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所做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温家宝总理也要求:“要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土地管理法》的贯彻实施力度,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支撑。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人口2410万。据2006年土地利用变  相似文献   

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伦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郑度 《地理研究》2005,24(2):161-168
全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和严重挑战。当前要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意识,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人类是地球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以全球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才有较大的安全性和包容性。应当以尊重自然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来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构建新时代的文明发展模式。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形成和社会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伦理的研究、教育和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环境伦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涉及的应用领域很广,要重视地球系统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民和决策者的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迈向21世纪的现代学生,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怎样通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地关系的永远协调呢?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通过课外实践,加深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于教学中,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发展理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生产、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09,(12):57-57,23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转变发展观念。官渡区民政局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突破常规工作思维和理念,在多方调研、论证基础上,通过“以牌养牌”模式设置道路标志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点之年。如何实现开展县、乡地名设标、规范地名使用、编制城市地名规划、加强数字化地名服务、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突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躬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突出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维护好、实…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出现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的认识,逐步树立一些新的观念和意识,如全球意识、国际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等。要增强这些观念意识,就要从青少年做起,而中学地理教育是进行这种观念教育的极好场所,可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曾玮 《地理教学》2006,(1):38-40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五省(自治区)开始实施,新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0.
正一、正确理解课标与考纲理念课标规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考纲在考试内容部分规定"地理学科命题注  相似文献   

11.
对中学生进行法纪教育,是《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的德育基本内容之一。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中,明确要求“在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我国有关人口、土地、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法令,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观念”、“为正确理解我国开发利用资源、能源的政策和法规,奠定一定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测绘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新的科学。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测绘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提高,到今天已形成了一门高新科学技术。测绘属于地球科学,它是对地球的地理空间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又对地球表面自然和人为的物体进行描述的科学。测绘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测绘工作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大测绘统一监管力度,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全面提升我国测绘保障能力"。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也多次对测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自治区人大、政府的领导也明确提出议案、…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怎样,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口资源,这是我国国土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重要依据 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表明:资源的开发,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医疗卫生条件与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都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年龄与职业的构成,影响到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推动人口在空间地域范围内的重新分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及时掌握和准确预测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能使我们更  相似文献   

14.
回眸2004,虽然没有“非典”肆虐,但能源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不协调,还是让中国的老百姓感到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采用各种手段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行为进行宏观调控,抑制了经济过热,缓解了部分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使其价格有所回落,保证了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一跃达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树立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为2004年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未来15~20年上海人口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城市化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另一方面上海不可能设置人口进城的壁垒。本基于科学发展观,从建设人口、产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统筹发展的和谐城市角度,对上海未来的人口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珠江三角洲人口迅速增长,原因在于人口基数大,城市规划的失控,“城市化”的急躁,农村人口政策难以落实。人口的激增导致资源的不足并造成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人口容量预测,应控制人口数量和落实人口发展目标。建议对策为:1)制订合理的人口政策,依法实施计划生育;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乡人口;3)搞好社会福利保障,确保社会安定和稳定发展;4)加强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是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西藏农牧区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大,人文资源独特,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抓住其核心问题-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针对河南面临的严峻形势,选择发展途径,确定发展步骤;切实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与环境和做好社会发展的全面建设工作是推动持续发展的两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栅格尺度的云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制约着区域人口的集聚和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居环境适宜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牵涉的方面也更加广泛.采用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文指数、气候适宜度四类指标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了云南省不同区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结果将为云南省未来人口发展功能分区,人口空间优化分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