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方法的特点是以一个假想的引潮天体来代替月球和太阳的引潮作用,用该引潮天体星下点处的引潮力作为预报指标,对海区的整个潮流场进行计算与预报。 在本方法中,把潮流场分为两种类型:把周日不等最弱的流场,称为Ⅰ型流场;把周日不等最强烈的流场,称为Ⅱ型流场。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流场,则为过渡性的流场。流场的周期是与星下点处引潮力的周期相同。 本方法已运用于渤海和北黄海,提供了该海区的表层流场永久预报图,并成功地进行过多次预报。  相似文献   

2.
该图集是受山东省科委的委托、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潮流场预报方法编著的。图集分两个部分:一是以预报海区中的观测资料为依据绘制的潮流场永久预报图;二是根据引潮天体(月球、太阳合成体)星下点处引潮力的精确计算值编制(?)潮流场预报表。在潮流场永久预报图中又分Ⅰ型和Ⅱ型两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3.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修日晨研究员等,历经十多年研究探索,运用物理海洋、天文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和实际观测,终于找到了能够准确地表达引潮力场力学特征的引潮天体星下点处的引潮力,作为其预报指标,用星下点处引潮力的日差值为定量指标,划分出Ⅰ、Ⅱ型潮流场,并选用了一种半理论、半经验的关系式来确定潮流场强度,通过这一系列方法,制做出一  相似文献   

4.
按照牛顿力学定律的要求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时间系统,即依据日、地、月三体相互运动建立了一种潮汐时间系统;并选用了引潮天体(月球和太阳合成体)星下点处的整体引潮力为标志性引潮力。在该潮汐时间系统里潮运动就变成一种完全遵从牛顿运动定律的确定性运动,引潮力与潮汐和潮流形成一种确定性的因果关系。将之称为整体潮方法简称为整体法。将定义的引潮力和潮振动中的2种典型振动称为I型和II型,其相互转换周期为1/2回归月。因此,极大地简化了潮汐和潮流的计算和预报工作。本方法对固体潮和大气潮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渤海及北黄海潮流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根据潮流场永久预报方法所提供的渤海、北黄海的Ⅰ型和Ⅱ型潮流场永久预报图,分析讨论了本海区潮流场的基本特征。文中对本海区半日潮、全日潮同时存在时的混合流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讨论。观测资料业已表明,在本海区的强流区中,易发生流速高达5kn以上、持续时间仅为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这样短暂的潮急流。  相似文献   

6.
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九讲 潮汐与潮汐预报 潮汐(tide)系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它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涨落与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通常将前者称为潮汐,亦即天文潮(astronamicaltide),后者称为潮流。风暴潮预报海区的潮波特性和各预报验潮站的潮汐预报是风暴潮  相似文献   

7.
珠江河口海区潮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DI法首次对整个珠江口河口海区的潮汐和潮流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测值相比,潮位、潮流场、佘流场和八大河口门潮量等的模拟计算结果令人满意;还计算了拉格朗日余流场和拉格朗日标识质点运动轨迹,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骆成稳 《海洋预报》1991,8(1):51-52
位于浙江南部沿海的玉环岛,有各自不同朝向港口,并拥有一百多座的堤坝和码头,每年常受热带气旋暴潮的侵袭,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威胁。近30年来,本站采用的预报方法从经验对比发展到经验统计法,为本海区作出热带气旋暴潮的预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有关部门的赞扬和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预报服务,笔者从10多年来的预报实践中探求出一套预报经验。在大潮汛期间,除参考气象部门预报外,采用渔民“海上出长浪”等来预示台风来临的经验,并据本海区的实况资料,来分析判定热  相似文献   

9.
文中将分为具有密度阶跃的两层,设务层内各物理量与深度无关,用推广的ADI方法进行包括潮流和风海流的二层流场计算,待流场计算稳定,与温度扩散方程和上均匀层深度预报方程相耦合,对黄渤海区表,底层温度和上均匀层深度作了为期4d的度报。然后,通过温度垂直剖面自模函预报出三维的水温场。  相似文献   

10.
将在黄海和东海区建立的有限区域异常海温动力数值预报模式应用于福建近海区海温预报,根据福建近海海区特征对模式作了必要的调整.举出两个试验个例,一个在夏季(3d预报),另一个在冬季(10d预报).在夏季的试验中,恰值台风过境,所计算的流场对台风有较好的响应.冬季,预报海温场与实际海温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个海区的绝对平均误差为0.6℃.海温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夹卷与抽吸作用,这与海峡的地形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维非线性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组,以多个分潮同步输入,做耦合数值模拟,进行潮汐数值预报。结果表明,K1潮波等振幅线分布与历史潮波图明显不同,此线呈舌状向北伸展,特别在湾的南部海域,其中央区振幅很小,10cm等振幅线可以伸至北纬19°以北。O1分潮的分布与K1分潮类似;北部湾北部以全日潮为主,湾的南部潮汐性质指标数2.0的等值线呈舌状向湾内神,两侧为不正规日潮,中间为不正规半日潮。4.0等值线向北推移,在19°N以南中央海区预报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不同;南部海区中央一带潮差很小,最大可能潮差不超过2m,这种分布与前人结果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北部湾内一个连续7d的海流观测站的资料进行旋转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属于不正规全日潮,全日周期分量的谱能量与半日周期分量的谱能量的比值为1.7。全日周期分量的椭圆主轴方向为341°,且椭圆主轴方向较稳定。整个流场基本上受顺时针旋转流所控制。总的趋势,在低频段海流的北分量自谱能量远比东分量自谱大。东分量谱相对北分量有一个较短的时间滞后,且北分量与东分量相关性较好。分析结果与以往对测站所在海区观测的潮流准调和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台风浪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结合南海硇洲岛海区近30年的台风及台风浪资料,经预期因子的选择并作对比试验,建立了本海区较为理想的台风浪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台湾浪的预报上,有较好的拟合历史台风浪高的能力,利用该模型对台风浪高的预报也达到了一定的精度。为实际台风浪浪的预报增加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中将海洋分为具有密度阶跃的两层,设各层内各物理量与深度无关,用推广的ADI方法进行包括潮流和风海流的二层流场计算,待流场计算稳定后,与温度扩散方程和上均匀层深度预报方程相耦合,对黄渤海区表、底层温度和上均匀层深度作了为期4d的试报。然后,通过温度垂直剖面自模函数预报出三维的水温场。试报结果表明,整个模式的预报性能及试报结果与实测的吻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东、黄海典型海域叶绿素a含量的垂向变化与周日波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0年10月21至11月5日对东海与黄海典型海区进行了叶绿素a浓度的现场周日观测,地理环境和水文状况的差异使各海区的垂向变化与日波动表现各自的特征:东海观测站位在垂向上的分布比较单一,多数呈上混合层均匀分布型并在跃层以上递减;长江口受潮流影响大,偶而在底层峰值,而南黄海观测站位垂向布出现了均匀分布型与次表层双峰型两种,受潮流等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日变化在各海区间及各自的垂向上都有所差异;出现层化的测站,跃层以上日波动层以下明显;在E7测站的表层和长江口测站的底层都以半日周期为,而南黄海测站以全日周期为主。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78—1980年对黄海南部近海区春季(4—6月)的盐度分布预报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比较适用于本海区的盐度预报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这两种统计预报方法,并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预报试验的结果是: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44‰,预报相对误差为25%,预报总体偏差为-0.16‰,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72%,预报趋势和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北黄海的烟威渔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优选因子场预报模式,对盐度的时空变化进行预报试验。文中对所采用的统计预报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结果作了初步分析。预报试验表明: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27‰,预报相对误差在18%左右,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85%,预报趋势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79.11-1994.3月,冬季南沙海区出现的偏北大风,采用了谱分析的方法,探讨超长波、长波活动与南沙海区冬季大风的关系,通过对上述16年冬季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波数K=1-10的角动量输送,经向和纬向扰动动物物物理量谱参数及有关波参数,分析它们所提供的演变信息及南沙海区冬季大风过程的某些中期预报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5年胶南近岸海域海流的周日连续观测资料,对该海域观测日期内的海流特征、潮流性质及余流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在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分步杂交法对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展现了M2分潮的潮波系统、潮流椭圆分布、最大流速分布及逐时潮流场。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分析结果相一致,较好地反映出该海域M2分潮潮流场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对该海域的水动力状况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为胶南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定条件下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建立了渤、黄海风增水预报模式和渤海湾水位海流预报模式;利用正交曲线网格提高重点区域的分辨率;采用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全球预报风场和气压场作为模式表面强迫场,将计算域边界上的天文潮预报值与风增水模式预报的余水位相叠加构建模式的边界条件,在正压条件下,模拟了渤海湾2002年的水位流场过程。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计算域内天文潮和综合水位的预报,域内10个潮位站模式与实测分析的m1和M2分潮的振幅与迟角差均不超过5.1cm和6.3°,15个潮流站模式与实测分析的m1和M2分潮流的振幅与迟角差均不超过7.5cm/s和15.8°,模式预报的水位值与塘沽站实测值非常接近,预报精度较单纯的天文潮预报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