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云峰  温廷中 《安徽地质》2007,17(4):275-277,280
郭屯矿井井筒穿越多层地层,基岩段中含水层发育,地下水含量丰富.为了给矿井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本文利用郭屯矿井井筒检查孔抽水试验数据,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准确地预算出各井筒涌水量.并结合精查地质报告,对井筒涌水量做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郭屯矿井井筒基岩富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东郭屯矿建井前施工的井筒检查钻孔钻探取心、简易水文观测、地球物理测井(包括流量测井)及结合郭屯矿井精查地质报告资料,对井筒的含、隔水层进行了划分;通过抽水试验、流量测井方法求解了风氧化带含水层、风氧化带下含水层及其各含水层分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别预算了主井、副井、风井井筒的涌水量,并分析了郭屯矿各井筒基岩涌水量大于邻近煤矿井筒基岩涌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加坡理论可有效的消除抽水试验引起的无效降深,结合云驾岭煤矿井筒检查孔抽水试验资料,对该井简检查孔涌水量进行了预算,预算副井筒啮。砂岩含水层涌水量为523.03m^3/h,实际涌水量为455m^3/h.误差率14.95%,可见运用加坡理论计算的矿井涌水量与井筒实际涌水量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井筒涌水量预测对矿井设备的选型、建设速度和投资成本等都有着到重要的影响。在分析近年来国内大量新建矿井井筒掘进实际涌水量与井筒检查孔预测涌水量误差较大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预测方法("大井法"和比拟法)存在的预测方法缺乏创新、预测基础数据收集不够全面、预测精度欠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传统预测方法,加强深部含水层岩石均匀性研究,重视施工设计、提高施工质量,建立勘查单位、矿井设计部门和生产建设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正确对待预测结果,树立防范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箐口煤矿拟建立一对立井,采取井筒式开采地下煤炭资源。为了给矿井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煤炭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采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大井法”和“并组干扰法”预算井筒的涌水量。  相似文献   

6.
东保卫煤矿现有生产能力和通风网路满足不了生产接续问题,依据矿井生产持续发展的需要,需补做一个西翼采区风井。井筒穿过的基岩地层部分岩石破碎,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差;井筒涌水量偏大,为了给井筒安全快速掘砌提供保障,决定开拓前对基岩段进行地面预注浆,以加固井筒围岩和封堵基岩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建成的几对矿井及其它一些矿井的井筒实际涌水量和利用勘探阶段提供的参数预计的水量,往往差别很大。例如:芦沟矿竖井筒,按原参数预计只有40米3/时,建井期揭露的水量达到200米3/时,比预计大了4倍。河北和山东等地的一些矿井,也出现水量偏大或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宗斌  刘智昌  权军明  曹蕊 《地下水》2012,34(6):161-162,170
矿井井筒检查孔为煤矿工业厂址的选择,最合理的建井方法提供合理的依据。论述大海则矿井以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空隙裂隙水为主,充水通道主要为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冒裂带、构造裂隙及某些不确定因素,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密切,裂隙发育,预测各井筒涌水量。根据各地质因素综合分析,认为采用冻结法建井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陵二号煤矿充水因素的分析,结合矿井实际涌水量,认为矿井在开采延安组2号煤层时,延安组中部含水层为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直罗组下段含水层为矿井主要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上部的洛河组砂岩水是矿井井筒充水的主要水源,也是矿井充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矿井的主要充水通道为开采沉陷裂隙,充水方式为顶板进水。最后指出,该矿井开采2号煤层的最大隐患是直罗组下段砂岩顶板突水和井筒洛河组砂岩涌水。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预测盘县煤田内各矿井涌水量,以盘关向斜火烧铺煤矿为例,首先从区域水文地质分析入手,其次收集整理矿井40多年地质勘探、矿井涌水量、降雨量、采空区、开采标高、煤炭采出量等相关因素数据,然后分析与矿井涌水量的关系,建立矿井涌水量与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计算模型;之后应用该模型对矿井6个开采水平9个块段进行了矿井涌水量预测,最后对比与解析法、比拟法计算的结果。结果表明,矿井涌水量与上述各相关因素呈正相关性,解析法计算结果偏小;上述特征在整个盘县煤田内具有典型性,相关因素分析法可以作为井田内及相邻煤田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可为其它矿井提供比拟对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某浅层气井的施工实例,阐述了水井钻机安装合适的钻塔底座和井控装置,可降低浅层气井建井成本。  相似文献   

12.
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是一种新型监测井。此种监测井井管无接头、无泄漏、内壁光滑,滤水管现场制作,对位准确;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下管可以一次完成,多管到位,并围绕一根连体管从地表填砾、止水,施工方法简单可靠。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达到了一孔监测多层地下水目的,为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的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13.
油田定向井井身轨迹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井军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4):60-61,69
论述了定向井井身轨迹设计及优化的技术要点,介绍了笔者在陕北油田勘探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长水平段大位移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窦玉玲 《探矿工程》2011,38(7):50-52
摩阻和扭矩是制约长水平段大位移井水平段延伸的主要因素,井眼轨道优化是减小钻具摩阻和扭矩的方法之一。模拟了不同造斜率和靶前位移情况下长水平段大位移井的摩阻和扭矩,分析了不同轨道类型对摩擦系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长水平段大位移井应优先选用较低造斜率的轨道,无特殊需要时尽量简化轨道类型。  相似文献   

15.
天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和油气资源,20世纪90年代大港石油集团公司为寻找石油在塘沽地区开凿了一大批石油开采井,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多数油井均已废弃。本文结合该区地热地质资料和油井井身结构,探索将废弃的石油井改造为地热井,并通过T38-1、T38-2井成功改造实例证明其可行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桂强 《探矿工程》2008,35(1):24-26
南宁市九曲湾地热井是广西首眼深层地热井,也是广西第一口以深部下第三系细砂岩为主要取水段的地热探采结合井,该井的实施填补了广西在无地热异常显示尤其是热储层分布不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开发的空白.着重介绍了该井的施工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17.
樊朝金  李德文  邓春海 《探矿工程》2013,40(12):71-73,77
在深基坑开挖中,如地下承压水埋藏较浅,采用管井降水降低地下水位后,对管井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封井,确保地下水位控制在施工要求的范围之内。重点介绍了山东潍坊万达广场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及具有承压水头的减压井封井方案和封井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胜  李欢欢 《探矿工程》2011,38(8):26-28
分析了目前水平井固井的施工难点,并结合大庆油田翻156-平158井介绍了大庆油田的水平井固井技术以及采取的各种措施,最终翻156-平158井固井质量为优质,为今后各油田提高水平井固井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种方法联合洗井增大供水井出水量的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供水井成井后出水量偏小,分析成井工艺中的各个技术环节,查明导致水井出水量偏小的原因,采用活塞、混合器、泵抽等多种洗井方法,遵循"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出水量"的思路,制定正确的洗井步骤,在确保管井安全的前提下增大了水井出水量,达到了管井设计的出水量。  相似文献   

20.
定向对接连通井轨迹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军文 《探矿工程》2011,38(5):11-14
定向钻井轨迹计算方法很多,但在轨迹处理及图示反馈上均不直观清楚。通过坐标变换,建立了以井口与靶点连线为基准参考面的定向对接连通井轨迹设计方法。比较校正平均角法和最小曲率法,通过两次坐标旋转,说明建立以井口与靶点(或靶井)连线方位为参考面的坐标系的定向对接井轨迹设计方法及优点。并且这种设计方法也可用于其它轨迹计算方法中。通过本设计方法,可及时反应自井口到靶点(靶井)的钻井轨迹与目标的误差偏离。通过EXCEL编程及图示,运用EXCEL功能及时跟踪设计,使定向对接井设计与施工简单直观。采用此法累计已成功完成的对接井达100余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