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抑制InSAR干涉图噪声并保持干涉图条纹细节的算法,该算法改进了Goldstein滤波的参数α,将干涉图的相位标准偏差函数模型作为参数。相位标准偏差是相位噪声的体现,以干涉图的相位噪声强弱来决定滤波的强弱,噪声强的局部区域强滤波,噪声弱的局部区域弱滤波。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滤波效果,增强了滤波的局部自适应性和条纹细节的保真性。  相似文献   

2.
InSAR干涉条纹图去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干涉条纹图中相位噪声的来源,介绍了几种专门用于InSAR干涉条纹图噪声滤除的方法,针对干涉条纹图的相位跳跃现象,提出了正余弦变换的方法解决相位跳跃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相位噪声滤除方法———正余弦均值滤波法和正余弦中值滤波法,最后进行了对比试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噪声抑制效果好、边缘信息保持能力强、算法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干涉图的滤波效果,该文提出了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干涉图的改进BM3D算法。该算法将Goldstein滤波高效去除干涉图噪声的优势融入到BM3D算法基本估计中,并在最终估计阶段增强被过度平滑的图像细节,改进算法在保留图像细节信息的前提下提高了去除InSAR干涉图噪声的能力。为验证改进算法的适用性,采用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处理,以残差点数、峰值信噪比、边缘保持指数和等效视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将此算法与基于梯度的自适应滤波、Lee滤波、Goldstein滤波、BM3D滤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改善了滤波效果,提高了去噪能力,并保留了图像的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4.
InSAR干涉图最优化方向融合滤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宏杰  李志伟  丁晓利  蒋弥  孙倩  王平 《遥感学报》2009,13(6):1099-1113
在分析干涉条纹图噪声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能有效保持干涉图条纹的边缘和细节信息的InSAR干涉图滤波算法——基于最优化融合的自适应方向平滑算法。该算法首先对8个线性方向窗口进行统计分析, 然后根据干涉图的相干性选择合适的线性方向窗口, 按照最优化融合的方法, 以方差倒数为权重对各个方向窗口的均值进行加权平均。模拟和真实干涉图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不仅能有效的抑制干涉图噪声, 而且能较好的保持干涉图的细节和边缘信息, 具有很好的信息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5.
结合等值线滤波条纹边缘保持能力强和Goldstein滤波平滑效果好的特点,并且引入伪相干值对Goldstein滤波因子进行改进,提出InSAR干涉图的等值线中值-Goldstein二级滤波方法.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证明,强噪声干涉图经过新方法滤波后噪声水平大大降低而且分布均匀,条纹细节信息保持良好,在原本看不到...  相似文献   

6.
根据干涉图信号和噪声时频分布差异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InSAR干涉相位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可有效降低模态混叠的EEMD算法,对干涉图的实部及虚部分别进行2维经验模态分解,获得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模态分量;然后根据信号和噪声分量的时间尺度分布特性的差异,采用适用于非线性信号分析的KECA算法对噪声识别、分离;最后利用去除噪声后的模态分量重构干涉图。为了证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利用模拟数据及真实InSAR差分干涉相位进行滤波试验。对比本文EEMD-KECA滤波方法、Goldstein滤波、圆周期—中值滤波、EMD分解、EMD-PCA方法的滤波效果,采用相干斑指数、均方差指数、边缘保持指数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与经典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相比,本文联合EEMD-KECA算法的滤波方法能有效滤除干涉图噪声,且在条纹边缘等细节信息的保持上也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INSAR干涉条纹图滤波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晶涛  陈鹰 《测绘学报》2004,33(2):121-126
干涉条纹图滤波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处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干涉条纹图滤波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在有效抑制噪声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条纹的跳变纹理信息.在分析干涉条纹图一阶差分的分布性质和三种当前最常用干涉条纹图滤波的算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椭圆方程的干涉条纹方向检测方法,并基于此推导了基于误差方程的用于表述不同方向的像素与滤波窗口中心像素的相关关系的加权模型,以此加权模型修正窗口均值滤波和圆周期均值滤波,得到新的保边缘的滤波器.接着分析了新滤波器的计算复杂度和不同权函数对滤波结果的影响.以此新的椭圆加权的保边缘滤波器处理了河北尚义地区的ERS-1/2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新滤波算法具有噪声抑制效果好,边缘信息保持能力强,计算速度快和可灵活配置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滤波算法在InSAR数据处理中去噪效果的差异,该文从滤波理论出发,采用模拟和真实干涉数据进行实验。在各种滤波算法中,均值滤波(多视处理)、Goldstein滤波及其变种滤波应用广泛,本文对4种滤波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深入探讨了经典InSAR滤波和国内外学者算法的优缺点。实验表明:4种滤波均能有效抑制噪声,提升干涉图质量。其中,Goldstein滤波以及两种改进的滤波效果要明显优于均值滤波,且具有更好的自适应性或条纹保持能力,较经典Goldstein滤波而言,变种滤波方法不仅保持了Goldstein滤波的优点,在边缘信息和细节保持能力方面优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儒云  王耀南 《测绘学报》2006,35(2):128-132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InSAR干涉图滤波算法,此算法先用小波变换对干涉图数据做多级分解,得到图像的多级近似部分系数和3个(水平、垂直、对角线)方向的细节部分系数,然后分别对每一级各个方向的细节部分系数检测其是否为对应方向的边缘,对边缘处的系数根据边缘的方向不同,用不同的方向模板平滑后,再中值滤波;对非边缘处的系数直接中值滤波。用真实的InSAR干涉图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干涉纹图滤波是成功应用InSAR技术的关键,为了提高小波域干涉纹图滤波性能,本文将小波包滤波应用于InSAR干涉纹图滤波,论述了图像小波包分析理论,给出了干涉纹图小波包滤波关键步骤,并将其应用于卫星图像实验。实验表明:小波包InSAR干涉纹图滤波具有很好的滤波性能,本文提出的滤波方法能提高InSAR技术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张勤  赵超英  张菊清 《测绘学报》2014,43(5):486-492
利用InSAR数据进行形变机理反演时,由于InSAR数据点众多,且含有较多的误差乃至粗差点,严重制约了反演的效率和可靠性。为此,本文提出了顾及InSAR数据物理空间相关性来设立协方差函数,并依据协方差函数确定四叉树象限分解阈值和最大象限大小的自适应四叉树分解InSAR数据压缩算法。本算法能够在尽可能保留形变信号特征细节信息的同时,极大地降低InSAR数据量。本文以西安地区地面沉降InSAR结果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损失形变信号特征的同时,有效的实现InSAR数据压缩和噪声消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图像配准是实现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高精度相位提取及地形高程反演的关键,大场景图像的高效高精度配准成为近年高分宽幅InSAR成像应用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由于大场景图像中不同区域偏移量及变化规律差异较大,传统最大相干系数配准方法需多分块及插值处理,面临计算量大且配准精度低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FT模型的大场景InSAR高效高精度图像配准算法。该方法利用最小均方差准则构建InSAR复图像配准的DFT模型,采用四叉树自适应分块及矩阵相乘DFT快速重采样配准方法,实现大场景InSAR图像各子块区域的高效高精度亚像素配准。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实现大场景InSAR复图像亚像素级配准,还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其运算效率相对于传统FFT配准方法通常可提升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将差分滤波思想引入到多基线InSAR相位解缠中,以较短基线干涉图解缠结果指导较长基线干涉图的相位解缠,从而扩展相位解缠的非模糊区间,解决较长基线干涉图中欠采样区域的相位解缠难题。利用由SRTM DEM和SIR-C/X-SAR干涉数据获取的DEM进行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相位解缠结果。  相似文献   

14.
Tropospheric corrections to SAR interferometry from GPS observation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techniqu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an ideal tool for many ground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variable delay of the radar signal propagating through the atmosphere is a major limitation to accuracy. The domin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s the tropospheric heterogeneity, which can lead to misinterpretation of InSAR results. In this paper, a between-site (BS) and between-epoch (BE) double-differencing algorithm for the generation of tropospheric corrections to InSAR results based on GPS observations is tested.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radar results on a pixel-by-pixel basis, the GPS-derived corrections have to be interpolate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and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s are more suitable than the spline interpolation method. Differential corrections as large as several centimeters may have to be applied in order to ensure sub-centimeter accuracy for the InSAR result. The algorithm and procedure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could easily be implemented in a continuous GPS network data center. The interpolated image of BS, single-differenced tropospheric delays can be derived as a routine product to assist radar interferometry.  相似文献   

15.
彭曙蓉  王耀南  刘国才 《测绘学报》2007,36(1):62-66,77
配准精度是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成像技术中的重要指标。为获得高精确度的测量结果,提出一种包括概略配准、像素级初配准和亚像素级精配准三个环节的逐级提高精度的InSAR复图像配准方法。利用EnView软件提供的经度和纬度实现概略配准、采用基于多边形结构和边缘提取的像素级初匹配方法大大提高匹配速度。考虑以往的匹配算法都是基于能量图进行并且忽略了整体性,采用基于整体松弛匹配和相位最小二乘匹配相结合的亚像素级精匹配算法减少误匹配率,提高匹配精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中国余数定理求解同余方程组的基本公式,并将中国余数定理引入到双基线InSAR相位解缠中。构造了关于干涉相位模糊数的同余方程组,设计了基于中国余数定理的双基线InSAR相位解缠方法,扩展了相位解缠的非模糊区间,为解决干涉相位欠采样区域的相位解缠难题奠定了基础。利用不同地区的多套DEM仿真的双基线InSAR干涉图进行了相位解缠实验,得到了满意的解缠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干涉相位欠采样等区域的解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中,为了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研究了机载InSAR视向量正交分解法及三维重建数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的机载CASM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干涉系统误差来源及观测参数,建立了机载InSAR区域网平差模型。利用国产机载CASMSAR系统获取的X波段干涉数据进行试验,利用高精度的控制点数据进行平差解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消除干涉模型间平面和高程差异,DEM成果满足1:1万山地测图精度要求,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靳国旺  吴一戎  向茂生  徐青  秦志远 《测绘学报》2011,40(5):616-622,627
为有效减少大面积、多套干涉数据基线估计所需的地面控制点数量、降低接边处反演高程的差异,提出考虑干涉相位偏置的InSAR区域网平差基线估计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机载InSAR系统获取的多套干涉数据进行了区域网平差基线估计试验,利用少量地面控制点完成了各套干涉数据的基线估计,减小接边处反演高程的差异,验证该基线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配准作为干涉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其精度直接影响后续的处理。机载重复轨道干涉数据,由于飞行的姿态不一致,导致影像间产生较大的相对变形,常规的方法无法对整幅影像进行配准。本文结合SIFT匹配算法的稳健性和解析搜索配准算法高精度的优点,利用飞行轨道间的关系和统计分析剔除错误的匹配,提出了一种针对机载重复轨道干涉数据的配准方法,有效解决了机载重复轨道干涉数据的配准问题。首先利用SIFT匹配算法提取一定数量的匹配点,然后利用飞行轨道之间的关系和对匹配点偏移量的统计分析,剔除误匹配的点,完成粗配准,最后使用解析搜索算法完成精配准。本文利用国产CASMSAR系统获取的机载P波段重复轨道干涉数据进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如何提高机载InSAR DEM空洞填补精度和DEM对地形细节描述的难题,该文对分形模拟的中点位移插值函数做了改进。首先,提出了动态分形参数提取思路,根据选定的窗口动态提取局部分形参数,使提取的分形参数局部精度显著提高。其次,提出了分形曲面中心内插法,以正方形为图像基元,将两点信息扩展到8点信息来充分显示局部变化的细节信息;考虑到对采样点点数和位置的要求,结合距离加权平均法来弥补周围不够8点的特殊情况。最后,以国产机载X波段全极化InSAR影像提取的DEM为数据源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中点分形内插法,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空洞填补精度,且能更好地描述地形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