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毅辉  华明 《四川气象》2007,27(2):32-36
大气成分是中国气象局业务体制改革八条轨道之一。成都大气成分站是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网目前在川的唯一站点,该站观测所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对成都市甚至整个四川盆地的大气成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大气成分的基本概念和成都大气成分站的观测仪器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一、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新疆在大气成分观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已经建成的大气成分观测站点有: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哈密、和田、塔中、库尔勒以及乌鲁木齐市3个观测点等8个大气成分观测站点。其中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属于中国气象局区域大气本底站;鸟鲁木齐、哈密、塔中与和田属于  相似文献   

3.
2004年起,中国气象局在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先后开展了包括大气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在内的业务观测。2006年初中国气象局充分利用已有站网,结合国家大气成分本底台站的建设以及大气成分预报业务的发展急需,在全国14个关键区域布设了包括7个大气本底台站在内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形成了全国大气成分观测网(图1)。  相似文献   

4.
在大气化学实验室以及大气本底、酸雨和沙尘暴等观测站网长期工作基础上,作为“大气成分轨道”的主要牵头实施单位,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积极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按照“立足现有、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建设”基本思路,设计建设大气成分研究型业务体系,保证了各项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初步形成了12个研究和业务团队: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与大气光化学、臭氧与辐射、酸雨、边界层、数值同化、大气成分数值模拟、化学输送数值模拟、大气成分气候效应、大气成分反转数值模拟、常规预报要素分析。2005年在研和新获准的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达30多项。对原有的观测站网和大气化学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增容及整合,重新布设了基本覆盖全国范围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规划,牵头实施“国家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4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正式进入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台站行列;完成了2个拟新建本底站(云南香格里拉、新疆阿克达拉)论证试验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了湖北金沙预选本底站站址,即将启动科学论证工作;开展“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人员培训,大力推进酸雨工作业务化。  相似文献   

5.
2007年,大气成分中心以稳步推进大气成分、沙尘暴观测站网业务化为目标,在中国气象局的布署和安排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站网的监测、运行和保障能力,形成了覆盖我国关键和典型地区的大气成分、沙尘暴和酸雨观测网络,基本实现了长期、多区域、网络化观测.  相似文献   

6.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台站反应性气体观测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对大气反应性气体的业务化观测是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的重要目标内容之一.为了满足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目标要求,在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反应性气体观测系统2年来的业务试运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涉及质量控制技术中零/跨检查和多点校准的执行情况,确定了执行零/跨检查、多点校准和零/跨调整的指导性频率,提出了基于校准信息的数据订正方法,简要阐述标准量值传递方案和仪器测试、检验和维护中所应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和新闻发布会于2004年12 月16日在京举行。该中心是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主体,联合中国气象局多家业务中心共建的科研型业务单位,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研究员兼任中心主任。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中国气象局同时拥有国家级气象科研机构、业务单  相似文献   

8.
大气成分监测仪器常见故障排除和维护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成分观测项目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型特种观测业务。全国现有大气成分观测站30个,我省泾河和榆林大气成分站于2006年1月1日建站并业务化运行,主要观测黑碳气溶胶的吸收特性和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浓度及大气的光学厚度等要素。由于观测仪器均为进口仪器,对观测员的要求与传统的气象观测业务相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沈阳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区域环境及气候环境等,对沈阳大气成分站所处站址环境进行探讨。并利用2004—2006年逐时气象观测数据对周围地物影响以及周围大气污染源对观测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大气成分站的站址设置基本符合建站要求,颗粒物和黑炭浓度的观测数据可以反映出沈阳地区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成分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WMO/GAW)包括200多个本底站,涉及观测要素达200多种.但站点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集中地区的站点较多,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站点较少.中国气象局自1981年起先后建立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3个区域本底站,1994年建成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台.上述4个本底站都是WMO/GAW的成员,也是科技部国家大气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