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地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总体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存在资源勘查研究程度低、分散开采普遍、重开采、轻回灌、创新发展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利。在山西省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山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热储类型、特征以及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照不同热储类型及地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议,并提出在山西省打造温泉小镇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地热资源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清洁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带动并提升旅游休闲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盐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时间短,形式粗放、单一。对盐城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布特征、地热水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旅游景区建设需求、旅游市场条件、环境条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盐城市地热资源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和综合开发示范等功能价值; 滨海—阜宁一线、盐城市区、盐城丹顶鹤海滨湿地旅游区、马家荡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东台和大丰市区以及中华麋鹿园—黄海森林公园一线可划定为地热资源重点开发区。此外,在分析研究区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程度及其交通条件、经济状况、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盐城市范围内现代旅游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要形成以地热富集区和县、市区为中心并以重要风景旅游区为节点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地热资源多元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3.
胡君春  郭纯青 《地下水》2007,29(2):110-114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得到了广乏的开发和利用.从地质条件关系、地热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已知地热信息及其埋藏条件等方面阐述河北省石家庄市地热资源成因,分析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为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世界地热资源开发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目前世界地热资源开发应用的概况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热资源利用的情况,分析了近年来世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展望了世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热资源现状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问题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至2005年底,已有地热井269眼,年开采量2564万m^3。但地热资源利用率最高为62.4%,地热尾水回灌率不到8%,是一种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笔者从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出发,针对天津地区不同热储层的特征,在阐述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存在的缺乏统一规划、地热利用率低和回灌量少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开采类型区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及保护目标,提出了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强度控制、利用方式控制和优化配置的保护原则,为有限、宝贵的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证;并提出地热资源必须走回灌开发道路,增加回灌井,提高回灌率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赋存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献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6):49-51,56
通过对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阐述了该矿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估算了潜在的地热资源量,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在规划煤炭开发的同时,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从经济技术角度考虑到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动态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是我国开发利用地热资源较早的城市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大规模的将地热资源应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等方面。在收集和整理历年地热资源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天津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分析了其水位、水质和水温在短期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是我国地下热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省已发现地下热水(〉23℃)资源179处,其中低温136处、中温40处、中高温1处、高温2处,但目前湖南省地下热水的开发利用方式较粗放,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文章阐述了湖南省地热资源的控制因素、分布特征及水化学类型等特点,分析了目前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建博  方丽萍 《云南地质》1996,15(3):299-307
云南位于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激烈。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丰富的地热资源,使云南成为我国地热资源大省。对云南地热资源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然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却较低,高温地热资源至今还未得到真正利用。本文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全省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过热水-高温、中、低温和低温三种类型;按成因分为火山岩浆型、新生代盆地型和褶皱山区断裂带型,并对地热带的分布规律及地热田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描绘了全省地热资源的总貌,继而指出地热资源在工业、农业、矿业、医疗饮疗保健、旅游等事业方面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樊小舟  齐新刚 《地下水》2007,29(2):96-100
渭河盆地北缘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热异常明显,储热层发育,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具备地热井成井条件.分析了三原县地热发育的地质条件和热储层的形成,认为开发利用三原县城区的地热资源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地热资源特征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凯  王珊珊  孙颖  崔文君  朱德莉 《中国地质》2017,44(6):1128-1139
北京市地热资源属于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目前已有50年集中开发利用历史。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已突显出一系列问题。为合理确定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服务首都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分析、野外地热地质补充调查及水化学取样,分析了北京地区地温场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其中研究表明热储顶板温度高于8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凹陷中心和大兴迭隆起南部的凤河营附近;北京地区地热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型水。并开展了地热资源温度区划、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及开发利用潜力区划。综合考虑地热田划分、地热资源特征、地热资源潜力区划,结合开采程度、资源条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将其划分为限制开采区、控制开采区、鼓励开采区和其他地区,其面积分别为378.65 km2、562.88 km2、1612.07 km2、3722.31 km2。本文分析研究,对掌握北京市地热资源总体特征、了解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制定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淄博张店地区地热资源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热储层特征及地温场特征等分析研究,并对张店地热田形成模式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张店地热田热储概念模型,阐明了张店地热田形成的机理。对确定该地区地热田的边界范围、热储概念,以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地热田远景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京津鲁地区走在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前列,在地热勘查、地热利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尤其是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科学利用上树立了典范。分析江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地热勘查中的技术难点,对京津鲁地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主要勘查技术方法、地热资源科学利用以及勘查开发规划等进行阐述,对江苏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热资源调查是皖江经济带地质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基于皖江经济带以往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阐述研究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机理、种类及资源总量,分析总结研究区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皖江经济带地热资源虽然丰富,但仅有部分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且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水热型地热资源以温热水、温水为主,总体品位不高; 浅层地热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技术成熟,适宜大力开发利用,但大部分未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建议采取梯级或循环利用措施提高利用效率,综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突破现有模式,寻找高品位地热资源; 开展县级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 建设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平台。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权  杨则东  疏浅 《江苏地质》2016,40(1):171-177
安徽省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通过对安徽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示范研究,将安徽地热资源划分为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两大类型,其中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区、巢湖—和县一带及皖南山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亳阜断陷盆地、淮南陷褶断带及合肥断陷盆地。安徽省已发现的地热流体大多为温热水或温水,少数为热水。同时对全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就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对深部地下水循环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讨论了四川盆地及盆周地区深部岩溶地下水形成条件,对深部岩溶地下水的循环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邯邢东部平原区温增温率3℃/100m,被任为是不宜开采利用的“非地热异常区”。但近几年来在该区已成功施工了井深1500~1800m的探采结合地热井拾余口,井口出水温度达50℃以上,证实了邯邢东部平原区地热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根据该区域地热条件背景及地热资源赋存特点,结合该区近几年地热探采施工体会,对地热井成井工艺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提出了有益见解,对类似平原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衡水市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当地的开发利用设想,以实现地热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从而推动衡水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营黄河三角洲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在分析地热地质及地热水的常规离子、微量元素、有害物质、放射性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目前主要以供暖、洗浴、养殖为主。同时,关注了地热资源不合理开采及尾水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问题。根据当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梯级开发模式、改善尾水排放、地热井动态监测等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地热能行业为切入点,就双碳目标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思路进行详细探究。首先探讨了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发展路径与消费结构,进而总结了双碳目标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双碳目标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创新思路,具体包括探索特色路径、强化创新策源、推动产业集聚、打造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