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桂南地区春季三连栋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南地区春季三连栋塑料大棚内外的光、温、湿特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仅为40%~48%,多云天气相对最高,阴天最低,棚内透光率低对降低地温影响明显,使晴天及多云天气在温度较高的10~16时前后地温出现"温度逆转"现象,最大降幅超过7℃,但对气温影响不明显;棚内日平均气温增温0.9~2.1℃,晴天最大,阴天最小;棚内各土层平均增温值随土深而增大,20cm处增温最大,达3.0~4.4℃,但晴天与多云天气棚内地表0cm出现负增温,晴天高达2.4℃,多云天为0.2℃,10~16时最大降幅达6~12℃;多云天与阴天日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高于棚外4%~6%,晴天无差异,但增湿效果在各时次分布极不均匀.文章还通过数理分析,建立了棚内外150cm光照与气温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2.
冬季强低温天气对日光温室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孙智辉 《气象科技》2004,32(2):126-128131
通过分析2001、2002年延安市日光温室内的温度资料,得出当外界气温达-20℃时,棚内温度可降至0℃以下,棚内作物受冻害,据此确定了强低温天气和气象服务标准;结合延安市宝塔区1951~2002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强低温天气分布特点及其对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给出对策措施、建议和气象服务重点。  相似文献   

3.
阜康葡萄双层覆膜防寒越冬实验结果表明:丰雪年雪被保温效果明显,双膜内平均气温增加11.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1.7~-4.5℃间;枯雪年双膜内平均气温增加8.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0.3~-9.2℃之间,葡萄可安全越冬。双膜内20cm处最低温度在丰雪年增温15.0℃,在枯雪年增温14.2℃。影响双膜内温度的主要因子为外界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等。经分析,选用透光性好的覆盖物促使膜内地温快速回升,揭膜日期提前可避免春季的高温热害。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揭膜和覆膜时间可有效避免葡萄遭受倒春寒危害。  相似文献   

4.
摘 要:为了探讨冬季香梨园覆盖棚内外的温、湿度变化规律,于2014~2015年库尔勒市上户镇哈拉苏村香梨园进行小气候观测试验,对2015年1月彩条布覆盖棚内部、外部气温、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彩条布覆盖棚棚内气温高于棚外,一天中 最低气温出现在夜间(21:00~09:00),棚内外气温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棚内外低于-15℃的天数均大于15d,低于-20℃的平均时长为5h,最大持续时长为7h;棚内日较差高于棚外,棚内外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一致,棚内外0.4m高度的降温幅度分别为0.3002℃/d(P=0.001)、0.2324℃/d(P=0.006),棚内外3m高度的降温幅度分别为0.2786℃/d(P=0.006)、0.2347℃/d(P=0.000);棚内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棚外,在两个高度下,棚内外日平均相对湿度变化趋势相似, 棚内外0.4m高度增湿幅度分别为0.2688%/d(P=0.000)、0.2391%/d(P=0.007),棚内外3m高度增湿幅度分别为0.0767%/d(P=0.075)、0.2586%/d(P=0.006)。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地膜西瓜在封丘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膜西瓜 3月底至 4月初播种 ,4月中、下旬瓜苗长出两片真叶时需破膜放风 ,不然遇高温天气会造成烧苗。若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破膜后的西瓜又可能遭受霜冻危害。通过对地膜内、外温度观测统计分析 ,找出了西瓜受害的农业气象指标 :在放风之前 ,日最高气温达到 30℃时 ,膜内温度可达 5 0℃以上 ,可发生烧苗 ;在放风之后 ,当日最低气温低于 3℃时 ,膜内温度可达 0℃以下 ,可发生冻害。根据烧苗和冻害气温指标 ,普查我县 1971~ 2 0 0 0年气象资料 ,30年中 4月中、下旬达到烧苗气温指标的有 7年 ,约…  相似文献   

6.
阜康葡萄双层覆膜防寒越冬实验结果表明:丰雪年雪被保温效果明显,双膜内平均气温升高11.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1.74.5℃间;枯雪年双膜内平均气温上升8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0.39.2℃之间,葡萄可安全越冬。双膜内20 cm处最低温度在丰雪年升温15.0℃,在枯雪年升温14.2℃。影响双膜内温度的主要因子为外界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等。经分析,选用透光性好的覆盖物促使膜内地温快速回升,揭膜日期提前可避免春季的高温热害。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揭膜和覆膜时间可有效避免葡萄遭受倒春寒危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沙道路监测气象站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逐分钟气温、降水、路面温度等数据,分析了珠江入海口高速公路(莞佛高速)路面温度夏、冬半年日变化特征以及晴、雨天状况下的不同表现,结果表明:路面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与气温保持一致,但路面温度始终高于气温,白天路面最高温度可达57℃,比同期日最高气温高24. 5℃;路面温度极端最低为5℃。在夏半年,路面温度平均比冬半年高10℃。受海风及其带来的水汽影响,路面温度与气温的温差在白天和夜间有别于其他学者研究的高速路面温度的结论。晴雨天气时,路面温度在雨天变化缓慢,日较差在3. 2℃。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众天气预报预测塑料大棚逐日极端气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浙江省慈溪市的公众天气预报和草莓大棚内极端气温的观测数据,构建一个以室外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最大风级、白天和夜间天空状况作为输入变量,棚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作为输出变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用以预测草莓大棚室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大棚内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训练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0℃和1.3℃,绝对误差则分别为3.2℃和1.0℃;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6℃和1.2℃,绝对误差为3.0℃和1.0℃。该模型数据获取方便,实用性强,模拟精度较高,可以较准确的预测未来温室内的极端气温,为温室管理和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岭山地高速公路路面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南岭山地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云岩路段3套自动气象站的逐分钟路面温度、地温、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南岭山地高速公路的路面温度特征及其与天气状况、气温、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关系,并讨论了地形对南岭山地高速公路路面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岭山地高速公路晴天和多云时的路面温度日变化明显,与辐射过程密切相关。路温与气温、地温的差异在晴天午后最为明显。晴天时路温、地温、气温的年变化趋势比较一致,路温与地温之间保持着明显的温差;多云天气时路温与地温的差值明显缩小,阴天时路温与地温的差值非常小。地形对路面温度有明显影响,高海拔地区路面温度相对较低,南岭北坡路面温度明显高于南坡,与局地小地形有关。高温过程时路面温度最高接近60℃,地温也超过50℃,持续高温对行车安全、路面和路基结构均有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9年10月-2010年3月湖北省武英高速凤凰关水库自动气象站逐时路、桥面温度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冬季典型天空状况(晴空、阴天)和天气过程(雾、降雨、降雪)中气温、路面温度和桥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夜间桥面温度与气温接近,比路面温度低2℃,桥面0℃以下的低温维持时间为路面维持时间的2倍左右。利用下垫面能量平衡模型,分别计算冬季夜间晴空和阴天时路、桥面辐射能量收支变化情况,分析了夜间路面和桥面温度变化差异的原因,并对桥面比路面更易结冰的现象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