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蔽油气藏勘探要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测井和沉积学综合研究.本文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大磨拐河组隐蔽油气藏识别中,指出大磨拐河组为一套完整的二级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其中低水位体系域发育的湖底扇和斜坡带发育的岩性上倾尖灭砂体为研究区主要的隐蔽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2.
OpendTect系统在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等时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各体系域内部沉积体的空间展布、叠置样式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而预测各体系域中砂体的分布,是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勘探实践的重要内容.OpendTect系统在三维地震倾角扫描的基础上,①以地震采样点空间信息为导向,实现了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地震小层自动追踪,可以精细刻画出体系域内部沉积体地震反射结构和空间展布;②通过对各层序单元内部地震小层追踪结果进行层拉平,实现了时间域到Wheeler域的自动变换,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地层沉积演化历史;③通过沿沉积体内部小层面提取地震属性,实现了等时地层切片的提取,减少了地震属性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精度.OpendTect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层序地层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震数据中低频成分倾向于反映较厚的岩性地层单元,而高频成分倾向于刻画较薄的等时沉积单元,因此地震分频解释有助于精细沉积层序分析.但目前地震沉积学方法中使用频率滤波方法得到的分频剖面中,地层反射信息不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频地层反射剖面.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子波稀疏脉冲反褶积的分频地震层序分析方法,目的是为了得到地层信息较全的真分频地层反射剖面.拟合例子中使用本文提出方法得到的分频地层反射剖面与真实情况相差非常小,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三角洲前积沉积层序的实例分析,可以清楚得到原始地震剖面中无法显示的细层层序,可用于精细层序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震沉积学是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现代沉积环境、露头和钻井岩心资料建立的沉积环境模式的联合反馈,是用以识别沉积单元的三维几何形态、内部结构和沉积过程的一种新的方法、技术体系.地震岩性学与地震地貌学是地震沉积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前者研究的方法、技术主要包括:测井约束反演、90°相位转换等,后者主要包括:基于沉积模型的地震...  相似文献   

5.
常规地震剖面由于分辨率有限,难以实现高频层序的解释,本文采用反射系数反演技术和地层切片技术,形成了高频层序解释方法.反射系数反演技术有效提高了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有利于建立三级层序格架,结合地层切片技术,可以方便快速的得到初始高频层序界面,采用平面控制剖面的解释方法,用切片平面沉积展布的合理性检验高频层序解释的合理性和等时性,指导高频剖面上高频层序解释方案的调整,减少了层位解释的多解性,增强了层位的等时性.在高频层序格架控制下形成新的地层切片,等时性比三级层序格架更强,可以更好的刻画平面沉积特征.高频层序解释技术避免了常规层位解释的繁琐和多解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高频层序的地震相分析又为沉积微相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有利于储层预测或开发级别的储层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次研究在基于多元标定和井震对比的前提下,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东营三角洲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识别并追踪了目的层段关键的三级层序界面和三角洲进积体内部不同期次的进积单元界面,并总结了各个界面的沉积相、岩相和地震相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分频处理,认为不同频段地震资料其所揭示的地质信息是存在差异的.分频地震处理的结果显示,低频资料能够清晰地显示三级层序界面和三角洲进积体内部结构差异,可用于划分内部的进积单元;高频资料能够显示出进积单元内部的高频旋回.利用高频地震资料所进行的高频旋回划分,与钻井岩性、测井曲线响应和测井曲线小波变换的结果具有很好的对应程度.  相似文献   

7.
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中地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惠民凹陷岩性油藏勘探存在的难题,开展了岩性油藏勘探技术研究。以地震、地质资料为基础,采用井震联合及小波变换技术,完善了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建立方法,确定了各三角洲的时空展布规律。应用多元综合标定、地震相划分、正演模拟和测井约束反演一系列技术,实现了不同沉积类型有利砂体的描述。形成了适合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的技术系列,可以指导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8.
中方接手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勘探工作后,为了建立盆地统一的地层划分标准,研究快速而有效的地层对比方法,开展了本次侏罗系旋回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在统一的应力作用下沉积地层具有统一或相关的旋回特征,贯穿盆地发生、发展、消亡过程,这种旋回特征是地层对比的基本依据.本次研究以测井曲线旋回趋势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侏罗系地层岩性组合特征、测井曲线旋回趋势特征分析,孢粉化石资料标定和地震波组特征约束等方法,实现了全区侏罗系旋回地层划分对比,将侏罗系划分为七个三级旋回层序JSQ1~JSQ7,并建立了研究区等时地层格架,为进一步开展勘探工作奠定基础.该方法操作方便,综合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地质、古生物等资料,对比结果科学可靠,对盆地地层划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Wheeler域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地震数据进行层序划分、沉积相识别、沉积演化分析及储层预测,因受现今构造趋势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多解性.Wheeler域地震资料因具有等时性,地层旋回性清楚、展布范围明了,井震标定后便于层序及体系域划分,易于识别砂体,在进行地层的沉积演化过程分析,可以在相控约束下分析砂体的分布特征、成因,评价有利储层,减少多解性.本文通过正演探讨了同一沉积模式,不同地震频率下的地震成像,研究了不同沉积模式下的Wheeler转换方法,实现了地震资料从常规时间域转换到Wheeler域.通过Wheeler域井震标定,建立起地震地质的联系;拓展性的提出了在地震最小研究单元内,在双域(常规时间域和Wheeler域)进行解释和综合研究的技术流程;建立了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并在准噶尔盆地西缘白垩系储层研究进行了应用.经钻井证实,这种基于地震沉积学的Wheeler域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比较准确,效果良好,值得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充分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依据层序界面特征,将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东营组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和10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可细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由进积准层序组构成,湖侵体系域主要由退积准层序组构成,而高位体系域则以进积式准层序组为主.沉积类型主要有滨浅湖、半深湖、深湖、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早期的SEs4-Ek,SEs3和SEs1 2层序中,SEd3,SEd2和SEd1层序则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在各层序的凹陷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沉积体系在平面与纵向上的演化常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最后指出最有利的储集区位于辽西低凸起和辽中凹陷,辽西凹陷中部为较有利储集区.  相似文献   

11.
测井多尺度分析方法用于准层序自动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尺度分析方法实现了信号分析的时频局部化,是测井数据时频分析与地质解释恰当的数学工具.测井资料作为地层岩性、物性的反映,其中必然蕴含了大量与沉积地层旋回变化有关的信息.以胜坨油田某井为例,采用db4最佳小波基分别对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声波等测井曲线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将一维测井数据拓展为二维深度-尺度空间,提取小波变换系数的时频色谱信息和能量信息,从而确定出测井曲线识别准层序界面的最佳尺度.依据最佳尺度下的小波系数幅度振荡特征和时频色谱信息实现了对准层序界面的自动划分,与传统方法所划分的界面基本一致.这些探索为层序地层的定量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地震成藏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油气成藏学之后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分支,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及其成果与现代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其研究方法、内容及关键技术分析,认为直接利用地震解释成果(构造解释剖面、岩性反演剖面、烃检测剖面等)进行油气成藏分析是其研究的独特方法,它以精细地震构造解释技术、高精度地震岩性反演技术和稳定的地震弹性参数反演及烃类检测技术为手段,以现代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结合地震资料及解释成果,在油气潜力预测和勘探开发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塔南凹陷t46井区为例,发现日产近万方的油气井,论证了高精度地震岩性反演技术在隐蔽油气藏(主要是岩性油气藏)预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震资料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在层序地层学的发展过程中,地震资料的应用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储层规模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地震反射波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统计学特征的应用对解决薄层分析、岩性预测、物性预列、压力预列、含油气性预列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手段。尽管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最后对该方面研究做了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利用岩性解释方法圈定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性地震反演技术是根据钻孔测井数据纵向分辨率很高的有利条件,对井旁地震资料进行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对孔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断煤系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谱分解技术是利用薄层调谐体离散频率特性,通过分析复杂岩层内陷频谱变化和局部相位的不稳定性,识别薄地层横向分布特征.本文根据崔庄煤矿三采区的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和谱分解技术等岩性解释方法圈定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地震横波勘探及其在浅层岩土分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单论述了横波的基本特点,指出在松散层勘探中,横波勘探的优势主要在于探测精度高且不受饱水度的影响.因此,可以选择地震横波勘探进行第四纪松散层层序划分及厚度探测.并以广州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为例,介绍了地震横波勘探在浅层地层勘测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分析了地质解释依据,并结合波速测井方法对地层层面进行了划分.分析结果表明了多数岩土层与反射界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用地震横波勘探结合波速测井进行第四纪松散层层序划分及厚度探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石臼坨凸起新近系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性的区域岩性勘探要求高精度、高时效的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对石臼坨凸起新近系明下段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体系域内沉积砂体的发育规律,明确砂体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凸起区的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配套技术: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定性识别技术和基于地震多属反演的定量评价技术,实现了层序格架下岩性圈闭的快速、精细刻画.经钻井证实,该技术系列在凸起区滚动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钻探地质成功率达到100%,再发现一个新的亿吨级油田.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维波动方程的物性参数联合反演方法,以常规地震勘探资料为基础、地震地质解释的测井资料为约束,采用线性、非线性反演、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地层物性参数预测。其方法保证了反演的成功进行和成果的可靠性,其高分辨率的岩性参数反演成果可有效地用于煤田岩性地震勘探。  相似文献   

18.
反射地震剖面是进行精准油气勘探的手段之一,对勘探目标的精确定位,要求不断提高和发展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本文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的地震解释为例,验证了切片、方差体检测、正演模型、三维可视化及平衡剖面等地震解释技术组合的效果.解释成果刻画出溱潼凹陷古近系是由上、下两个构造层序叠合的、复式层序地层格架,由北向南可划分出北部缓斜坡带、中央深洼带、南部断坡带等沉积古地理单元,为有利油气聚集相带的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DDM(Depth—Density Method)方法是将地震时间剖面直接反演成深度、密度剖面的一种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在几千米的勘探深度范围内,该方法可以使地震勘探的精度由相对精度用绝对精度来表示;使分辨率由十几米提高到2~3米;从深度、密度剖面中,地质人员可以解释出地层的岩性,时代、砂体的厚度、沉积旋回、沉积粒序,几米、十几米的断层和褶皱,本文主要简介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地质解释的原则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黄土源地区地震解释中,采用广义S变换地震层序处理解释技术、三叠系顶部古地貌解释技术,以及各种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对比分析了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用广义S变换地层层序处理解释技术可识别出约6m的层序界面,进而确认了陇东地区长8段砂体的展布方向,扩大了陇东地区西峰油田的勘探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