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国家台网中心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在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2个地区的台网监测能力,选取2个地区2021年5月18—29日的地震序列,对自动地震速报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国家台网中心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基本实现1min内的单路自动地震速报信息初次产出,根据地震台网密度的不同,产出时间从30~60s不等。与地震编目结果相比,云南漾濞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偏差较小,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偏差较大,2个地震序列震级偏差不大。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偏差较大的原因是该区域台站稀少且空隙角较大。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存在少量的漏报地震,与系统定位时信噪比较低、台站空隙角较大及多个地震混叠在一起有关。  相似文献   

2.
1995年7月9日青海共和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董积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主题词青海,震源机制,共和1995年7月9日23时56分,青海共和发生了MS5.3级地震。经国家地震局定位及甘肃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质构造及地震台网分布特征,将青海地区分为柴达木盆地、青海东北部、青海东南部3个区域,运用青海地震台网记录的112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利用Atkinson方法得到3个区域的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Q值最大,青海东南部Q值最小。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3个区域24个地震台的场地响应,其中1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9个台站稳定性相对较好,GOM(格尔木)作为国家基准地震台,具有良好的观测环境,场地响应曲线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2015年11月23日青海省祁连县M_S5.2地震进行遗漏地震检测研究,由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中遗漏事件较多,故对主震后1天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主震后1天内青海测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个数(包括单台)共62个,选取主震后M_L1.0以上余震30个作为模板事件,通过匹配滤波的方式扫描出遗漏地震31个,约为台网目录给出的0.5倍。基于包络差峰值振幅与震级的线性关系估测检测事件的震级参数,最后将检测后的余震目录与台网余震目录在主震后1天内的最小完备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检测后最小完备震级从M_L1.2降到了M_L0.7,得到青海测震台网在祁连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_L0.7。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18和19日在青海玉树相继发生了5.0、5.6和5.4级地震。本文通过玉树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及青海省地震台网监测结果分析该地震事件属于震群型地震;通过现场考察及宏观烈度区、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区域构造分析认为发震构造为乌兰乌拉湖-玉树构造带。  相似文献   

6.
夏河5.7级地震前青海地下流体台网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10月28日夏河5.7级地震前,青海地下流体台网出现一系列的异常。本文即选取了青海地下流体台网中出现异常的门源水位水温、平安水位水温、乐都水温、佐署水温、湟源水氡、西宁水氡,对异常变化形态、时间进程和同步性、异常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并异常产生的原因以及与夏河地震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这些异常不是夏河地震震源体活动导致的,而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构造应力场整体变化的结果,是场兆而不是源兆。  相似文献   

7.
汪进  刘江峰  田军 《地震工程学报》1987,9(2):88-88,110
根据甘肃省地震台网测定,1987年元月8日02点19分在甘肃省迭部境内发生了一次5.9级(M_s)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4°10’,东经103°14’。震源深度为11公里。地震发生后,我们收集了甘肃、四川、青海等省地震台网和全国各基准台站所记录到的P波初动符号共72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区域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的要素,分析了影响区域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因素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结合安徽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实例,探讨了如何提高区域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并建立相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及部分强余震震源参数的重新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补充新疆、西藏和青海地震台网部分台站的地震波形资料,分别用不同地震定位方法,对2008年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和最初的4个中强余震震源参数进行重新定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目录结果和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甘肃省地震台网测定,1990年10月20日16点09分在甘肃省天祝、古浪交界处发生了一次6.2级(M_(?))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07′,东经103°38′,震源深度15公里。地震发生后我们共收集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省地震台网和全国部分基准台所记录到的80个P波初动符号。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我们求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1、图1)。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陕西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及西安数字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台网、华北遥测地震台网、陕西邻省部分台站记录的数据资料,对1998年1月5日泾阳地震震级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合泾阳地震的宏观考察数据综合分析,认为泾阳地震震级为ML5.2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Voronoi图和地震震中近似满足双曲线分布,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V图和双曲线的地震预警快速定位方法.并对青海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处理.研究结果发现,该地震定位方法能满足地震速报的精度要求,在时效性上也可满足地震预警的需要.该方法在地震预警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萨签定的"援建萨摩亚地震台网项目",对萨摩亚进行了地震台网的勘选,选出了3个固定宽带地震台站的台址。通过勘选确定的萨摩亚地震台网,填补了萨摩亚无地震监测台网的空白,有助于提高萨摩亚的地震监测和综合减灾能力,实现萨摩亚境内及周边地区大、中地震的监测与速报,为海啸预警及地震减灾系统的建立搭建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4.
青海数字遥测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由30个子台组成,全部采用速度记录方式。用速度震级公式对各子台不同震级所能控制的距离进行了计算,得到台网对不同震级地震的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5.
1984年2月17日10点37分青海省祁连县东南(37°42′N,100°10′E)发生了5级地震(青海台网测定)。该区曾于2月13—16日发生3次M_L=2.0—3.6级地震,截止2月21日共发生7次M_L=2.8—3.3级余震。青海省地震局及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联合对这次地震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6.
正2000年以来我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组成的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每天汇集的数据量达到40GB,可以说,我国地震台网产出的观测数据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如此海量的地震波形数据为地震监测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在汶川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及运行情况,总结分析该台网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速报、震型判定、余震预测和地震烈度划分、抗震救灾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防震减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2022年1月8日门源MS 6.9地震原始波形进行分析,测算出88个测震台站的MSMS7MS(BB)等3种面波震级,并与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和青海区域地震台网编目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山东地震台网测定门源MS6.9地震的面波震级MSMS7MS(BB)分别为7.20、7.16、6.96;②MS(BB)震级的测定方法简单,不同台站之间的偏差较小,一致性较好,适合在地震台网的地震速报中使用。这与震级国家标准GB 17740—2017的规定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测震台网为例,介绍灾备处理中心数据传输方法、系统框架、子系统建设关键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运行效果给予评价。江苏省测震台网采用SDH/MSTP有线专线和4G无线网络同步实时传输方式建立备份信道,原主信道数据由数采以太网口采集,备份信道数据由数采串口采集,从而实现测震数据的实时备份。现已建成溧阳地震台灾备处理中心,部署实时波形汇集交换、数据存储备份、自动速报、人工速报和信息发布、运行监控5个子系统,确保地震监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吉林省地震台网布局,监测手段设置及仪器装备状况,重点对测震台网,地震前兆台网的监控能力进行分析,给出了台网和实际控制范围,对目前台网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