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库诱发地震分类方法,将水库地震分为断裂活动型、崩滑塌陷型、膨胀破裂型和岩溶气爆型四大类共十个亚类。指出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实际上主要是评估诱发断裂活动型水库强震的可能性。在分析了长江三峡水库区水库诱发强震的地质条件之后,按照上述观点着重分析了水库诱发断裂活动型强震的可能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整个长江三峡水库区而言,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5级;倘若仅就库首区而论,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则不会超过5.0级;水库诱发地震对三峡大坝坝址的影响烈度不会超过Ⅵ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福建街面水库区的地震活动背景、构造应力场特征、库区地层岩性、断裂构造与节理裂隙, 给出街面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参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中国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构造总体环境,从中提取出诱发水库地震的八项地质判别标志。同时进一步将它们划分为一般性和特征性两类地质判别标志,前者在水库地震和天然地震中均可出现,后者一般是水库地震中所特有的标志,是判断发生水库地震的王要地质判据,故在水库选址、最低限度在大坝选址时,要避开具有明显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标志地段。  相似文献   

4.
高桥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地震学方法对高桥断裂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高桥断裂的地震活动以中等频度、低强度的形式释放能量;②蓄水后的地震成因可能有3种,即水诱发型、天然构造型和岩溶型;③高桥断裂展布区可能是诱发构造型水库地震的潜在危险区,其东北段存在发生Ms3.0~4.0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破裂模型及区域均匀分层粘弹性地壳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引起的周边地区同震及震后库仑应力变化,讨论地震对周边若干活动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增加了虎牙断裂北段发震破裂区两端的库仑应力,最大同震库仑应力增量为148 kPa,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地震应力触发阈值10 kPa,震后50 a内破裂区两端的库仑应力有所增强,但增量较小,仅在3~5 kPa左右;虎牙断裂南段同震库仑应力增量较小,在3 kPa左右,震后50 a内应力基本无变化;塔藏断裂带西北段的同震应力增量在5~33 kPa之间,在大部分区域超出应力触发阈值,震后应力有所加强,但是增量较小(约为3 kPa)。库仑应力加载有可能增加以上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需加强监测。地震对雪山断裂带西段(以虎牙断裂与雪山断裂交叉点为界)的影响较小,其同震库仑应力最大增量仅在6.15 kPa左右,未超过地震应力触发阈值。同时,地震还减小了雪山断裂带东段、白龙江断裂舟曲段、岷江断裂北部以及龙日坝断裂北部地区的库仑应力,可能短时间内减小了这些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而对距离震中较远(150 km以外)的地区(如青川断裂)影响十分微弱,其同震与震后应力变化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粘弹性模型,进一步分析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应力变化对2016年杂多地震的影响,讨论玉树地震和杂多地震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影响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库仑应力使杂多地震震中位置应力升高1.476 kPa。2010年玉树地震至2016年杂多地震的6 a内,震后粘弹性松弛作用使研究区域库仑应力增强区域应力持续集中,并使应力影区进一步释放应力,杂多地震位于玉树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增强区域。2016年杂多地震发生时,其震中位置应力升高3.902 kPa。采用多组不同模型参数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玉树地震对杂多地震孕育起促进作用。2016年杂多地震同震破裂仅影响震中周边小范围区域的应力状态,在杂多断裂带西北端出现应力高值区域。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作用使甘孜-玉树断裂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洛须段、当江段、巴塘乡断裂中段及五道梁-曲麻莱断裂称多段应力明显升高。甘孜-玉树断裂西北段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相古段地震空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类比研究结果表明:水库地震既可发生于活动区的活动部位,又可出现于平静区的“稳定”地段。水库所在地段的地质背景是能否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基础,但各发震水库并不尽相同。发生水库地震的关键性因素是库区的具体构造、岩性及由它们诱导出来的水文地质条件。具备这些因素的水库发生水库地震的可能性就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地震地质、测震和地形变观测资料论述了长江三峡地区挽近期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指出峡区周围地震的空间分布,地震类型的变化规律和独立烈度异常区产生的原因,分别与地壳运动形式,孕育地震的介质条件和深部界面形变有关。文中最后讨论了葛洲坝水库诱发地震的有关问题。指出了葛洲坝水库具备了诱发地震的基本条件,存在诱发5级地震的可能性:南津关一带是发生水库地震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漳州断陷盆地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州断陷盆地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研究了漳州断陷盆地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研究结果认为 ,漳州盆地北西向九龙江下游西溪断裂是该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发现,相对于蓄水前,蓄水至135 m水位时,官渡口断裂-马鹿池断裂-牛口断裂围限区、秭归地理中心和九湾溪断裂带,出现了4个主应力下降区和共轭的主应力增长区,形成了差应力场;175 m水位与135 m水位相比,局部差应力场呈现逆向变化,即形成了加载效应与卸载效应的交替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的诱震(或触震)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未来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城垢预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做好未来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实践的技术准备,根据水库诱发地震的特殊性和三峡地区的区域性特点,主要论述了测震学方面部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应变蠕变曲线形态方法,小震活动“密集-平静”等常有方法和序列频度衰减系数h值,震级-频度关系系数b值,波速比,振幅比等方法是在未来预测实践中值得推荐或进一步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震源机制解表明:长江三峡水库巴东库段地震的发震应力是由库水荷载作用造成的。进一步分析认为,地震可能是库岸区浅地表岩层在库水荷载为主的水岩耦合作用下沿易滑结构面滑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进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 ,已有的研究表明 ,高坝水库有可能诱发中强地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已成为测量地球表面变化极具潜力的技术。对欧洲遥感卫星ERS - 1与ERS - 2的SAR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 :只要时间跨度不太长 ,在有植被覆盖、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亦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干涉图像。结合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利用InSAR技术完全有希望识别三峡工程蓄水过程的地表变形  相似文献   

14.
??2012??10??31??????????????ML3.8С????????о?????????????????????????????????????????????????????????????????????10 km??????????????????????????????С??????????5 km???Χ???????????????????????????????????????????????λ?????????????????????????????????????????????????  相似文献   

15.
????2000~2006???????????????????????????????????????????????????????????????????????????????????????????????????????????????????????????????????,P???????С,????,??????????????£??????????????????????????????????????????????P????????????????????????????,????????????????????????????????????й??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峡工程地震监测台网记录的2003~2014年地震振幅比和P波初动数据,对三峡水库重点监视区蓄水后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震源的基本特征是大仰角的主压应力轴和近于正断的震源错动。在库水的循环加卸载及其水岩的理化作用下,浅表岩层软弱结构面(体)失稳,是蓄水后小微地震活动的主要诱因。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后,逆冲走滑类型地震的比例显著增多,显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Ͽˮ��Ͷ������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μ??????????????????????????仯???????????????????????????????????????????????????????????????????????????????????????????????????к??????????????????????????????????????  相似文献   

18.
???????P??????????????????????????????о????????????????????????????????????????????????????£????????????????????????????????????????????????????????????????????????????????γ???????????????? ????????????????????????????????????????????????????????????????????????????????????£???????????????????????Ρ???????????????????????????????????????????μ???ж?????????????????????????????????  相似文献   

19.
?????????29?ε????????????????????????????36???????????????????????????????ж??????????????????????????????????????????ε?????????????????????????????????????????????????????29?ε??????????4????????????????????????????????????????????????????е??????????????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观测资料,基于互相关-重排实验技术系统分析三峡工程在蓄水进程中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相关性及不确定度,探讨三峡水库地震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蓄水进程中库首区地壳经历了“持续加载-渗透饱水-回弹与再平衡”的复杂过程,库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库水位的时序变化关系密切;2)从开始蓄水到175 m实验性蓄水阶段,巨量的直接库水荷载导致沿江近库岸10 km范围内的矿洞、溶洞、浅表性岩层、断层等失稳而诱发地震,震源深度5 km范围内的浅震活动明显与库水位快速上升产生的弹性加载有关,对库水位上涨呈“瞬时”响应;3)随着175 m实验性蓄水阶段稳定运行,渗透作用逐渐成为库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断层软化等作用可能是接连触发2014-03秭归M4.5、M4.9等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原因,震源深度大于5 km的深震活动开始呈现对库水位的“滞后”响应特征。长江香溪库段作为仙女山、九畹溪断裂与长江交会的三角形构造部位,其周缘或存在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