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五台群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五台群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典型地层之一,主要出露在山西省五台山地区。经过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的研究,对五台群的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其层序的划分和地质年代的归属仍有不同意见。作者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根据高凡亚群、淬沱群底界和侵入五台群岩体(特别是同构造早期的侵入岩)等年龄资料,认为五台群的顶界年龄大致为25亿年左右;根据金刚库组斜长角闪岩的Nd平均模式年龄、便入金刚库组石佛岩体小马蹄沟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残余锆石的TIMS法年龄和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Nd模式年龄,提出五台群的底界年龄为2800Ma。因而五台群的地质年龄为2800~2500M2,属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山西五台山区,是我国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系出露良好,发育比较完整;是研究程度比较详细,地层层序建立比较早;是含有金、铜、铁及非金属等多种矿产的地区之一。但是有些地质问题,尚未完善解决,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正> 《山西的五台系》专题小组在山西省地质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山西区调队一比五万四分队、二分队等配合下,1979年起对五台山、太行山、中条山、吕梁山、云中山、恒山等六个山区的五台系层序进行重新厘定工作。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太古宙/元古宙界线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何准确标定和划分这一界线对认识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构造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构造演化明显滞后于欧美澳等克拉通,成为有利于建立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关键地区。山西五台山区保留了较完整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记录。先前研究主要依据该区地层、区域构造、叠层石记录进行界线划分,并对界线争议较多。本文在五台山区长期野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磨拉石沉积、同构造花岗岩、裂解环境相关玄武岩的综合探讨,建议这一界线划分在东冶亚群与豆村亚群之间。初步的同位素年龄制约表明,这一界线的时代介于2549±22Ma到2450±10Ma之间,与早期大陆克拉通伸展裂解、隆升剥蚀相关,并涉及岩石圈、水圈、大气圈性质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山西五台山区甘泉一带呈层状夹于五台岩群中的变质砾岩,曾作为五台岩群划分为中、下亚群的重要标志。该变质砾岩层布丁状,沿着五台岩群大型复式向斜核部呈“之”字形断续出露,区域上呈一强变形带。砾岩胶结物为强烈糜棱岩化、构造片岩化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砾石成分为强烈塑性变形的五台岩群不同层位的滚圆度好、分选性差的复杂成分陆源物及构造、热液成因的假砾石。研究确认,在这套变质砾岩层的两侧分别存在以五台岩群不同层位为底界、以该砾岩为底砾岩的甘泉不整合和宽滩不整合,变质砾岩层分别切割所谓五台岩群下亚群和中亚群的地层。因此,甘泉变质砾岩为叠置于五台岩群之上的地层单元,不能作为五台岩群中、下亚群的界限标志,甘泉变质砾岩应从五台岩群剔除,归属于滹沱群四集庄组。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钇及镧系)做为一组地质指示剂,国外已广泛用于矿物学及岩石学的研究。随着测试技术及分析精度的提高,国内有关报道也日渐增多。近三年来,笔者在五台山区从事前震旦纪变质沉积铁矿研究,曾按不同地层、不同岩石类型采集了一批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含量测试。本文就是对其结果的初步研究。主要目的试图探索五台山区变质岩系不同构造层、不同岩石类型中稀土元素丰度及分配型式的变化,以便为本区变质地层的划分、变质岩的原岩恢复提供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区变质岩十分发育,研究历史悠久。对其地层划分及原岩建造等问题历来争论较大。通过我们的工作,根据角度不整合、底砾岩、岩石组合、原岩建造、构造变形及混合岩化、岩浆作用等方面的特征,划分为二个群。台怀不整合之下的为繁峙群;台怀不整合之上的仍叫五台群。  相似文献   

8.
五台群“板峪口组”形成环境与变形特征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群“板峪口组”形成环境与变形特征的新认识田永清,彭齐鸣(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板峪口组”是夹于五台群金岗库组含铁岩系与龙泉关眼球状片麻岩及阜平灰色片麻岩之间的一套沉积变质岩石地层单元,主要分布在山西五台县石咀至繁峙县神堂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变形与变质发展演化的基本观点出发,在对五台群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之后。认为五台山区五台群中存在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质界面——角度不整合。代表着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中一次重要的地壳运动。它导致五台群的解体。命名为台怀运动。其发生的时代为太古代末。这个界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下部的角闪岩相的片麻岩系属太古界,取名为繁峙群,其上部绿片岩相为五台群,属下元古界,并且指出这两个岩群的多期变形与多期变质的一般概貌。  相似文献   

10.
广泛出露于四川会理-会东及云南东川等地的中元古代东川群地层,由于其中赋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 矿、铁矿等而倍受重视。前人对其地层划分、岩石学及其含矿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认识,但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的详细分析,建立了东川群的沉积层序,即1个I级层序(时限约2.3亿年),12个Ⅱ级层序。  相似文献   

11.
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的地层层序是长期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及勘查效果,也制约着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第二版、修编)、1:5万二街等4幅区域调查子项目工作中,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时代、重大地质事件记录、早期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太古界五台岩群分布于五台山及恒山南部,以往研究程度高,认识分岐大,划分方案多,研究表明五台山花岗绿岩带是被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韧性剪切带分隔成一系列的北东东向的构造片体,这些韧性剪切带多数情况下主剪切面与上下盘岩层平行,构成不同的构造层或不连续变质地体单元的界面,五台岩群本身属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并将其划分为:石咀亚岩群、台怀亚岩群、高凡亚岩群,三者合称五台山绿岩带。  相似文献   

13.
(一) 分队概况及伯强测区地质矿产成果我们分队于一九七七年在全省一比二十万区调即新全面完成的时候组建的。是山西省第一个正规的一比五万区调分队。承担的任务是山西省五台山区的伯强地区一比五万区调工作。该区地形、地质情况均属复杂类型。根据一比二十万区调提供的成矿区划进行联测,面积近八百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4.
五台群长期被多数学者作为新太古代地层,自下而上分为石咀亚群、台怀亚群和高凡亚群,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给出了一些古元古代年龄,致使五台群形成时代及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悬而未决.全面收集了五台群已有同位素年龄数据,仅锆石U-Pb谐和年龄数据就有800多组.数据显示,高凡亚群包括洪寺组和羊蹄沟组,沉积时间不早于2331±38 Ma...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西部早古生代地层划分及对比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永安魏坊地区下古生界地层出露较齐全,省区域地质测量队曾在本区建立了东坑口群、魏坊群之岩石地层单位,并认为地层层序是东坑口群在下、魏坊群在上,区内重晶石矿层赋存于林田群上段地层中,经系统的剖面精测及矿区外围的1∶50000地质填图,笔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区内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魏坊群、东坑口群、罗峰溪群。重新厘定的地层层序,对区域上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对比方面进行了讨论,拟定了一套新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五台山区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的重要出露区,各时代地层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及岩浆活动,成矿条件较好.现把所发现的三种类型金矿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区五台晚期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在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内,为区内规模最大、影响广泛的区域性构造。总体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于五台岩群与花岗质片麻岩的接触带上或变质地层的接触带上,延伸长达200km以上。受吕粱期褶皱叠加改造呈“之”字型展布,是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南北向两个巨型岩片的分界构造;变形以花岗质岩石强烈片理化、糜棱岩化、绿泥石化为特征,发育糜棱岩、糜棱片岩、角砾状糜棱岩;剪切带内矿物拉伸线理及各类旋转应变标志指示上盘相对由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从剪切带所涉及的地质体为五台岩群及北台片麻岩,王家会岩体,并被吕梁期褶皱叠加,说明其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运动末期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杨敏之 《矿床地质》1982,1(2):15-27
晋北前寒武纪地层层位划分、地层层序、基本构造特征等方面,前人已做过较多的工作。本文在五台、吕梁、雁北前寒武纪含铁岩系、铁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地球化学工作基础上,从地质发展史、铁矿成矿物质来源、地壳物质演化上,确定了晋北前寒武纪铁矿床类型、铁矿床组合、成矿系列,讨论了晋北铁矿成矿区的划分和找矿方  相似文献   

19.
中元古代时期的五台山南缘是华北克拉通北部的燕辽裂隙槽与南部的晋豫陕裂隙槽之间的交接地带。在该地区中元古界由常州沟组潮坪沉积体系碎屑岩地层和高于庄组潮坪沉积体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常州沟组与下伏的早元古界滹沱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高于庄组与上覆的寒武系之间为地层间断时间超过1000 Ma的平行不连续面;残留不全的元古界不但成为前寒武纪层序地层学划分的典型代表,而且成为窥视早期来自南部裂陷槽向北海侵以及晚期来自燕辽裂陷槽向南海侵的宝贵的物质记录,并且成为重新审视晋豫陕裂陷槽与燕辽裂陷槽的争议较大的地层对比的关键地层记录。对山西五台沉积状剖面中元古界沉积序列及其所表征的层序地层学特征的观察和描述,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线索,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陕北神木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与研究了该区中生代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盆地充填样式,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区域岩石地层模型。本文反映了该区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成煤规律分析及成矿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