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变质作用PTt轨迹的基本概念传统的变质岩石学研究主要是将变质岩作为一种天然平衡体系,通过对岩石中矿物组合的观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某些矿物和矿物组合代表的温度压力条件。变质相就是根据岩石在峰值变质条件下典型的矿物和矿物组合,粗略地给出峰值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变质相系则是将某个地区一系列岩石达到峰值变质条件所稳定的范围划分成若干区间。虽然变质相系将变质作用与大地构造环境结合起来,使变质岩  相似文献   

2.
变质岩记录了地球特别是大陆形成以来的演化历史。变质作用是地球出现固态岩石后构造演化的物质记录,是地球岩石圈的黑匣子、深部探针和指示剂,是深时地质记录最典型的地质指纹。变质岩及变质作用承载了地球特别是大陆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构造体制随时代演化的研究重任。随着变质相平衡研究的发展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的积累,因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完善变质岩岩石学知识体系,对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新一代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方法解决前沿科学问题,成为变质岩岩石学新的学科生长点。文章总结介绍了国内外与变质岩有关的数据库(如MetPetDB、PetDB等),并对近年的研究热点做了综述。笔者认为,大数据驱动下,可以针对一些相关科学问题先行开展研究,如:(1)早期大陆的物质、形成机制、生长过程和稳定化; (2)造山带、克拉通结构以及洋陆相互作用的过程;(3)壳-幔相互作用、接触带结构、能量、相转换与物质交换;(4)地球的热体制演化及其与大陆结构与成分演变的时空联系。  相似文献   

3.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名义上无水矿物的研究表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在大陆地壳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中起到多重的重要作用,并形成了复杂的流体演化过程:(1)大陆表壳岩通过与高纬度大气降水的交换作用被广泛水化,并获得了异常低的氧同位素成分;(2)在水化陆壳物质的俯冲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进变质脱水反应,所释放的流体主要结合进了高压、超高压含水矿物和名义上无水超高压矿物;(3)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以水为主的变质流体通过选择性的吸收使其盐度逐渐升高,并在峰期出现高密度、高盐度的H2O或CO2-H2O流体。有机质的分解反应在局部形成了以CO2、N2、CH4或它们的混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变质流体;(4)名义上无水超高压矿物的结构水出溶是早期退变质流体的主要来源,并在局部富集形成了高压变质脉体;(5)透入性的中、低盐度水流体活动使超高压变质岩通过一系列的水化反应转变成角闪岩相变质岩;(6)沿韧性剪切带和脆性破碎带的强烈水流体活动为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和低压石英脉的形成提供了变质流体;(7)可变盐度的H2O或CO2-H2O流体是整个超高压变质岩形成与折返过程中的主要流体,但局部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非极性的变质流体。  相似文献   

4.
变质岩的特征决定于原岩成分和变质作用条件。自然界存在极其复杂多样的变质岩类型,近年来发现其中某些特征岩石类型或岩石组合能更好地反映形成时的特定物理化学条件或地质环境,因此目前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它们进行研究,试图找出更多的成因标志,但也引起不少争论,现择其中主要者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5.
陈曼云  金巍  郑常青 《岩石学报》2009,25(8):1749-1752
变质岩分类的三要素是:变质岩的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组构(结构、构造)和变质岩的成因(变质作用类型和形成变质岩的物理化学条件).由于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组构特征和形成变质岩的地质环境十分复杂,致使至今尚无以变质岩分类三要素为基础的、内容比较完善的分类方案.本文中主要变质岩的分类是以其分类三要素为基础编制的,首次将不同成因的变质岩类并列于同一表中、将鉴定变质岩的主要标志性矿物成分和组构特征列入同一分类表中.该分类对鉴定变质岩石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分类表中涵盖了自然界主要的变质岩石.  相似文献   

6.
从变质地质学的观点出发,对一个变质地区的地质发展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应着眼于变质作用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包括变质作用开始时的原岩建造及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变质作用过程中的物化条件及其与构造作用的关系,以及变质作用后期的混合岩化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因此,研究变质岩的原岩成因和变质岩系的原岩建造是变质地区地质研究和找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变质岩石学研究定量化是近来变质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变质作用PTt轨迹研究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例子。所有这些定量研究都涉及到平衡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我们按照平衡热力学逻辑发展纲要,结合变质岩石学的研究现状,建立了变质岩石学中平衡热力学框架。在这一理论框架中不仅对一些重要基本概念和方法作了介绍,更侧重阐述了不均匀体系中独立组分变量和独立体系变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变量在变质岩定量研究至关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了近来发展的热力学数据库、平均温度压力计算、成因格子建立和环带矿物推算PT轨迹的基本思路和所涉及的方法,这对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洪吉安 《地学前缘》2000,7(2):466-466
钾、钠白云母通常被岩石学家作为指示矿物用来研究变质作用过程。其主原因有 :(1)白云母广泛发育在几乎所有的变质岩中 ,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2 )白云母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参数变化特点与其形成温度和压力等有直接关系。 (3)白云母是含水矿物相 ,不仅能够提供氢的活度等情况 ,并由于水的存在 ,相对其它矿物而言容易达到化学平衡 ,因此很少有成分环带存在。 (4 )白云母是B ,F ,Cl等气相元素的主要载体矿物 ,尤其在超高压下更可能如此。这些元素在变质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岩石学意义 ,研究其量的变化或活动范围对了解变质作用很关键…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1:5万区调工作中变质岩区加强基础岩石学工作的以下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1.岩石薄片的研究;2.矿物化学和地质温压计;3.变质岩的岩石组合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一、变质作用P—T—t轨迹基本概念传统的变质岩石学研究主要是将变质岩作为一种天然平衡体系,通过对岩石中矿物组合的观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某些矿物和矿物组合代表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11.
苏鲁超高压带内石桥浅变质岩的地质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地质调查显示,石桥浅变质岩与周边超高压变质岩呈构造接触(构造片岩);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该浅变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大陆边缘厚地壳上裂陷或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部分浅变质岩发育多硅白云母,形成于中-高压相变质环境,说明这些浅变质岩曾经历大陆板块俯冲的动力变质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浅变质岩的成因机制及其与超高压变质岩和扬子板块俯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变质岩中金红石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原位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金红石作为常见的副矿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目前地学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文中总结了金红石在变质岩石学中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1)金红石在变质岩中的产状及形成过程;(2)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的进展及在低级、中级及高级变质岩中的应用;(3)金红石微量元素在弧岩浆过程和俯冲带变质作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深刻理解同位素在超高压变质及退变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对获得超高压变质岩准确并有明确意义的年龄值是非常重要的。对 Sm-Nd,Rb-Sr 同位素体系,只有变质矿物同位素体系达到平衡才能给出精确有意义的等时线年龄。研究表明,与副变质岩互层的细粒榴辉岩的高压变质矿物之间,或者强退变质岩石的退变质矿物之间,其 Nd,Sr 同位素可以达到平衡;然而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之间 Nd,Sr 同位素不平衡。由于全岩样品总是含有数量不等的退变质矿物,因此石榴石 全岩 Sm-Nd 法或多硅白云母 全岩 Rh-Sr 法将有可能给出无地质意义的年龄。通常低温榴辉岩的高压变质矿物之间存在Nd 同位素不平衡。超高压变质岩多硅白云母所含过剩 Ar 主要源于榴辉岩原岩中角闪石在变质分解时释放出来的放射成因 Ar。因此,不含榴辉岩的花岗片麻岩多硅白云母基本不含过剩 Ar。对变质锆石成因的准确判断是正确理解锆石 U-Ph 年龄意义的关键。本文对不同成因锆石的判别标志及年龄意义做了总结,并指出将阴极发光图形,锆石痕量元素组成及矿物包裹体鉴定相结合是进行锆石成因鉴定的有效方法。高压变质或退变质增生锆石组成单一,是理想变质定年对象。然而变质重结晶锆石域常是重结晶锆石和继承晶质锆石的混合区,因而给出混合年龄。只有完全变质重结晶锆石才能给出准确变质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为总结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历史经验,回顾了我国从变质岩石学到变质地质学近70年的发展历程.依据大量文献,分3个阶段和8个方面总结了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取得的进展.我国在超高压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学、变质作用年代学、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蓝片岩、变质流体和变质岩化学动力学方面与世界研究基本处于同步水平,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历史的回顾,表明变质岩的研究已经从变质岩石学转变为变质地质学,已经从单一的岩石学研究转变为以变质岩为基础,变质矿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构造地质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变质岩和变质地质领域我国有一些区位优势,但是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区位优势转变为学科优势.各种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变质地质学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变质地质学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作为新发现的金属成矿带,是我国新原材料的接替基地,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变质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宏观调查、室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等,证明念青唐古拉岩群的原岩为一套泥砂质成分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和少量的碳酸盐岩的火山-沉积岩系。综合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变质岩主要为高角闪岩—低角闪岩相,变质相系为中压相系。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念青唐古拉岩群的变质作用类型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变质岩的研究已从单纯的岩石学研究向综合方向发展,与热力学、地球化学、固体物理、构造地质、同位素地质等学科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从而使变质地质学具有新的内容和体系。本文简略介绍国外近年来在该方面的某些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7.
浙江陈蔡群变质岩变质条件及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质变质岩中的石榴石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变质强度。陈蔡群变质岩的石榴石的成分特征反应其岩石的变质程度深,达到了角闪岩相。同时,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出现及镁在石榴石-黑云母矿物对的分配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变质温度为550—700℃,压力为400—800MPa,相当于中压角闪岩相。对陈蔡群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研究表明,陈蔡群变质岩成岩构造环境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8.
胡恭任 《矿物岩石》2007,27(2):33-38
周潭群变质岩系中石榴石、十字石和黑云母微区化学成分变化明显,石榴石变斑晶具典型的生长环带,由晶体中心向两侧边缘XMg,XFe值递增,XCa,XMn值递减,反映增温过程,晶体最边缘的化学成分反映变质峰期的温度条件。变质岩系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划分为3个变质阶段。各阶段石榴石的分布、形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其成因条件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成因矿物学的系统研究,确定本区变质岩系石榴石的结晶生长演化史及变晶变形序列。  相似文献   

19.
青田石主要是由叶腊石等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也是由气液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次生石英岩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基于青田石的岩相学观察以及青田石的扫描电镜、X射线物相分析及全岩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野外观察与前人研究成果,对青田石的岩石学特征、青田石的矿物成分与类型划分进行详细描述,论证了中酸性火山岩气液交代变质作用与青田石的成因。研究表明,青田石的矿物组合与原岩成分、交代流体的成分及交代变质作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有关;青田石的颜色、质地(品级)及其矿物成分与显微结构及其所含的微量致色离子有关。在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分布区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蚀变带的划分,是寻找高品级青田石的主要方法,也是评价与鉴定青田石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变质相和变质相系能清楚的反映不同变质岩系和含矿建造形成时的物化条件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它们是研究变质作用和编制变质地质图的主要内容,也是研究变质矿床形成条件的重要方面,对它们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现就这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