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号笛由两部分组成,即音室与振膜组成的策动系统、指数形号筒与双曲形号筒组成的复合式声传输及声辐射号筒。本文对其声策动系统和复合式号筒作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力—声类比线路图。根据国家海船信号设备规范的技术标准计算并选定了号笛各部分的尺寸。最后制成适宜无机械动力船只使用的音响信号器具。  相似文献   

2.
通常水声支援干扰系统中声特征谱信号的算法实现是由信号处理机完成,信号产生模块实现数字信号的数模转换。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模拟潜艇噪声信号产生模块,实现了声特征谱信号生成算法,简化了系统组成。主要介绍了该模块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及试验结果,能为相关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也可以推广到与信号生成相关的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3.
水下光通信具有高数据速率、低链路延迟等优势,但水体浑浊、对准困难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 声通信则因具有互补性可被用于组成声、光混合通信系统。但考虑到声、光信号不同传播特性,常规上此类声、光混合通信系统均采用声、光用独立调制、解调的方式实现,造成较高的硬件系统开销。因此,提出了近程水下声光一体化高速通信方案,该方案采用 PPM 调制方式,基于同一套调制、解调模块以一体化的方式支持声、光 2 种通信链路,通过声、光 2 种通信模式的一体化实现,以更低的系统硬件实现复杂度提供具有更好的指向特性、水质、环境噪声适应性的近距高速链路。经水池实验验证:该系统在近程通信时,声、光通信链路均可实现 1 Mbps 数据速率的无误码通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根据峰值采样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地磁方位仪。该方位仪由传感器励磁电路,信号峰值采集器,模数转换与方位信号处理器,以及角频信号交换器所组成,可直接获取地磁方位角。目前,一个设计正样已用于超短基浅水声系统中,实用效果是良好的。一个有关它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全电子化的非机电式的新结构,不仅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体轻价廉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将来在磁方位仪实现电子集成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袁长迎  炎正馨  蒙瑰  李智慧  尚丽平 《海洋学报》2010,32(10):6908-6913
采用恒流驱动耦合机械斩波技术在激光光声光谱装置上系统测量了5%—100%宽浓度范围甲烷气体的共振光声信号,发现在高浓度区共振光声信号呈现异常的饱和特征.基于气体吸收和光声光谱原理定量分析了光声信号饱和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气体样本对入射光强吸收而导致的声源与本征共振模式的耦合系数改变是异常饱和的主要原因,并导出判定光声信号饱和深度的准则以用于判定高浓度气体饱和深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FPGA的鲸豚声信号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在采集存储水族馆内声信号的同时,应用改进的HHT算法处理鲸豚叫声中的click信号,实现实时的甄别瓶鼻海豚和白鲸功能,可用于针对大型哺乳动物的远洋实时跟踪科考。  相似文献   

7.
声模仪供训练声纳员使用。在声模仪里水声信号模拟的依据是水声信号检测理论,在对舰船辐射的噪声和背景干扰噪声及潜艇声纳系统检测信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电子线路对水声信号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应用子波变换对悬浮物测量中的声散射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利用子波变换对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降低噪声影响,提高信噪比,并对声散射信号降低噪声影响和提高悬浮物测量精度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新型波浪采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主要参数,采集、存储、运算和电源控制部分的结构与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时水下声图象的获取、处理和自动识别系统,对构成系统的软,硬件系统作了概要的描述,并给出相应的框图和部分实验结果,本系统曾成功地用于松花江沉船的找捞任务,证明已达到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CS-1型侧扫声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它的特点。CS-1型声呐由声呐处理器,声呐接收机卡,数据采集器卡,护展输入输出接口卡,热敏行扫描记录器,拖鱼和拖缆以及拖缆绞车等组成,该侧扫声呐系统 微计算机的控制下测量探测工作。CS-1型侧扫声呐系统的特点在于设计合理,配套齐全,信噪比高,作用距离远,分辨率高,声图清晰,工作稳定可靠,功能合理,除声图外它还记录后处理必备的有关参数,具有很强的实  相似文献   

12.
倒置式回声仪(IES)是一种锚系于海底的海洋观测仪器,它通过向上发射声信号并接收从海面反射的回声信号,测量并记录声信号的垂向往返传播时间。倒置式回声仪具有体积小、设置方便、性价比高、安全性强等特点。IES已经成功应用于全球多个海区,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文中回顾了IES的发展历史,系统介绍了有关IES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及在我国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声传播环境数据,实验中开展了水文调查和浅地层剖面仪的观测.由于声传播实验发射信号频率与接收船上的浅地层剖面仪信号频率接近,因此声传播实验信号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图中产生了斜条纹.利用实验中水听器测量的信号模拟浅地层剖面仪的测量,解释了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图像中斜条纹的形成,并通过控制声传播实验信号的发射周期和时间模拟条...  相似文献   

14.
水下声探测是外国调查船和水下文物盗捞船进行非法调查和探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根据信号的主要声特征,对海洋水下声探测信号进行分类,分为宽带中、低频信号和窄带高频信号.在福建兴化湾海域采集了浅地层剖面仪信号、电火花声源信号、侧扫声纳信号和单频测深信号4种代表性的海洋水下声探测信号,根据声特征分析给出了对应的分类,其中:浅地层剖面仪信号为信号类型确定的中、低频信号;电火花声源信号为宽带脉冲中、低频信号;侧扫声纳信号和单频测深信号为窄带高频信号.通过对4种实测声探测数据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对应类型的海洋水下声探测信号的分析、提取方法,其中:信号类型确定的中低信号和窄带高频信号在初步的时、频分析基础上,可通过带通滤波提取;宽带脉冲中、低频信号在初步的时、频分析基础上,可尝试通过小波尺度相关滤波的方法提取.结合已知的水下声探测信号的主要声特征,实现对采集的海洋水下声探测信号的识别.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和短时拷贝相关分析的方法,将经过EMD处理得到的溅落声信号作为拷贝信号,利用拷贝信号与海上实测信号的波形相关性实现溅落声检测研究。通过对海试实测的辐射噪声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利用EMD和短时相关分析方法可以在较低信噪比下检测出溅落声信号的存在,从而提高了信号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水声信道高速率数据传输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肖梅  许鹭芬 《台湾海峡》1997,16(3):325-330
本文介绍近年来水声信道高速率数所传输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并结合本所研究的水声数据遥测,数字语音通讯和视频图像传输实验样机,讨论了具有抗多途干扰的声传输系统在调制信号设计及信号处理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研究液体中声吸收对三种具有不同波形的脉冲光声信号的影响,把吸声介质视为一个线性、时空不变的低通滤波器,得到了考虑声吸收后光声脉冲的幅值和波形随传播距离变化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海洋环境噪声是海洋声场的背景场,通常被当作干扰项,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力量,开展海洋环境噪声数据获取、分析及噪声场建模工作。针对海洋环境噪声的测量,同时为了满足设备在水下较长时间工作,设计了一种基于ARM芯片的海洋声信号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即单通道低功耗大容量海洋声信号测量仪,集成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同步模块,具备定时和连续两种工作方式。采用ARM Cortex-M3微控制器LPC7168控制24位AD芯片ADS1271实现声信号采集,最高采样速率可达50 k,采集的AD数据以文件格式存储在SD卡(容量256 Gbyte)中。采用单片机PIC12F509作为值班电路,PIC12F509在控制系统工作时作为看门狗使用。经过实验室试验和湖试,验证系统工作稳定,数据采集存储正常,在消声水槽完成与DSG比测试验,通过对回放数据的分析,验证采集数据一致性较好。试验证明声信号测量仪是获取海洋环境噪声的重要设备。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主动声探测脉冲偶发、短时、超声、单频、大动态的特点,传统的微弱信号采集电路已不能满足对其探测捕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级放大多路同步采集的电路系统,对预处理的信号进行多级放大。 由 DSP 同时对多级输出信号进行采集与识别,将采集的某路合适信号进行分析并重构回波。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满足实际情况下对主动探测脉冲的捕获与分析重构。  相似文献   

20.
从提高锚泊系统收放时效性入手,提出了一种半潜式钻井平台复合式锚泊系统组分配比优化设计方法,旨在尽可能降低复合式锚泊系统的钢链配比长度,提高收放效率。结合锚泊系统设计参数,制定优化设计准则,建立优化分析流程,采用ANSYS-AQWA建立锚泊定位半潜式平台水动力分析模型,获得平台运动参数和锚链动力参数,对平台漂移量、锚链最小安全系数、走锚临界张力、锚链最小卧底长度和起锚力进行无量纲指标分析,并综合考虑张力倾角与预张力对优化结果的影响,获得复合式锚泊系统钢链与钢缆的最优配比关系,确定最优钢链长度为395 m,较原钢链长度缩短225 m,钢链收放时间降低36%,进一步提高锚泊系统收放时效性,并降低平台可变荷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