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受研究区块地层沉积特征、钻井泥浆侵入、测井资料录取等诸因素影响,在辽河滩海海南1块测井评价过程中,利用电阻率测井识别油水层、准确计算含油饱和度等重要储层参数难度大。以海南1块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为基础,对录井、取心、分析化验、试油等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开展油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有效储层测井解释标准及与地质模型相适应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对储层进行测井精细解释评价,为储量参数确定及油藏评价奠定基础,取得了很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平湖油气田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保傲斜坡平湖构造带中段,主要生产层是渐新世花港组油藏和始新世平湖组气藏。传统地质观点认为平湖组为主要气藏,但是实际生产中八角亭BX1井平湖组P11等气层有原油产出,给油气藏的开发带来一定挑战。准确地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不仅对气藏开发方式选择和开发经济政策制定,而且对滚动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气、油和水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利用非电测井信息,基于不同饱和流体岩石具有不同的横波时差、纵波时差、纵波等效弹性模量、流体密度、流体时差和流体声阻抗,结合其它测井手段,有效识别了平湖油气田AX9井、BX8井、BX1井和PX9井储层的流体性质。识别结果与实际生产状况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在平湖油气田流体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孔隙度是油气勘探中储层预测、储层描述、储量估算和油气藏综合研究的一个重要评价参数,它的准确求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关键性技术。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其孔隙度预测一直是个难题。常规方法对孔隙度进行计算存在精度不高、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常常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需求。因此,通过对Gassmann方程合理简化并引入Eshelby—Walsh干燥岩石椭球包体近似公式,推导出包含岩石孔隙结构参数、饱和岩石压缩系数与岩石基质压缩系数3个参数的计算孔隙度新公式,然后通过测井交汇图技术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将其转化为与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和纵横波速度、密度有关的具体计算公式。同时考虑到不同相带对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故分相带对新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的孔隙度预测方法的精度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平湖斜坡是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的油气重点勘探区域,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深部和基底潜山油气藏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接替领域。为进一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岩心与实验分析等多种资料,对平湖斜坡宝云亭油气区花岗岩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有效储层分布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成分为花岗岩储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风化淋滤控制溶蚀孔隙形成,构造活动形成大量裂缝提升储层物性,三者共同控制着花岗岩潜山储层展布。利用古地貌恢复、蚂蚁体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风化溶蚀强度和裂缝发育程度,对宝云亭油气区花岗岩潜山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油田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不仅储层孔隙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储层含油饱和度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水淹层。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经研究分析表明,油层水淹前后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且从宏观沉积特征看,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其储层物性在水淹前后变化量也不同。据此,可以通过单井常规测井资料解释,或通过一些特殊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来解释和识别水淹层,并依据对子井测井曲线特征研究、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密闭取心资料分析、沉积微相划分及多井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对解释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从而找到水淹层电性特征与含油饱和度及沉积特征的关系,达到准确解释水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基于地震多属性的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储层,但受资料条件的限制,应用常规方法无法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和进程。应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结合测井曲线、岩心、岩性及区域地质资料,对平北地区平湖组的岩相进行了精细解释,并对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平湖组发育潮汐控制的三角洲相和潮坪相两种类型的沉积相,并以三角洲相内的储层发育,砂体连片性好,工区西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发育区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由于并眼条件、钻井液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处理得到的岩性剖面会存在一定偏差,造成储层孔隙度计算不精确甚至流体性质判别失误.元素俘获测井(ECS)是斯伦贝谢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测量地层元素的测井技术,利用其资料确定黏土含量及类型从而获得精确的岩性剖面,结合常规测井数据可以准确计算地层孔隙度,提高测井解释的符合率.介绍了ECS测井原理及其仪器参数,通过在绥中36-1油田的应用,阐述ECS的测井优势,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井数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三轴应力测试、全岩分析测试、有机地化测试等资料,在完成测井曲线标准化的基础上优选出影响研究区泥页岩储层质量的几个主要参数,分别建立了有机碳及无机矿物含量测井解释模型、孔隙度模型、弹性参数模型等,并基于相关模型将各参数归一化到同一岩石体积模型中,完成对单井的综合解释。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依据测井解释结果能够有效划分出有利岩相段及易压裂层段,继而实现对苏北盆地阜二段泥页岩储层特征及可压裂性的研究,用于指导下一步泥页岩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9.
子洲气田榆30井区精细地质建模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质特征模型是油气藏描述的重要手段,对子洲气田榆30井区进行了精细地质建模,在地震解释、测井解释、沉积微相、小层对比、录井解释、物性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该井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实现了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剩余油分布和勘探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致密储层的含油气性往往具有多解性。根据储层定量荧光分析(QGF和QGF-E)的技术特点,将其应用于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BZ-A构造沙河街组储层中,结合测井解释和试油结果,探究该技术在致密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通过QGF-E强度得出的BZ-A构造现今油水界面与测井解释的界面深度相近。研究区油水层的判别基准线约为70pc,含油饱和度与QGF-E强度正相关,测井解释为油层段的样品QGF-E强度值绝大多数70pc,含油水层和水层段均小于该值。利用储层定量荧光技术建立了该区含油性判别标准并利用试油结论进行验证,有效识别出了沙一段上部干层段和测井资料遗漏的沙一段下部的致密油层,该技术可以为判别致密储层的流体性质提供新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较差,通常油层在酸化压裂等工艺技术措施下,才可产出工业油流,对低渗透油藏有效储层进行测井解释较为困难。从冷家堡油田冷46区块的油藏特征出发,建立了一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方法。为检测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精度,在取心井中选取5口井进行岩心厚度与测井厚度对比,层划准率达100%。并据此标准划分39口单井有效厚度,有效地保证油层射孔,为注水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focuses on seismic and well log interpretations for evaluating the sandstones of the Cenomanian Bahariya Formation in the southwest Qarun Field, Gindi Basin, northern Western Desert of Egypt. The seismic profiles display a clear anticlinal structure intersected by reverse faults in the study area. This faulted anticline has been interpreted to be one of the Syrian arc system folds formed by Upper Cretaceous tectonic inversion,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NW movement of the African Plate relative to Laurasia. This anticline has been recommended as a target for exploration by the present work as it may represent a structural trap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sandstones of the Lower Bahariya Formation in the southwest Qarun Field display goo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vailable well log data for the SWQ-21 and SWQ-25 wells for the Lower Bahariya Formation reflects a good reservoir quality for oil production in its topmost part. This reservoir possesses low SW (<50%), high porosity (16%), low SW/SXO and low BVW (<0.09) which all reflect a high potential for oi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3DMove裂缝预测技术在埕北30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 《海岸工程》2007,26(3):55-60
裂缝的准确描述和预测是裂缝性储层有效开发的关键,由于裂缝性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和致密低渗透性,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很多,因此裂缝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的难度非常大,给裂缝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应用3DMove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技术预测古生界潜山顶和太古界顶两套地层的裂缝分布和方位,并从应力场的角度对裂缝的开启性作出分析。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埕北30潜山,通过与已钻井资料对比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井的裂缝发育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受低幅度构造、地层倾角小、储层渗透率低、油源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油层中存在自由水,若整个开发层系的油层大面积内均为油水同层,则称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井投产初期就具有一定含水率。由于室内岩心试验获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在饱和油情况下进行,因此,油田实际含水与采出程度和利用室内试验曲线计算出的理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不能较好吻合,当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时这种误差会很大,导致含水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无法正确预测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根据试验获得的相渗曲线和实际生产数据,采用试验数据与生产实际相互印讧的方法,修正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计算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解决了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以及具有原始含水饱和度油藏含水上升规律预测问题,对正确认识油藏和开发指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过程中,由于地震数据受地下断裂或裂缝的影响,高频信息部分振幅损失严重,使得储层预测结果经常不能与真实储层的发育情况相吻合。提出利用地震数据的低频部分提取属性来预测储层,无论是在理论数据的试算还是在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指导了地震解释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开采工艺技术的进步、油价一直在高位运行,那些埋藏在东海海域过去被认为开发无经济效益的所谓“差气层、干层或致密层”进入了开发工作者的视野。通过对东海T气田A5井始新统平湖组低渗气藏进行压裂开发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单井产量大幅提高,证明压裂可以成为有效动用低渗天然气储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东海天然气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表明对东海低渗气层的认识应予以调整,重新确定气层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7.
真12断块E2s1^6是真武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以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流动单元、隔夹层、渗透率韵律类型等,研究与渗透率变化有关的储层非均质性,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油藏数模模拟两类剖面和建立不同含水期集层渗透率模型,研究油藏纵向油水运动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为E2s1^6油藏最终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低渗储层微观孔隙内流体运移与聚集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储层的优劣。以w11-7油田流沙港组三段储层为例,应用压汞资料定性与定量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分为三类,总体上具有“喉道细、分选差、连通性差”的特点,这种较差的孔隙结构发育特征是造成储层呈低渗一特低渗的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判别方法优选出排驱压力、中值压力、最大孔喉半径、孔喉半径均值、分选系数五类孔隙结构分类评价参数,并结合常规物性将储层分为三类,其中Ⅱ、Ⅲ类是广为发育的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