统、上三叠统泥岩,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下奥陶统与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及泥灰岩,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石灰岩顶面之下200m范围内的潜山岩溶缝洞型储集体与内幕层间岩溶缝洞型储集体。通过缝洞系统预测评价、酸压储层改造、稠油掺稀开采等技术攻关,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创新了复杂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理论与配套技术,实现了轮南奥陶系油气产量储量的快速增长。论述油气田勘探与发现的历程,剖析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