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海丰梅隴震群概况 规模巨大的莲花山断裂以北50~60度东贯穿海丰全境。同时,又有北西向的河源——海丰断裂和东西向的高要——惠来断裂在该处与莲花山断裂交汇。组成若干构造的网络结点(图1),历史上海丰发生≥5.0级地震三次。近年来小震不断。自1972年建立梅陇地震台以来至1980年共记录地震800余次。1981年小震活动更加频繁。全年共发生地震两多千次。其中2月26日Ms=3.0级、3月14日Ms=3.0级、4月9日Ms=3.9级三次较大。每次较大地震发生前都有一系列的密集小震活动。这三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海丰梅陇东南4~5公里的坡平附近。地震发生在下侏罗纪砂页岩地带。下半年震中(二级左右)沿北东向逐渐向海城、公平等地迁移。  相似文献   

2.
1981年1月,广东省海丰梅陇一带发生一系列小震群,至今仍未停止,但已处于衰减过程。统计1981年1-5月,共发生小震1800次,其中ML≥1.0为477次,ML≥2.0为15次,最大震ML=4.2,震源深度3-7.5公里,平均深度5公里。它以明显的三个特点区别于其他小震群:(一)震级小,社会影响大;(二)烈度偏高;(三)P波初动有八种类型,相对较大的地震前后无甚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发生在广西平果M_L3.0级地震震中附近的震群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8次地震定位结果。结果显示:地震震中集中分布于排泥库附近的西南侧,方向呈北西向,震源深度约6km。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利用双差定位法定位精度比较高,特别是在减小残差、测定误差、控制震中分布及震源深度等方面,均比原来的定位结果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近期在辽宁省内相继发生两起震群活动.一起是1987年12月6日至1987年12月28日的本溪市桥头震群.12月6日当天发生了震群中的最大地震M_L:3.4,震中在北纬41°12′,东经123°42′,震源深度为8km,震中附近震感强烈,瓶子振倒,伴有爆炸性的地声.该震群共发生小震26次,其中M_L≥3.0仅一次,M_L≥2.0有10次,有感地震竟有20余起,都伴有从南向北的地声.该震群是在11月份海城老震区M_L≥1.8震次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海城老震区每月震次都在15次以上,但11月份仅有5次.本溪震群的活动特征为,强度逐渐衰减,频次少,强度和频度有七天左右起伏的周期,本溪台P波初动一致,震中  相似文献   

5.
1986年11月7日山西运城出现了一次震群活动.至1987年2月1日共发生地震801次.最大地震为4.7(M_L),位于东经111°03′、北纬35°11.5′,震源深度5.5公里,震中烈度达5度强.由于运城震群的震源较浅,3.0级以上地震在震区普遍有感,甚至2.0级左右或2.0至2.9级间的地震也不同程度地有感.因此,这次震群活动对当地群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4秒,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33.20°N,103.82°E),震源深度20 km。据四川区域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8月8日—9月24日共记录到九寨沟地震序列M_L≥0.0地震7 713次,其中,M_L0.0—0.9地震3 443次,M_L1.0—1.9地震3 551次,M_L2.0—2.9地震625次,M_L3.0—3.9地震79次,M_L4.0—  相似文献   

7.
1 研究背景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S 7.4地震,震中位于(98.34°E, 34.59°N),震源深度17 km.此次地震发生后,在震中东侧甘德县出现震群活动,空间距离约180 km,截至2021年6月28日,青海地震台网共记录ML≥1.0余震79次,其中, ML 1.0—1.9地震57次,ML 2.0—2.9地震19次,ML 3.0—3.9地震2次,ML 4.0—4.9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5月30日ML 4.3地震.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可用三句话概括,地震不大;振动不小;领导重视.运城地震群最大震级仅4.7级,震中烈度5度强,震源深度5.5公里,共发生3次4.0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都在5.5至7.5公里之间,震源比较浅.震群活动从1986年11月7日开始.11月17日至21日为活动高峰,22日后开始衰减.截止12月26日04时统计,共记录到地震695次,其中: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2013年12月新疆南天山西段小震群活动水平较高,系统整理该地区31次小震群,并对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同时检验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结果表明:(1)新疆南天山西段震群活动集中,强度以M_L2.0~3.9地震为主,震群中最大震级多数为M_L3.5左右,而震级值M_L≥4.0共7次,最大为M_L4.9,震群序列总频次多数小于20,持续时间大多为7天以内;震群序列中地震总频次和震群持续时间与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之间不成正比。(2)震群活动主要集中在阿图什附近,75%震群发生两个月后对应M5.0以上中强地震,对应范围为0~500km,未来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主要集中在喀什—乌恰交汇区,震群强度大小与未来中强地震的对应率高低值和对应的地震强度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震群序列频次与震群的地震对应率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3)采用U-K和U-ρ组合方法判定震群类型的检验效果相对较好,正确率约占总数的32%。分析结果可以为判断震群活动是否具有前兆特征和震情跟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N35_0~40~0,入108~0~125~0)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0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邢台、大同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带和与此带相交的燕山带上。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90年共发生M_L≥4级以上地震12次(表2),其中9次发生在华北北部。自5月中旬以后,北京—张家口一带发生三次4级以上地震:小汤山4.3级、大海坨5.0级、清河4.6级,唐山、邢台老震区也相呼应,发生晋县4.2级、4.5级、滦县4.9级、青龙4.6级四次地震。最突出的是1990年7月21日张家口地区大海坨主震为M_L5.0级震群和8月1日山东苍山主震为M_L4.4级震群,其中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