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磐石地区鹿圈屯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中部的鹿圈屯组自建组以来, 一直被归入到“下石炭统”。在磐石明城附近鹿圈屯组上部的4个样品中发现的牙形刺化石,以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 , Id. lanei,Id. sinuatus,Id. sulcatus,Idiognathodus sinuosus等晚石炭亚纪(宾夕法尼亚亚纪)巴什基尔期典型分子为特征,表明鹿圈屯组上部存在晚石炭亚纪早期的沉积。其中Idiognathodus和Streptognathodus较为原始分子的出现,表明鹿圈屯组上部的时代与巴什基尔期的中、晚期相当。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磐石七间房剖面上部的两个样品( Lqt 22 和Lqt 26) 中发现了牙形刺Declinognathodus bernesge,D. inaequalis、D. noduliferous s. l. 及D. praenoduliferous。这一动物群的时代清楚地表明七间房剖面鹿圈屯组上部的时代为晚石炭亚纪巴什基尔期( Bashkirian) 的早期,可精确确定为D. praenoduliferous 带晚期至D. noduliferous 带早期。吉中地区石炭系的中间界线无疑在鹿圈屯组内部。  相似文献   

3.
吉中磐石地区下石炭统鹿圈屯组海相暗色泥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松辽盆地周边地区野外地质勘查、典型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确定下石炭统鹿圈屯组为吉中磐石地区暗色泥岩发育的重要层位。应用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鹿圈屯组海相暗色泥岩进行了特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鹿圈屯组海相暗色泥岩平均残余有机碳高达1.99%,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为主,80%样品镜质体反射率介于2%~4%,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鹿圈屯组为磐石地区潜在烃源岩层,暗色泥岩地化指标优于松辽盆地晚古生代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  相似文献   

4.
西藏泥盆纪海相红层的分布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宝玉  李明  武振杰 《地质学报》2019,93(10):2383-2402
在作者及前人对西藏地区泥盆纪地层学、古生物学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区泥盆纪海相红层进行了初步的系统整理。共识别出6层(套)海相红层,它们是:早泥盆世扎西岗组海相红层(洛赫柯夫阶—布拉格阶)(XDRB1)和春节桥组上部海相红层(埃姆斯阶)(XDRB2),中泥盆世海通组海相红层(艾费尔阶)(XDRB3)和丁宗隆组底部海相红层(吉维阶)(XDRB4),晚泥盆世查果罗玛组(下部)海相红层(弗拉斯阶)(XDRB5)和羌格组顶部海相红层(法门阶)(XDRB6)。所有海相红层均形成于近岸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因此,属于浅水-半深水陆棚红层,此外,还讨论了中国南方泥盆纪海相红层的分布及全球法门期海相红层广布事件。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寒武纪早期地层对比与统一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的寒武纪早期地层 ,宜统一划分为6个三叶虫化石带(Shantungaspis,Yaojiayuella ,Qiaotouaspis,Redlichia(Pteroredlichia) ,Megapalaeolenus和Hsuaspis)和3个组(毛庄组、馒头组和猴家山组)。毛庄组包含Shantungaspis带 ,Yaojiayuella带和Qiaotouaspis带一部分 ,馒头组包含Qiaotouaspis带大部分、Redlichia(Pteroredlichia)带和Megapaeolenus带 ,猴家山组仅含Hsuapis带。前2带属毛庄阶 ,第3、4带属龙王庙阶 ,后2带属沧浪铺阶。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在毛庄阶与龙王庙阶即Yaojiayuella带与Qiaotouaspis带之间。毛庄组属下—中寒武统 ,其它2组属下寒武统。按各组的岩层组合特征 ,统一划分为15个岩性段  相似文献   

6.
牛绍武  辛后田 《地质通报》2018,37(10):1801-1819
2007—2008年,在滦平县西瓜园东滦河南岸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与西瓜园组连续的直接接触关系,其后,又在滦平以西巴克什营至滦平公路鹞子梁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鹞子梁砾岩,并向西追索到拉海沟北的得胜岭北山,九佛堂组剖面就是从得胜岭北山鹞子梁砾岩底部开始向北测制。在滦平县以西的山湾、杨树沟、小乔木沟、德胜岭等地都采到了叶肢介化石,特别是在该组下部采集到了阜新东方叶肢介和九佛堂东方叶肢介;顶部采集到了沙海组的典型分子延吉叶肢介属的几个种,证明在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之上、阜新组(青石砬组)之下确有九佛堂组—沙海组,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关滦平盆地"大西瓜园组"或"大九佛堂组"的争论。至此,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九佛堂组与沙海组的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初步建立起来。结合滦平盆地晚期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结合前人资料,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自下而上拟初步建立三宝营阶(土城子阶)、榆树下阶(大北沟阶)、张家沟阶(原大店子组)、李营阶(义县阶)、鹞子梁阶(九佛堂阶)-清河门阶(沙海阶)、海州阶和"孙家湾阶",以供今后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分布及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的三叠纪地层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研究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的分布格局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初步识别出5组12段海相红层,分别是:飞仙关组(大冶组)红层(印度阶)、嘉陵江组红层(奥列尼克阶)、雷口坡组(巴东组)红层(安尼阶)、天井山组红层(拉丁阶)和马鞍塘组红层(卡尼阶),并将这些红层与相邻地区(湖北中西部和贵州)三叠纪海相红层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研究区所有海相红层均属于滨海-浅海陆棚相红层,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的碎屑物质及Fe_2O_3主要来源于康滇古陆和龙门山等高地。同时,文中还探讨了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纵向分布与古气候、古纬度、水深、植被、矿产、岩石颜色、构造运动等之间的关系。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全国乃至全球三叠纪海相红层分布规律研究和时代对比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8.
富饶阶地表地层剖面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黑龙江省嘉荫县乌云镇地区中生代结束前后连续沉积了两套含煤地层,即上部的古新统乌云组和下部的马斯特里赫特阶富饶组。富饶阶相当于富饶组上段地层,但由于其代表剖面顶、底不全,且可参照的钻孔岩心已不复存在,因此有必要在原命名地区寻找新的地表露头剖面。乌云镇西北白头山黑龙江沿岸出露富饶阶上部地层,其上部含有丰富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初步确定了两个孢粉组合: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红杉粉(Sequoiapol-lenites)孢粉组合和鹰粉(Aquilapollenites)-肋桦粉(Betulaepollenites)孢粉组合。这两个孢粉组合都有鹰粉类(Aquilapollis)化石,计有5属10多种化石,其中除了小刺鹰粉(Aquilapollenites spinulosus)一种可由上白垩统上延入古近系下部地层外,其他多数出现在环太平洋的上白垩统最上部地层中(马斯特里赫特阶)。由于富饶组下段相当于明水阶(马斯特里赫特阶中、下部),因而富饶组上段,即富饶阶,相当于马斯特里赫特阶的上部。对该剖面下部的流纹质晶屑沉凝灰岩采样进行SHRIMP锆石U-Pb法测年,定年结果为66±1Ma,与上述孢粉生物地层学结论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测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似在乌云组与富饶组之间,即厚层含砾砂岩的底部,但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的研究 ,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 ,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 (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 )、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 ,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 :新厂阶 (或特马豆克阶 )、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 ,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 ,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 R.taojiangensis( =R.praeparabola) / H .simplex、 O.communis、 B.triangularis/ T.laevis、 U.austrodentatus、 N .gracilis和 N ankinolithus带的底部 ;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 /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 /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 ,分别以 A.ascensus和 D .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 ( GSSP)的对比 ,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  相似文献   

10.
本溪组指中国北方奥陶系灰岩不整合面之上、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之下,由碎屑岩夹灰岩或灰岩凸镜体所组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地层。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地层学理论的发展及认识的不同,对本溪组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划分形成了多种争议。本文按地层多重划分的观点和方法认为组是一个岩石地层的自然实体,并有区别于相邻自然实体单位的岩石内容和反映其发育的某一特定过程。为此,建议以层型剖面(本溪市新洞沟与蚂蚁村沟间的牛毛岭)为准,将本溪组岩石地层单位定义到《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的成果上来。即奥陶系灰岩顶部不整合面之上、下蚂蚁沟灰岩底界之下的一套碎屑岩层。从该灰岩层(即华北各地下部第一层灰岩)始,到最上部一层灰岩顶界(如山西太原的东大窑灰岩、河南禹州L8灰岩)为上覆太原组。该组下部产G、F两层铝土页岩,称为湖田段;上部为紫色-杂色富碳岩系(夹一薄煤层或碳质页岩)称为新洞沟段。本溪组的地质时代或年代地层,依据各地所产化石及上覆太原组第一层灰岩(即顶界)所产化石,不同地区时限不同,在吉南-辽东地区为大塘阶-德呜阶;在晋冀鲁为罗苏阶-滑石板阶;而在河南禹州其顶界进入逍遥阶(或小独山阶)-阿瑟尔阶;明显地反映出岩石地层单位穿时的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11.
山西阶是笔者建立的华北地层区晚古生代的地方性(区域性)阶之一,兹选太原西山山西组(岩石地层单位)层型剖面为山西阶之层型,并选晋东南晋城—陵川地区自黄水沟砂岩(与太原西山北岔沟砂岩层位相当)之底至佳样砂岩(与太原西山骆驼脖子砂岩层位相当)之底的一段地层为山西阶的次层型。在山西东南部,山西  相似文献   

12.
[摘 要]河南省是我国第二产铝大省,而铝土矿所在地层层位石炭系本溪组划分长期以来争议不定。本文通过对河南本溪组地层层位的岩性组合、动植物化石组合及其孢粉组合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比,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 豫北鹤壁本溪组是一个跨滑石板阶和达拉阶的岩石地层单位;(2)河南省焦作本溪组上界应与达拉阶上界大致接近;(3) 豫西地区本溪组应属于跨滑石板阶、达拉阶及马平阶三个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4) 嵩箕北区本溪组生物群属晚石炭世之产物;(5) 嵩箕中区本溪组生物群更比嵩箕北区的年代晚。综上所述,河南铝土矿所在地层-本溪组含铝岩系为一“ 穿时冶性清楚且典型的岩石地层单位,如果以目前石炭世的划分方法,河南省本溪组既有晚石炭世早期,亦有晚石炭世中期,是一个同相异期的岩石地层组合。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东营凹陷渐新统东营组的天文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定东营凹陷牛38、郝科1和利1等3口井东营组进行天文地层研究。以牛38井沙河街组一段顶界31.8Ma作为东营组底界年龄,得到3口井各段的年龄平均值为:东二段底28.406Ma,东一段底25.385Ma和顶界24.467Ma。东营组底界(31.829Ma)大致相当于"中国区域地层表"提出的32Ma的渐新统底年龄,但是与"国际地层表"提出的渐新世鲁培尔阶底界(33.9Ma)相差1.9Myr。东三段底界、顶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829Ma、28.406Ma大致可与中国的乌兰布拉格阶或国际的鲁培尔阶中上部相当;东二段底界至东一段顶界的平均年龄大致相当于塔本布鲁克阶或夏特阶。根据东营组岩石地层与天文地层研究认为,在三角洲沉积过程中,东营组各段界线是穿时的,如东三与东二段界线的年龄相差可达1.4Myr。根据偏心率理论曲线和小波分析,夏特阶底界(28.4Ma)附近的变化可能与偏心率100ka左右理论周期的特殊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莱芜-新泰地区盘车沟剖面固山组底界上下首次发现了副蝴蝶虫(Parablackwelderia).研究表明Parablackwelderia是独立的属,而非Blackwelderia的晚出异名.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华北寒武纪崮山组和崮山阶(期)的标准地区,山东的崮山组被认为与崮山阶完全相当,这个认识在莱芜-新泰地区需...  相似文献   

15.
到目前为止本省内早寒武世尚未发现有梅树村期和筇竹寺期沉积,仅有沧浪铺期和龙王庙期沉积存在。在济源—博爱—武陟一线以南地区有沧浪铺阶辛集组、朱砂洞组和龙王庙阶馒头组。该线以北只有龙王庙阶辛集组和馒头组。辛集组是个受特定环境控制的穿时地层单元。早寒武世沧浪铺早—中期(辛集组)沉积环境是潮下浅水陆棚和滨岸潮下带、滨岸潮坪潮间带。沧浪铺中—晚期(朱砂洞组)沉积环境是滨岸碳酸盐潮坪缓坡—潮间—潮上蒸发坪和潮间蒸发岩洼地以及潮下碳酸盐浅水缓坡。龙王庙期(馒头组)沉积环境是滨岸碳酸盐岩潮坪缓坡和潮下碳酸盐岩浅水缓坡。早寒武世痕迹化石主要产于三个层位,可分为H-T组合和L-B组合。前者为潮下浅水陆棚风暴环境痕迹组合,后者为潮间—潮上低能泥坪环境痕迹组合。早寒武世痕迹化石共11属(1新属)、16种(1新种、1相似种、10未定种)。  相似文献   

16.
湘中佘田桥剖面上泥盆统弗拉斯阶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学平  孙元林  白志强  王尚启 《地层学杂志》2004,28(4):369-374,i004
湘中佘田桥剖面的佘田桥阶大致与弗拉斯阶范围一致 ,其下为吉维阶泥质灰岩 ,含腕足类 Emanuella tak-wanensis等及竹节石 Viriatellina kienelensis等。佘田桥阶自下而上分别为榴江组、蒸水河组、老江冲组。榴江组主要是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粉砂岩互层、底部为黑色薄层硅质岩。蒸水河组下部以灰黑色及暗灰色钙质泥页岩为主 ,含介形虫 Bertillonella erecta、B.cicatricosa?、Franklinella calcarata、Entomozoe(N ehdentomis) tenera及菊石 Meso-beloceras?sp.;上部泥质灰岩、似瘤状灰岩、粉砂质泥岩含牙形石 Palmatolepis cf.semichatovae、大型菊石 Mantico-ceras sp.及介形虫 Entomozoe(N ehdentomis) pseudorichterina。老江冲组以泥页岩为主 ,顶部附近则出现一些泥质灰岩、似瘤状泥灰岩层 ,产丰富的小嘴贝类、无洞贝类及弓石燕类等腕足动物 ,少量海绵 (?)及珊瑚等。佘田桥阶的顶界与弗拉斯阶的顶界一致 ,即以无洞贝类和大量四射珊瑚的绝灭为标志 ,而 Yannanellina腕足动物群的出现开始于锡矿山阶 (或法门阶 )。综合各类化石资料 ,佘田桥剖面的榴江组大致相当于牙形石 falsiovalis带— punctata带 ,蒸水河组相当于 L ower hassi带— L ower rhenana带 ,老江冲组相当于 U pper rhenana带— linguiform  相似文献   

17.
冯少南 《湖南地质》1990,9(3):69-74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证明,在Misellina claudiae带之下马平组灰岩(船山组)上部,产二叠纪的(竹蜓)类、珊瑚和腕足类,其时代相当于阿舍利阶(Asselian)上部至萨克马尔阶(Sakmarian)和阿丁斯克阶(Artinaskian)的一部分。湖南嘉禾袁家剖面,船山组灰岩上部盛产该期代表分子Mccloudia,许寿永等称Mccioudia带,并以该带的底,视作石炭一二叠系的分界。据此,笔者将嘉禾袁家剖面二叠系的底界,下移到船山组灰岩第六层产Mccloudia带的底。该剖面的船山组灰岩为跨时的岩石地层单位。石炭一二叠系为连续沉积。本文还讨论该剖面与邻区的对比及其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一九八一年,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在阿里地区北至龙木湖南散尔多山、南至狮泉河一带的地质工作中,采到大量(虫莛)类化石。含(虫莛)化石层位共计有三,即:相当茅口阶的龙格组,栖霞阶的吞龙共巴组和相当阿丁斯克阶(狭义)至萨克马尔阶的曲地组。研究成果将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的植物化石,产自吉林双阳烧锅街至磐石五家子一带。含化石地层由砾岩、砂岩及粉砂岩等组成,夹数层可采煤层,是印支运动后山间盆地河湖相与沼泽相沉积。这套地层曾被称为二道梁子组(长春地质学院,1960)或太阳岭组(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普查大队,1973);1978年,吉林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R.taoyiangensis(=R.praeparabola)/H.simplex、O.commums、B.triangularis/T.laevis、U.austrodentatus、N.gracilis和Nankinolithus带的底部;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分别以A.ascensus和D.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GSSP)的对比,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的有关年代地层单位或名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和说明,并按所划分的年代地层单位序列,依次指出了与上述各个阶时代相当的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的区域性界线层型剖面究竟定在何处,道保湾阶的命名、层型剖面和界线标志问题,以及钱塘江阶界线标志和精确对比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