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近数十年湘江流域河流水文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景保  吴桂生 《热带地理》1997,17(3):295-302
湘江是长江中游主要支流之一,作者从制约河川水文要素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着手,依据湘江流域有代表性水文测站多年实测水文气象资料,较全面地分析了河川径流,水位,暴雨洪水,泥沙。水化学等水文要素的组成,发展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深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首先根据经济增长态势把深圳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然后在分析深圳产业结构演进的内容变化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替的发展阶段进行判识,发现深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替在阶段判识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文中还总结了深圳产业结构演进具有变化快、调整及时有效以及政策的催化推动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爱民  刘加林  尹向东 《热带地理》2005,25(1):19-22,27
利用连续的动态资料,对深圳土地供给稀缺性、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土地利用弹性系数、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支撑了经济总量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与土地供给呈现一致波动性,并表现出滞后性;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隐性贡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澳门人地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叶,澳门的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发生多次急剧变化。人地关系一些要点在澳门的发展和变化中都有反映。澳门在浙、闽、粤沿海众多的港口中脱颖而出反映自然环境是社会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澳门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反映自然环境在人地关系的演变,澳门经济转型艰难反映人文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澳门的城市形象和空间格局有抹不掉的自然印记,反映人地关系的发展是利用自然和利用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骥 《地理教学》2005,(10):1-4,11
文化中心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其它事物一样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其规律的形成、变化、发展有其相关因素的影响。相关因素的变化,文化中心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文化中心与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说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在一定地域内,文化中心形成在经济地域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条件一般是生产力和自然环境。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地区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在相应的生产力条件下,就能形成地域的经济中心。但是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环境的变化,就会使得原先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出现变化。如:原先是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由于气候的变化而变得干旱,甚至是出现沙漠,那么该地区的经济条件的优越性也不复存在了,经济中心就会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理预测的特点和方法张宝光(天津师大地理系)一、区域地理预测的特点区域地理预测的任务是估计和评价某个地区自然环境在其形成发展进程中和在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区域预测即有时间特性,又有空间特性。区域地理预测可以具有不同的样度,视国民...  相似文献   

7.
基诺山林地环境及鸟类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自然环境条件也在改变;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基诺山(又称攸乐山)林地及农作区鸟类多样性的变化,以探索地方民族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水文与水环境特征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简要分析了我国澜沧江流域云南段部分水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发现顺干流流向降水和径流的变化量增加,稳定性减弱,离子浓度也随水流方向逐步降低;典型站点的离子浓度随时间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增加势头。而支流的空间变异比较复杂,表明非地带性因子的作用强烈。目前澜沧江水质总体尚好,丰水期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和TP;上、中游水质良好,下游水质污染较严重,支流水质劣于干流;上、中游水质比较稳定,年际变化较小,下游及各支流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和田河是塔里木河主要支流,下游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部,在塔里木盆地水系中,是次于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第三大河。和田河下游的开发,不但和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关,也有利于防止沙漠南侵和保护自然环境。沿和田河谷修建公路,可缩短阿克苏和田间的  相似文献   

10.
中全新世甘青地区古文化变迁的环境驱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孢粉、古土壤和考古资料,结合甘肃、青海地区的地形特征,发现4 ka BP前气候温暖湿润,马家窑文化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森林草原河谷地区,东界在六盘山,向北则向河西走廊延伸,且主要从事种植业.4 ka BP后,由于气候环境的恶化,自然带向东迁移,生存环境演替为温带草原,齐家文化替代了马家窑文化.为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甘肃、青海地区人类文化遗址也向东南低海拔地区转移,且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被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被变化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涵盖林业生产、疏林地向有林地转换和其他用地向有林地转换三个方程组成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森林覆被变化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地系统动态(DLS)模拟系统预测了2000-2020年在环境保育情景、基准情景和发展优先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被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条件是森林覆被变化的重要控制因素,对林业生产和林地面积转移有显著的制约作用;区位条件、退耕还林政策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社会经济因素也均在不同程度影响了东北地区森林覆被的变化。在2000-2020年间,东北地区林地面积整体将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有林地面积逐年增长,而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均有所下降,其他林地变化幅度较小。本研究结论将为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考察认为,以水电建设为龙头,加快长江上游干、支流综合开发治理是长江流域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整个流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中论述了:1、先期开发治理长江上游干、支流是合理利用长江水资源,防治长江洪水灾害的关键。2、综合开发治理长江上游干、支流将能获得的巨大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3、加快开发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RS数据、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研究了湖北省大冶市1991-2000年耕地变化的特征,并从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作用机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机制、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决策机制三维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大冶市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在自然环境条件方面,矿农交错界面、湖陆交错界面和林农交错界面是该市自然环境中主要的孕灾基础;(2)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农业由以种植业为主转为农、牧、渔业综合发展,以乡镇工业发展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及人口的"虚假"城市化是其基本特征.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导向;(3)在社会群体和个体决策方面,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加速了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使大冶市耕地非农化并不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步,政府的退耕还林、还湖政策和农户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决策则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汉江流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流域,起着我国中西部的经济传输作用和承南启北的连接作用,是我国西北、西南、中原、华中等经济区的连结枢纽。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陕、豫、鄂三省的发展中,其战略意义更显要;流域的农业对全国有突出贡献,在流域内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给全国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的参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环境变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球环境变化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系统本身的科学问题,而是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人文诸多方面综合的、复杂的问题,所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引起了相关学科领域越来越深的参与,愈来愈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要素综合集成研究的趋向。过去的科学实践已证明地理学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力量。地理学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不完全归因于它在探讨人类-环境相互作用中具有综合研究的学科特性,部分原因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强调我国人文地理学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的相关研究,初步讨论了人文地理学要关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文地理学参与的途径及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研究从早期城邑到现代城市的经济功能演替、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然后应用实证的方法,以我国经济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化最快的深圳为例,研究其改革开放后经济功能演替、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对外部空间形态演化及内部空间结构重组的影响。以期探求现代城市经济功能演替与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苏州、无锡、常州的城市用地扩展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环境,是人类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加速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它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是指空气、水、土壤、动植物、岩石、矿物等自然要素;社会环境是指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文化古迹、风景游览区,以及交通、电讯等人类创造的社会要素。由于城市每时每刻都在建设,因此社会环境的变化处于主导的地位。但是,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导致自然环境随之变异,并且最终又反馈于社会环境。因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对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临港工业、海运物流与全球化大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岸带是世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大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岸带临港工业迅速崛起并持续高速发展,依托海港建设、大型船舶运输发展起来的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在跨国公司的运作下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使资源贫乏的日本快速发展成发达国家;深圳赤湾临港工业区成为中国高效益工业的典范。本文着重讨论了海岸带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对地区、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21世纪应大力开发利用海岸带港湾资源、重点建设全球化大生产的大进大出的基地,建立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岸带产业中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江流域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江流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流域,起着我国中西的经济传输作用和承南启北的连接作用,是我国西北,西南,中原,华中等经济区的连结枢纽。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陕,豫,鄂三省的发展中,其战略意义更显要;流域的农业对全国有突出贡献,在流域内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给全国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敏  郝炜 《地理学报》2020,75(4):878-888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方法,使用旅游政务网、地理空间数据云、政府报告和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2001—2017年间影响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含社会政治因素(相关政策、常驻人口、交通状况)、经济产业因素(三产占比、旅游收入、生产总值)和自然环境因素(海拔高度、河流水系、平均气温)。结果表明:① 社会政治因素和经济产业因素变化较大,属于动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变化较小,属于静态影响因素;② 相关政策、常住人口、交通状况、旅游收入、生产总值5个三级动态影响因素的影响能力值从2001—2017年间不断加强,而三产占比三级动态影响因素呈现波动下降,海拔高度、河流水系、平均气温3个三级静态影响因素的影响能力值变化较平稳;③ 从演化过程来看,2001—2017年间社会政治因素影响能力值逐年增加,是影响程度最高的二级影响因素,经济产业因素发展为影响程度第二的二级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发展为影响程度最小的二级影响因素。结果可为合理评价和指导区域旅游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旅游业发展,为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