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高空气象学领域而言,位势高度是重要的一个参量,为天气学和气候学业务应用所提供的高度一般是位势高度。位势高度通常采用探空所实时测量的温度、气压和湿度来计算,计算公式为气压-高度公式(简称压高公式)。本文针对压高公式进行了推导分析,并指出公式中简化的由来以及定量计算了简化所引起的误差,分析表明,压高公式中的重力加速度变量若用当地不同高度的实际重力加速度来代替现行的恒定值,将会减小位势高度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计算高空等压面位势高度时用的重力加速度采用平均纬度(约30N)上的值。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差大,造成国界附近等压面位势高度的“断层”。随着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不断改进,对高空探测资料的精度要求愈来愈高,如欧洲中心今年对我国二十四个高空台站的资料提出疑询,其中多数为国界附近的台站,笔者认为这和重力加速度的取值有关,为此建议采用当地纬度的重力加速度进行等压面位势高度计算。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如何提高气象要素的垂直插值精度以减少数值模式中的计算误差的问题作了详细讨论。文中提出了三种温度对气压的分布关系,并检验了它们在数值模式中应用时的优劣。结果表明,温度随气压对数和随高度成线性关系的分布假设较好。试验还证明,当模式中具有高和陡的地形时,用模式大气底层的温压关系去外插地面以下的温度和位势高度时,会造成很大的不规则的误差。用等压面上局地温度相等的假定以及用水平热力结构相同的假设可大大减小外插误差并改善气压梯度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钱永甫  施丹平 《气象科学》1990,10(3):215-225
本文假设温度场与气压对数成逐段线性分布。在有地形时,气压梯度力项采用在P坐标系计算的方法,即回插法。分别用理想地形和温压场分布及两个实例检验了高度场垂直插值不同方法的误差。结果表明,假设高度场随气压对数平方成逐段线性分布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节省机时,计算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参考标定雷达VAD资料气压高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立娟  龚建东  李泽椿  陶士伟 《气象》2012,38(2):250-256
针对雷达VAD资料因不包含气压高度信息而在使用中受到限制的问题,设计了VAD资料气压高度标定方案。提出了以雷达站所在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作为参考的标定方法。具体为在压高公式中引人多元大气温度递减方案,地面基础要素由雷达站配备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提供。针对这个方案敏感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利用2007年全年探空资料计算得到温度垂直递减率随高度、时间、区域变化的分布,并分别进行常数温度递减率、随高度变化、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垂直递减率,以及随两者同时变化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对标定结果误差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并与传统的气候标定方案误差进行对比。通过一年的实际观测资料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引入观测的气候统计值标定方案,可大大缩减标定误差。尤其是随高度和时间同时调整的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地面观测要素参考标定方案的误差最小,适应VAD资料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t-lnp图上利用08时、14时气压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经过坐标转换求解早晨、中午混合层的气压和温度,然后根据等温大气压高公式计算混合层高度.该计算方法用VB 6.0编程,可自动从当日报文中读取数据,计算出混合层高度值,也可根据数值预报结果计算次日混合层高度.  相似文献   

7.
在t-lnp图上利用08时、14时气压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经过坐标转换求解早晨、中午混合层的气压和温度,然后根据等温大气压高公式计算混合层高度。该计算方法用VB6.0编程,可自动从当日报文中读取数据,计算出混合层高度值,也可根据数值预报结果计算次日混合层高度。  相似文献   

8.
阮其起  吕卫林 《气象》1981,7(1):33-33
新规范对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低于15米的测站,规定可用公式C=34.68h/ 273(毫巴)计算高度差订正值,进而求得测站的海平面气压。式中h为测站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为测站多年的年平均气温,所以高度差订正值C是一个固定值。 这个公式及常数34.68是如何求得的?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由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 dp=-ρgdz (1) 其中dp为从大气层中所取单位截面积的一段气柱的顶部与底部之气压差,单位为毫巴;dz为该气柱上下的高度差,单位为米;ρ为干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值为9.8米/秒~2。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探空资料部分等压面位势高度订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高空探测历史资料进行静力学检查发现,1963年前900,800,80 hPa和60 hPa位势高度记录错误率异常偏高,20世纪70年代中期个别站250 hPa和70 hPa位势高度记录错误率也异常偏高。通过对中国高空观测规范历史沿革的分析和资料验证,指出受当时计算条件所限,这些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是在其他规定等压面的位势高度查表计算完成后,利用时间高度曲线通过人工插值估算获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易产生较大误差,因而错误率异常偏高。该文提出依据静力学原理重新计算这些等压面位势高度记录的订正方案,并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比较精确地还原台站观测时对位势高度的正确计算,错误资料订正后,相关高度静力学余差序列趋向均一,订正方案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孟晓荣 《气象》1978,4(2):20-20
为了简化探空第一等压面高度的计算手续,便利值班和审核等工作,我们设计了一种图解法。 此图是用地面气压与第一规定等压面间0℃层厚度和K值,点制几组线列绘成的。 绘制方法:1。找一张10×30厘米~2左右的毫米方格纸,纵座标为地面气压值P_0,1毫米是0.5毫巴,标值可根据本站气压年极值来确定范围,如乌鲁木齐是920—970毫巴。第一等压面高度H作横坐标,如  相似文献   

11.
佟华  胡江林  张玉涛 《气象科技》2020,48(4):511-517
详细梳理了GRAEPS模式后处理系统的计算方案,进行了GRAPES模式后处理中海平面气压计算方案的改进,温度垂直插值方案的改进以及位势高度的垂直插值外插方案的改进等。假定温度廓线随地形高度变化并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对海平面气压及位势高度外插进行改进,改进后海平面气压和低层等压面的位势高度场在青藏高原和南美洲西部等大地形处改进明显,均方根误差和距平相关系数改进较大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对温度垂直插值采用的原始插值层进行改进,使得高层等压面温度场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统计检验评分在各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热带地区和东亚地区高层温度场改善明显。这些都为模式产品用户提供了更可靠的数值模式产品。  相似文献   

12.
曾西平  任阵海 《大气科学》1995,19(6):722-732
通过分析发现地形坐标系中气压梯度力差分格式的计算误差应分为二类,其中,第二类误差在水平坐标面倾斜时出现。这种误差可理解为将水平坐标面上的气压(或位势高度)插回到等高面(或等压面)上的插值误差。 构造气压梯度力差分格式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小这种第二类误差,而不是其他误差。 误差分析表明静力扣除法和Corby 格式的第二类误差都很小,比一般方法的误差小约一个量级。分析还表明第二类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压随高度非线性变化。依据这一分析思路,本文改进了#As(z)#a坐标系中的静力扣除法。 改进后的方法比改进前的误差小约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高空气象学教科书的后面都有依据H=18422.71g1000/P(t=O℃、P.=1000百帕、单位:位势米)制作的“气压对应高度表”,或叫“气压测高用表”附录表格.这个表格可以查出999到1百帕对应1000百帕的所有高度;还可以查出10O1到1100百帕对应1000百帕的所有高度,不过该高度值全为负值.除此它还有什么用途,知道的就不多了,下面就谈谈它的巧用.首先可以把它用来当制作各规定等压面(国家气象局规定的)间查算表的基础.如我们要制作600到500百帕间的厚度查算表,就可以先查其表找出500百帕对应的高度值5546位势米,再查其表找出600百帕对应的高度值为4087位势米,两个高度值相减得600到500百帕间的厚度值1459位势米,后将1459位势米乘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半球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球函数分析的实际问题,分析比较了吴新元提出的数值积分公式与常用的梯形积分公式、辛卜生积分公式在标准化缔合勒让德函数^↑Pm^m+2k模、交角计算中的误差。结果表明:对m=0,1,吴新元数值积分公式的^↑Pm^m+2k模、交角计算精度明显高于常用的两种积分公式;对m≥2,吴新元数值积分公式的精度虽低于梯形积分公式,但其模、交角误差低于10^-4、2×10^-3°。由于半球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球函数方差谱具有低维、低阶的基本特征,故用吴新元数值积分公式替代常用积分公式可明显提高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球函数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WRFV3.6中尺度预报模式对我国东部地区2003年5、6、7月下旬天气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土壤湿度对位势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流层中低层位势高度对土壤湿度有较强的敏感性,且各月的位势高度随土壤湿度的改变都有一致的变化规律,但相对于5、6月,7月高温过程中位势高度对土壤湿度更为敏感。土壤湿度的增加(减少)会导致750~500 h Pa位势高度减小(增大)、850 h Pa以下气压层位势高度增大(减小);(2)不同土壤湿度试验模拟的不同地表热通量可直接影响气温变化,在静力平衡和质量守恒条件下可进一步影响不同高度的气压,并最终导致位势高度的差异;(3)位势高度白天受土壤湿度的影响程度最大。白天热通量传输旺盛,在干(湿)的土壤湿度条件下,地表温度增温(降温)幅度大,850 h Pa位势高度减小(增大)、500 h Pa位势高度增大(减小)更为明显;夜间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6.
通常都是采用T-lnp图用图解法确定抬升凝结高度.为了使用计算机作探空的自动分析,这里介绍一种由美国气象局斯塔克波尔(stackpole)提出的数值分析方法. 抬升凝结高度是这样一个压温点,气块干绝热上升到这一点上达到了饱和.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气块的混合比等于由气块的初始气压及露点所决定的饱和混合比.这个压温点,可以看作是两个未知数所组成的两个方程的解,这两个未知数即抬升凝结高度的气压  相似文献   

17.
名词解释     
《气象》1977,(9)
位势米 位势米是度量等压面高度的能量单位。物体在某一海拔高度时,具有一定的位能,单位质量物体的位能称为位势。位势米是衡量位势的单位。1位势米等于重力加速度g=9.8米/秒~2时,单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探空位势高度资料的非均一性检验与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哲  吴茜  熊安元  吴宜进 《气象》2013,39(10):1337-1343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PMFT均一化检验方法,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中国区域各探空台站元数据信息,对我国123个探空台站各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探空位势高度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仪器换型、探测系统升级以及辐射订正方法改变是造成中国区域月平均探空位势高度资料不均一的主要原因。两个观测时次位势高度序列不均一的台站数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标准等压面上月平均位势高度序列不均一的探空台站平均订正幅度也随着位势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两个观测时次各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序列均为负订正,表明我国各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资料存在系统性偏高的问题。123个探空台站在对流层顶和对流层高层位势高度序列订正前是位势高度降低趋势,订正后位势高度序列呈增高趋势。对流层中低层原始位势高度序列呈增高趋势,订正后这种增高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果成  吕文德 《气象》1981,7(10):28-28
为了简化Tm值的计算方法,我们提出了用t t_(12)值代替Tm值查算气压高度差订正值的方法。 大家知道,Tm=(t t_(12))/2 h/400 (1)式中Tm为气柱平均温度,t为观测时的气温,t_(12)为观测前12小时的气温,h为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 我们可以把上式改写为: (Tm-h/400)×2=t t_(12) (2) 这样在查气压高度差订正值时就不用计算Tm值,只要计算出t t_(12)值就可以了。 具体做法是先用已做好的气压高度差订正表中的  相似文献   

20.
问:湿度查算表(第一号常用表)中的n值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区海洋气象台观测站 答:用干、湿球温度表测定空气湿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压e,是根据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的实测值,由测湿公式e=Et′-AP(t-t′)……①来进行计算的。而测湿公式则是根据道尔顿蒸发定律和牛顿公式推导出来的(推导略)。 式中:e为水汽压;Et′为湿球温度t,所对应的饱和水汽压;A为测湿系数;P为气压。由于A值是由百叶箱里的风速所决定的,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而气压值P,也是经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