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对GPS接收机的中频信号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信号捕获、载波恢复和伪码跟踪3部分,详细分析了信号捕获过程中所采用的匹配滤波器法、快速傅里叶算法(FFT)、锁频环(FLL)、锁相环(PLL)以及延迟锁定环(DLL)的算法原理,并对环路滤波器作了相应的阐述,给出环路对应的递推公式.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的码跟踪环路进行了研究,主要叙述了锁相环(PLL)、数字环路滤波器、延迟锁定环(DLL)的原理和实现DLL的两种方式,并对这两种实现方式作了仿真。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磁环(电流环)在耀斑的贮能和释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贮存于环中的磁能可能通过两种方式经由磁重联而散逸,即磁环的相互作用和环的扭转,并给出一些观测证据和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云南天文台二维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的Hβ波段光谱资料,采用多云模型的方法,得到此耀斑的观测视向速度分布,并在一定的简化和假设下,采用MHD理论计算了几种情况下耀斑环内物质运动的视向速度分布,与观测的视向速度分布加以比较,研究和探讨耀斑环中的物质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此耀斑环内物质运动可能属于下述两种模式:物质从环顶沿两环腿螺旋下落和物质从环足沿一环腿螺旋上升到环顶后沿另一腿螺旋下落  相似文献   

5.
行星形成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行星是星子集聚而成,另一种认为,行星是由星云物质经过势井聚集为原行星而形成。笔者认为,角动量守恒定律,是认识太阳系起源和行星、卫星形成方式的重要钥匙。某一行星区的星云物质绕太阳转动的角动量总和(A_c)减去该区今日行星轨道角动量(A_p)应当等于该区行星自转角动量(A_r),即A_c-A_p=△A=A_r。但计算结果,A_c-A_p=△A>A_r。这就证明,行星是经过星云环形成的。文中计算了星云环内外边界的位置,即星云环的宽度,并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可能为行星形成方式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根据银心区的CO谱线观测,对300pc气体分子环提出了一种开普勒模型;气体分子分布在一个膨胀或收缩的椭圆环上,环上的气候分子按开普勒定律绕银心转动,在这样一种模型下,气体分子的辐射可以产生类似CO谱线观测的图形,简单讨论了各种模型参数对图形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7.
行星环动力学的研究对揭示太阳系,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意义,旅行者2号的行星际探测,极大地丰富的我们对行星环的认识,给行星环动力学的研究带来了活力,文中综合在行星轴对称势,环自引力势,环粒子磁撞,卫星摄动等因素影响了行星环的研究方法法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环星系是由星系相互作用,引力响应的演化形成,但是,这并不是形成环星系的唯一方式,孤立星系的引力坍缩也可能形成环星系,本进行引力坍缩的数值模拟试验,计算结果也显示出较好的环形结构。  相似文献   

9.
月球卫星轨道力学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林  王歆 《天文学进展》2003,21(4):281-288
月球探测器的运动通常可分为3个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对应3种不同类型的轨道:近地停泊轨道、向月飞行的过渡轨道与环月飞行的月球卫星轨道。近地停泊轨道实为一种地球卫星轨道;过渡轨道则涉及不同的过渡方式(大推力或小推力等);环月飞行的月球卫星轨道则与地球卫星轨道有很多不同之处,它决不是地球卫星轨道的简单克隆。针对这一点,全面阐述月球卫星的轨道力学问题,特别是环月飞行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轨道摄动解的构造、近月点高度的下降及其涉及的卫星轨道寿命、各种特殊卫星(如太阳同步卫星和冻结轨道卫星等)的轨道特征、月球卫星定轨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LAMOST望远镜控制的特点和其观测运行方式,利用时槽环技术实现了命令执行控制,为复杂控制系统内部子系统的协调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1.
长期连续工作的轻便激光系统是实现实用的光抽运铯束频标的关键。本文作者研制的半导体激光系统采用了单片机数字辅助锁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激光频率的自动锁定和长期连续工作。两套激光系统分别工作在抽运跃迁频率和检测跃迁频率上,与小型密封铯束管及频标电路共同组装成一台光抽运铯束频标。这台频标已经正常连续工作了两年多。技术指标达到原HP5061小铯钟的水平。据知,这是我国第一台能够长期连续工作的光抽运小铯钟,也是世界上第一台连续工作两年多的光抽运小铯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实现铷原子频标小型化,分析了几种典型的锁相环调频电路及其特点,设计了一种锁相环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binary frequency shift keying)调频方案,给出了调频信号的频谱测试结果。该调频方案已成功地应用在小型化数字式铷原子频标中,能够满足小型化铷原子频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铷原子频标的基础上,利用一台780 nm的DFB半导体激光器代替铷光谱灯作为抽运光源,将激光的频率锁定在87Rb原子的循环跃迁线(52S1/2,F=2→52P3/2,F=3)上,实现了微波铷原子频标的闭环锁定,初步获得的短期稳定度指标为3.7×10-12τ-1/2(1~100 s)。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可驯钟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的一般方法,在分析GPS可驯钟一般实现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全数字锁相环的实现方案,并使用该方法研制了GPS可驯钟系统.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后本地1 PPS输出稳定度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实现钙原子光频标的前期工作—钙原子束的光学Ramsey谱线研究的初步工作,介绍了实验的系统方案、真空和激光器部分的设计以及部分已完成的工作。在得到光学Ramsey线形后,如果把激光器锁定在谱线上,就可以得到一个高精度的光学频率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抑制外腔半导体激光器频率漂移,提高频率稳定性,提出一种数字稳频方法。该方法采用数据采集卡,基于LabwindowsCVI语言实现数字锁相放大模块获得稳频误差信号,通过此信号控制压电陶瓷电压,将852 nm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频率锁在铯原子谱线上,实现20 s频率稳定度8.7×10-11。该数字稳频方法降低了人力成本,易升级和修改,具有移植性好和用户界面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被动型氢钟流量变化对长期频率稳定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系统的长期频率稳定度(它是被动型氢钟的一个重要指标),设计了一种实验,用以分析在不同微波腔谐振频率下,氢气流量变化对输出频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微波腔的控制电压存在一个调谐点,在调谐点附近,流量变化对输出频率的影响变小。但是对于单频系统,如何将微波腔锁定在调谐点附近以及如何减小流量的影响和提高系统的长期频率稳定度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Gough  D.O.  Sekii  T.  Toomre  J. 《Solar physics》2000,195(1):1-12
Oscillations of an inhomogeneous one-dimensional loop have been simulated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excitation and damping on the sound-speed inversion based on phase analysi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cedure is robust against the realization noise arising from frequent, stochastic excitation of weakly damped waves, but that strong damping can spoil the inver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