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澜沧老厂斑岩钼矿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08年以来,滇西澜沧老厂矿区深部新发现巨厚斑岩型钼矿体,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对矿区矿化系统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锆石SHRIMP U-Pb法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法对成岩和成矿进行精确定年。结果表明:成矿花岗斑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4.6±1.1)Ma;辉钼矿Re Os等时线年龄为(43.78±0.78)Ma。证实矿区喜山期存在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大规模成矿作用,斑岩钼矿的成岩成矿期与滇西新生代岩浆作用高峰期吻合,老厂斑岩钼矿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2.
云南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化结构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峰 《地质与勘探》2009,45(5):516-523
危机矿山深部矿是当前我国矿产勘查与研究的重要对象。基于新的综合研究和地质勘查成果,对澜沧老厂矿区的矿化空间结构和成矿系统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的矿体可分为六个矿体群,它们由多时代、多成因、多矿化类型的矿体组成,包括三个与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层状铅锌银铜矿体群和三个与喜山期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脉状铅锌银矿体群和细脉-浸染状钼(铜)矿体群,前者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后者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环境;六个矿体群在空间上构成特有的三层叠三带的矿化结构。根据矿化特征,提出双系统同位叠加成矿模式,指出矿区深部斑岩Mo(Cu)矿的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墨斗河钼多金属矿是斑岩-夕卡岩-脉型"三位一体"复合型矿床,位于豫南大别山北麓新县境内,地处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的东段。矿区岩浆活动频繁,经历了不同期次的区域变质作用。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七角山组和新元古界苏家河群浒湾组。文章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综合研究了墨斗河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信息、成矿地质环境和化探异常特征,认为矿区钼矿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预测矿区南部及深部可能存在大型斑岩型钼矿体。  相似文献   

4.
朱溪矿集区横路矿区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横路矿区位于朱溪矿集区内,其成矿条件与世界最大钨矿床--朱溪矿床类似,目前已发现了多处找矿线索,但前期工作主要聚焦于500 m以浅,亟待探索该区深部找矿前景。本文从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特征及钻探验证等方面综合分析,并与朱溪矿区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成矿地层层位、控岩控矿构造以及岩浆岩所处成岩-成矿事件等重要成矿条件上极为相似。此外,横路矿区的浅表矿化蚀变分布情况与岩脉密切相关,物化探异常及岩脉分布特征显示深部存在隐伏岩体。综合分析认为横路矿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具有找寻破碎带(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及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黑山铅锌矿床位于三江地槽褶皱系昌宁-孟连裂谷之南部澜沧裂谷,澜沧裂谷是多种成矿的有利构造环境及多重成矿地质作用"同位叠加"地区,在该区域以往除老厂银铅锌矿为超大型矿外,均未发现其它较大型的矿床。近期在大黑山找矿有了新的突破,发现并圈出铅锌矿体2条,经初步估算资源量具备中到大型的资源量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大黑山铅锌矿具有岩浆热液型矿床地质特征,深部应有岩体的存在。大黑山矿床的发现对该区域找矿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化系统结构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澜沧老厂矿区由成因、形成时代、矿化类型和产出特征等均不同的6类矿体群组成,形成"六类一体"矿化系统。其中,包括3类与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层状矿体群和3类与喜山期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脉状和细脉状-浸染状矿体群,前者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后者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环境。它们在空间上构成特有的"三层叠三带"的矿化结构。基于矿区"双系统同位叠加"成矿模式和良好的找矿潜力,确定了6个找矿靶区,并提出了深浅并举、综合找矿、分期交叉突破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7.
依据澜沧铅矿2004~2010《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工作》项目所获,结合以往勘探采矿和科研成果,在原提出“上铅、下铜”金属分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铜矿体下部有矽卡岩化和花岗斑岩脉以及上部铅矿石矿物中有辉钼矿、钨、锡矿化等异常现象,推断深部可能存在钼、锡、钨等的矿化类型(第三矿化带).据此提出“层脉结合,远、近结合,拆墙扩储”的12字找矿新思路,调整工作部署、优选找矿靶区(位),终于在深部发现厚大斑岩型钼(铜)矿体,证实了预测.认为澜沧老厂矿床“三元矿化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斑岩成矿系列,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始新统晚期为主),矿床成因为与隐伏岩体有关的中偏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段召艳 《地质与勘探》2021,57(4):837-851
东炉房铜钼矿床位于扬子西缘坳陷带,是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近年新勘查评价的中型矿床,该矿床具大型规模远景。本次通过地质详查及综合研究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床特征,理清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区。研究认为:铜钼铅锌金多金属矿化与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岩紧密相关,矿化蚀变具有斑岩型-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统特征;矿区共圈定24条矿体,其中斑岩型钼(铜)矿体3条,矽卡岩型铜(钼)矿体14条,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金)矿体7条,具有由内到外,由高温至中低温为Mo(Cu)→Cu(Mo)、Fe→Pb、Zn、Au的斑岩成矿系统元素分带特征;结合矿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外围及深部圈定3处寻找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找矿靶区。该矿床的评价对区内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宁 《华东地质》2020,(1):45-53
安徽池州乌谷墩银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贵池矿集区,属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床。文章研究了乌谷墩银钼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分析该矿床的找矿潜力,按照成矿缺位理论,预测了不同类型矿体的找矿方向。乌谷墩银钼多金属矿区具有寻找中-大型多金属矿床的前景,"成矿系统分析+立体填图+钻探验证"的深部找矿思路和工作方法对该矿区及周边地区寻找盲矿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骆驼峰铜钼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片麻岩类;岩浆岩以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类为主,花岗闪长岩为区内主要含矿岩性;构造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为主,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区内地表及外围矿体以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为主,深部矿体以斑岩型钼矿为主,总体形成以含钼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型钼矿,外围为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从地表向深部总体具绿泥石化—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的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初步建立了“上铜下钼”的成矿模式,今后的找矿思路是加强对斑岩体时空分布、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对比的研究,进一步建立找矿模型,为祁漫塔格地区乃至东昆仑地区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